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0/735

  罗斯福歪了下大脑袋,说:“实际上这种可能是存在的!”
  他把手中的电报交给自己的副官卡顿上校,“给肯尼迪大使。”
  “是的,先生。”
  电报抄件到了肯尼迪手中,他发现上面只有短短一句话。
  据可靠消息:红军华沙集团军在5月18日开出华沙城向包围他们的德军投降!
  又有50-60万苏军要变成俄军了!肯尼迪心里面就是一沉,他现在可是个欧洲问题专家,当然知道红军成建制的大投降意味着什么?
  现在的苏德战争已经变成苏俄内战了。对绝大多数苏军的官兵而言,把镰刀锤子的红旗换成俄罗斯的三色旗,把慈父领袖的换成奥丽加小妈妈,这又有什么区别呢?
  所以一旦战争的大局明朗,倒戈事件一定会像多米诺骨牌一样,接二连三地上演。
  “苏俄内战”也会因为红军大量倒戈成白军,而迅速分出胜负。
  “留给我们。”罗斯福说,“不,应该是留给你们的时间不多了,而且美国手中的筹码也不多了。”
  “筹码……还是有一些的!”肯尼迪思索着说。
  “是什么?”罗斯福问,“是北太平洋的援苏航线吗?”
  “这只是一个筹码。”肯尼迪说,“就目前的情况而言,似乎也不是很要紧。”
  实际上现在的德国根本不希望美国或日本把这条援苏生命线给掐了,否则欧洲共同体中的俄罗斯大老爷就太多了……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呢?”罗斯福顿了顿,接着问,“我听说德国和日本曾经有过协议,将那里交给日本统治。”
  “有这样的事情?”肯尼迪有些吃惊地看着总统,“总统先生,您是从哪儿听来的风声?”
  罗斯福耸耸肩,没有回答肯尼迪的问题,而是继续问:“那么……德国人是怎么看待日本和澳洲的?在他们理想中的世界版图里面,日本有多大?澳洲又属于谁?”
  肯尼迪仔细想了想,他在欧洲是负责和欧洲共同体、罗马帝国进行和平谈判的大使。主要的注意力并不是放在东方的,不过他仍然听说过很多德国人或者罗马人对于未来世界格局的设想。
  “在德国人心目中,日本可以得到菲律宾、法属印度支那、荷属东印度、英属缅甸、暹罗……最多还有马来亚。”肯尼迪思索着回答,“不仅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不能给日本,连新几内亚和南太平洋上所有的岛屿都不能给日本。”
  罗斯福露出了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那里是中立区吗?”
  “不,是欧洲共同体的领土!”肯尼迪非常肯定的回答。“在英国本土倒向德国之前,德国曾经支持日本进军澳大利亚,但是之后德国的立场就迅速转变,将维护欧洲在东方的领土视为自己的责任了。”
  “那不是什么责任,是霸权和利益!”霍普金斯插话道,“拿下英国之前,德国只是着眼欧洲,而在英国屈服后,德国就想要统治世界了。现在德国不仅要统一欧洲,而且还想继承大英帝国在全球的霸权。”
  “是这样的吗?”罗斯福问肯尼迪。
  “我想……我想是的。”肯尼迪回答。
  “那么日本在德国统治的世界中将拥有什么样的地位?”罗斯福问。
  “日本必须服从。”肯尼迪说。“也许像之前他们服从英国的支配一样,也许德国会是比英国更能伺候的主子。”
  身在欧洲外交活动中心的肯尼迪,当然可以感受到日德关系在1943年后的变化。从赫斯曼提出的欧版《租借法案》附加条款开始,德国就试图支配日本,而不是将日本当成一个平等的伙伴了。
  与此同时,在英国正式成为欧共体成员后,德国在澳洲问题上的立场也发生了倒退,收回了《开罗宣言》中允许日本染指新西兰的立场,而且也没有迫使伦敦政府在日本提出的《和平条约》上签字。
  也就是说,从法律角度而言,日本和英国(伦敦)目前依旧处于战争状态!
  而在奥丽加回到彼得格勒并且表明了俄罗斯融入欧洲的立场后,日德关系就进一步趋于冷淡。
  很明显,在有望取得俄罗斯的东方领土和英国的澳洲殖民地后,德国领导的欧洲共同体将不再是一个欧洲国家,而将会一跃成为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强大的世界帝国。
  日本只能成为这个世界帝国的附庸而不是可以分庭抗礼的伙伴。
  罗斯福冷笑了一声,又问道:“如果我们以退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条件,换取日本从夏威夷群岛撤兵,并且达成日美和平。德国会怎么看待?”
