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8/735

  美国科学研究局局长范内瓦·布什大半夜的就接到了白宫打来的电话,让他立即前往白宫去见总统。
  45分钟后,他驾驶着一辆黑色的别克小汽车抵达了宾夕法尼亚大街1600号(白宫)门外,发现这里停着一长溜的小汽车,还有一些穿军装的司机或是警卫靠聚在一块儿抽烟聊天。
  一定是出了什么大事了!
  范内瓦·布什带着一种不祥的预感走进了白宫。刚一进门,就看见总统副官卡顿上校面色铁青的站在那里。
  “将军。”卡顿上校说,“请跟我来。”
  “上校,出了什么事儿?”布什跟着卡顿上校,一边走一边问。
  “有可能是世界末日要到了。”
  卡顿上校的回答让布什吓了一跳。
  “世……世界末日?”布什问,“怎么回事儿?”
  “待会儿您自己看吧。”
  “看?看什么?”
  “看电影。”
  “电影?什么电影?”
  “关于世界末日的电影。”
  世界末日的电影?范内瓦·布什带着一肚子问号被领进了一间气氛压抑的快让人窒息的电影放映室。里面坐满了大人物,有美国总统、副总统,参众两院的领袖,正在参选总统的杜威和杜鲁门,还有威廉·莱希、马歇尔、欧内斯特·金和陆军航空兵司令官阿诺德等几个上将,还有苏联驻美国大使李维诺夫和英国首相(加拿大)哈利法克斯子爵。
  没有人注意到范内瓦·布什,因为大家都目不转睛地盯着电影屏幕,上面有一个巨大到难以形容的蘑菇状烟云,笔直的升上了天空。
  卡顿上校快步走到罗斯福身边,俯下身子低声说了些什么,然后就见总统转身冲站在电影放映室门口的范内瓦·布什招招手,声音沙哑的说:“范内瓦,过来。”
  布什走了过去,站在了总统的轮椅后面。
  “范内瓦,你知道我们在看什么吗?”罗斯福用一种葬礼上面念悼词的声音发问。
  “这是?”
  “核裂变炸弹,德国人的……”总统回答。
  “什么?”范内瓦·布什虽然不是曼哈顿工程的直接负责人,但他也是美国核计划的主要几个负责人之一,当然知道核裂变炸弹是怎么回事?
  “是意大利人给我们送来的。”罗斯福用一只手揉着太阳穴说,“绝对可信……6月1日在撒哈拉大沙漠中试爆,4.5吨的核裂变炸弹产生了2万吨炸药的当量,真是太可怕!”
  “我的上帝!”范内瓦·布什惊叫了起来,“难道美国要输掉战争了吗?”
  罗斯福摇了摇头,脸色铁青地说:“现在还没有……因为德国人目前还没有能用来运载核裂变炸弹轰炸美国本土的飞机。不过他们肯定有自己的B-36!”
  美国的B-36项目是研发一种可以进行洲际轰炸的战略轰炸机,整个项目从1941年10月开始,不过在珍珠港事件后,这个项目的进度受到了严重耽搁,直到1943年初英国本土投降才再次加速。
  其实德国并没有B-36这样的超重型轰炸机项目,因为赫斯曼早就将目光瞄准了喷气式轰炸机。在英国本土投降后,德国的航空工业吸收了英国喷气式发动机的许多技术,有了长足的进步,使得研究远程喷气式轰炸机成为可能。而且B-36这样的洲际重型轰炸机开发难度太高,必须先开发出3000匹马力以上的活塞发动机。可如果德国有了这种级别的发动机,直接升级Me264也能让它从圭亚那载着原子弹飞到纽约——如果美国人没有装备喷气式战斗机的话,升级版的Me264就足够了。否则,就算有德版的B-36也很难突破美国的防空网。
  所以德国的下一代重型轰炸机现在已经确定是喷气式的了,但是喷气式发动机的大油耗在目前的技术条件下还是个无解的难题。因此未来德国的喷气式重型轰炸机的航程肯定还不如Me264,根本不可能携带原子弹进行跨越大西洋的飞行。
  但是罗斯福和美国军方现在并不知道德国人不玩活塞式重轰了,在看到德国原子弹爆炸的大片后,他们马上想到了德国版B-36带着原子弹轰隆隆的飞来轰炸曼哈顿和华盛顿了……
  “我们的曼哈顿工程进度怎么样?”罗斯福问,“能不能在1945年内取得成功?”
  “这个……”范内瓦·布什又看了一眼电影屏幕,上面的内容已经结束,电影放映室里面的灯光也亮了起来,“根据之前格罗夫斯准将的报告,曼哈顿工程的进展很不理想,在1948年前很难取得成功。”
  “那就想办法让它理想起来!”罗斯福突然提高了嗓门,“不惜一切代价,必须在1946年内取得成功……如果,如果我们不想让我们的子孙后代都说德语的话,就必须要成功!如果格罗夫斯准将干不了,那你就亲自去负责曼哈顿工程!”
