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6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7/735

  所以布什上尉马上做出了最正确的选择——极速平飞。
  “尼克,坐稳了,我们要飙飞机了!”布什打开了助燃加力系统,飞机发动机突然大声轰鸣,螺旋桨的转速也陡然加快,产生了巨大的前进动力,眨眼的功夫就甩开了企图咬尾的福克飞机。虽然在这个过程中,2架利用俯冲加速的福克飞机追了一阵,还打了一通20mm机炮,但终究因为距离太远,没有伤到布什半根毫毛。
  不过并不是所有的F7F都在第一时间做出了正确的选择,而且也不是所有人都和布什一样好运。所以福克636在7000米高度上的劫杀还是取得了不错的战果,刚刚在万米以上被Me262吊打了一顿时F7F机群再次遭到了重创,短短的十几分钟内就有七八十架F7F被打得浑身冒烟,这些福克飞机的战果,甚至超过了之前的Me262!
  而劫杀了F7F机群一把的一百多架Me262,这个时候又和准备攻击Me264机群的P-47D遭遇上了。虽然P-47D的高空性能比F7F强不少,但是万米以上遭遇喷气式飞机还是不大够瞧的。
  原本准备充当猎手的P-47D,顿时就变成了猎物,再也没有心思去攻击Me264了。
  而与此同时,原本在7500米高度上飞行的300多架Me264却突然开始以45度角俯冲,向5000米以下的中低空冲了下去。
第1212章
登陆北美洲(四)
  “准将,德国佬的轰炸机群正在下降,现在已经落到6000米高度了……”
  “该死!它们要发射导弹了……”乘坐在F-13雷达预警机上的理查德·梅杰准将这个时候已经有点懵了,他虽然是皇家空军的王牌飞行员出身,而且还有那么点空战指挥的天赋,曾经在新斯克舍半岛-百慕大群岛封锁线上的战斗中表现出色,指挥截击机群打过不少漂亮的伏击战,击落击伤了十几架Me264型轰炸机。
  也正是因为这些出色的战绩,才让他在加拿大东部战场上崭露头角,晋升到了准将,还成为了公认的最优秀的空中总指挥。
  但是这位公认的空战指挥天才却没有指挥过真正残酷的空战,之前发生在新斯克舍半岛-百慕大群岛封锁线上的战斗都是小规模的空战,主要就是搜索、伏击和追击,而且作为对手的Me264是一款高空高速轰炸机,只有躲和跑的能力,打起来根本不行。
  可今天梅杰准将遇上是一场真正的大规模空战!而且对手还是有备而来,不仅出动了Me262T和福克636这样的王牌战机,还出动了莫尔德斯和小赫斯曼这样的王牌空战指挥官。
  和莫尔德斯和小赫斯曼相比,梅杰准将的水准可就相差太多了。仗打到现在,他竟然还不知道敌人真正的目标不是纽约或波士顿这样的美国大城市,而是他手下的战斗机!
  所以当莫尔德斯指挥Me264机群降低高度的时候,查尔斯·梅杰准将下意识的就想到了导弹发射——在之前的多次较量之后,加拿大东部的盟军航空兵发现Me264空射导弹的高度都在3000-5000米之间。
  这似乎说明德国人的空射导弹也是有高度限制的,飞机必须要处于3000-5000米间才能发射导弹。而阻止Me264机群发射导弹,又是梅杰准将的主要任务。所以他没有多想,立即就投入了自己的预备队,英国(加拿大)皇家空军的139架“苍穹”高空双发战斗机。
  本来在万米高空上盘旋待命的“苍穹”战斗机在F-13预警机的指挥下,朝Me264机群所在的方向猛冲过去。而“苍穹”机群一动,在几十公里外乘坐一架Me264改装的预警机的莫德尔斯少将就知道了。
  “少将,雷达发现了新的美国机群,数量超过100,高度9000,还在下降,目前距离雷神集群大约30000米。”
  “新的机群?这是……”
  莫尔德斯也被吓了一条。原来这100多架“苍穹”战斗机飞得太高,一直躲在11000米以上,所以空中德国的Me264H(属于空军)和Bv138E(属于海军航空兵)这两种预警机都没有发现——Me264H是将预警雷达装在机腹部,Bv138E则是将预警雷达安装在机鼻部。Bv138E还可以向上搜索一下,而Me264H干脆无法向上搜索。莫尔德斯乘坐的这架Me264H飞行高度只有10500米,所以“看不见”11000米以上的“苍穹”飞机。幸好这些“苍穹”飞机也没有发现落单的Me264H雷达预警机(因为梅杰准将的预警机也只飞到了10000米,他也没发现莫德尔斯的预警机),要不然莫尔德斯的性命可就难保了。
  “少将,它们的俯冲速度很快,超过了700公里/小时。”Me264H预警机上的电子官继续报告最新的侦测结果。
  莫尔德斯的反应也很快,电子官的话音刚落,就已经有了决断。他马上通过飞机上的大功率电台联系上了正在下降高度的M264机群。
  “雷神1号,我是电子眼11号。”他用暗语下达命令道,“扔掉长矛,下到2层楼,向F点飞行,和电风扇汇合。”
  “扔掉长矛”的意思是抛弃携带的死神式巡航导弹!这一道命令就扔掉了超过1000万欧洲马克!
