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7/735

  “汽油够吗?”希特勒忙问,“我们有那么多汽油吗?”
  赫斯曼摇摇头,说:“不太够,不过可以扣其他地方的额度……有个50万吨额外的汽油就可以发动一场对莫斯科的突击了。”
  进攻莫斯科的计划现在还处于酝酿阶段——赫斯曼在《紫色方案》中规定的向斯大林格勒方向发动进攻的计划,因为列宁格勒的意外和前线部队燃油消耗量(结合部战役和之后的机动包抄烧掉了太多的汽油)过大,而不得不取消了。
  不过古德里安和总参谋部作战局的人现在都在兴头上,恨不得在1943年就把苏联给了结了。所以在没有足够的燃油打斯大林格勒后,就拿出了一个比较省油的进攻路线。从彼得格勒附近向莫斯科突击,因为那里的铁路线在列宁格勒被围困后就修复了,所以从波罗的邦到柳班是有铁路可用的。真正需要烧汽油的,就是从柳班到莫斯科的500多公里,虎式G型坦克加满两次油就能到了。
  而拿下莫斯科的战略意义有多大,就是对军事政治一窍不通的人也知道。
  现在可不是苏德战争了,而是白俄和红俄的战争!对广大俄罗斯人而言,这是一场内战,只是白俄女皇借了欧洲各国反动派的兵而已。
  而苏联或者俄罗斯的政治经济,从来都是围绕着“两京”进行的,如果列宁格勒和莫斯科都丢了,红俄的大势就去了。
  这样目前被包围起来的一百多万红军肯定都会倒戈,而有了这一百多万军队,那么苏俄内战多半就会变成一场真正的内战——白俄政府就用不着太多德军和法军的援助了。
  “不行,这样不行!”希特勒的脑袋摇得像个拨浪鼓似的,“这是完全不懂政治的计划!现在可不是消灭苏联的时候!我们现在需要苏联!”
  赫斯曼闻言笑了起来,他其实明白一些希特勒的心思,希特勒只想要苏联的土地不想要苏联的人民。现在虽然被奥丽加套住,不得不硬着头皮融俄,但是少融一个俄罗斯人也是好的。
  就如奥丽加在《公开信》中说的,人口就是力量啊!如果苏联过几个月就没了,那么一亿几千万苏联人民都成了欧洲人民,德意志人怎么办?德意志人现在号称一亿,实际上正宗的最多九千多万,差不多只有俄罗斯人的一半!
  这要都融进来了,德意志人就是现在马上停战回家生孩子也赶不上俄罗斯人数量啊。
  想到人口,希特勒就用一种佩服的目光看着赫斯曼——赫斯曼是“光荣爸爸”,和克洛伊生了七个孩子,个个都是金发碧眼的超人!而希特勒自己却愧对德意志民族,一大把年纪居然连一个孩子都没有。
  还好埃娃还年轻,希特勒心想,等到世界大战胜利了一定要和埃娃为德意志民族多生几个小希特勒……
  看到希特勒的表情有点古怪,赫斯曼以为他是在为如果帮助一亿几千万俄罗斯人共同富裕的事情发愁,于是就笑着安慰希特勒说:“总理先生,苏联没有那么脆弱,莫斯科也不是那么好打的。
  根据我们的侦查所知,莫斯科从6月中旬就开始全面备战,上百万人每天都忙活着修建防御工事,估计还会储备许多物资,所以我们根本不可能在秋天泥泞季节到来前夺取莫斯科。
  因此在最后确定的计划中,对莫斯科的进攻仅仅是一场恐吓行动,目的是动摇华沙、明斯克、哈尔科夫、克里米亚半岛和彼得格勒城内还在战斗的苏联红军的军心。”
  莫斯科市区的规模比彼得格勒要大,而且作为苏联的第一首都又不是边境城市,在苏联的三个五年计划中都是重点建设的城市。因此可以依托的坚固建筑物比彼得格勒还要多!
