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37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9/735

  但是斯大林知道那纯属胡扯,赫斯曼或许上过奥丽加(实际上没有),但绝不会真的对奥丽加动情,更不会帮她复辟。因为苏联布尔什维克党其实是在赫斯曼的帮助下才上台的……而布尔什维克党又害死了奥丽加全家,赫斯曼其实是间接杀害奥丽加家人的凶手。他怎么可能去帮奥丽加复辟?
  而且根据苏联布尔什维克党政治局掌握的确切情报,德国人压根没有亡苏之心……他们想做的只是遏制和削弱苏联。
  想明白了这些,斯大林用烟斗轻轻敲打着桌面,低声问朱可夫:“你认为巴甫洛夫同志提出的意见有可行性吗?我们还有机会占领华沙吗?”
  “没有……至少目前没有。”朱可夫实话实说。
  “那么……我们应该撤离华沙,转为防御吗?”斯大林的语调很缓,显然是不大甘心就此放弃解放华沙的机会。
  “至少应该做好准备。”朱可夫明白斯大林的心思,“应该在向波兰增兵的同时加强预备队方面军的实力,并且将明斯克和白俄罗斯北部的防御任务全都交给预备队方面军。”
第692章
帝国反击战(七)
  “司令员同志,最高统帅部同意我们的请求了,方面军司令部可以迁移至布列斯特要塞或是波兰境内。西方面军所属的20个集团军可全部用于波兰-西乌克兰作战。西方面军原有之白俄罗斯防区全部移交给预备队方面军。另外,波诺马连科同志将不再担任方面军军事委员,军事委员一职由布尔加宁同志担任。”
  7月21日晚上7点,西方面军参谋长里莫斯基克就将刚刚收到的最高统帅部的批示告诉了巴甫洛夫大将。西方面军账面上的实力并没有增加,还是20个集团军。不过原来部署在白俄罗斯境内的几个集团军,现在全部可以用于波兰作战了。
  此外,西方面军军事委员波诺马连科也终于把烫手的山芋丢了出去,而接下这份要命差事的人是斯大林的心腹,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兼苏联国家银行行长尼古拉·亚历山德罗维奇·布尔加宁。
  这个布尔加宁没有任何从军的经历,是契卡战士出身,不过从1922年开始就一直从事经济和政府方面的工作,是一位经验丰富的政府高官和经济专家。所以斯大林还给了他另外一个职位,第三国际驻波兰布尔什维克党总顾问,实际上就是波兰的太上总书记,他的任务除了领导西方面军的政治工作,还要帮助波兰布尔什维克尽快建立人民政权。
  听到最高统帅部的决定,巴甫洛夫轻轻吁了口气,“给最高统帅部回电,西方面军司令部将在最短时间内迁往波兰马佐夫舍省的明斯克市。对了,再发个电报给波格丹诺夫同志(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请他尽快前来明斯克,商讨白俄罗斯接防事宜。”
  “司令员同志,波格丹诺夫同志不必来明斯克了。”里莫斯基克说,“最高统帅部刚刚发布了命令,由副总参谋长华西列夫斯基同志出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
  华西列夫斯基现在是最高统帅部驻西方面军的代表,熟悉波兰前线和白俄罗斯的情况,倒是非常合适担任新的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
  巴甫洛夫点了点头,“是华西列夫斯基同志……那就好,那我就放心了,有他担任预备队方面军司令员,我们的后方是不会有危险的。”
  “对了,前线有什么变化吗?”巴甫洛夫又问起了前线的最新情况。
  “天黑以前相当平静。”里莫斯基克回答,“我们的第3集团军因为德国人的狂轰滥炸无法在白天调动,而他们的两个装甲集群也没有发动进攻。在维斯瓦河北面的那个集群还在扎克罗奇姆镇附近,估计在等待部队到齐……这应该是个相当庞大的集群,很可能是集团军级的!而攻占拉济明的那个重装甲集群不知道为什么,也没有任何行动,并没有向沃沃明或是雷纳夫河挺进。”
  “还没有行动?”巴甫洛夫摸了摸光脑袋,眉头紧拧起来。这个重装甲集群已经耽搁了差不多10个小时了,这是在等什么?难道还会有更多的重型坦克抵达拉济明?
