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4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8/735

  不过制订计划,永远比执行计划要容易。在1943年4月30日晚上的时候,库利克和波克罗夫斯基两人就在为是否要马上收缩兵力而烦恼。
  在4月30日白天的战斗中,白俄罗斯突出部南北两个根部的第一道防线都被德国人的装甲集群打出了缺口——这并不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苏联的4个集团军(差不多40万人)要防御900公里的漫长战线,而且还是多层次纵深布署的,第一线的兵力非常有限。根本不可能挡住德军集中兵力进行的突破!
  同样的,由于采取了大纵深布署,苏军在白俄罗斯突出部的第一线兵力单薄,在被突破的过程中也很难试探出德国人的虚实。
  “司令员同志,根据第3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的报告,突破的德军并没有投入大量的虎式坦克。”波克罗夫斯基拿着一叠报告一边看一边对库利克说道,“事实上,德国人投入的坦克和强击火炮数量也没有想象中的多,倒是炮击的力度出乎意料。打得第3集团军和第13集团军的炮兵连还手的力气都没有了。”
  大炮不烧油嘛。对于整合了大半个欧洲工业能力,而且还有充足的稀有金属供应的欧洲共同体而言,制造大口径火炮的能力是非常过剩的,甚至超过了大洋彼岸的美国土豪。
  现在美帝的钢铁号称年产1亿吨,实际上就年产8000万吨而已。而德国的钢铁年产量已经突破了3200万吨,法国在1942年生产了820万吨钢,比利时生产了700多万吨钢,英国则产出了1300万吨钢,克罗地亚-匈牙利产出了150万吨钢,欧共体首都(指阿尔萨斯和洛林地区)产出了230万吨钢铁,剩下的欧共体国家的钢铁年产量还有约100万吨,总共就是6500万吨!
  另外,瑞典、荷兰这两个明显偏向德国的中立国(它们都是欧洲关税同盟的成员)在1942年还总共产出了约500万吨钢铁。
  因此在钢铁产量上,欧共体(还没算拥有300多万吨钢铁的罗马帝国)和美国几乎不相上下。而在机床、电力、各种有色金属(包括铝和铜这样的大类)的产量方面,欧共体也丝毫不逊于美国。
  这些产量反应到了军事方面,就造成了只要不烧油的武器,德国(欧共体)拥有的数量一定比美国还多,苏联那就更不用去比了。
  而牵引式火炮,则是所有不烧油的武器中威力最大的,所以到了1943年4月底时,德军(包括法军、克-匈军、芬军等等)拥有的大炮的数量远远超过了苏军。
  而且,苏军的大炮还因为受到来自空中的威胁而不大敢开火,因此在4月30日白天的战斗中,完全是德国的大炮兵在欺负苏联红军的步兵。
  不仅是守在两个仿佛是德军集中突破口的地区的红军被德军大炮轰了个晕头转向,而是整个战线(包括白俄罗斯突出部战线和第聂伯河防线)上的红军都在挨炮炸。而且在许多重要地段上,德军的炮击力度都前所未有,几乎打出了一战的风格!
  所以从红军最高统帅部到下面几个方面军的司令部,在4月30日晚上的时候,谁都不知道德国人主要突破方向到底在哪儿——虽然看形势仿佛是要先吃掉白俄罗斯突出部,但谁也不敢那么肯定。
  看着地图,库利克元帅的眉毛拧成了个川字,让他那张本来就凶相的面孔看着更加吓人了。
  元帅思索了片刻,突然对身边的参谋长波克罗夫斯基说:“敌人从白俄罗斯突出部根部进行突破的目的也不一定是为了包围突出部的红军。”
  “不是为了包围我们?”波克罗夫斯基看着地图上两个黑色的箭头,也发现了问题。“那是为了突破第聂伯河?”
