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51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6/735

  这场海战虽然以德国一方的胜利告终,但是暴露出来的问题却让人非常担心。
  “大西洋上必须要有一个战线级司令部。”赫斯曼说,“而且这个司令部不能设在舰船上。所以由欧洲联合舰队司令官吕特晏斯元帅出任战线总司令是不合适的。”
  欧洲联合舰队按照德国国防军的标准,只是一个集团军级单位。同级的单位,还有欧洲联合运输司令部,欧洲联合水下舰队司令部等等。
  而且根据惯例,欧洲舰队司令官必须在比较靠近前线的地方指挥作战,因此无法负担全局。
  “另外,水面舰队也不是大西洋作战的绝对主力。”赫斯曼接着又说,“水面舰队的地位同岸基航空兵、水下舰队、运输司令部、岛屿守备部队、圭亚那驻军和非洲西海岸守备部队是一样的。
  这些部队加在一起才构成了大西洋战线,因此统一指挥大西洋战线的司令官未必要海军出身。而在我看来,这位总司令必须要精通空中作战,还必须要有打消耗战的经验。阿尔贝特,你才是最合适的人选。”
  让一个陆军和空军出身的元帅去指挥大西洋上的作战,这事儿在英美日这些老牌海军强国看来肯定是乱弹琴。可是在海军帅才缺乏的德国,倒也是正常的。
  如果只是打舰队炮战和潜艇破交,那德国海军倒也有些人才。比如吕特晏斯和邓尼茨都不错。
  可现在的大西洋大战肯定是以空中力量为主的,而且德国这边还特别依靠岸基航空兵。无论是Ju288、He219、Do217、Me262还是航程比Ju288更大的远程战略轰炸机Me264,目前都只有岸基型没有舰载型。
  而且德国秘密研制的反舰导弹Hs293A和Hs293D(它们是有火箭助推器的导弹,而不是滑翔炸弹,而且Hs293D还拥有电视制导系统,可以在更远的安全距离上发射)目前已经到了最后的测试阶段。这两种划时代的武器,同样需要用Ju288和Do217这样的岸基轰炸机携带。
  所以在未来的大西洋作战中,岸基航空兵的作用明显大于水面舰队——比较目前导弹技术才刚刚起步,舰载导弹的火力覆盖范围太小,无法实现远距离打击。同时舰载机的载弹量也太小,根本挂不了动辄就重达一吨多的反舰导弹,只能用岸基飞机搭载。
  而德国的岸基飞机无论属于空军还是属于海军航空兵,实际上都是出自赫斯曼和凯塞林等人在间战期间慢慢捣腾出来的德国国防军空军。因此凯塞林出任大西洋战线司令官的确是非常合适的。
  “那么……海军的人不会有意见吧?”凯塞林沉默了一会儿,说出了自己担心的事情。
  现在德国国防军的陆军和空军(包括海军航空兵)其实就是一条线,空军的高层都是陆军改行的。但是海军却自成系统,一直都保持着相当的独立性。
  “不会有问题的。”赫斯曼摇摇头说,“我和雷德尔元帅说好了,大西洋战线司令官由你们俩轮流出任。你先干半年,把统一指挥的系统搞顺了,然后再换雷德尔元帅或吕特宴斯元帅出任司令官,他们干上半年再换你。”
  这回凯塞林终于点了头,“这样大概还能行,那么大西洋战线的目标是什么?”