  想到这里,巴甫洛夫额头上的冷汗又开始聚集了。
  ……
  “都修好了吗?”
  “长官,大部分都修好了,现在501营有41台虎式坦克可以使用。”
  “长官,第502营的虎式大部分修复完毕,有40台可以开动。”
  “长官,第503营的虎式有42台能用了。”
  德军“胡贝重装甲师”的师长胡贝少将,这个时候也在抹汗珠子,这汗珠子不是热出来的,而急出来的。因为他的虎式坦克在连续二十几个小时的作战后,大部分都坏掉了。不是变速箱的齿轮崩裂,就是走着走着自己烧起来,要么就是常见的履带和负重轮的故障——如果换成4号或是3号突击炮,履带和负重轮故障都是小毛病,但是在虎式坦克身上就不一样了。因为虎式采用了交错式负重轮,一旦发生故障(主要是磨损),就得同时卸下数个负重轮才能修理。而虎式坦克的履带更换也很麻烦,因为坦克太重难以拖拽到临时的修理点,需要用三台Sdkfz9Famo半履带拖车才能拖曳一辆虎式坦克。而且履带又崩得太紧,不能单靠移除插销来拆除履带,有时甚至要用氧气切割的方式来熔断履带。
  幸亏现在的德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技术工人队伍,要不然光是虎式修理的问题就能让前线的装甲指挥官发疯。
  而在20日凌晨到21日上午的作战中,真正被苏联人的炮火打坏的虎式坦克只有区区6辆,而因为各种故障而损坏的虎式却有近40辆。
  以至于胡贝少将不敢再让这些“一用就坏”的娇贵坦克继续作战。在攻占拉济明后,就命令所有的坦克停车检修——坏掉的赶紧修,没坏掉的也得好好检查一下,再更换几个容易损坏的部件,免得再上战场的时候掉链子。
  听到手下3个重装甲营的营长都报告说大部分的虎式都可以使用,胡贝少将才大松口气。转过头对他的上级莱茵哈特上将苦笑了一下:“上将,我们的重装甲师又可以投入使用了。是现在投入进攻,还是等到明天天亮后再行动?”
  “现在就要行动了,不过不是进攻,而是去防守。”莱茵哈特上将冲着身边一个副官招了下手,后者马上将一张军用地图摊开在了胡贝面前。莱茵哈特指了下地图上面位于拉济明和雷纳夫河间的小镇鲁达,“3个重装甲营和匈牙利突击炮旅以及党卫军瓦隆旅马上出发去这里布防。今天白天的空军侦察发现,苏联人的一个庞大的机械化集群在被曼陀菲尔的骑兵阻挡后,开始折返向东,估计会在今晚从塞罗茨克附近的浮桥渡河。”
  “我们就在鲁达阻击他们?”胡贝已经明白莱茵哈特的意图了。
  现在德国空军有遥控滑翔炸弹,又掌握着战区大部分的制空权,要炸毁浮桥没有多大难度。既然空军没有炸桥,那么就一定是想把苏联坦克集群放过雷纳夫河了。
  “没错,汉斯,你去守鲁达,用虎式坦克狠狠教训俄国人!”莱茵哈特说。“我来守拉济明,用黑豹和4号收拾北上的俄国佬!”
  胡贝发现计划有变,就问道:“守拉济明?不向沃沃明突击了?”
  “不打沃沃明了。”莱茵哈特一笑,“本来就是一场短促突击嘛,我们才多少兵力?不可能打退上百万苏军的,能最大限度杀伤他们就达成目标了。白天空军的侦察还发现苏军还有向沃沃明集结的趋势,显然是准备和雷纳夫河西岸的苏军装甲集群一起夹击我们。我们正好趁机给他们点厉害尝尝!”
  ……
  “元帅,今天晚上会有决战?”
  柏林统帅部会议室里面,刚刚从巴黎赶回来的希特勒(他是去和贝当元帅讨论法国参战事宜的)一看见总参谋长凯塞林就立即问起了战事。
  “领袖,谈不上决战,只是一场短促突击。”凯塞林回答,“将会投入大约2个军级装甲集群,我方会有900多辆坦克/突击火炮参加战斗。”
  “900多辆坦克/突击炮参加的战斗还不是决定性的?”希特勒听到参战坦克/突击火炮的数量有些惊讶,“那么决定性的进攻要投入多少辆坦克/突击炮?”
