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2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1/735

  爆炸,烟团和火球,组成了一卷波澜壮阔而且是全新模式下的战争画卷!
  海上的战争不再是短短几个小时的舰队对决可以分出胜负的,而是要用持久的海空对空来定生死。庞大而威武的战列舰在这场交锋中成了只能左躲右闪的靶子,小而精悍的战斗机却成了战场上真正的霸主。
  从2月18日开始,意大利主力舰队的5艘战列舰和6艘重巡洋舰每天白天都会开到图卜鲁克附近的海面上,用381mm、320mm、203mm以及口径更小一些的副炮对英国人控制的图卜鲁克来一番猛轰。
  英国人则会竭尽全力出动战机来攻击和躯干意大利舰队。而从班加西飞来的福克零式和Fw-190战斗机则会同来犯的敌机展开最激烈的厮杀。
  与此同时,德国和意大利空军的Ju88、S.M.79、Z.1007、福克99和Ju87等型号的轰炸机,也是连番出动,炸弹不要钱似的往英军的阵地、集结地域和后勤线上丢去。
  而这样激烈的空中激战的背后,则是飞机、机组人员和燃油的消耗!
  虽然福克零式和Fw-190拥有性能上的优势,但是黑岛龟人还是敏锐地观察到,福克零式并不是无敌的!在和英国的“喷火”和“飓风”飞机的对抗中,德国人的福克零式还是被击落了不少。如果没有那种俯冲性能好的出奇,而且速度飞快的Fw-190飞机的助战,福克零式恐怕只能和“喷火”打个平手或稍占一些上风。
  而且即便是王牌飞行员驾驶福克零式飞机,也有被击落的时候。天空中不时有福克零式拖着黑烟往下栽,时不时也能瞧见一朵朵好像棉花一样的降落伞。意大利人的战列舰和重巡洋舰都把快艇放到了海里,到处乱窜着打捞落水的飞行员。
  也就是说,英美一方并不是不能以数量上的优势来弥补质量上的劣势,关键是英美在未来能拿出多大的数量优势?
  而日本则很不幸的在飞机、燃油和飞行员的数量上,都处于世界主要强国中垫底的位置上。如果战争不能在短期内取胜而是陷入持久的消耗战,那么美国人哪怕用3架“喷火”换1架零式,也足可以凭借巨大的国力优势,把日本耗到山穷水尽的地步。
  也就是说,日本的战争策略必须是在短期内取胜,而不是选择长期对抗……
  而就在日本联合舰队的“仙人参谋”黑岛龟人在“维内托”号上为日本帝国的前途命运进行思索的时候。进攻起来手脚麻利的隆美尔步兵上将已经抵达了第一线,在非洲军装甲集群司令官封·托马中将的陪同下,开始观察英军前沿阵地了。
  “上将,前面就是英国人布设的雷区了。”在意大利第10军的一处前沿阵地上,冯·托马中将指着前方一大片连草都不长一根的荒漠,“雷区后面就是英军的防线,从海边开始一直向南延伸到比尔哈基姆,阻断了巴尔比亚大道、卡佐普小径和阿卜德小道。根据飞机侦察,英国人在这条防线后部署了重兵,另外还将几个重要的绿洲,如古比井、骑士桥、比尔哈基姆和比尔艾哈玛特变成了他们的据点。”
  “没有问题,我们绕过去。”隆美尔说,“再让伞兵在他们的背后空降,切断图卜鲁克一线英军的退路。”
第444章
沙漠之虎(四)
  “上将,图卜鲁克防线的正面有宽阔的雷场,我们在那里布下了超过15万枚地雷,其中一半是反坦克地雷!”
  在亚历山大的中东英军司令部内,刚刚从图卜鲁克前线返回的阿兰·坎宁安正信心十足的对韦维尔上将说。
  “雷场后面是南非第1师和印度第5师的防线,在古比井、骑士桥、比尔哈基姆和比尔艾哈玛特这四个重要据点,还部署了印度第10师的4个团。新西兰第1师固守在图卜鲁克城内。
  另外,由第1装甲师、第2装甲师、印度第3摩托化旅、波兰独立旅和第1自由法国旅组成的装甲集群则沿卡普佐小径展开。如果德意军队从比尔哈基姆据点以南迂回,装甲集群就会出动和他们决战。”
  阿兰·坎宁安打仗的思路其实和40年时的法国陆军差不多,正面守住,同时用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对抗迂回的德军。而被坎宁安当作王牌的则是第1装甲师和第2装甲师(只有1个坦克旅)。
  其中的第1装甲师是英国最老牌的装甲师,始建于1934年。不过这个师在西线战役中已经被德国人歼灭过一次了,当时的对手是隆美尔指挥的德国第7装甲师(这次又遇上隆美尔了)。所以现在这个英国第1装甲师是重建后的部队,编制也没有之前那么重了。装甲旅的数量从3个减少到了1个(第2装甲旅),另外还配属了一个机械化步兵旅(第1机械化步兵旅),另外还配属有反坦克炮团、装甲车团、高炮团和两个炮兵团,以及工兵部队、医疗部队等零碎。全师拥有的坦克就是200台左右,一半是玛蒂尔达2型,另一半则是十字军巡洋坦克。
  而英军的第2装甲师在西线战役时则留守英国本土,因此没有遭遇过打击。不过在西线战役后它的编制也跟着一起缩减,装甲旅也减少到了一个,就是这次开到北非来的第1装甲旅(第2装甲师的机械化步兵旅没来),装备坦克的情况也和第2装甲旅一样,都是200台左右,一半玛蒂尔达2型,一半十字军巡洋坦克。
  此外,图卜鲁克前线的英军还有不少杂七杂八的坦克,比如维克斯轻型坦克和意大利的L6轻型坦克。林林总总加在一起,不下500余辆。
  阿兰·坎宁安继续说着自己的计划,他说:“如果装甲集群的决战不能取胜,那么南非第1师、印度第5师和印度第10师都会退往图卜鲁克要塞和新西兰第1师组成要塞守备兵团,依托图卜鲁克的坚固防御工事死守待援。而第八集团军其余部队,则会沿巴尔比亚大道撤退至阿拉曼城一线构筑防线,以迟滞德意军队的进攻,为我们收缩兵力组织埃及会战赢得时间。”
  阿兰·坎宁安的会战方案基本上属于中规中矩,虽然没有什么亮点,但却是目前英国的政治领导层可以接受的——如果马上放弃希腊、克里特岛和图卜鲁克,收缩兵力至阿拉曼固守,胜算或许更大。
  但是这也意味着英国地中海舰队必须撤离,因为德国和意大利的空中力量一旦进驻克里特岛和图卜鲁克,亚历山大港就会天天挨炸弹了!