  “你的拿手好戏。”赫斯曼一笑,“打消耗战!用最少的石油资源维持大西洋上的对抗……直到我们在东线取得胜利,这可是一场苦战啊!在整个国防军,能打这种仗的,我想来想去也只有你了。”
  凯塞林笑了起来,拍了拍胸脯说:“好吧,大西洋战线交给我了。只要海军的人听我指挥,美国人一定会在大西洋上吃大亏的。”
第920章
十字路口
  “尊敬的弗拉索夫大将,我现在不是作为俄罗斯帝国的女皇,而是作为一个普通的俄罗斯爱国者给您写这封信的。我想您在看这封信的时候,已经知道了《德俄联合公报》的全部内容,并且已经了解了该公报的全部意义。不过在此我还是要再一次进行向您进行解释。
  《德俄联合公报》显然是欧洲历史上最重要的一份文件,没有之一。因为它真正开启了欧洲统一的进程,俄罗斯和德意志现在为了同一个梦想站在了一起。
  所以《德俄联合公报》最终将会催生一个人类历史上从来没有人能够想象的伟大国家——欧洲联邦!它的疆域比昔日的蒙古帝国还要辽阔,它的科学和经济将是全世界仰望的对象,它的军事力量足够让所有的敌人颤抖,它对所有的欧洲人包括俄罗斯人而言则是一个无比美好的家园。
  欧洲联邦的诞生绝不是以牺牲俄罗斯民族的幸福为代价的,恰恰相反它能为每一个俄罗斯人带来更大的幸福。俄罗斯人在欧洲联邦中的生活,将比他们在苏联的生活幸福一百倍。
  对于这一点,我相信您根本不会有任何怀疑。因为您一定非常清楚,俄罗斯人在苏联这个国家中根本不幸福。
  至于俄罗斯璀璨的文明和俄罗斯人的权力,也不可能湮没在欧洲共同体这个大家庭中。因为在一个统一、民主、自由和繁荣的欧洲联邦中,文明和权力的基础是人。
  俄罗斯人、德意志人、英格兰人、法兰西人,将在法律上完全平等。在这种情况下,谁的数量最多,谁就是一股不容忽视的力量。而我们俄罗斯人有一亿几千万,难道还会被人轻视吗?
  我们可是富有战斗精神和坚定意志的俄罗斯人!难道会有人认为可以把我们当成懦弱的印度人或者愚笨的非洲人一样对待吗?
  难道会有人认为俄罗斯这样一个开拓出辽阔疆域,创造出璀璨文化的优秀民族,会在未来的欧洲共同体中沦为底层人民吗?
  这样的担忧是毫无必要,而且也是对俄罗斯民族最大的蔑视,我相信大将阁下您一定不会这样看待我们俄罗斯民族。
  因此我才给您写信,向您呼吁早日结束在彼得格勒的无意义的杀戮。
  现在是俄罗斯人在杀俄罗斯人啊!您的红军打出的子弹和我的白军官兵打出的子弹,都会夺走俄罗斯人的生命。而每战死一个俄罗斯人,我们这个伟大民族的力量就会减弱一分。您认为这种对俄罗斯民族的削弱,是有意义的吗?
  因此,请带领您的军队加入到能够为俄罗斯民族带来幸福的事业中来吧。如果您对信仰的热爱胜过对俄罗斯民族的热爱,那么我也可以承诺让您和所有仍然信仰共产主义的人从彼得格勒离开,同时也欢迎你们在任何时候加入到为俄罗斯的幸福而斗争的事业中来……
  ——俄罗斯人奥丽加·尼古拉耶夫娜致弗拉索夫大将。”
  围绕着列宁格勒市核心区域(以外的地盘都是彼得格勒了)的高音喇叭从7月5日上午就开始不断广播奥丽加写给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弗拉索夫大将的信了。
  而与此同时,刚刚成立的彼得格勒临时市政府的公务员,也开始向留在彼得格勒市内的所有愿意留下效忠女皇的居民发放彼得格勒户口本、慰问品(三转一响)提货券、宅地证和基本生活用品。
  而那些不愿意留下的列宁格勒人,等待他们的也不是枪毙或是集中营,而是一张通行证和够吃一个星期的黑面包——他们都可以离开城市去苏联红军控制的区域继续革命。
  不过允许离开的时间是有限的,到8月1日截止,不离开的人就必须向女皇陛下效忠,而且要服从《战时法令》的管束!
