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35

  “太感谢了!实在太感谢了!”列宁同志继续装糊涂,激动地握着克洛伊和赫斯曼的手,“我们俄国布尔什维克永远,永远都不会忘记德国人的帮助。”
  他用了德国人,而不是德国同志,这仿佛在暗示什么。
  赫斯曼和克洛伊互相对望了一眼,赫斯曼用俄语道:“这只是第一笔,稍后还会有更多的款项和武器。只要对俄国革命有利,我们都愿意提供。”然后他又从一只黑色的手提包中取出一本小册子,亲手递给列宁,“这是皇帝陛下亲自撰写的关于世界新秩序的小册子,您也看看吧。”
  威廉二世不仅给了金马克,还亲自写了本薄薄的书,印了几十本让托尔小组的人(就是赫斯曼)去发给从瑞士返回彼得格勒的革命家们,以便指导他们革命(这和赫斯曼无关,完全是皇帝本人异想天开)。
  这个时候,以列宁秘书身份活动的阿曼德指挥几个身强力壮的布尔什维克扛着列宁的行李——主要是书和手稿,列宁在瑞士居住了很长时间,主要从事研究和写作——上了火车。
  “阿曼德留下,其他人都去别的车厢。”列宁突然低声下了道命令,然后看着赫斯曼。
  “你们都去餐车,没有命令不许进来!”赫斯曼也对他带来的士兵下令,虽然这些人都不懂俄语,但是小心总无大错。
  “我哥哥等会儿就会上车,他现在正在安排布尔什维克的同志们上车。”克洛伊低声对列宁道,“我们等他一会儿。”
  “好的。”列宁点点头,冲克鲁斯普卡娅一招手,便和她一起找了个靠窗的位置坐好。赫斯曼坐在了列宁夫妇的对面,克洛伊则去了餐车,摆弄咖啡和点心去了。
  很快,埃特尔就卡尔·斯托克豪森一起,三步并作两步进了车。卡尔关上了车门,然后就在紧靠车门的一个位子上坐下。埃特尔则快步走到了赫斯曼身边坐好。
  “好了,人都到齐了,火车马上就要出发!”埃特尔松口气,如释重负一般说着。这十几天他可忙得四脚朝天,安排了数百位俄国革命者和他们的家属抵达苏黎世,还要负责他们这些人的吃住。忙到今天,才算是告一段落。
  不过接下去的工作也不轻松,威廉街外交部已经决定委派他和克洛伊一同去俄国公干了……现在的彼得格勒可还是临时政府的天下,他这个德国外交官在那里根本吃不开。
  “费拉基米尔·伊里奇。”埃特尔朝后靠在椅背上,伸手从赫斯曼那里拿过一份清单,然后看了看,“六十个装满了金卢布的皮箱,一共有六万枚金马克硬币……要不要让您的人来点验一下?”
  “不,不用了。”列宁笑着伸出手,“我信得过德国人,你们足够严谨认真,这是很了不起的性格,值得我们俄国人学习。”
  埃特尔将清单递给了列宁,这其实是一张需要列宁签字的收据。赫斯曼将准备好的钢笔递给列宁,低声道:“列宁同志,您尽管放心,这份收据会在适当的时候交还,不会造成不必要的麻烦。”
  列宁接过钢笔,爽快地签上了自己的名字。“能有什么麻烦?真正的麻烦不是这个,而是已经变得人人厌恶的世界大战!如果不尽快了结,所有的人的位子都会不稳当……我们俄国人要去集中精力内讧,而你们需要应付西线的困难。不是吗?”
  列宁把签好的清单递给了赫斯曼,同时还意味深长地看了他一眼。赫斯曼知道对方想要试探和平谈判的价码了……显然,列宁对自己能否可以掌权毫不怀疑!
  “听说要李沃夫公爵和米留可夫已经邀请社会革命党领袖克伦斯基加临时政府了。”埃特尔皱着眉头,说出了刚刚得到的消息。“而且临时政府也表态要采取革命的护国主义,在今后的战争中只限于自卫而不进攻。”
  “蠢话!”列宁还没有说话,赫斯曼却抢先回答了。“他们要么干净利落地退出战争,要么就打!哪有什么只限于自卫而不进攻的世界大战?这样做只会瓦解军心,这帮家伙很快会收回这番蠢话的。”
  列宁微笑着接过话题:“立宪民主党和进步党本来就蠢,他们就是一群愚蠢的上等人,是杜马中的大人物,战争就是他们和沙皇一起挑起的。至于社会革命党和孟什维克,在愚蠢的程度上可能更胜一筹,这些人比沙皇本人还要愚蠢。他们大多也是贵族和上等人出身,因为爱幻想,爱打抱不平,被革命的浪漫主义而吸引,才走上他们认为的革命道路。但他们并不是真正的革命者,不懂理论,对国际和国内的情况也不大了解,还有一脑袋的英雄主义情节,脱离实际还自以为聪明。在他们看来,沙皇打输战争的原因是愚蠢和低能,换他们上去就能打赢了。我对这些人再了解不过,如果俄国资产阶级和他们合作组织联合政府,那么最多到七月份,这个政府就会变成人人厌恶的东西了。到时候,我就会掌权!我会同德国展开和平谈判,缔结公平合理的条约,我会努力恢复俾斯麦亲王时代的俄德关系!”
