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38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9/735

  “华沙战役现在不是进行的非常顺利吗?”斯大林的眉头蹙了起来,他还是不愿意放弃华沙这座指标性的城市。
  而且从8月份开始,德军在华沙的抵抗明显减弱。现在维斯瓦河以北的华沙城区已经全部解放,维斯瓦河以南的城区也有大半被解放。在之前的作战中连吃败仗的北路集群,再得到了加强后现在也取得了不小的进展,已经将战线推到了莱吉奥诺沃城内。
  “不,没有必要放弃华沙。”斯大林思索了半晌,“德国人进攻列宁格勒很可能就是为了结华沙之围,如果我们放弃华沙,他们就达到目的了。”
  “那就放弃利沃夫战役吧。”朱可夫又说。
  朱可夫很清楚预备队方面是不能削弱的,要不然西方面军的后路就不稳当了,那么就只能从西南方面军调兵了。而且利沃夫之战打得非常不顺利,西乌克兰反动派的顽固程度和波兰反动派完全不可同日而语。不仅有产阶级和贵族极端仇视红军,连西乌克兰无产阶级也狂热的追随纳粹德国(那是啊,人家本来有房有田的有产阶级,现在被无产了,能不恨苏联吗?)。所以西南方面军苦战了两个月,连利沃夫市区的边都没摸着,而且损失居然不在攻入华沙的西方面军之下!
  “好吧。”斯大林点了点头,“西南方面军暂时放弃对利沃夫的进攻,退回原防。同时从西南方面军抽调3个集团军、高加索方面军和中亚方面军各抽调1个集团军组成加里宁方面军,由科涅夫同志担任司令员,列昂诺夫同志担任军事委员。该集团军的任务,就是支援列宁格勒的防御。”
  斯大林顿了顿,又看了眼朱可夫,说:“西北方面军和北方面军合并组成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由朱可夫同志担任,军事委员由克列缅季耶夫同志担任。”
  斯大林本来是挺相信伏罗希洛夫的,但是这列宁格勒前线传回来的消息(日丹诺夫的小报告)却让他放心不下了,决得还是让朱可夫出马比较靠谱。
  “至于朱可夫同志现在担任的总参谋长,就由沙波什尼科夫同志担任吧。”斯大林随后又把总参谋长的差事派给沙波什尼科夫,不过也没有让伏罗希洛夫马上回来负责国防人民委员的工作,而是自己兼任起了国防人民委员。
  ……
  “围攻列宁格勒的关键,应该是基洛夫斯克和拉多加湖沿岸地区!”
  8月13日晚上,德国帝国元帅,国防部长赫斯曼很少见的来到了措森的总参谋部,指导起凯塞林和哈尔德怎么打仗了。这在赫斯曼卸任总参谋长后是很少发生的,因为现在又到了赫斯曼的“历史经验”能发挥作用的关键时刻。
  历史上德国对列宁格勒的攻击和围困都挺失败的,攻击受挫,围困也没围死。在长达17个月的围困作战中,一直给列宁格勒人民留了一条生命线,就是列宁格勒东北的拉多加湖。
  在1941年冬,列宁格勒城内的“无用人口”得以从冰封的拉多加湖撤退,而外面的援兵和粮食也得以从拉多加湖进入列宁格勒。
  赫斯曼现在虽然并不想攻占列宁格勒,也不打算把列宁格勒人民都饿死。不过该圈死的还是得圈死!因为在赫斯曼领衔制定的“蓝色方案”中,列宁格勒可是个吸引苏联红军前来送死的磁石!