  “对!”库利克点点头说,“第聂伯河防线的主要布防地段在普里皮亚季河和第聂伯河交汇处的下游。在两河交汇处以北,西南方面军并没有布署重兵,而且河道也比较狭窄,很难抵挡德军的突破。从普里皮亚季河突破的那一路德军完全可以在切尔尼戈夫一带突破第聂伯河,从我们和西南方面军的结合部突入西南方面军的右翼。如果西南方面军的防线采取纵深布局,这样的突破并不是致命的,但是现在西南方面军的主力都集中于第聂伯河防线上。一旦德军从第聂伯河防线右翼进行包抄,很可能造成西南方面军的主力被围。”
  库利克元帅顿了顿,缓缓地说:“所以……我们不用担心从韦利卡亚河突破的德军,大不了把第3集团军撤回第51筑垒地域(斯摩棱斯克周围)。但是从普里皮亚季河突破的德军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我们要有在第聂伯河以东的切尔尼戈夫或布良斯克举行会战的准备!”
第856章
大决战(六)尽在掌握
  “巴甫洛夫同志,沙波什尼科夫同志,你们怎么看库利克同志的建议?”
  克里姆林宫内,伟大领袖斯大林叼着烟斗,站在巨大的沙盘台旁,提问的时候语气温和,仿佛心情不错。德国人这次的动作似乎都在斯大林和红军最高统帅部的预料之中。看来德国狐狸再狡猾,最终还是斗不过共产主义猎手的。
  “总书记同志。”第一副国防人民委员巴甫洛夫元帅说,“库利克同志提出的意见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我建议加强第聂伯河中游的防御,可以调集第9、第12两个集团军去切尔尼戈夫布防,防线可以沿第聂伯河-杰斯纳河(第聂伯河的支流,东西走向)布置,以掩护西南方面军的右翼……”
  “等等。”斯大林打断了巴甫洛夫,“我们难道只能进行防御吗?”
  巴甫洛夫和沙波什尼科夫互相对视了一眼,斯大林提出的问题他们当然也早有准备了。
  巴甫洛夫说:“总书记同志,我刚才说的只是一种方案,另外我们还准备了一个方案。”
  实际上德军在普里皮亚季河的突破早就在红军最高统帅部的预料之中。而且早在德军进攻开始前,应对的预案已经准备好了。
  “另外一个方案是在布良斯克州和切尔尼戈夫州同德军进行决战。”
  沙波什尼科夫说:“计划组成布良斯克-切尔尼戈夫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然后进行迎头痛击的战术,沉重打击渡过第聂伯河的德军机械化集群。”
  “嗯,嗯,这样很好。”斯大林连连点头,“我们现在已经有了可以对抗虎式的坦克的武器,所以不应该处处都被动防御了。”
  “不过这个方案将会进一步削弱西方面军和预备方面军。”巴甫洛夫皱着眉头提醒说。
  成立布良斯克-切尔尼戈夫方面军当然是基于德军要从北面迂回包抄西南方面军这个前提的——就是德军主攻方向在乌克兰。
  如果德军的目标是莫斯科,那么从普里皮亚季河突破的德军就不是主力了。而且在突破之后,他们肯定是北上攻打斯摩棱斯克。这样红军就应该加强西方面军、预备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在斯摩棱斯克和普斯科夫一带同德军展开会战。
  斯大林抽着烟斗,陷入了沉思,过了半晌,他才说:“那么就先成立布良斯克方面军吧……同时再第9、第12两个集团军去切尔尼戈夫布防。”
  他采取的是一个折中方案。布良斯克州位于斯摩棱斯克州南面,距离明斯克也就三百多公里。如果德军在中路采取了大规模的攻势,那么布良斯克方面军随时可以加入西方面军或预备方面军。如果德军的主攻在南路,那么布良斯克方面军就能攻击从西南方面军北面进行迂回的德军。
  但是斯大林却忽略了制空权被德国完全掌握后,苏联红军的大规模调动已经很不方便这个现实了。
  斯大林说:“布良斯克方面军应该包括第38、第40、第48集团军和第1、第2坦克集团军。另外再配属一个空军集团军和一些独立的炮兵、坦克单位。”
  他给布良斯克方面军派了5个集团军,其中2个是强大的坦克集团军,分别从预备方面军和加里宁方面军抽调。
  此时苏联共有5个坦克集团军和5个突击集团军,都是最精锐的机械化/摩托化部队。
  其中坦克第1、第4集团军和5个突击集团军都属于朱可夫指挥的加里宁方面军,是解列宁格勒之围的主力。