  另外,有了列宁格勒挨饿的教训,莫斯科的物资储备一定会非常充足,可以应付长期的围攻。
  所以想要靠突袭和围困拿下莫斯科都是非常困难的,国防军正在策划的进攻,不过是为了造成莫斯科将要陷落的错觉,促使彼得格勒、明斯克、哈尔科夫(这座城市也没有被完全占领)、克里米亚和华沙等地的红军投降。
  希特勒明白了国防军总参谋部的设想,不过他还是用非常严肃的语气对赫斯曼说:“帝国元帅,我们在围攻列宁格勒的时候也没有想过要攻占它,是吗?”
  赫斯曼点点头。古德里安和屈希勒尔有没有想过拿下彼得格勒他不清楚,但是他自己肯定没有想过。
  “但是列宁格勒还是变成了彼得格勒!”希特勒突然高声叫嚷起来,“所以我不希望看到莫斯科变成第二个彼得格勒!我们一定要给斯大林足够的时间来转移人口……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那里非常空旷,是建设共产主义天堂的好地方,你懂了吗?”
  希特勒是想尽可能把俄罗斯人往西伯利亚、中亚和远东驱赶。
  在原本的历史上,苏联倒闭的时候,中亚五国有五千多万人口,西伯利亚有四千多万人口,远东有几百万人口。三地相加总共有大约一亿人。
  也就是说,在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在承载俄罗斯人口的问题上,还是很有潜力可以挖掘的。
  “我明白!”赫斯曼也收起了笑容,认真地回答,“会有几千万俄罗斯人去中亚、西伯利亚和远东建设共产主义的,我保证。”
  “在1943年,我们的军队不能过分靠近莫斯科!”希特勒又提出了要求。“他们应当停留在距离克里姆林宫50公里以外的地方。”
  “好的。”赫斯曼答应了希特勒的要求。因为害怕斯大林逃跑,他其实也不敢让部队太靠近莫斯科。
  “把屈希勒尔换掉!”希特勒接着说,“换上一个听你话的人。”
  赫斯曼早就有了这个打算,他说:“我会让保卢斯上将去指挥进攻莫斯科的作战,他是非常可靠的将军。”
  为了确保莫斯科战役万无一失,赫斯曼觉得启用倒霉蛋保卢斯了。保卢斯在43年初英国本土投降后就晋升了步兵上将,现在官拜国防军陆军武备局局长,这几个月都忙着给E-50坦克定型。
  “很好,保卢斯应该是个合适的人选。”希特勒知道保卢斯一直是赫斯曼的心腹,而且也不是个能征善战的将军,是比较让人放心的——要是换成曼施坦因和莫德尔这些悍将,希特勒和赫斯曼恐怕都会睡不着觉的。
第922章
西伯利亚好地方
  “西伯利亚是伟大的苏维埃祖国的大后方,那里地域广阔,土地肥沃,资源丰富,风景秀美。西伯利亚是全世界不可多得的未经充分开发的富饶土地,也是目前世界上经济发展最为迅速的地区。特别是在国家的第三个五年计划完成之后,西伯利亚的丰富煤炭、木材、铁矿、有色金属、水利等资源已经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利用。在西伯利亚大铁路的沿线地区,数十个新兴城市正在以难以想象的速度崛起,西伯利亚的工业、农业、科学教育和交通运输现代化正在实现……”
  火车上的广播喇叭中又一次响起了甜美的女声,让昏昏欲睡的索尔仁尼琴少校提起了些许精神。他在斯摩尔棱斯克战役胜利(现在德军还没有拿下斯摩尔棱斯克)后就得到了晋升,从大尉升到了少校。还得到了前往莫斯科卢比扬卡广场2号楼报到的命令。
  那里是让人生畏的内务人民委员部总部的所在地!而且大楼内部就有监狱……因此索尔仁尼琴这几天是非常忐忑的,生怕去了那里后就直接给逮捕了。
  但是不去卢比扬卡广场2号楼也不行啊,因为他接到这道命令的时候,他所在的部队正在距离莫斯科一百多公里的加里宁市休整,那里远离前线,他就是想叛变投敌也没机会。
  而且集团军政治部的同志并没有给他多少时间去思考人生和未来,就直接把他和另外一百多个同样接到了去卢比扬卡广场2号楼报到军官一起送上了开往莫斯科的火车。
  车厢内的乘客看上去都和索尔仁尼琴一样情绪低落,也不知道是因为白俄反动派攻入了列宁格勒还是自己有可能变成反动派……
  索尔仁尼琴还发现车厢内有些人一路上都伏在小桌子上写什么东西——估计是交待罪行的材料!