  “根据现在掌握的情况,列宁格勒附近的苏军人数不多,装备也不算精良,缺乏野战能力。因此我们应该趁机建立列宁格勒包围圈,将列宁格勒团团包围,切断它和外界的一切陆上联系。”
  赫斯曼缓缓说着自己的打算:“因为列宁格勒是斯大林的必救,而且该地靠近波罗的和芬兰,有利于我方输送补给和增援部队。如果能在列宁格勒城下形成围点打援之势,是有利于大量消灭苏联有生力量,同时减轻其他战场压力的。”
第710章
保卫列宁格勒(六)围城
  新任的列宁格勒方面军司令员朱可夫和军事委员克列缅季耶夫、参谋长霍津中将、副司令员费久宁斯基少将等人抵达列宁格勒的时间比原计划推迟了一天,他们是8月15日从莫斯科出发的。因为德国空军现在掌握了列宁格勒周围的制空权,所以他们就乘坐火车前往列宁格勒。可是他们乘坐的火车却只开到了加里宁州(特维尔州)的首府加里宁市就无法前进了。
  原来德国人的装甲部队进军神速,在8月15日下午推进到了诺夫哥罗德州的楚多沃市,切断了从莫斯科通往列宁格勒的红八月铁路线。
  于是,他们就只能改坐飞机,在8月16日夜间,利用夜色的掩护,冒险飞抵了战火中的列宁格勒。
  飞机还没有在机场着陆,朱可夫和克列缅季耶夫等人在半空中,就已经感受到了列宁格勒之战的激烈。喀琅施塔得要塞所在的科特林岛,现在已经变成了不折不扣的火海地狱,双方数百门火炮发射的闪光映照得整个夜空都变得通红,一团团闪烁起来的火球,不断将某处黑夜陡然照亮,就好像来自地狱的岩浆突然喷发出来一样。
  不过最吸引朱可夫眼球的还不是被火海笼罩的战场,而是在远处应该是芬兰湾海面的漆黑一片的地方不时闪烁出来的隐约的火光。
  毫无疑问,现在正有几艘战列舰或是重巡洋舰在科特林岛以西的芬兰湾海面上,用大口径火炮在轰击喀琅施塔得要塞!
  “情况怎么样?伏罗希洛夫同志在哪儿?”
  下了飞机来到了西北方向总司令部里面,朱可夫只看见了军事委员日丹诺夫和参谋长戈罗杰茨基少将,两个人都是一副大难临头的样子。而西北方向总司令伏罗希洛夫并不在司令部里面。
  “朱可夫同志,现在的情况很糟糕!”戈罗杰茨基叹了口气,“德国人在列宁格勒的南线战场上进展神速,我们派去抵挡他们的几个师都损失惨重,第27坦克旅几乎覆灭。现在普斯科夫市、卢加市、诺夫哥罗德市和楚多沃市全都沦陷了,德军装甲集群正在柳班市前进。
  在科特林岛方向上的情况稍好一些,我们和德国人打成了拉锯战,喀琅施塔得市区和要塞核心部分都在我们掌握之中。不过德国人的一支舰队在今天下午开到了芬兰湾的海面上,开始用280mm大炮轰击喀琅施塔得要塞和市区。伏罗希洛夫同志感到情况危急,就亲自去喀琅施塔得要塞坐镇了……”
  “什么!”朱可夫被戈罗杰茨基最后的话吓了一跳,“伏罗希洛夫同志去了喀琅施塔得?你……你怎么不拦着他啊?他是西北方向的总司令啊!”
  “拦了,我和戈罗杰茨基同志都不同意伏罗希洛夫同志去科特林岛上。”日丹诺夫皱着眉头说,“可是他不听啊!”
  列宁格勒的市委书记一边说话一边摇头。其实他知道伏罗希洛夫为什么要去喀琅施塔得,这位红色元帅是去作死的!
  世界革命革到了列宁格勒,而且德军攻势迅猛,看上去势不可挡。南线的德军装甲集群挡不住,西面喀琅施塔得要塞眼见也不守。到时候德国人的战列舰部队开到科特林岛附近,从那里用380mm和406mm的巨炮轰击列宁格勒,这列宁格勒还能守得住?
  要是列宁格勒最后不守,奥丽加女皇回来复辟,那么主持苏联军事工作,又负责防守列宁格勒的伏罗希洛夫就是苏联的头号罪人,还活个什么劲儿啊?不如就死在喀琅施塔得算了!
  “朱可夫同志,还有一件事情要征求你的意见。”
  日丹诺夫这时哭丧着脸,吞吞吐吐地说:“伏罗希洛夫同志前往喀琅施塔得的时候说,如果要塞失守,列宁格勒肯定守不住。他本人一定会为共产主义事业献身的,但是列宁格勒市内的有生力量还是要保存的。所以他建议一旦喀琅施塔得失守,就要开始从列宁格勒撤退……”
  “什么?撤退?”朱可夫翻了翻眼皮,心说幸好斯大林把自己派来了列宁格勒,要不然共产主义事业就要被伏罗希洛夫这个糊涂虫给葬送了。
  喀琅施塔得要塞没准几天内就得丢,到时候就放弃列宁格勒?伏罗希洛夫昏头了吧?匆匆忙忙的能撤出几号人?这不等于将列宁格勒连带着两百多万劳动人民一起交给奥丽加女皇?