  “下到2层楼”则是将高度降到2000米,这个高度对于任何能从10500米以上的极高空扑下来的战斗机而言,都显得太低了。不过对于“中低空王者”福克636而言却是最佳的高度。
  而“F点”和“电风扇”则代表着一个靠近福克636机群的位置以及福克636机群本身。
  莫尔德斯的盘算就是让Me264机群扔掉导弹,然后好加速飞行,以便将追击的美国高空战斗机吸引到正在中低空追杀F7F的福克636战斗机的炮口下面。
  在对代号为“雷神”的轰炸机群下达了命令之后,莫尔德斯又向今天的空战副总指挥,同时分管所有舰载战斗机的小赫斯曼下了命令,让他指挥福克636去对付瞄上“雷神”机群的美国战斗机(实际上是英国的“苍穹”)群。
  接到命令的时候,小赫斯曼正举着一架望远镜在观察三四十公里外空中的战斗。战斗已经快到尾声了,笨重的F7F在中低空根本不是福克636的对手,虽然有强大的火力,但总是被福克636咬着屁股打,很少有机会可以开火,只是靠着坚固的机身硬扛福克636的4门20mm机炮。不过机身再坚固,也扛不住20mm机炮一个劲儿的猛揍。短短十几分钟,美国人的F7F机群就已经全面落败,原本138架的大机群,现在只剩下三四十架飞,还大多带伤,窝囊得四散奔逃。
  根据这场大空战后美国海军航空兵的统计,在总共派出的138架F7F中,有超过95架没有返航!而在返航的43架F7F中,还有一半左右不同程度受损!
  “所有的电风扇注意。”小赫斯曼打开电台,“我是鹰眼,立即停止追击,全部飞往F点,准备接应雷神……还有100架以上的敌机,全都是高空机型!”
  “苍穹”式战斗机当然是一款优秀的重型战斗机,高空性能犹在F7F之上,但是在2000-3000米的高度,别说是“中低空之王”福克636了,就连丢了炸弹/导弹的Me264的飞行性能也不比它差。至少在航速方面飞得不比“苍穹”慢!
  所以用“苍穹”追击轻载的Me264是追不上的,特别是有一架Me264H型预警机在万米高空给它们指引逃跑的方向。不过能够迫使Me264轰炸机扔掉导弹,这些“苍穹”飞机也算完成了任务。如果乘坐在F-13上的梅杰准将注意到Me264机群正试图和福克机群汇合,就应该立即命令“苍穹”机群撤退。可是这个时候梅杰准将的注意力已经完全被高空的P-47和Me262的厮杀吸引过去了。
  和之前的F7F表现仿佛,P-47在万米以上同样打不过Me262,双方刚一遭遇,P-47就吃了大亏,有超过40架P-47被当场击落,还有20多架P-47被Me262的30MM机炮打成了重伤。
  而剩下的P-47采取的应对方法也和F7F一样。就是加速俯冲,希望从中低空逃脱。但是刚才F7F冲向中低空的时候却遭到了福克636的突袭,损失惨重。所以轮到P-47倒霉的时候,就不敢没头没脑地俯冲了。而是在梅杰准将乘坐的F-13预警机的指挥下,朝着远离德国福克机群的方向俯冲。而这架F-13也跟着它们向同一个方向飞行,渐渐远离了德国的Me264和福克636所在的方位。所以飞机上的S波段预警雷达并没有发现德国人的Me264和福克636马上就要汇合了。
  也就是说,正在进行的空战已经变成了两个相距超过一百公里的战团。一架预警机和一个空战总指挥已经指挥不过来了。而这个问题对德国一方是不存在的,因为指挥今天这场空中大战的德国预警机和指挥官都是双份。
  所以在两个战团被拉开以后,莫尔德斯就负责指挥Me262T和P-47D的战斗,小赫斯曼则接过了Me264轰炸机的指挥权同时还负责指挥所有的福克636。
  而就在福克636和“苍穹”战斗机将要交火的前一刻,小赫斯曼还通过机载电台,用暗语和莫尔德斯制定好了一个高低配合的作战方案。就在福克636和“苍穹”战斗机展开格斗的同时,所有正在追击P-47D的Me262T全都放弃了目标,然后全速爬上8000米的高空,同时赶赴福克636和“苍穹”交战的区域。如果那些“苍穹”飞机在中低空打不过福克636,想利用自己的高空性能逃脱,那么又一场空中大屠杀就要降临了!