  因为卫国战争打得不顺利的缘故,许多同志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在言行上犯了许多错误,其中也不乏可以定反革命罪的内容。索尔仁尼琴当然也说过不正确的话,而且还在卡廷森林看见过不应该看见的尸骨,但是他却不愿意写什么交待材料……他还抱有侥幸心理,万一不是逮捕呢?
  你自己交待了那可就没有什么好说的了,不是5年劳动改造就是去惩罚营呆上几个月。
  除了害怕罪行败露的忐忑,索尔仁尼琴心里面还微微有些奇怪,火车上的广播为什么都一个劲儿在说西伯利亚的好呢?那地方能好得了?要是西伯利亚真的好,苏联首都咋不迁过去呢?
  ……
  “同志们,根据可靠情报,德国帝国主义和白俄反动势力目前正在列宁格勒州附近集结大量装甲兵力,很显然将要发起对莫斯科的进攻。”
  莫斯科,克里姆林宫。政治局会议正在召开,斯大林用沉重的语气宣布了一条刚刚收到的坏消息。
  虽然列宁格勒州和普斯科夫州现在基本被德军和白俄所控制,奥丽加女皇也宣布了看上去非常高大上的“融欧”路线。
  但是忠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地下党员和游击队员还是存在的,所以一火车一火车运来的4号坦克、虎式坦克和犀牛反坦克歼击车还是瞒不过苏联红军的情报部门。
  而红军总参谋部很快就做出了正确的判断,德军和白俄的下一个目标就是莫斯科!
  因为列宁格勒的作战就是城市攻坚,根本用不着太多的装甲部队。而且在1943年内占领莫斯科,应该是德国速胜的唯一希望。
  如果这个目标无法达成,那么战争必然会拖延到1944年,届时德国的主要力量会被牵扯在苏德战场上,而日本必然要单独面对美国的主要压力,很可能会在1944年崩溃。
  到了那时苏联就能背靠美国支援,继续和德国血战到底了。所以莫斯科保卫战的成功与否,现在就直接关系苏联的存亡!
  “莫斯科是无论如何都要坚守到底的!”斯大林冷冷地说,“作为布尔什维克党的总书记,我将会亲自领导莫斯科保卫战!”
  他说这番话的时候,阴冷的目光从在座的每一个政治局委员身上缓缓扫过。看到所有人都低着头一言不发,斯大林才将目光收回。
  “不过布尔什维克中央、最高苏维埃、人民委员会等机关不能和我一起留在莫斯科。”斯大林继续说,“因为莫斯科很有可能会被包围,也有可能会陷入激战。在这种情况下,它是不能正常履行苏维埃国家首都职责的。所以我们现在需要设立一个战时首都!”