  说好的民主自由在打败布尔什维克前是不会有的!
  所有的人都必须服从临时政府的管理,去为早日打败苏联贡献力量。
  而违抗《战时法令》的下场就是去死或者去集中营!
  这倒不是因为奥丽加女皇心狠手辣,而是因为苏联二十多年的统治替奥丽加扫清了许多统治上的障碍。
  比如一群脑筋糊涂成天和沙皇过不去的贵族——这些人不是被布尔什维克毙掉了就是在国外什么地方过自己的日子,还来跟着奥丽加女皇混的都是贵族中的“战斗贵族”,才不会对人民群众手软呢!
  而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无政府主义分子这些牛鬼蛇神在苏联(俄罗斯)国内也不存在了。就是还剩几个,也都在劳改营里面想通了——还是沙皇陛下仁慈啊!所以现在也不会去和奥丽加的白俄临时政府为难了。
  至于躲到国外去的社会革命党人、孟什维克和无政府主义分子,现在都还在国外眯着呢。
  所以进入彼得格勒的白俄反动政权,暂时没有什么内部的掣肘,可以集中力量对付卓娅这样忠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虽然她还没有加入布尔什维克党。
  她的入党申请书是6月初递交上去的,随后她就得到了一个潜伏任务——去列宁格勒近郊的皇村难民营潜伏,以便掌握“皇村反革命集团”的动向!
  这个命令是贝利亚同志下达的,目的是在第四次列宁格勒战役胜利后对“皇村反革命集团”进行打击。贝利亚和内务人民委员部的同志们估计,聚集在皇村的反革命分子很有可能会来不及逃走。到时候就必须要有一个对他们进行清洗的科学方案了,这就需要进行调查研究,掌握第一手资料。所以普斯科夫州和列宁格勒州的游击运动负责人就安排了一批潜伏人员,以难民的身份投奔皇村。而卓娅同志就是这批潜伏人员中的一员。
  可是接下去的事情发展却是卓娅做梦都没有想到的!大半个列宁格勒真的变成了彼得格勒,而剩下的还是列宁格勒的部分之所以没有改名,并不是因为守卫那里的红军有多强,而是因为那里是列宁格勒(彼得格勒)最精华的部分,有冬宫、有彼得保罗要塞、有涅瓦斯基大街、有十二月党人广场……反动的俄国女皇不愿意毁灭这些古老而且辉煌的建筑,所以没有动用法兰西拆迁炮(194mm自行炮)。这些大炮都已经运动到了列宁格勒核心市区周围,有好几百门之多!
  卓娅同志现在就站在一个194mm炮阵地附近,看着一群法兰西帝国主义的士兵在进行操练。这个炮兵阵地位于斯莫尔尼宫门口,而斯莫尔尼宫这座让卓娅无比向往的革命策源地,现在已经落入了白俄匪军之手,还挂出了一块时刻在诱惑卓娅同志犯错误的牌子——彼得格勒国立大学招生办公室!
  彼得格勒国立大学有两个校区,一个在目前还属于列宁格勒的瓦西里岛上,和冬宫就隔一条涅瓦河。而另外一个校区则在彼得宫附近,现在那里已经被白俄控制。
  所以卓娅同志现在只要走进斯莫尼尔宫的大门去参加考试,就很有把握在明天早上住进彼得格勒国立大学彼得宫校区的宿舍,到了9月份,她就是俄罗斯最好的大学的一名在校新生了。
  但这也意味着背叛了共产主义事业和苏维埃祖国……
  站在人生十字路口的并不是卓娅一个人,实际上整个俄罗斯民族现在都站在了十字路口,向西是繁荣富裕文明的欧洲……不仅彼得格勒户口不是问题,就连柏林户口、巴黎户口、伦敦户口大概也是有希望的。
  而向东则是苏维埃祖国和共产主义事业,当然还有西伯利亚和中亚!
