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1/735

  美国人要求日本放弃珍珠港事件后夺取的所有土地,但是可以保留珍珠港事件前夺取的法属印度支那和荷兰渡让的荷属东印度,另外还要向美国道歉并且赔偿损失。
  而日本人却拒绝让出任何一块他们夺取的土地。
  “日本人是不是愿意接受我们提出的条件了?”罗斯福总统追问道。
  “齐亚诺侯爵没有说。”科德尔·赫尔回答,“肯尼迪的电报上讲,日本外交大臣重光葵和新任驻罗马大使松冈洋佑想同他见面……我想可能会有什么突破性的条件吧?比较那些日本人快要顶不住了。”
  罗斯福点点头,说:“我派霍普金斯去和日本人见面……原有的条件不能让步,而且日本还必须保证在停战后不在东亚大陆和远东发动新的战争。另外,新加坡、马来半岛和菲律宾必须立即移交给我们。科德尔,你看怎么样?”
  “我想那是可以接受的。”科德尔·赫尔耸耸肩,“至少避免了上百万美国人的死伤。而且将来我们有的是收拾日本人的机会……只要能保住至少半个苏联,并且把德国人挡在马六甲以西。”
第962章
细菌战(五)
  “哼,是想要把日本包围起来,然后慢慢折磨吗?”
  罗斯福的如意算盘,东条英机倒是一眼就看穿了。现在的日本在太平洋上的霸权基础,除了那支燃油和舰载机飞行员都不够用的联合舰队,就是扼守太平洋中部门户的夏威夷群岛和扼守大东亚西方海上门户的马六甲海峡。
  只要日本控制着夏威夷群岛,美国就会被遏制在太平洋东岸。同样的,如果马六甲海峡在日本的牢控之中,欧洲就会挡在大东亚之外。这样日本就获得了一个巨大而且富庶的生存空间可以发展壮大,最多一代人的时间,日本就会成长为足以和美国、欧洲分庭抗礼的强大国家!
  而马六甲海峡和夏威夷群岛如果都落入美国之手,菲律宾也还给了美国,再考虑到美国强大的工业规模和太平洋舰队的数量优势,太平洋实际上就落入了美国的控制当中。
  日本在东印度群岛的地盘也被美国控制的马来半岛和菲律宾阻断,另外美国和东亚大陆的交通也会畅通无阻……
  这样日本不仅处于被美国和其他敌对势力包围的险恶境地,而且随时可能出现腹背受敌的危险!
  “首相阁下。”向东条英机报告和谈进展情况的外务大臣重光葵看上去非常忧虑,“美国的条件虽然苛刻,但也不是没有谈判余地的。如果能确保菲律宾独立和马来亚的独立以及中立,我方完全可以从那些地区撤出。
  毕竟……战争的形势已经渐渐变得严峻了。”
  战争的形势不是渐渐变得严峻,而是非常严峻了!
  由于日本海军在北太平洋的退缩,造成了一大片辽阔而且关键的海域处于完全失控的状态。而美国海军并没有放过这个机会,至少有两个以2艘“独立”级航空母舰为核心的破交舰队突入了西太平洋!
  不过真正给日本造成重大损失的还不是这两个破交航母编队,而是美国潜艇补给舰的活动范围因为日军在阿玛克那克岛和乌纳拉斯卡岛上的基地遭到压制,而一举向西推进了2000海里。这使得以美国本土为基地的续航能力超过10000海里的美国大型远洋潜艇的活动范围扩展到了马六甲海峡附近。
  而这种潜艇活动范围的大幅扩张,在1943年11月间就化为了日本商船损失的新高。
  面对节节攀升的商船损失数字,日本海军却一筹莫展,因为日本海军没有足够多的驱逐舰可以用来护航,而且也没有足够的大型侦察机可以用于巡逻南洋诸岛。
  国力上的巨大差距,现在已经完全反应在了太平洋战场之上。日本虽然拥有强大的航母和战列舰部队,重巡洋舰部队的实力也不弱,但是却无法建立起庞大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部队。
  其中驱逐舰的总数不过二百多艘,主要还是用来参加舰队决战的一等驱逐舰,用于反潜护航的二等、三等驱逐舰(这些大多是老掉牙的后备舰)不过一百余艘,而且反潜能力很弱,经常会成为美国潜艇的猎物。
  赫斯曼倒是替日本人着急过一阵子,还指示海军武备局把德国最先进的声呐系统提供给日本,给了日本人样品和图纸让他们仿造。
  但是直到1943年11月,日本人的驱逐舰上还在用30年代山寨美德产品的93式探信仪和93式听音机。而且,许多用来执行护航任务的舰艇甚至连93式探信仪和93式听音机都没有,完全靠“猫眼战士”的眼睛去搜索水下的潜艇……