  作为丢失了列宁格勒和大片苏联领土的首要责任人,斯大林知道自己是不可能离开莫斯科的。只要他留在莫斯科尽一个伟大领袖的最后责任,党内就不会有什么大的反对浪潮——因为苏德之间已经没有办法和谈了,任何想要取斯大林而代之的人都得面对“书记守国都”这道槛。
  但是斯大林一旦弃城而走,那么取代他的人也就不必负担守卫莫斯科的责任了。
  所以斯大林现在是绝对不能离开莫斯科的。但是苏联布尔什维克党中央、最高苏维埃和人民委员等等的苏联中央机关,却不能留在莫斯科这座危险的城市中。否则一旦被德国人包围了,那可就是一网打尽。
  “同志们,我建议将苏联的战时首都设在外乌拉尔的车里雅宾斯克市。”斯大林提出了他理想中的战时首都地点,不是历史上的古比雪夫,而是更加遥远的车里雅宾斯克。
  车里雅宾斯克位于乌拉尔山脉南端的外乌拉尔地区,在地理上属于西西伯利亚平原和乌拉尔山脉的交汇处,西面有乌拉尔山脉为屏障,东面是资源丰富且辽阔的大平原,南面则是哈萨克斯坦大草原。
  如果苏联在莫斯科沦陷后以此地为首都,不仅可以凭借乌拉尔之险抵挡德军和白俄军的进一步入侵,而且还可以就近控制辽阔的中亚地区。
  车里雅宾斯克州虽然属于西伯利亚地区,但是气候并不寒冷。冬季最冷的月份的平均温度也就是零下16摄氏度-零下18摄氏度之间,夏季则在17摄氏度-20摄氏度之间。虽然比莫斯科冷一些,但还是可以接受的。而且车里雅宾斯克还有大片的黑土地和丰富的水利资源,对于发展农业和牧业非常有利。
  至于车里雅宾斯克的工业基础也非常不错,由于西伯利亚大铁路从该州境内通过,因此在前沙俄时代(现在是后沙俄时代了)那里就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开发。
  经过三个五年计划的建设,车里雅宾斯克已经成为了以采矿业、冶金业(黑色金属、有色金属冶炼及加工)和机械工业(车里雅宾斯克拖拉机厂)为核心的新兴重工业基地。
  从哈尔科夫、顿涅茨克、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和列宁格勒等地迁移出来的工厂,也大多汇集到了车里雅宾斯克和更加遥远的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和伊尔库茨克等地。
  另外,从美国“租借”而来的大量工业设备,也都就近(这些设备大部分是从太平洋航线运来的)用于西伯利亚工业基地的建设。因此又进一步加快了以车里雅宾斯克、鄂木斯克、新西伯利亚和伊尔库茨克等地区为核心的西伯利亚地区的工业、农业、交通运输和科学技术现代化的进程。
  “由于同德国帝国主义和白俄反动派的战争必然是长期且艰苦的。”斯大林一边说话,一边点燃了自己的烟斗,吸了一口,“因此我们需要一个不会被敌人打扰的大后方,而这个大后方现在看来不可能是伏尔加-乌拉尔河地区,只可能是西伯利亚和中亚。所以从现在开始,加快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的建设,应该成为和军事斗争同样重要的工作。”
  斯大林吐了口白烟:“我们必须从正在遭受帝国主义和白俄蹂躏的苏联的欧洲地区向西伯利亚、中亚转移大量的人口。应当动员大量受过良好教育、信仰共产主义、热爱苏联和布尔什维克党的男女青年去西伯利亚和中亚,以加快那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步伐,争取早日将西伯利亚和中亚地区变成发达和繁荣的社会主义家园。而为了达成这一目标,我们显然还需要更多的外部支援。”
  说到这里,斯大林看了外交人民委员莫洛托夫一眼。莫洛托夫知道这是斯大林在下达命令,他马上回应道:“总书记同志,我马上去一趟美国。”
  斯大林点了点头,说:“还有日本!我们必须要让东京方面清楚,德国人实行的是极端反动的种族主义路线。按照德国人的观点,斯拉夫人固然比雅利安人要低等,但是比他们这些亚洲人不知高贵多少。所以德国不是他们真正的朋友,除非日本人能把自己变成金发碧眼的白人,否则别想什么脱亚入欧!”
第923章
日本的大目标
  “路德维希,日本大使大岛浩中将已经到了。”
  娜塔莉·列辛斯卡雅推开了一间的办公室橡木房门,微笑着对里面帝国元帅赫斯曼说。
  因为苏德之间的谈判大门被彻底关闭,娜塔莉在瑞士的使命也就结束了。不过赫斯曼没有再让她去波兰,而是让她担任了自己的私人秘书——这其实是个非常重要的职位,相当于赫斯曼的机要秘书或办公室主任。
  “大岛浩?”赫斯曼从一份关于巴拿马运河已经恢复通航的报告中抬起头,看着身穿着国防军女助手军服的娜塔莉,“他是为巴拿马运河的事情而来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7/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