  范内瓦·布什努力地点了点头:“明白了,我……我会把您的意思转告给格罗夫斯准将的。”他顿了顿,又说,“我想德国核裂变炸弹试验的具体情况对我们是很有参考价值的。”
  罗斯福马上将目光投向了战略情报局长多诺万,多诺万马上说:“总统先生,军事情报局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探听消息。”
  罗斯福沉默了一会儿,又转向了两位总统候选人——共和党的杜威和民主党的杜鲁门。
  “托马斯,哈利。”罗斯福说,“你们两人之中的一位会在几个月后接下美利坚合众国总统的职位……因为我的失误,让你们中的一位在如此困难的形势下成为总统,我感到万分的抱歉。
  不过道歉改变不了美国正面临的严峻局面,在目前的情况下,团结起来共渡时艰才是我们这些美利坚的政治家和爱国者应有的态度。我相信,你们两位现在首要考虑的,也是如何拯救美国吧?”
  “当然,总统先生。”
  “总统先生,我正是为了将美国带出困境而出来竞选总统的。”
  两个美国总统候选人都忙着拍胸脯,罗斯福点了点头,又说:“那么从现在开始,你们也参与到国家的重大决策中来吧。虽然没有这样的先例,但是美国现在正遭遇自建国以来最大的危机。在这个时候,我们需要保持各项政策的持续和连贯。”
  “我同意,总统先生。”杜鲁门马上表态支持。
  杜威思索了一下,也点点头:“好的,我想这是目前最合适的安排。”
  罗斯福这时摸出了一支香烟,卡顿上校摸出了打火机,为总统点上了火,美国总统抽了口烟,缓缓地说:“那么我们现在就讨论一下要怎么应付眼下的这场战争吧。”
  罗斯福说到这里,就冲自己的参谋长威廉·莱希使了个眼色。莱希立即接过话题,说道:“总统先生,根据情报,德国人现在最先进的远程战略轰炸机的性能和B-29相差无几,最大航程虽然可以超过9000公里,但是携带4.5吨重的核炸弹时的作战半径,应该不会超过2500公里。
  也就是说,我们必须保证在美国东海岸各大城市周围的2500公里范围内没有德国人的空军基地。与此同时,还必须在各个大城市附近布置防空圈,布署足够数量的截击战斗机以防万一。”
  莱希上将现在说的都是在得知德国拥有了核裂变炸弹后,和马歇尔、欧内斯特·金还有阿诺德紧急磋商出来的对策。
  全力开发核武器是不用说的。可是原子弹也不是说造就能造出来的,而在美国拥有原子弹之前,就只能靠严防死守保住东海岸的大城市了。
  “而加勒比海岛屿、百慕大群岛、巴哈马群岛和加拿大东北的纽芬兰岛等地,都是有可能成为装载核炸弹的德军远程轰炸机起飞机场的岛屿。”陆军航空兵司令官阿诺德上将接过话题,说,“这些岛屿都是必须固守,是绝对不能沦陷的!”
  海军作战部长欧内斯特·金这时也提出了建议:“总统先生,为了保卫加勒比海和纽芬兰岛,海军必须集中兵力运用于大西洋。因此……我建议尽快在太平洋做个了结,如果不能取得让人满意的和平条约,就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打击日本,夺取夏威夷群岛,炸毁日本在南洋诸岛的石油设施。如果有必要,应该在作战中果断使用化学武器和生物武器。”
  罗斯福吸了口烟,摇摇头说:“德国有了核裂变炸弹……日本必然不肯和谈了,至少在日本人被我们狠狠打击之前,我们和日本人连和谈的余地都不会有的。现在B-29都部署到位了吗?”
  “已经有165架部署到了澳大利亚东海岸,随时可以出动。”阿诺德上将说。
  “那就立即出击!”罗斯福沉吟一下,又问,“芥子气、炭疽孢子炸弹和鼠疫武器都准备好了吗?”
  “已经部署到尼豪岛了。”阿诺德上将说,“而且用于投放的这些化学、生物武器的重型轰炸机也部署到了尼豪岛。”
  “使用吧!”罗斯福毫不犹豫地下达了命令,“现在就对瓦胡岛上的日军使用!我们也必须让敌人知道,美国手中也拥有可怕的杀人武器,而且拥有很多,也有使用的决心!另外,海军对日本本土的袭击也要尽快展开,要让日本人知道,他们的本土根本不是绝对安全的!”