  而面对这种运输线告急的险恶局面,日本海军不是想办法多搞点驱逐舰、护卫舰(护航驱逐舰),而是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了“捷一号作战”之上。
  “可以和他们谈。”东条英机并没有把“捷一号作战”计划的内容告诉重光葵这个外务大臣,“就按照你刚才提出的条件……重君,你亲自去瑞士和美国大使肯尼迪见面。12月10日左右动身,在12月30日前无论如何都不要结束谈判。”
  “12月30日前……”重光葵听到这话,就知道东条英机压根没想同美国人讲和,派自己去瑞士不过是个障眼法。不过他还是重重点头:“请首相阁下放心,12月30日前,和谈一定会继续。”
  ……
  德国,勃兰登堡市附近的一座军用机场上,一架机身细长,拥有一对看上去非常短小的机翼和更加短小的尾翼的小型喷气式飞机滑落在了一条超长的混凝土跑道上,最后在跑道的尽头稳稳停了下来。
  几个地勤人员开着辆小卡车到了这架小飞机旁边,他们从卡车上搬下了两架梯子搭在了小飞机的机舱两边。这时小飞机的水滴形机舱罩已经被人拉开了。机舱里面一前一后坐着两名飞行员,分别的鲁道夫和源田实。
  今天是源田实有生以来第一次驾驶劳斯莱斯公司出品的“银色死神”人操飞弹,他驾驶的当然是一枚训练弹,拥有起落架,而且座舱也是双人型的。
  实际上这就是一架喷气式飞机,但是由于这架飞机的气动外形非常不利于着陆,因此只有最优秀的飞行员才能操纵它降落。而鲁道夫正好拥有这样精良的技术——他的空战经验未必是顶尖的(也拿过蓝色马克斯,算是王牌),但技术绝对是一流的。
  “源田君。”完成了一次堪称完美的着陆,鲁道夫的心情似乎不错,“感觉怎么样?”
  “非常糟糕!”源田实看上去很不高兴,脸色有些苍白,虽然穿上了特制的抗荷服,但是刚才鲁道夫操纵飞弹进行大角度俯冲时,还是让源田实产生了“黑视”,差一点就昏迷了。
  “习惯就好。”鲁道夫扶了把走路有点晕晕乎乎的源田,“第一次承受这样大过载谁都不好受,而且你又上了年纪。”
  “上年纪?我是老头子了吗?”源田有些不满地把鲁道夫推开,自己摇摇晃晃地走向那辆小卡车,心里面却被愁云给笼罩起来了。
  倒不是因为马上就要奔四的年纪,而是这一个多月的训练让他明白了喷气式飞机和银色死神飞弹都不是那么好驾驶的!
  如果不经过严格训练,即使拥有了喷气式飞机和银色死神飞弹,也不可能发挥出威力。
  而喷气式飞机和银色死神的油耗又是如此惊人,仅仅是400人的训练,就耗费了8万吨航空煤油!
  以日本现在燃油供应情况,维持个200架、300架喷气式飞机的“常用规模”(实际上历史上德国也就100多架Me262的常用规模)也就到头了。靠这点数量,根本不可能对抗美国人的“飞机海”和“舰队海”。
  而且大规模仿造“银色死神”看起来也是不大现实的,倒不是造不出来,而是银色死神的驾驶员实在不好训练——源田已经发现,使用“银色死神”进行“俯冲投弹”的难度比使用液冷式的彗星俯冲轰炸机还要大!
  如果让毫无经验而且技术很烂的菜鸟飞行员去驾驶仿造的“银色死神”,恐怕连10%的命中率都没有,飞着飞着就掉海里的可能性倒是更大。
  所以,日本现在只有180-200枚“银色死神”是真正可用的战力……
  “元帅阁下,我们研究的结果和源田实大佐的报告都指出,银色死神并不适合我们……虽然这种武器威力巨大,但是消耗也同样是极大的。而且不用精英飞行员驾驶,根本无法命中。”
  从第10方面军舰队司令官(该方面舰队被解散)的位子上下来的大西泷治郎现在当上了新成立的航空器总局总务长,专门负责整合陆海军的飞机生产研发资源。
  源田实对“银色死神”和Me262的报告,还有技术部门研究银色死神和Me262的报告,最后都送到了大西手中。
  山本五十六也在看源田实写的报告,上面的内容和大西说的一样——银色死神很难驾驶,Me262同样不容易飞,而Me262很不灵活,打不了格斗,只能玩“一击即离”,在中高空很厉害,不过到中低空就不行了……
  “那怎么办?”山本五十六合上了源田实的报告,看着大西泷治郎问,“靠最多200枚银色死神能打赢夏威夷决战吗?”