  “什么?总统先生,您要和日本讲和?”肯尼迪被罗斯福的话吓了一跳。
  现在美国的主流民意对日本恨之入骨,同德国议和的问题是可以公开讨论的——反正也打不过,但是同日本讲和几乎是禁忌,罗斯福要这么做就是政治上的自杀。
  “约瑟夫,我是问德国会如何看待美日和平和美国撤出澳洲这两个问题。”罗斯福加重语气问。
  “德国……德国会反对。”肯尼迪说,“德国会坚决反对日本单独媾和,同时会宣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权属于欧洲共同体。”
  “如果日本在我们退出澳大利亚后进攻那里呢?”罗斯福笑着发问。
  “日本不敢。”肯尼迪摇摇头。
  “为什么?”
  “因为德国会以战争相威胁!”
  “会吗?”罗斯福挑了下眉毛,露出了感兴趣的表情。
  “肯定啊。”肯尼迪说,“700多万平方公里的富饶土地呢,欧洲人怎么可能让给日本?这完全不可能。而且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白人也不会接受日本的统治……他们宁愿说德语也不会去说日本话的。”
  欧洲共同体要把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纳入旗下是非常容易的,那里本来就是英国的自治领,一旦美国撤出,那么澳新两国在安全上就得依赖欧洲,否则那里早晚落入日本之手。
  而要澳新白人在德国和日本之间选边,他们当然拥护德国了!
  罗斯福仰着脖子大笑起来,说:“我们也一样,我们也可以把德语作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语言。实际上在美国人的血管中流淌着大量的日耳曼人的鲜血。就连我的祖先也是低地日尔曼人(荷兰、比利时那一带),如果德国人可以把斯拉夫人看成欧洲的一部分,那么我们这些日尔曼人和盎格鲁-撒克逊(撒克逊人其实就是日尔曼人)的后代当然也是欧洲的一分子。我们……是可以说德语的,但是日本人却不能说德语。日本和德国,是属于两个不同文明的,这是文明的对抗!就好比欧洲基督徒和中东穆斯林在过去1400年间的对抗一样。”
  他看着肯尼迪,“约瑟夫,你现在明白我的想法了吗?”
  “我明白了。”肯尼迪点点头,“您是想让日本在我们和德国展开决战的时候保持事实上的中立。”
  说到这里,肯尼迪的眉头又皱了起来:“可是我们同日本议和,还开出放弃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条件,哪怕是虚假的,也会授人以柄。”
  罗斯福苦笑着摇摇头:“约瑟夫,美国没有你想象的那么不知道变通。无论是共和党的大佬,还是华尔街的大亨,现在都知道苏联一完蛋,战争就算打输了……如果他们不打算真的去学德语的话,美国现在要考虑的是怎么体面退出战争,并且保住我们在美洲的权益。所以他们一定会在这个问题上装糊涂的,要不然他们还能怎么样?弹劾我这个还有几个月就要下台的总统,然后将自己置于可能成为美利坚合众国最后的总统或国会议员的地位?”
第1046章
和平运动
  瑞士首都伯尔尼州附近,在风景如画的小镇霍芬,有一座位于图恩湖畔,童话般美丽的城堡名叫奥伯霍芬堡。它曾经属于领袖欧洲的哈布斯堡王朝,在上一次世界大战后,没落的王朝子孙把他出售给了一个美国财团,现在这里又成了美国驻瑞士大使霍普金斯的别墅。
  刚刚走马上任的美国大使似乎非常喜欢这里,连大使馆都没怎么去过,成天就住在奥伯霍芬堡里面,而且还把和瑞士联邦的外交活动都推给了参赞,自己则全身心地投入到和平运动中去了。
  “贵国真的愿意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全部撤军?贵国对于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未来可有安排?”正在奥伯霍芬堡优雅的夏厅内向霍普金斯提问的是日本驻罗马帝国的大使松冈洋右。现在他是负责日本对美和平活动的官员,而美日和谈,则是在罗马帝国的撮合下进行的。
  所以今天陪同松冈洋右一起抵达奥伯霍芬堡的还有罗马帝国外交大臣卡布里侯爵加莱阿佐·齐亚诺。这位风度翩翩的法西斯头头现在算是走运了,不仅没有挨枪子(历史上今天,他都已经作古好几个月了),而且还俨然成了岳父老泰山墨索里尼的政治接班人,将来的罗马帝国伟大领袖!
  和融俄融得有点焦头烂额的希特勒不同,墨索里尼这段时间日子过得非常自在。罗马帝国复兴了,凯撒大帝也当上了(不是当皇帝,而是当了凯撒),还在南美洲搞到了个铁杆小弟——就是胡安·庇隆的阿根廷啦。
  庇隆现在是一仆二主,不仅德国人在扶植他,墨索里尼更把他当成了自己的好学生,还把支持阿根廷当成了罗马帝国插手南美洲的一步好棋。
  另外,日本人和美国人现在也都拍墨索里尼的马屁,称他为欧洲最杰出的领袖,还把罗马帝国和欧洲共同体相提并论——欧洲共同体可是德国+英国+法国+俄国+等等一大堆国呢!罗马帝国居然能和欧共体平起平坐,墨索里尼能不得意吗?