  “军事委员同志,决不能放弃列宁格勒,这根本不能考虑!”朱可夫异常坚决地说,“斯大林同志绝不会同意的!而且全体列宁格勒人民也不会同意奥丽加女皇来统治他们……无论纳粹德国用什么样的凶残武器,我们都必须坚决保卫列宁格勒,直到最后一人!”
  ……
  1942年8月17日凌晨,德意志号装甲舰的军官休息室内,德国国防军东线总指挥古德里安元帅正举着望远镜,看着远处被一片火光和烟雾笼罩的岛屿。
  “元帅,我的人很可能打不下喀琅施塔得了。”和古德里安并排站在一块儿的是空降兵总司令斯图登特大将,喀琅施塔得作战是由他亲自指挥的。
  投入到岛上的是由空降兵部队的萨斯曼中将指挥的“萨斯曼突击集群”,原计划投入到部队包括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的人员在内总共就是一万人,还有几十辆3号坦克,各种火炮(包括榴弹炮、无后座力炮、迫击炮、反坦克炮等等)有两百余门。
  人并不是很多,但是因为采取了脑洞大开的“潜水艇+坦克”的偷袭战术,而且还有Ju288和Do217投放弗里茨-X炸弹去摧毁要塞的炮台。所以斯图登特和萨斯曼都认为可以打苏军一个措手不及,24小时内就有可能夺取喀琅施塔得要塞。
  可是打起来才发现,喀琅施塔得市内的苏维埃人都是“战斗民族”,在很短的时间内就武装起来参加战斗了!而这些喀琅施塔得民兵的参战,让速取喀琅施塔得的计划泡汤。因此在15日和16日两天,斯图登特不得不连续增加岛上的兵力,陆续被派上科特林岛的部队已经超过2.5万,可是依旧进展缓慢。现在只是拿下了半个岛子,喀琅施塔得要塞和市区仍然在苏军手中。
  到了16日下午,古德里安和斯图登特两人,干脆乘坐海军派来轰击喀琅施塔得要塞的装甲舰(因为要塞的火炮基本被遥控滑翔炸弹摧毁,所以装甲舰能出马了)德意志号亲临前线观战了。
  “拿不下来?再投入一些兵力呢?”古德里安放下望远镜,扯开嗓子在隆隆炮声的伴奏下大声发问。
  “不行啊,我们能增兵,敌人也能增兵……现在喀琅施塔得军港的码头上一定停满了列宁格勒开来的轮船。”斯图登特摇摇头,说,“苏联人控制着军港设施,运兵的速度我们是比不上的,现在岛上的苏军人数肯定超过5万了,而且还依托要塞城市,我们打不动他们。”
  “有5万?”古德里安笑着点点头,“真有那么多,我们的目的也达到了……而且这几天苏军对利沃夫的攻击都停止了,他们的西南方面军很可能要撤退了。”
  “从西南方面军调兵?”斯图登特这个层级的人当然知道现在对列宁格勒的进攻是虚的,目的就是吸引苏军增援。他皱皱眉,“可惜不是从波兰和白俄罗斯调兵。”
  “打仗嘛。”古德里安哈哈一笑,“怎么可能事事如意?一般我们希望敌人做的事情,敌人都不会做的。所以斯大林舍近求远从乌克兰调兵也是正常的,不过这样到方便南方集团军行事了……现在就看曼施坦因和博克的本事了。”
  曼施坦因现在是大将军衔,担任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而冯·博克元帅则是南方集团军群司令官。根据最新调整后的反击方案,大反攻将由北方和南方集团军群发起。
  “不过,这次也有比较顺利的地方,屈希勒尔的第18集团军就打得很顺……歼灭了好几万苏军,抓住的俘虏就有2万人了,党卫军第1师今天大概就能推进到基洛夫斯克。”
  “基洛夫斯克?那么顺利?”斯图登特吃了一惊。“这样列宁格勒岂不是让我们包围起来了?”
