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3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30/735

  现在赫斯曼正在视察的“多拉”大炮现在就配属于加莱海岸炮群。
  除了这门800mm的大炮外,加莱炮群还拥有另外一门800mm的古斯塔夫大炮;10门280mm的K-5大口径火炮(其中4门是列车炮,6门安放在炮台上);1门射程可达115公里的210毫米K-12火炮;8门法国人的克鲁茨·布鲁诺280mm大炮;2门法国的舍尔·布鲁诺280mm大炮;3门法国的朗格·布鲁诺280mm大炮;6门240mmK-3机动火炮;6门蔡司240mm机动火炮;10门210mmK-39机动火炮,以及四座装甲炮台“弗里德里希·奥古斯塔”炮台(三联装305mm大炮),“海因里希”炮台(双联280mm火炮),“奥登堡”炮台(双联装240mm大炮)和“斯基弗里德”炮台(双联装380mm火炮)。
  总共有51门大口径远程火炮,看上去似乎很强大,但是真正能对英国设在多佛尔的装甲炮台形成威胁的,却只有“多拉”和“古斯塔夫”这两门800mm的巨炮,其它的大炮也就只能用来封锁海峡。
第605章
海狮行动(三)
  “元帅,我们只有2门800mm的大炮,而对岸有几十座甚至更多的炮台,其中还有很多假目标,我们怎么可能全部摧毁?”
  路德维希·贝克对于突破英军在加莱的防御是没有一点信心的,实际上那也不可能。
  “帝国元帅,海军总部和施莱彻尔元帅准备采取的是在夜间通过的方案,只要干扰了对方的火控雷达就没有什么问题了。”德国海军参谋长奥托·冯·施拉德上将也跟着赫斯曼一起来了加莱。
  这次赫斯曼的加莱之行声势还是蛮大的,带了不少海陆空军的大人物,还有庞大的记者团跟随。他在加莱不仅要视察英吉利集团军群司令部,还要检阅几支“样子部队”,还要视察前沿的炮台、机场和雷达站。仿佛真的是来检查英格兰集团军群的渡海作战准备情况的,还让随行的记者拍摄了许多照片和录像——这些照片和录像都是制作宣传资料片所需用到的材料。
  而在赫斯曼带到加莱的那些德国记者中,还有一位被日本人遣返回国的前史塔西合作探员,名叫理查德·左尔格——他是在1929年11月从苏联返回德国后,被史塔西组织招募成为合作探员的。稍后,他就申请去了中国,担任《德国农业报》和《法兰克福日报》的记者。在中国呆了几年后,左尔格又申请调往日本,以《法兰克福日报》驻东京特派记者的身份在东京活动。
  不过他在日本的特务工作在1941年底出了些“小状况”,被日本内务省特别高等警察课的人抓住了——他被发现和日本布尔什维克党的某些人有联系,而且还牵连进了“尾崎秀实案”,结果就让日本宪兵逮捕。
  但是他在日本人的大牢里没有呆太久,就被德国驻日本大使馆保了出来。只是在日本的工作干不下去了,于是就回到德国在《法兰克福日报》的编辑部继续当记者,专门负责报道军事新闻……
  当然,左尔格同志现在能做到最多也就远远的拍些照片,他是没有资格靠近帝国元帅赫斯曼的,更不用说偷听赫斯曼和奥托·冯·施拉德上将,还有路德维希·贝克大将的对话了。
  “夜间通过方案……可以啊。”赫斯曼仰起头,看着巨大的,高高昂起炮管的“多拉”大炮,笑道,“不过这2门大炮既然到了加莱,也试着打几炮吧,再让Ju288投放弗里茨.X炸弹,这样英国佬或许会以为是爆炸的震动弄坏了雷达。”
  让集结在威廉港的大型登陆舰艇通过多佛尔海峡是“海狮计划”的第一个难点。
  这些舰艇都是由德国、荷兰、比利时的造船厂生产的,而且它们的航速都很慢,根本不可能跟着舰队去闯丹麦海峡,所以只能硬闯多佛尔海峡。
  而为了让它们顺利通过,海军总部制定了几套预案。其中就有洒铝箔条干扰英国雷达掩护船队在夜间通过,还有以“多拉”和“古斯塔夫”大炮摧毁多佛尔英国炮台,以及用Ju.288飞机投放弗里茨X炸弹去摧毁英军炮台等方案,另外还有一个制造假目标引诱英军炮台开火的方案。
  ……
  红军情报总局局长菲利普·伊万诺维奇·戈利科夫走进了斯大林在克里姆林宫的办公室,现在是他向苏联慈父领袖单独汇报工作的时间。
  “总书记同志。”戈利科夫说,“德国国防部长赫斯曼这两天都在敦刻尔克、加莱、诺曼底和瑟堡等地视察。我们的情报员混在记者队伍中,也跟着一起去了。”
  “唔。”斯大林嗯了一声,也不抬头,还是一边看重工业生产方面的报告一边听汇报。
  今年的苏联第三个五年计划的收官之年,各方面自然都是形势喜人。第一季度钢铁的产量已经突破了600万吨!石油和成品油的产量在第一季度也大幅增长,特别是第二巴库油田的产能开始显著提升,苏联产油区过于集中又靠近前线的风险也得到了缓解。航空工业和机械工业在1942年第一季度同样形势大好,得益于美国人提供的技术,苏联的坦克、汽车和飞机的产品质量也得到了提升。
  总之,就是各行各业形势一片大好,是大好,不是小好!