第1213章
登陆北美洲(五)
  发生在1945年4月8日的纽芬兰岛大空战(实际交战地点并不在纽芬兰岛上空,只是距离较近)普遍被后世的历史学家看成欧洲联军登陆北美洲的开始。
  而且,这场发生在天空中的大战的结果,也毫无疑问是盟军方面惨败,联军方面大获全胜。
  不过在美国时间4月8日傍晚,当战争部长华莱士和总统参谋长威廉·莱希在新建成的白宫地堡内向总统杜鲁门汇报最新战况的时候,却把刚刚结束的纽芬兰岛大空战说成了一场平局。
  “总统先生,虽然我们的损失较大,有95架F7F、67架P-47和87架‘苍穹’还没有返航。不过我们还是成功阻止了德国人向东海岸的大城市发射导弹……”
  “亨利,我们损失了249架战机!仅仅一场空战,我们就损失了249架战机啊!”杜鲁门显然被损失数字给吓到了,高声打断了华莱士,“我们一共出动了多少飞机?为什么会损失那么多?”
  华莱士看了脸色铁青的威廉·莱希一眼,莱希上将用有些沙哑的声音说:“总统先生,我们一共出动了525架战斗机……”
  “损失了近一半?”杜鲁门抖了一下,目光死死盯着莱希上将。
  莱希接着说:“损失那么大是因为遭遇了100多架德国的Me262和差不多相同数量的福克飞机。”
  “Me262……这不是喷气式飞机吗?”杜鲁门的小圆眼镜后射出了惊慌的目光,“这种飞机怎么可能飞到纽芬兰岛附近?它们的航程不是……”
  因为英国人提供的技术资料,杜鲁门知道了喷气式飞机的航程之所以不大,这是因为喷气式发动机的油耗很大造成的。可是现在Me262却出现在了纽芬兰岛附近!那里和德国人的基地亚速尔群岛的距离超过了2000公里,怎么可能在Me262的作战半径内?难道德国人的喷气式发动机技术又取得了什么大的突破?
  “估计是舰载机。”莱希上将说。
  “舰载机?”杜鲁门的脸色变得更加阴沉,“喷气式舰载机?德国人已经把喷气式飞机弄上航母了?”
  威廉·莱希点了点头:“这是最合理的解释……海军作战部估计,之前发现的两艘德国人的60000吨级航母就是搭载喷气式飞机的。”
  杜鲁门稍稍松了口气:“只有2艘航母能搭载?”
  “应该是的……”威廉·莱希的回答也不大确定。
  有几艘航母能搭载喷气式飞机可不是小事儿,现在美国在加勒比海和加拿大东部的防御布署,都是建立在德国喷气式战斗机无法抵达战区上空的基础之上的。
  如果这个前提发生了改变,那么加勒比海和加拿大东部的防御还能不能靠得住就不好说了。特别是加拿大东部的航空兵力本来就比较薄弱,现在又损失了那么多的战机,实在是让人有点担惊受怕了……
  “总统先生。”华莱士仍旧显得比较乐观,“德国人的Me262是一种很大的飞机,和F7F差不多。这样的飞机即便不是喷气式也很难上航母,普通尺寸的航母根本装不下,必须是超级航母。所以德国人最多拥有2艘可以容纳Me262的航母。今天出现在纽芬兰岛附近的100多架Me262应该就是他们可以拿得出来的全部舰载型Me262了。”
  杜鲁门只是轻轻叹气,“100多架Me262也不好对付……”
  “总统,德国人的喷气式飞机没有那么可怕。”华莱士告诉杜鲁门,“它们只是在极高空上具有较大的性能优势,我们的飞机只要避开极高空,就不怕它们了。”
  他的话也有点道理,Me262的确没有那么可怕,这种飞机只是德国空军/海军航空兵作战体系的一部分!