  “是啊,意想不到的顺利。”
  古德里安耸耸肩,笑道:“大概苏联西北方面军(德国人还不知道有了个列宁格勒方面军)的兵力都被科特林岛吸引了,所以列宁格勒东面就非常空虚了。而且现在卡累利阿方向上的苏军也在退却,看来很快会缩进列宁格勒。这样我们的第18集团军就能和芬兰人会师,这样我们和芬兰人的60多万大军就能把列宁格勒团团围困住了。所以空降兵和海军陆战队在科特林岛的牺牲是有价值的……就让他们再坚持几天吧。”
第711章
大包围(一)华沙解放了
  1942年8月18日,上午10点。
  苏联西方面军司令员巴甫洛夫大将背着手站在巨幅的地图前面,一直沉默着并不说话。在他的周围,是接连不断响起的欢呼声。
  “华沙!乌拉!波兰!乌拉!世界革命!乌拉……”
  司令部里面几乎所有人都在尽情的欢呼,还有人不知从什么地方找来了伏特加畅饮起来。
  他们的欢乐是有道理的,因为昨天晚上守在华沙城西北的德军第6集团军的部队突然撤退了!这支在华沙周遭和红军西方面军苦战了两个多月,给红军造成了重大伤亡的,仿佛不可战胜的反动军队,就这样灰溜溜撤出了华沙城,将华沙战役的胜利拱手让给了伟大的苏联红军。
  世界革命的第一个重大胜利,现在终于被西方面军的将士们给拿下来了!
  可是在这个时候,西方面军的司令员巴甫洛夫同志却一点高兴的意思都没有,而且眉头还越拧越紧,仿佛他并不是取得胜利的将军,而是掉进陷阱的猎物。
  在地图上面,最新的战况发展已经详细的标注了出来,西方面军现在所处的位置就是一个巨大的突出部,好像是一头撞在了德国人的战线上面,靠蛮力硬生生撞出了个大坑似的。
  可是这个突出部南面的利沃夫-喀尔巴阡山省(波兰)-小波兰省基本上还在德军牢牢控制之中。西南方面军对利沃夫的进攻也因为兵力被抽调去增援列宁格勒而失败。
  而在波兰突出部的北面,东普鲁士-立陶宛-波罗的等地区,也完全在德军的控制当中。北线的德军甚至在华沙告急的时候还向列宁格勒发起了猛攻,现在还包围了列宁格勒。这恐怕说明北线德军的兵力相当充沛,完全有能力增援华沙战场。可是德国人为什么不回援?难道真的只是想通过进攻列宁格勒,迫使红军从华沙撤军回援吗?
  德国人在搞什么鬼?难道真的想把波兰突出部当成了大口袋,将西方面军一口吃掉?这胃口未免也太大了吧?西方面军现在有一百多万人,摆在白俄罗斯和斯摩棱斯克的预备队方面军现在也有百万之众!西南方面军虽然削弱了一点,但是一百万人还是有的。
  拥有总兵力近400万人的三个大集群现在靠得如此紧密,怎么可能被德国人一口吞掉?一口吞近400万红军?就算能吞下也没法消化吧?
  或者德国人的目标真的是列宁格勒?巴甫洛夫又将目标转向了列宁格勒,德国人和芬兰人现在已经完成了对列宁格勒的包围。
  这可是一个两三百万人的大城市啊!如果被围困上几个月,粮食和储备物资十有八九要耗尽,那么多人没饭吃,城市是守不住的。而列宁格勒又是一座不能失去的城市,所以最高统帅部一定会在今年秋天或冬天发起列宁格勒解围作战,而德国则正好在列宁格勒附近和前去解围的红军展开决战。
  除了波兰突出部和列宁格勒,南线的黑海沿岸和高加索地区也有可能成为德军攻击的目标。而高加索地区尤为危险,那里是苏联最重要的石油产区,虽然开发了第二巴库油田,但是巴库和格罗兹尼的石油仍然占到苏联石油总产量的50-60%,一旦被德国夺取,苏联机械化部队的燃料供应就得减少一半!而可供德军使用的燃料就会增加2000万吨以上。
  作为一名机械化战争的专家,巴甫洛夫非常清楚2000万吨一年的额外石油供应对德国意味着什么。
  如果德国人将这2000万吨全部用于陆军,那么他们的机械化部队规模将能增加300%以上!
  而苏联则会因为缺乏燃料不得不削减机械化部队的规模,到时候苏军的机械化部队不仅会在质量上居于劣势,而且还会丢掉数量的优势。
  很显然,苏联现在正在滑入全面的战略被动当中。而占领华沙非但不能化被动为主动,反而让苏联的战略形势变得更加被动!
  因为华沙是波兰的首都,是一座在欧洲和全世界都具有重大影响力的城市。而且华沙还是世界革命爆发到现在最重要的革命成果,华沙的解放对苏联和全世界劳动人民而言都是一个巨大的鼓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9/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