  而第2坦克集团军则属于预备方面军,第5坦克集团军属于西方面军,第3坦克集团军属于西南方面军。
  现在斯大林将第1坦克集团军和第2坦克集团军划入布良斯克方面军后,预备方面军就没有了集团军级别的装甲兵团,而加里宁方面军也被大大削弱了。
  “总书记同志,加里宁方面军需要强大的装甲集群……”巴甫洛夫小声的提醒。
  斯大林顿了顿,说:“朱可夫不是在准备通过加里宁州的森林地带突袭大卢基吗?我知道那里的地形,到处都是树林,几乎没有什么现成的公路,根本不可能让2个坦克集团军快速通过。所以作战成功的关键是突然性,只要打德国佬一个措手不及,大卢基战役就能取胜。只要夺取了大卢基,我们就能通过铁路将坦克集团军从斯摩棱斯克或是布良斯克调去给朱可夫了。如果你们觉得还不保险,那就再给朱可夫几个坦克歼击旅吧。”
  现在苏联的坦克歼击旅和他们拥有的SU-122突击炮和SU-85坦克歼击车一样,都是紧急情况下的产物。一个坦克歼击旅下面有2个坦克歼击营,每个营都有一个轻型坦克连(15辆T-60坦克,是用来掩护突击炮和坦克歼击车的)、一个坦克歼击连(10辆TU-85坦克歼击车)、一个突击炮连(6辆TU-122突击炮)。
  这样的坦克歼击旅虽然也有不少装甲力量,但是因为没有T-34或KV-1这种可以顶着敌方反坦克火力进攻的坦克,因此并不是用于打主攻的单位。只能用于配合坦克部队进攻,或者干脆用于防守。所以斯大林将第1坦克集团军从斯摩棱斯克调走后,加里宁方面军的突击能力就狠打了一个折扣。
  与此同时,斯大林的这个决定也让第1坦克集团军和第2坦克集团军这两个总共拥有10个坦克/机械化军的强大机械化集群,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成了大决战的旁观者。
  而就在斯大林做出这个后来被认为是非常错误的决定的同时,在普斯科夫州境内活动的一些游击队,却已经发现了德国装甲集群主力的标志——虎式坦克了!
  用要饭所得的德国巧克力、法国长棍面包(是法国炮兵给的)和一小截美味的俄罗斯香肠(是个老白男白给的)填饱了肚皮后,卓娅在4月30日晚上10点多钟的时候,终于在一片密林中找到了队伍。
  “什么?”游击队队长斯普罗斯基少尉显然对卓娅报告的情况有点儿意外,“有2个重坦克营?卓娅,你没有认错吧?”
  “少尉同志。”卓娅非常肯定地说,“我百分之百肯定那些是虎式坦克,一共有88辆。还有44辆4号坦克,短炮管的那种。
  另外,我还看见了许多卡车、半履带车或马拉的大炮,以及许多白军骑兵,全部都从大卢基南下了。我想它们是去进攻斯摩棱斯克的。”
  “好吧。”斯普罗斯基少尉点了点头,“我马上把你的发现报告上去的,如果你的发现最后得到了证实。现在你就早点休息,明天继续去公路上侦察(要饭)。”
  虽然斯普罗斯基少尉说“马上”报告,但是却没有马可以上,只能打发两个游击队员步行穿过森林去寻找上级组织——上级那里才有电台啊,虽然美国土豪租借了许多电台给苏联,但是在敌后游击队里面,电台还是非常稀罕的东西。所以这个重要的发现,没有能及时传递到红军最高统帅部那里去。
  而在韦利卡亚河一线和德军作战的苏联红军各部,在4月30日的战斗中也没有发现虎式坦克,实际上他们连普通的4号H型坦克都没见着几辆。
  因为德国人并没有投入装甲师去撞破苏军的防御,而是集中使用了大量的火炮掩护装甲掷弹兵和步兵进行突破。
  在韦利卡亚河前线的德国炮弹雨中呆了大半个白天,亲眼目睹了德军突破防线的炮兵侦察连长索尔仁尼琴上尉,这个时候已经撤到了战线后方,正在向步兵第4军炮兵主任扎哈罗夫上校报告着自己在前线的亲眼所见。
  “德国人的炮火非常猛烈,他们应该投入了大量的170mm-210mm级别的重型加农炮和榴弹炮,投入的火箭炮数量也很多,火力非常猛烈。”
  闻了大半天硝烟味道的索尔仁尼琴看上去有点萎靡,今天他有二三十个部下被德国/法国人的大炮轰成了革命烈士,自己也差点殉了共产主义事业(他当然是一位布尔什维克党员了)。对于德国人的炮火,他到这会儿还感到一阵阵害怕。
  今天他躲藏的防炮掩体最多能扛一下150mm级别的炮弹,而德国人直接拉出了许多170-210mm的重炮,只要一发,掩体就会变成坟墓!