  “会有8000辆左右坦克/突击火炮参加,占到国防军装甲兵力的三分之二。”主持统帅部会议的赫斯曼这时插话说。“从20日凌晨开始的短促突击,只是为了进一步吸引苏联人的主力部队前来华沙战场,为蓝色计划中的大反攻创造有利条件。”
  提到蓝色计划中的大反攻,希特勒的小胡子一动,露出了得意洋洋的笑容:“贝当元帅和魏刚上将同意在7月底前派出10个炮兵师,总共1620门150mm以上的压制火炮,用来支援我们作战。到8月中旬,还会有另外10个法国炮兵师抵达前线,到8月底时会再派出10个炮兵师。届时将有30个炮兵师共4860门在编的150mm以上压制火炮为我们所用。另外,法国人还会派出一个铁道炮兵集群,会有上百门大口径铁道炮参加对苏联城市和要塞的攻坚战。
  帝国元帅,有了那么多法国大炮的加入,这下没有我们打不下来的俄国城市和要塞了吧?”
  “领袖,苏联是个很大的国家!”赫斯曼瞧了眼希特勒,笑道,“我们不可能拿下所有的城市,只能采取重点进攻的办法。”
  希特勒点了点头,“那么我们现在要重点进攻哪里?”
  凯塞林元帅回答:“总参谋部的意见是重点进攻明斯克,同时佯攻列宁格勒。在夺取明斯克,并且击溃苏联西方面军之后,再转用兵力攻击乌克兰。”
  “佯攻列宁格勒?”希特勒想了想,“可要怎么让斯大林相信我们的目标是列宁格勒?”
第693章
女皇归来
  向列宁格勒发动佯攻的方案是国防军总参谋部反复研究后制定的,而通过佯攻将苏联红军主力吸引到列宁格勒方向是顺利夺取乌克兰和高加索产油区的必要条件。
  根据总参谋部所掌握的情况,现在苏联红军的规模非常庞大,由于苏联的人口比德国要多,布尔什维克党的动员能力也比德国现在的容克+纳粹的联合体制要强。因此在苏德战争开始前人数很可能已经突破了800万,现在肯定在1000万人以上。
  而用于进攻波兰、西乌克兰和波罗的的西方面军、西南方面军、西北方面军的人数总和大约有400万,最多占红军陆军野战部队总人数的三分之二。
  另外,苏联布尔什维克党还是第三国际的老子党,现在又打着世界革命的旗号,可以号召国际主义战士来支援世界革命。根据德军总参谋部掌握的情报,现在已经有不少国际主义战士响应号召奔赴苏联了。
  虽然苏联眼下不缺人手,但是世界革命那么大的旗帜,总要有些国际主义战士来装点一下的。所以工农红军一口气建立了十来个装样子的第三国际师,在必要的时候也可以让他们上阵。
  因此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部队即便全部被歼灭,红军仍然有足够的兵力进行防御。虽然红军的后备部队在装备和训练水平上不能和西方面军、西南方面军统辖的精锐相比,但是数量上的优势还是不能小觑。
  而德军现在运用于东线的兵力就是南方、中央和北方三个集团军群,所辖14个集团军、4个装甲集团军、波兰防卫军、乌克兰防卫军和立陶宛防卫军,总共152个师又122个旅(防卫军都只有旅没有师),共计395万人。
  人数虽然也不少了,但是这395万人中有90万是波兰防卫军、乌克兰防卫军和立陶宛防卫军,这些防卫军不仅战斗力比较弱,而且机动性也差,守守老家还行,要跟着主力德军去打闪击战是不行的。
  所以真正能投入进攻的就是305万人,而这些部队占到了德国陆军野战部队的75%左右。而且剩下的90多万德国国防军野战部队不是在爱尔兰作战,就是在中东、圭亚那或是欧洲还有非洲西海岸的重要地点驻守,是很难抽调出来用于东线进攻的。
  至于进一步进行动员的问题,虽然早在赫斯曼当总参谋长的时候就提出来了。但是由于纳粹党不愿意让德国的妇女走进工厂去替代男性,所以动员工作进行的并不顺利。