  “总书记同志,根据我们的情报员侦察,德国人在敦刻尔克、加莱、诺曼底和瑟堡部署的部队很可能不是主力。”
  斯大林抬起头,将口中叼着的雕花烟斗捏在手里,“不是主力?”
  “是的,虽然德国人在敦刻尔克、加莱、诺曼底和瑟堡修建了大量的兵营,到处都是军事禁区。但是人员和车辆的活动明显偏少,不似有大军部署。而且瑟堡、加莱等地的城市都很萧条。饭馆生意清淡,也没有发现妓女的踪迹。”
  “没有妓女?”斯大林眨了眨眼睛,“或许德国军队纪律严格,没有这种伤风败俗的事情。”
  “实际上德国军队没有那么严格……而且现在集中在敦刻尔克、加莱、诺曼底、瑟堡的部队中还有许多法国和意大利的军队。”
  “哈哈。”斯大林笑了起来,“我们的情报员还真够细心的,真是个好同志啊。”
  “他是一位优秀的情报员。”
  “那么他查明了德国将要发起进攻的时间了吗?”斯大林问。
  “基本上确定在1942年5月初。”戈利科夫回答,“具体几号还不知道。”
  “波兰前线的情况呢?有变化吗?”斯大林话锋一转,又问起了东线的情况。
  “基本上还是老样子。”戈利科夫说,“只不过前线的波兰防卫军各部又得到了一批反坦克武器,似乎是一种单兵使用的武器。另外,他们还在日夜不停加固工事。”
  现在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已经下发到德国的一线部队了,这种武器在瓦胡岛战役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不过并没有引起苏联的重视。因为美军在瓦胡岛上只有轻型坦克,和苏联的T-34和KV-1、KV-2没有可比性。
  而且瓦胡岛的美国陆军几乎全军覆没,对于战场上的很多情况都没有目击者和一手资料可查,铁拳反坦克榴弹发射器的样品也没有运出来——可能是因为长得太粗糙,在仓惶撤退途中被当成不重要的东西丢弃了。所以美军虽然重视此事,但是一时间也没有什么头绪。
  “哦。”斯大林点点头,“还有别的有趣的事情吗?”
  “有一些。”戈利科夫说,“美国人、英国人和德国人最近都在搜集一种名叫铀的矿石,似乎和秘密武器有关。”
  “秘密武器?”斯大林吸了口烟,“知道是什么吗?”
  “不知道。”
  “那就去查清楚。”
  “是。”
  斯大林挥了挥手,让戈利科夫离开了自己的办公室。过了一会儿,国防人民委员伏罗希洛夫和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一起走了进来。
  “斯大林同志,报告您一个好消息,苏联号战列舰刚刚安全抵达了白海,目前正在向莫洛托夫斯克前进!”
  伏罗希洛夫一见到斯大林就立即报告了刚刚收到的好消息。
  苏联号战列舰在4月22日列宁诞辰那天移交给了红海军开始海试。海试的路线就是从列宁格勒开往莫洛托夫斯克。全程将近3000海里——考虑到沿途的很多海域都是战场,这艘苏联战列舰的海试还是存在风险的。
  “好!”斯大林难得露出了笑脸,“德国人不敢攻击苏联号,这说明他们害怕我们苏联!”
  红军总参谋长沙波什尼科夫听到这个结论微微有些皱眉,微小的表情变化被斯大林看着眼里。
  “沙波什尼科夫同志,你有话说?”
  “是的,斯大林同志。”沙波什尼科夫说,“来访的美国和英国的军事代表团都认为我们在东线发起的进攻不一定会取得决定性的胜利。”
  一个相当高级的英美联合军事代表团现在正在苏联访问,讨论打败怎么打败纳粹德国的问题。
  对苏联方面主动进攻德军东线的前景,美英军事专家都不大看好。
  “哦?”斯大林眯起眼睛看着红军总参谋长,“他们想干什么?他们难道不希望我们去进攻?”