  而世界大战对墨索里尼而言,似乎也快胜利结束了。苏德战争他根本没参加(赫斯曼也没打算让他参加),而和美国的战争也很快能以美国的求和加赔款告终。
  早在肯尼迪当美国驻瑞士大使的时候,墨索里尼就已经和这位美国大使亲切会面了不止一次。而且宽宏大量的罗马凯撒也答应原谅美国人了……条件就是美国人象征性的向罗马帝国赔偿个几千万美元。
  其实赔多少钱墨索里尼无所谓,他想要的只是战胜美国的虚名而已。
  在美国人答应赔款后,墨索里尼并没有马上在美罗和平条约上签字。而是继续撮合美国和日本议和,因为墨索里尼觉得罗马帝国是一个负责任和有信誉的大国,不能抛弃盟友单独媾和。而是应该拉上欧共体和日本一块儿去和美国讲和。
  所以墨索里尼对于撮合美日和平是非常热心的。
  不过美日和平运动一直都不顺利,因为美国对日本怨念颇深,而且也不愿意放弃夏威夷群岛和对澳大利亚、新西兰的控制。
  而日本自然不愿意让美国重新拿回夏威夷群岛,更不希望美国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保持强大的军事存在——别看现在太平洋战场的正面在夏威夷群岛,但是真正让日本如坐针毡的,其实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
  且不说刚刚开始大量布署到澳大利亚的B-29远程轰炸机对日本在南洋的油田威胁会有多大。单是从澳大利亚出击的美国潜艇在南洋的活动,就给日本人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随着越来越多的美国潜艇服役,美国狼群的威胁正变得越来越大。而日本到底国力有限,不可能学历史上的英美那样拼命造船对抗敌人的水下狼群。
  而且,日本海军向来重视决战而忽视护航,驱逐舰和反潜巡逻机的数量严重不足,根本应付不了美国的“潜艇海”——历史上英美为了对抗德国狼群,驱逐舰和护航驱逐舰总共装备了一千多艘,而德国在二战中潜艇的总产量则在1150多艘。两者的数量仿佛差不多,但是由于潜艇的损失率远远高于反潜的驱逐舰,而且英美的反潜手段也不限于驱逐舰,因此德国潜艇在大西洋战役中要面对的,一直都是在数量上处于极大优势的英美驱逐舰还有各种用于反潜的飞机。
  反观日本,迄今为止总共就建造了200多艘驱逐舰,其中真正有用的“一等驱逐舰”只有150多艘(是截止1944年5月的总产量),因为在战场上一直有损失,现在保有的“一等驱逐舰”也不过118艘,几乎全部用于水面舰队的作战。
  而余下的几十艘老掉牙的驱逐舰和极少量的一等驱逐舰需要对抗的,则是10倍于自身的美国潜艇(这个时空美国因为没有太平洋和大西洋制海权,不得不走潜艇海的路线),因此是根本无法取得胜利的。
  而且德国对此也无能为力,不仅是因为欧共体海军自己的驱逐舰都不大够用(大西洋上也有反潜任务),还因为日本海军在太平洋战事急转直下之前对大批量建造的“便宜船”1936年D型驱逐舰根本看不上。日本人想要的是法国“空想”级和“莫加多尔”级这样的超级驱逐舰,居然还在1943年10月的时候给法国船厂下了订单,订购了5艘“莫加多尔”级的重雷改进型。这可是4000多吨的大驱,都快赶上轻巡洋舰了……
  不过日本海军重视决战而忽视护航的路线,在1944年5月的时候仿佛真的有了收获。
  美国人真的被“打怕”了,而且还通过罗马帝国的斡旋,提出了一个看上去非常诱人的和平条件。
  美国愿意以退出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为条件,交换日本从夏威夷群岛撤退并且签署和平条约。
  “澳大利亚和新西兰都是独立的国家,我们又怎么能安排它们的未来?”霍普金斯的声音非常低沉,说的也很慢,似乎很不甘心。
  他苦笑着用英语对松冈洋右说:“如果你们能够保证不侵犯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主权,我们倒是可以促成澳新两国永久中立。”
  松冈洋右的英语非常流利,根本不需要翻译就直接和霍普金斯对话,他立即追问:“永久中立的意思是什么?又有什么样的保证?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两国的军事力量是不是需要受到限制?作为保证,日本的陆海军能不能在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的某些地方驻扎?”
  他问这些话的时候,心里面的激动情绪已经快抑制不住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