  “说说德国人的坦克,看到什么新东西没有?”炮兵主任扎哈罗夫上校又问起了德国坦克的情况。实际上步兵第4军现在的任务并不是守住韦利卡亚河一线,而是迟滞德军的进攻,同时探查德军的虚实,最好能够弄清楚德国人又有了什么威力强大的新式坦克。
  “发现了一种新型突击炮。”索尔仁尼琴一边抽烟一边叙述着在前线遇到的可怕武器,“它拥有一门短管的150mm大炮,对我们的一线阵地威胁很大,真的很大……”
第857章
大决战(七)灰熊和缩水虎
  5月1日凌晨,国际劳动节。
  索尔仁尼琴同志在昨天白天遇到的那种拥有150mm短管大炮的突击炮,现在正从施瓦辛格少校身边轰隆隆地驶过,向前方的一座苏军驻守的集体农庄——它们是去抵近轰击苏军阵地的。
  这种突击炮名叫“灰熊”,也是4号坦克的衍生品。在4号坦克的地盘上直接装了个不能转动的固定式炮舱,还安装了一门150mm口径的StuH43/1L/12榴弹炮。
  而且,这种“灰熊”突击炮的炮舱和车体正面装甲都很厚,炮舱正面厚100mm,还有40度的倾角,防御能力相当于130mm直角放置的钢板。车体正面的钢板则厚达80mm,分成上下两部分,上部有70度以上的倾角,属于“无法击穿”的部分;下部有12度的倾角,防御能力最为薄弱,但是在实战中往往会安装可以抵御破甲弹的附加装甲,实际的防护能力(相当于垂直钢板)也在90mm以上。
  另外,“灰熊”突击炮车体两侧装甲虽然不是很厚,但是安装有可以防御破甲弹(包括铁拳之类的反坦克火箭/榴弹)的裙甲。在实战中只要有4号坦克和掷弹兵的掩护,就极难被摧毁。
  而这种“灰熊”突击炮装备的短管150mm火炮,在对付敌方阵地时的威力要远远大于3号突击炮的75mm炮。
  因此,在不需要用3号突击炮去反坦克的德军装甲师和装甲掷弹兵师中,“灰熊”突击炮已经全面取代了3号突击炮,成了突击炮营和突击炮连(配属装甲掷弹兵团)的标配。
  顺便提一下,从去年秋季到现在的半年时间里,德国国防军陆军的建设重点除了炮兵(主要是装备牵引式火炮和火箭炮的部队)之外,就是将装甲掷弹兵师了。
  经过6个月的加强,现在德军装甲掷弹兵师的数量已经增加到了22个,其中15个是国防军番号,7个是党卫军番号。
  而且每个装甲掷弹兵师都得到了充足数量的机械化装备。包括1个坦克营(66辆4号H型坦克),1个坦克歼击营(45辆安装了71倍径88mm炮的“犀牛”坦克歼击车),1个突击炮营外加3个突击炮连(一共装备36辆“灰熊”突击炮),2个自行火炮营(分别装备105mm的黄蜂自行火炮和150mm的胡蜂自行火炮,各有18门),1个履带式自行火箭炮营,另外还有大辆装备半履带车辆和轮式装甲车的单位。
  这样的一个装甲掷弹兵师所拥有的装甲战力,大概要比历史同期的一个德国装甲师都要强出不少!
  正因为这些装甲掷弹兵师的战斗力很强悍,所以在“紫色方案”中,它们就全面代替装甲师成了突破的尖刀。
  至于威名赫赫的德国装甲师,现在的数量也是22个(比去年只增加了1个),不过现在每个装甲师通常都可以带上一个装备了44辆(满编)虎式坦克的重装甲营出战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8/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