  “总书记同志,他们提出了另外一种打败德国的方法。”沙波什尼科夫说,“在苏联的土地上部署B-17轰炸机……大量部署,哦,还有P51战斗机,那是一种很好的战斗机。然后美国人就驾驶B-17从苏联出发去轰炸中东和罗马尼亚的油田。”
  “可是……这些B-17和P51怎么部署?”斯大林耸耸肩,“我倒是愿意把机场借给美国人,也愿意提供我们的航空汽油和炸弹。但还是有不少东西要从美国运来吧?美国人现在还能保持北大西洋航线吗?”
  “他们不能。”伏罗希洛夫插话说,“所以希望我们帮忙,让美国货轮挂上苏联国旗,由苏联军舰护送,将物资运往冰岛和我国的摩尔曼斯克。”
第606章
海狮行动(四)
  赫斯曼是在1942年5月1日当天完成了一连串虚张声势的视察,回到柏林的。
  而这天晚上,对于英吉利海峡两岸的人们来说,将是一个永远都铭记于心的不眠之夜。
  德国海军陆战队第1师的18000名官兵在这天的中午,就已经在威廉港全体登船,他们的大量装备和辎重(这个师其实是个轻装甲师,拥有大量的两栖坦克和自行火炮)也都装上了5艘两栖攻击舰、78艘T型和T型的“魔改”系列舰艇。
  当天傍晚,船队开始在威廉港外海进行编组,负责掩护的是欧洲联合舰队的第5舰队——虽然德国海军的主力舰艇大多离开了波罗的海和北海。
  但是留下组成第5舰队的舰只仍然有许多,其中就有3艘在如今的德国海军中算是貌不惊人,但实际上的战斗力却异常强大的“导弹巡洋舰”。
  另外,还有3艘“莱茵河”级护航航空母舰(C航舰)现在也加入了第5舰队。而它们的实力同样不容小觑,C航舰虽然也属于屌丝航母,但是比起美国和英国的同类,它到底是出自讲究质量喜欢造精品的德国船厂之手,因此也能算是屌丝中的精英。
  C航舰的吨位比较大(1.2万吨),航速比较快(21节),防空火力比较猛,而且舰载机数量也多,达到了30架(机库收容24架,甲板系留6架),其中常用舰载机是24架。也就是说,3艘“莱茵河”级护航航母上一共有72架舰载机,战斗力还是非常可观的。
  在第5舰队的护卫下,近70艘满载士兵和装备的两栖攻击舰和登陆舰迅速编队完毕,然后严格按照德军统帅部定下的时刻表,以12节的航速向英吉利海峡入口处开去。
  德国、法国、意大利三国的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从5月1日中午开始,也变得异常活跃起来。战斗机一群一群的沿着英吉利海峡上空的巡逻航线飞行,在地面雷达和高空中的侦察机引导下,拦截所有敢于靠近的空中目标。
  大批的Ju87斯图卡俯冲轰炸机中队也出现在海峡上空以及附近的空中,在不到1500米的中低空来回搜索,凡是被它们发现的英国船只,无论是军用的还是民用的,全都遭到了猛烈攻击。
  至于德国和意大利的那些大型远程反舰飞机,比如Ju288、P.108、D0217、S.M.79和还没有被替换的Ju88,倒是不见踪影,显然在等待英国大舰队出动。
  “没想到英吉利海峡的天空已经完全在咱们手中了。”已经成为海军陆战队中尉的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正倚着“波罗的海”号的船舷,抬头看天空中的德国飞机,自言自语。他记得自己离开欧洲去日本之前,英吉利海峡上空还是双方胶着的战场。
  “连长,英国人的空军早就不行了,从去年12月下旬开始英国飞机就不怎么活跃了。”鲁道夫部下的一名排长,卡尔·维泽尔少尉拿着份车辆检查报告走了过来。
  “去年12月?”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想到了夏威夷战役,想到了用潜艇输送坦克登陆的奇思妙想。在他返回德国并且调入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担任参谋后,曾经向上级提出过用潜艇输送坦克的建议。
  结果他就被一群柏林军事学院毕业的精英参谋视为异类,然后就被打发到海军陆战第一师第二团第16水陆两栖坦克连当连长了。
  想到国防军的“保守”,鲁道夫·冯·里特洛甫就轻轻叹了气,然后拿过报告仔细看了起来。
  里宾特洛甫中尉问:“所有车辆的燃料和电池都检查过了吗?备用油箱都灌满了吗?等上了爱尔兰的海滩,可就不知道什么时候可以加油了。”
  “都加满了,都检查过了,没有泄漏和损坏。”卡尔·维泽尔少尉回答,他可不是在应付差事,而是真的按照条令,一一严格进行了检查。
  “好了,现在我去抽查。”里宾特洛甫中尉合上报告,对卡尔·维泽尔少尉说。“跟我来吧。”
  “好的,中尉。”卡尔·维泽尔少尉敬了个军礼,然后就跟着自己的上司去检查车辆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3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