  考虑到俄罗斯帝国又从地狱里面爬出来了,苏维埃国家必将面临一场漫长而且残酷的战争,而苏联的西部地区多半会变成战场,因此建设西伯利亚和中亚大后方在1943年夏天就显得尤为重要,几乎和保卫莫斯科一样,都成了斯大林同志需要处理的头等大事。
  而在距离莫斯科1600公里的德意志帝国的首都柏林,那个理论上应该无比仇恨苏联的德国总理阿道夫·希特勒,这个时候也正在为苏联的西伯利亚和中亚大开发操心费神。
  希特勒现在最害怕的事情,居然不是苏联红军雄赳赳气昂昂打进柏林城,而是无敌的德国国防军太快打进莫斯科——比如就在今年冬天到来前打进莫斯科,那可就要糟糕啦!
  站在总理府内一幅巨大的东线战场形势图前,看着两个粗大的黑色箭头从彼得格勒和小俄罗斯(乌克兰)两个方向直指莫斯科,形成了可怕的钳型攻势,希特勒都快要急死了。
  照这样打法,再过几个月,奥丽加女皇没准就要把整个俄罗斯民族都带进欧洲共同体了!
  而德国国内绝大部分的民众又不明真相,觉得地图上看着越大就是越好,都对即将到来的欧洲大一统感到欢欣鼓舞……
第921章
希特勒不能没有苏联
  一阵皮靴敲打花岗岩地板的声音打断了希特勒的思绪,然后他就看见办公室的大门让人推了开来,穿着帝国元帅军服的赫斯曼大步走了进来,向希特勒行了一个台手礼——虽然德国总参谋长的权威不在总理之下,但是在名义上赫斯曼还是希特勒的下属。
  “路德维希,快过来。”希特勒冲着赫斯曼客气地招手,将后者叫到了挂在一面墙壁上的战场形势图前。
  “看看这个,画得对吗?”希特勒指着地图问赫斯曼。
  这幅地图是希特勒的军事副官长凯特尔中将和另外几个副官根据总参谋部的报告做出来的,而且还用虚线标明了他们预测的战场发展趋势。
  他们预测得非常乐观,由虚线组成的两个大箭头已经在莫斯科以东会师了。
  “没有那么乐观,这怎么可能呀。”赫斯曼看着凯特尔画的地图连连摇头,“怎么可能从哈尔科夫北上奔袭莫斯科?直线都有600多公里,而且背后还有400多公里的公路运输线……哪有那么多汽油啊?这不可能。”
  还好……希特勒稍稍松了口气,对苏联暂时逃过一劫感到欣慰。不过赫斯曼接下来的话又让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
  “所以总参谋部计划采取单线突击,从彼得格勒东南的柳班出发。那里有铁路线直通波罗的邦,目前还在运行,所有可以很快囤积起物资和部队。我们计划集中10个装甲师、10个装甲掷弹兵师、20个摩托化步兵师、20个普通的步兵师或骑兵师在今年8月发起一轮进攻。”
  希特勒脸上的表情旋即变得非常焦急,“10个装甲师加10个装甲掷弹兵师?那得多少坦克啊?”
  赫斯曼伸出一个巴掌:“大约5000辆!”
  “5000辆?”希特勒倒吸口凉气,“对了,我们在彼得格勒附近有那10个装甲师吗?”
  “没有。”赫斯曼回答,“目前彼得格勒附近有2个德国装甲师、3个法国装甲师、1个匈牙利装甲师,另外还准备从白俄罗斯和小俄罗斯战场上抽调出4个装甲师的人员。”
  “4个装甲师的人员?”
  “只有人员,坦克和所有的装备从库存中调用。”赫斯曼解释,“实际上就等于新编了4个装甲师。”
  现在的德国和历史相比真是阔的不像话了,光是储备在仓库里面的4号坦克、虎式坦克和犀牛反坦克歼击车,就足够装备5个装甲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6/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