第十二章
糊涂的克伦斯基
  列宁是俄奸!
  列宁是德国间谍!
  类似的说法,在苏联解体之后就甚嚣尘上,仿佛这位伟大导师才是俄罗斯帝国从不可一世的北极熊变成一只病猫的罪魁祸首。而赫斯曼的前世,一度也相信这一点——他是一个资深德粉嘛,当然不会认为伟大导师是什么好人。而且赫斯曼现在所参与的托尔计划,仿佛也应证了这样的论调。
  列宁的确同德国勾结,并且准备出卖俄罗斯的利益!
  但是完全出乎赫斯曼的意料,当他返回俄国,亲身加入到这段历史中后,他发现这个观点是完全错误,站不住脚的。而开始纠正他对列宁和布尔什维克卖国求荣看法的,竟然是一次发生在火车站的会面,列宁会见了俄国社会革命党的领袖,也是彼得格勒工人和军人苏维埃临时执政委员会副主席,同时还是李沃夫公爵领导的临时政府的司法部长,名叫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克伦斯基的人。1917年4月7日,比历史上列宁回到彼得格勒的时间早了9天,列宁和赫斯曼乘坐的列车就抵达了彼得格勒芬兰火车站。他们在这里“巧遇”了曾经是列宁的同学和好友,如今的对手,将来的死对头克伦斯基。
  由于安排这场旅行的是以高效率和严谨著称的德国大总参谋部,因而从瑞士前往彼得格勒的旅行非常顺利,无论是在陆地还是在海上,都没有遇到一点麻烦。而唯一让埃特尔和克洛伊感到担忧的,就是列宁一抵达赫尔辛基就让给彼得格勒的拥护者们发去了电报,高调宣布:列宁回来了!
  埃特尔和克洛伊可能在心底里把列宁看成了和德国合作,出卖俄罗斯民族利益的俄奸——列宁恐怕很难向彼得格勒的群众解释自己是怎么通过德国的领土从瑞士返回彼得格勒的。所有他们俩都认为列宁应该静悄悄的进城,避免高调,等到风头过了再出来活动。
  如果列宁太过高调,他们担心在彼得格勒的火车站上会有俄国临时政府的士兵等着逮捕列宁和他的随行人员……包括赫斯曼、埃特尔和克洛伊这些德国特务,还有几十箱子来路不明的金马克,简直是证明列宁是俄奸和德国特务的最好证据嘛!
  结果,当载着列宁、德国特务(赫斯曼等人现在可不是外交人员,而是特务)和金马克的火车开进彼得格勒滨海火车站的时候,真的有几十个穿着黄绿色军服,扛着莫辛·纳甘步枪的俄国士兵。
  不过他们不是来抓捕列宁的,而是保护临时政府的司法部长克伦斯基来火车站迎接列宁的。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你能回来真是太好了,那些德国佬没有为难你吧?”
  “怎么会为难呢?他们现在巴不得要和我们谈判,好早点结束西线的战争呢!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你怎么样?当上司法部长了,感觉一定很不错吧?”