第1059章
美利坚反击了
  一艘烧煤的欧洲团结型货轮(是仿造美国自由轮的散装货轮)抵达了穆西畔的巨港码头,这里正在经历自日治时代开始以来最坏的时刻。昔日繁忙的港口,现在变得冷冷清清,码头上面只有穿着黄绿色军服的日本士兵,端着上了刺刀的长步枪,气势汹汹地来回巡视。给人一种如临大敌的感觉。
  几门威力颇大的大正十四年式105mm高炮被摆放在码头的一角,周围还垒着沙袋,形成了一个高炮阵地,几个同样穿着土黄色军服的日本陆军士兵,正围着高炮在进行例行的训练。高炮的炮口,随着一声声口令摇动,不断变换方向。
  紧挨着高炮阵地的是几个荷兰人修建的船坞,并不是太大,只能修理几千吨的小船,连排水量不过一万多吨的欧洲团结轮也装不进去。不过这些小小的船坞没有一个是空着的,每一个船坞中都有一艘被水雷炸伤的货轮。
  由于马六甲海峡的水深太浅,是布设沉底水雷的最佳地点,而且这里又是沟通欧洲和东亚的水上交通枢纽,还是年产量巨大的巨港油田的石油外运通道。因此从1942年日本进驻荷属东印度时起,英美海军就在这一带大量布雷,包括沉底式的磁性水雷和漂浮的锚雷,不知道布了多少?
  而日本海军也在马六甲布署了不少扫雷艇、驱潜艇、特设巡洋舰、二等驱逐舰,还有一些具有反潜和扫雷功能的巡逻飞机,其中还包括安装了磁探仪的“东海”反潜巡逻机。
  不过相对于英美破交的力度,日本海军在反潜和扫雷上的投入实在太少。
  毕竟防贼的投入肯定比做贼要大出很多倍了!
  比如布个水雷有时候甚至连潜艇、飞机都不用出动,有一艘打着中立国或欧共体国家旗帜的伪装布雷船就能干了——除非仔细搜查每一条往来于马六甲海峡的外籍货轮,否则日本根本没有办法杜绝伪装布雷船的活动。
  而严格的搜查既耽误时间,又容易造成不必要的摩擦(战争年代,物资匮乏,正是走私活动最来钱的时候,那些冒险出海的水手谁会是完全干净的?),让许多欧洲船员打心眼里排斥又危险又没钱赚的马六甲航线。
  另外一个让欧洲船员都不愿意来马六甲海峡的原因,就是这条浅浅的海峡隔三岔五就会让水雷堵上,然后谁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能恢复通行。于是从印度洋驶来或是准备驶往印度洋的商船,就只能在港口当中没完没了的等待。
  不过对于这艘刚刚进入港口,悬挂着中立国荷兰的旗帜,但实际上属于欧洲联合运输司令部主管的“瓦尔斯堡山”号的船长克诺普曼预备役海军少校而言,来往马六甲海峡只是他为德意志祖国赢得战争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而已。
  这位有一张圆圆的脸,老爱眨眼睛,而且又矮又胖的德国老头子可是参加过上一次世界大战的德国老海军。不过他并不是一位军国主义者,实际上他在上一次世界大战末期就转向了反战。在基尔港水兵起义时,他不仅同情水兵,而且还为他们的提供了不少帮助。
  因此他在世界大战结束后立即被逐出了海军,在德国海军开始扩充的时代,他也没有被再次征召。直到1943年德国战胜英国后,他才被召回了海军,担任一艘跑东方航线的货轮船长。
  而那时,他已经完全改变了反战的立场,从早年的反纳粹分子和社会民主党的拥护者,变成了一位光荣的纳粹党员……这样的立场转变,在德国是非常普遍的,现在德国眼看就要胜利了,国家社会主义的理想社会,仿佛也近在眼前,一切都是那样的美好,也证明了希特勒总理和赫斯曼帝国元帅的正确性。
  “瓦尔斯堡山”号已经靠上了码头,舷梯也放了下去,几个穿着黄绿色热带军服的日本人快步走了上来。
  为首的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尉,满脸胡子拉碴,表情非常傲慢。虽然荷兰是不战而出让荷属东印度的,但是在大部分日本人眼中,这个早就没落了的欧洲小国也是大日本帝国的手下败将。
  “谁是船长?我们要登船检查!”
  一个大概是战前在荷属东印度经商的日本军曹用生硬的荷兰语大声问船上的印度水手——这艘船虽然打着荷兰旗,船长、大副、二副、轮机长等主要船员也都是德国人,不过大部分水手却是从印度招募来的。他们勉强能听懂英语,但是绝对不懂荷兰语。
  克诺普曼不止一次来往马六甲了,很知道日本人的脾气。他这时已经板起面孔,在袖子上套了个带纳粹万字徽记的红袖套,快步走到了甲板上,看到日本人就一个立正,然后高抬右臂:“嗨!希特勒!”
  原来是纳粹!
  所有的日本人都马上收起了傲慢的脸色,全部立正向克诺普曼行了军礼。
  然后克诺普曼将自己的证件和“瓦尔斯堡山”号的身份证明文件,还有日本海军西南方面舰队开具的船只免检令,一起递了过去。
  这艘船上装载的都是德国生产的电磁扫雷具,是日本人在3月份订购的——44年3月份之前,美国人基本没有用过磁性水雷,所以日本人也没什么准备。遇上了麻烦之后,才向德国求助,订购了大量的电磁扫雷具已经给电磁扫雷具供电的柴油发电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8/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