  200枚飞弹的确是少了些……
  “投入零式特攻飞机吧!”大西思索了半晌,提出了使用零式飞机进行自杀式攻击的建议,“零式比较容易驾驶,受过几十个小时的训练就可以飞了。而且它的航程也够大,如果装上炸药去撞击美国航母,威力应该不亚于银色死神飞弹。我想……完全可以在夏威夷群岛集结1000架零式特攻飞机和陆军的隼式特攻飞机。”
  “好!”山本五十六说,“就这么办!”
第963章
细菌战(六)
  12月18日,夏威夷群岛,瓦胡岛。
  当清晨的第一缕晨曦洒在这个位于太平洋中央的关键岛屿上时,数百个甚至上千个各种颜色的气球突然腾空而起了。
  这些彩色的气球都非常巨大,而且气球下面全都挂着个远看仿佛是篮子一样的东西,就好像一个载人的热气球。
  不过这并不是什么热气球,也不是在二战中最常见的防空气球,而是挂着炸弹的氢气球!
  它们是用来轰炸美国本土的,是“捷一号作战”的先锋!
  这种被称日本人称为“风船爆弹”的武器,在1943年初的时候就初露锋芒了。不过巴拿马战役结束后不久,日本就停止了“风船爆弹”的使用。因为当时使用“风船爆弹”的办法比较笨,为了追求命中率,要用水上飞机母舰这样的船只去放飞,飘炸一次美国的成本不低,而且还有风险。
  另外,在美国疯狂加强了西海岸防空后,打这种气球炸弹就成了训练美国战斗机飞行员的一个项目了。
  不过日本在停止了飘炸行动后,并没有放弃“风船爆弹”这个项目。反而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使之可以从夏威夷群岛起飞去轰炸美国本土。
  与此同时,日本还在加紧囤积“风船爆弹”——这种武器虽然不烧油,也不需要什么昂贵的原材料,但却是个完全手工制作的东西,产量并不是很高。
  为了可以在“捷一号作战”中大量使用这种“风船爆弹”,日本人可是花了好几个月糊气球,现在总算囤积30万只风船爆弹(历史总共就1万多个)。
  而这30万只风船爆弹就是日本人的疲敌之策,同样也是恐吓美国的手段。
  从12月18日开始,每天都会有10000只风船爆弹被放飞,大约3天后,这些风船爆弹就会飘到美国西海岸附近。它们中的大部分当然会被美国人的P51和P47击落——这倒是个练枪法的机会!但同时,也会让美国的飞行员疲于奔命。
  而连续的“打靶训练”之后,到了12月25日凌晨,当真正的日本轰炸机来临时,美国人一定会因为疲惫和疏忽错失最佳的拦截机会。
  而在Me264轰炸机投下陶瓷细菌炸弹后,飘向美国的“风船”上面也会安装少量的陶瓷细菌弹——不是为了弄死多少美国人,而是为了继续制造恐慌。
  说到这里,或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用风船爆弹投放陶瓷细菌弹——实际上,日本人是动过这个脑筋的,但是根据德国特务提供的情报,这些风船爆弹没有啥准头,落点很散,大部分都掉在人烟稀少的地区。而731部队可以提供的风船爆弹数量又非常有限,到目前为止只制造了几千枚,如果只有1%的陶瓷细菌弹落在人烟稠密地区,恐怕不会有多少美国人中招。
  而且,“捷一号作战”开始的日子是1943年12月份,只有美国的南加州地区因为维度低,而且有太平洋暖流的影响,是比较温暖,适合使用陶瓷细菌弹的。
  在北加州以及更北美的俄勒冈州、华盛顿州,现在都是一片冰天雪地。那些负担大日本帝国兴废的蚊子、跳蚤很有可能会被冻死。至于更东面的几个州,人口就更少了……
  ……
  “中将,太平洋舰队司令部刚刚打来电话,他们的驱逐舰和B-24飞机发现有大量的气球炸弹正在接近西海岸。”
  21日中午,负责美国西海岸防空的美国陆军航空兵第四航空队司令官詹姆斯·哈罗德·杜立特中将在吃午饭的时候,就得到了参谋的报告。
  “又是气球炸弹?”
  杜立特放下刀叉,和坐在他对面的克莱尔·李·陈纳德准将对视了一眼。
  “有多少?”陈纳德问。
  在这个时空,陈纳德“官运不佳”,没有当上第14航空队司令官,仅仅是第4航空队的参谋长。不过他本人对目前的际遇是很满意的,因为美国第4航空队是美国陆军航空兵中实力最强的一个,拥有常用飞机5000余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