  在芬兰火车站的站台上,赫斯曼第一次近距离地领教到了大政治家们的表演天赋。
  列宁和他在政治上的对头克伦斯基仿佛是一对分别多年的好基友,在站台上亲热地拥抱、吻面、互相问候,两人都没有流露出哪怕一点敌意。
  而那位被列宁讥讽为比沙皇还要蠢的克伦斯基,实际上有一张相当聪明的面孔——这是一个很有些学者气息的男子,面孔瘦长,五官端正,眼睛非常有神,绝对能算得上是美男子。他虽然是司法部长,但是却穿着一件黄绿色的没有军衔的俄国军服,配上他挺拔的身材,看上去非常神气,仿佛是一个常胜将军。
  赫斯曼和克洛伊此时都换上了廉价且粗糙的衣服,两人都多日没有打理过自己的外观。赫斯曼的脸上胡子拉碴,还戴上了一副平光眼镜,看上去仿佛是个流亡海外多年的俄国知识分子。而克洛伊的头发则显得凌乱油腻,她的衣服也非常宽松,这让她显得肥胖,而且她还在车上临时化了个丑妆,让她看上去比实际年龄更大,也更憔悴,一看就是跟着丈夫在国外吃了不少苦。
  他们俩现在的身份是列宁同志的秘书,还有了新的名字。赫斯曼化名彼得·安德烈耶维奇·安东诺夫。克洛伊则继续扮演他的妻子,化名安娜·彼得罗芙娜,她同时还是一名护士,负责照顾列宁生病的妻子。
  因为有个秘书的身份,赫斯曼得以跟随在列宁身边,全程聆听了列宁和克伦斯基的谈话。
  “现在是停战的机会,我们必须牢牢抓住这个机会!”列宁拉着克伦斯基的手,慢慢地在站台上踱着步子。
  车站外仿佛有不少前来欢迎列宁的群众,被克伦斯基带来的士兵阻挡无法进入,但还是发出一阵阵欢呼声,传到了车站之内:列宁!列宁!列宁……
  而列宁则频频向他们点头,但同时还低声和克伦斯基交谈。他说:“亚历山大·弗多洛维奇,我想二月革命已经表明,人民抛弃的不仅是沙皇,还有战争!而且,战争已经难以为继,对双方而言都是如此。”
  “不。”克伦斯基摇了摇头,他的声音有些高亢,似乎非常兴奋,“形势对我们有利,这是显而易见的!你或许还不知道,美国已经向德国宣战了!就在昨天!”
  “什么!”列宁仿佛吃了一惊,回头看了跟在他身后的赫斯曼一眼——赫斯曼早在一个月前就告诉列宁:美国必然参战,因为俄国革命让国际资本主义集团看到了德国取胜的可能!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我们胜利了!俄罗斯已经胜利了!”克伦斯基兴奋地挥舞着拳头,“毫无疑问,俄罗斯将是胜利者,德国佬将会被粉碎!”
  看来这个克伦斯基是因为美国对德宣战而产生了对形势的误判!赫斯曼脸色平静,根本没有把美国宣战放在心上……因为他早就知道德国打输了战争!
  “粉碎?”列宁摇了摇头,“太乐观了!我们没有这样的力量,沙皇的军队正在瓦解,而革命的军队尚没有建立。我们没有力量维持战争,最好的办法是趁着这个机会和德国人单独媾和……
  我们可以争取到一个相当有利的条约。不用赔款,不需要割地,或许会失去波兰和芬兰,但那两国严格说不属于俄罗斯,只是沙皇兼任了两国的君主。我想这对目前的俄罗斯而言是最好的结果,即使勉强维持战争直到德国战败,我们也不会得到更多的东西。因为英法并不想见到一个强大的俄罗斯,否则就不会有1853年到1856年的克里米亚战争了。”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德国佬和你这么说的?”克伦斯基皱起了眉头。他显然知道列宁和德国人的关系!
  “是的。”列宁居然没有否认,点点头道,“他们的代表应该也向临时政府提出了同样的要求吧?我想这是一个机会……如果我们联手推翻主战的资产阶级,然后和德国议和,给士兵和平,给工人面包,给农民土地,那么我们就真的赢了,事情就这么简单。”
  列宁的语气非常诚恳,提出的建议仿佛也是可行的。如果布尔什维克和社会革命党联手,临时政府中的立宪民主党是抵挡不住的。而立即议和,肯定也能为俄国赢得一个比较有利的条约……赫斯曼知道,虽然鲁登道夫已经制定好了进攻计划,但是并没有立即实行,现在东线的德奥军队停止了一切攻击,正在观望等待和平的到来。
  而且在赫尔辛基的时候,赫斯曼还从柏林发来的电报上得知,东线战场上的出现了让人匪夷所思的场面,前线的德军和俄军在这段时间非但不打仗,还凑在一起吃吃喝喝,唱唱跳跳,美其名曰:联欢会。
  这种联欢会显然是德国总参谋部同意的!看来只要临时政府答应和谈,德军就不会去冒着激怒俄国临时政府并让东线和平曙光彻底破灭的风险发动进攻。
  这样,双方就会以目前的军事分界线为基础进行谈判,俄国即使会失去一些土地,也不会很多。肯定不会出现后来签订《布列斯特条约》时的情况。
  可这时克伦斯基的声音变得严厉起来,在赫斯曼听来仿佛是在教训列宁……不过语气中却没有多少敌意,倒有点像一个大哥在教训误入歧途的小弟弟。
  “你太亲德了,我不知道你曾经和德国人达成了什么交易。但是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你在国外呆太久了,你一点都不知道俄国的情况,你也不知道临时政府和俄国人民意志有多么坚定,我们决心去赢得光荣的胜利,因为只有一场胜利才能拯救俄国!而任何反对这种意志的个人和团体,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说到这里,他停下了脚步,原来他和列宁已经穿过了火车站大厅,再走过一扇大门就是火车站广场,那里聚集着数万名布尔什维克的支持者,他们是来欢迎自己的领袖列宁的。
  克伦斯基转过身,和列宁握了下手,语气又温和下来:“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外面都是你的人,好好约束他们吧,等到战争胜利,就会有一个民主、自由、繁荣和强大的俄罗斯了,这是他们需要的,也是我们奋斗的目标!”