  由于原始的预警飞机的出现,现在德国(欧共体)和美国(盟军)的空中力量都在向体系化发展,都建立起了以预警机为指挥中枢的体系。所以4月8日空战的结果不仅是德国的Me262T有多强大,而是德国的空中作战体系更加完善,指挥水平也更高明的结果。
  而美国在这方面也不是很差,如果今天的对手不是德国而是日本的话,绝对可以一边倒的吊打!
  “阿诺德上将已经亲自赶去蒙特利尔,调查纽芬兰岛大空战的失利原因了。”威廉·莱希说,“他认为除了舰载型Me262的出现之外,我们的空中指挥官没有很好利用F-13的指挥和预警能力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他还认为,只要我们能充分利用预警机和地面、水面雷达系统的侦查能力,提前发现德国人的Me262机群,并且引导战斗机进行规避是完全可能的……毕竟它们的数量也就100多架。”
  阿诺德上将到底是领导了美国陆军航空队和强敌激战数年的人物,果然是有真本事的。看到哈蒙中将用电报发来的报告,就知道问题出在哪里,而且也想到了一些对策。
  同一时间,德国措森的大总参谋部内的联合情报指挥中心里面,帝国元帅赫斯曼也正在和海军、空军、海军航空兵的头头们分析刚刚收到的关于“纽芬兰岛空战”的战报。
  战报一共有两份,一份是“阿道夫·希特勒”号航母发出的,是小赫斯曼写的。一份是从亚速尔群岛的英雄港空军基地发出的,是莫尔德斯少将执笔的。
  根据小赫斯曼的报告,4月8日的纽芬兰岛空战中,德国海军航空兵的舰载机一共击落了250架左右的美国/英国(加拿大)的岸基战斗机。而自身的损失仅仅是15架福克636和9架Me262T,其中有4架Me262T是因为故障和着舰事故坠毁的,真正在作战中被敌机击落的Me262T仅有5架。
  双方的交换比之所以会如此悬殊,并不是完全因为Me262T的出色性能,而是以Bv138E和Me264H这两种空中预警机为核心的空战指挥体系的功劳。这让德国人的270多架战斗机和300多架轰炸机之间有了真正的配合,就像陆地上的战斗一样。因此才能以少胜多,击落了几乎和自身数量相当的敌机。
  而在莫尔德斯的报告中,则重点提及了美国一方的战机同样存在相当有力的指挥这一情况——这是很容易看出来的,美国人虽然打了败仗,但是他们的战机进退有序,还能对目视以外的德国机群进行追击,显然是有预警机在指挥。只是由于指挥失误,同时没有预料到Me262T的出现,才遭到如此严重的挫败。
  所以莫尔德斯预测,美军航空兵的指挥应该会很快得到改进,下一次的纽芬兰岛大空战,德国将不可能取得过于悬殊的交换比。
  “下一次是什么时候?”赫斯曼问。纽芬兰岛大空战当然不能只打一次,至少得打上四到五次,才有可能将美国人在加拿大东部的战机消耗殆尽。
  “明天上午。”雷德尔说,“第3舰队的301和302航母大队今晚会和第20特遣舰队汇合,它们拥有4艘凯塞林级航母。届时第20特混舰队将会集中12艘航母,拥有的福克636战斗机也会再增加96架。”
  凯塞林则补充道:“预计这次我们的Me264可以顺利发射导弹了,这次我们将发射最新型号的死神1D型远程空射巡航导弹,这种导弹的航程将会增加到700公里,战斗部重量将会相应减少,航速也会下降到600公里/小时左右。”
  赫斯曼点了点头,他并不在乎死神导弹能炸死几个美国人,但是攻击还是必须的,不如此则无法牵制美国人的战机于东海岸。
  所以他在几个月前就下达了研究大航程空射巡航导弹的命令,现在改进已经完成(这是非常容易的改进),而且还有了第一批实弹。
  “对百慕大群岛的攻击呢?”赫斯曼接着又问,“还有必要进行吗?”
  对百慕大群岛的进攻是佯攻,目的也是为了削弱美国在北大西洋上的空中力量。根据佯攻百慕大群岛的“大三角方案”,超过20艘德国航母将会集中1000多架战机,对百慕大群岛进行狂轰滥炸,彻底摧毁那里的美国航空兵力和美军机场。为此还准备投入拥有8艘齐柏林级航母的第10特遣舰队(是第1舰队的主力)配合第20特遣舰队一起进攻,不过这个“大三角方案”仅仅是一个备选的预案,不一定真的会执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7/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