  而且在不包括共君联盟国在内的德国本土,现在已经动员了800余万人参军——其中400余万人在一线野战部队,剩下的人大多在海军、空军、防空兵和后勤机关服役,还有几十万人的国土防卫队和上百万在兵营里面接受训练的新兵。
  所以德国进一步动员的潜力也不是太大了,毕竟德国的人口基数(只算德国本部)就这点儿,能够动员出来的兵力肯定没有苏联多。
  因此在赫斯曼主导下制定的“蓝色计划”中,并没有一脚踹翻布尔什维克的打算,也没有直捣莫斯科的大目标。有的只是几个小目标,比如乌克兰,比如高加索石油产区,比如重创西方面军和西南方面军。
  同时,“蓝色计划”也不是一个速决战计划,而是做了持久对抗的准备。夺取苏联的重工业基地乌克兰和石油产区高加索地区,都是持久作战的需要。
  不过要达成这几个小目标也不容易。毕竟斯大林和苏联最高统帅部也不是三岁小孩子,戏不做足了,他们这些人精是不会相信德国人要把苏联的列宁格勒变成俄罗斯帝国的彼得格勒的。
  ……
  “领袖,如果要让斯大林相信我们的目标是恢复俄罗斯帝国,那就必须要把奥丽加女皇抬出来,还要重建白俄军队。”
  赫斯曼缓缓的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他拿起桌上的杯子喝了口咖啡,接着又说:“而且列宁格勒方向上的进攻要足够猛烈,最好能打到列宁格勒近郊。只要沙皇的旗帜可以在皇村上空飘扬,斯大林就不得不相信了。”
  要从波罗的出击打进列宁格勒是很难的,因为列宁格勒城内除了会有苏联红军防守,还会有上百万甚至更多的苏联劳动人民参加战斗——八月革命到现在已经二十多年了,现在列宁格勒城内还念着沙皇好处的遗老恐怕没几个,被布尔什维克教育出来的“苏维埃人”才是列宁格勒城内的大多数!
  所以纳粹军队打着奥丽加女皇的旗帜进军是迷惑不了他们的,但是从爱沙尼亚和苏联边境推进到列宁格勒郊外的普希金村(皇村)还是有可能的,不过是推进一百几十公里而已。
  “最好让奥丽加女皇本人回到那个……什么沙皇村。”希特勒插话道,“她是一个标志,对一部分俄罗斯人来说,她是被上帝所庇佑的合法君主。对了,正教会和女皇可以一起回去。”
  女皇归来当然是树大招风了,而且还是“带着上帝”一起回去的,上帝在俄罗斯的人气可比罗曼诺夫王朝要足多了。斯大林要再不当回事儿说不定就要弄假成真了!
  “如果奥丽加女皇进驻叶卡捷琳娜宫,斯大林一定不敢掉以轻心。”总参谋长凯塞林元帅也同意了希特勒的看法,他看了看赫斯曼,“只是不知道女皇愿不愿意回到皇村?”
  希特勒这时也看着赫斯曼,赫斯曼知道这两人的意思,他耸耸肩笑道:“我去一趟托姆别阿城堡,应该能和那位女皇陛下达成共识的。”
  托姆别阿城堡在波罗的邦的塔林,奥丽加女皇就是在那里加冕为俄罗斯女皇的,同时她还是波罗的大公国女大公爵——后来波罗的变成了共和国,她的女大公爵也就泡汤了。
  不过她从来没有正式宣布放弃波罗的君主之位。到了威廉二世再登德国皇位后,所有的诸德君主也都封了公爵或女公爵,还领回了至少一座城堡作为自己的宫殿。而奥丽加女皇也拿出了自己的波罗的女大公说事儿,一开始老威廉不理睬她,到了威廉三世即位后却有了变化。在1941年时,奥丽加以承认德国合并波罗的大公国为条件,受封为德意志帝国的塔林女公爵(没有领地只有年金),还领回了托姆别阿城堡。
  所以女皇在1942年初,就把自己的常住地从瑞士的叶根斯托夫城堡(这是个美国土豪送给她换伯爵爵位的)搬到了靠近故土的托姆别阿城堡。
  商量好了怎么忽悠斯大林的问题后,统帅部会议还在继续。今天的会议上还有一件要事要议论,就是和日本联合在印度洋作战的事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9/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