  说完,这个大权在握,看上去也非常杰出的男子就冲着赫斯曼、克洛伊还有克鲁普斯卡娅点头致意,然后就在他的士兵护卫下从另一条通道离开。
  列宁则转过头,冲着赫斯曼笑了笑:“我的朋友,这个克伦斯基就是现在临时政府和苏维埃中最有权势的人……可是他却糊涂到了不可救药的地步,不过当他的对手真是一件让人愉快的事情。”
第十三章
斯大林也糊涂?
  “你们在《真理报》上都胡说八道了什么?!
  谁让你们支持联合政府的?!
  谁让你们和孟什维克联合的?!”
  列宁的好基友克伦斯基敲打了一番列宁后就走了,接着列宁的两个小兄弟又来了,这回轮到列宁板起面孔教训人了。
  被列宁教训的两个小兄弟中的一个,赫斯曼一眼就认出来了。矮矮的个子,大大的八字胡,鼻子又大又挺拔,一对弯刀一样的浓眉下面是一双透出阴森目光的眼睛。他就是斯大林同志!苏联的第二代领导核心,社会主义阵营的慈父领袖,拥有钢铁一般坚强意志的男人。
  一定要和斯大林搞好关系!赫斯曼暗下决心,他是要当苏联人民的老朋友的。而斯大林在不到十年之后就能代表苏联人民了,只要成了斯大林的老朋友就等于和全体苏联人民交上朋友了。
  虽然斯大林在将来会很牛逼,可是现在他在伟大导师面前,只能老老实实的挨训,不过偶尔也可以顶上一两句嘴。
  “列宁同志,现在我们的力量还不够,不足以建立无产阶级政权,支持联合政府对我们有利。”
  钢铁斯大林小声地辩解,还不时朝着身边一个带着金丝边眼镜,长得文质彬彬的男子打眼色——他是加米涅夫,是布尔什维克驻彼得格勒苏维埃代表,并且和斯大林一起在列宁回国之前主持布尔什维克中央的工作,还负责管理《真理报》。在他和斯大林的主持下,布尔什维克采取了支持临时政府和放弃无条件反对战争的立场。同时,他们又在彼得堡委员会(布尔什维克的彼得堡委员会)上发言,要求推迟建立无产阶级政权。
  “是啊,我们的力量不够。”加米涅夫道,“全俄的布尔什维克还不到5000人,在彼得堡只有2300人。靠这点力量,我们根本不可能夺取政权。”
  不可能?赫斯曼有些佩服地看了眼列宁同志,现在已经是1917年4月了,再过7个月,布尔什维克就会夺取俄国政权!在原本的历史上,他们一直会执政到1991年底!而在这个将要被自己改变的历史中,他们很可能会执政到21世纪……只要第三帝国和美利坚帝国都不倒台,红色苏维埃就能高枕无忧了。
  “不是力量不够,而是脑筋糊涂!”
  列宁同志被两个小弟气着了,脸色铁青,用力挥舞手臂以加强语气:“是你们糊涂透顶,简直和克伦斯基有的一比!你们难道不明白二月份的革命是怎么发生的?你们难道不知道俄国军队实际上已经瓦解?前线的每个团都成立了士兵苏维埃,军官们失去了权力,士兵们根本不想打仗,还三天两头和德国人搞联欢……这样的军队还怎么维持战争?我原以为只有克伦斯基才那么天真,原来你们也一样!
  而且,你们不知道在彼得堡,真正具有决定性的力量是十五万卫戍部队士兵吗?他们想不想上前线和德国人打仗?他们想不想建立无产阶级政权?他们就是力量啊!”
  导师就是导师!站在列宁背后的赫斯曼顿时想起了另一个伟人在1927年8月7日的一次会议上喊出的口号: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