  而地中海舰队一旦撤离,就意味着英国皇家海军的重大失败……也意味着英国和土耳其之间的交通联络基本中断。土耳其将处于德国、意大利和苏联的夹击之中。而为了自保,土耳其人只能投靠德国。到时候德国陆军将会像潮水一样涌入中东!
  所以,现在的中东英军可以说是别无选择,只能在图卜鲁克和特里克岛坚持。
  而他们的这种坚持,给了隆美尔大显身手的机会。
  ……
  “不,不,不要这样傻乎乎撞上去。”隆美尔这时正坐着一辆半履带式装甲车在意大利第十军防线的后方转悠,他在查看几天后装甲集群将要出击的路线,同是还在和冯·托马中将谈论战术安排。
  “虽然我们的坦克比他们的厉害,但是谁也不知道英国人的防线后面有什么,说不定会有我们不知道的雷区,说不定会有比较厉害的反坦克炮。”
  隆美尔对冯·托马说:“我们的165辆4号非常宝贵,如果损失了那我们就不能在1941年3月份前进入亚历山大了。”
  虽然德国和意大利现在控制了大半个地中海,隆美尔的后勤线畅通无阻。但是输送到北非的物资和军队还是有限的,因为运输线稍微长了一点,而且现在还有几百架飞机也被部署到了班加西,它们每天都要消耗大量的油料和炸弹!
  “上将,如果不用坦克冲击,我们怎么打?难道用步兵?”冯·托马语气冷淡地反问。
  冯·托马是德国资格最老的装甲部队指挥官,可惜官运不怎么好,被原本资历不如他的隆美尔反超了,心里自然有些不服气。
  “把英国人的坦克引出来打。”隆美尔说,“英国人的指挥比较死板,而且他们的玛蒂尔达坦克太慢,一旦中了我们的圈套就逃不掉了。”
  “用什么去勾引?”
  “用少量的四号坦克,再加大德意志旅的装甲车和3号突击炮。”隆美尔说。“英国人会上当的,他们的指挥官很笨的。”
  “用四号坦克设伏?”冯·托马接着问。
  “不能用四号,它们太大了不好藏。”隆美尔笑着说,“用50mm反坦克炮吧,这种火炮只有1.05米高,比较容易隐藏。而且它的火力也够猛,英国人的巡洋坦克抵挡不住。如果距离近一点,玛蒂尔达也能打。”
  “设伏……在哪儿设伏?”冯·托马皱起眉头问。他很怀疑英国人会远离他们的阵地,因为四号坦克的43倍径75mm主炮威力太大,在使用钨钢穿甲弹的情况下,在1500米外就能打爆玛蒂尔达,这一点英国人的指挥官不会完全不知道。
  “现在不知道。”隆美尔一笑,“抽调一些反坦克炮兵连,让他们跟随装甲集群前进,在装甲集群前进受阻的时候再临时设置伏击阵地,这样就能打它们一个措手不及了。”
  这是一种最新的战术,用牵引式的反坦克炮和坦克、装甲车做配合,互相掩护着推进。这种打法的好处是可以增强装甲集群的火力,而且还能在前线打个伏击。坏处就是组织起来太复杂,而且对反坦克炮组的要求太高,不过这对眼下开了挂的德国陆军而言根本不是个事儿。
  ……
  刚刚抵达班加西没几天的纳粹超人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少尉这个时候,已经带领着他的装甲车排和大德意志步兵旅的其他部队一起,离开了班加西向二百多公里外的图卜鲁克挺进了。
  因为掌握着制空权,所以部队是在大白天盯着北非沙漠的烈日开进的。炎热、干燥、风沙漫天的气候让里宾特洛甫少尉有点不大适应,而且严格限制用水的规定,也让他有些不太习惯。
  不过部队的士气依旧很高,人人摩拳擦掌,等不及想上战场去教训英国人了。隆美尔制定的有些冒进的计划,倒是非常符合这些德国超人的胃口。
  因为连部和里宾特洛甫少尉的装甲排一起行动,因此里宾特洛甫少尉就和他的上司施瓦辛格挤在一辆装甲汽车上了。
  根据计划,德意志非洲军在图卜鲁克附近击败英军后,将会一路猛追到距离班加西700多公里外的梅赛马特鲁港(在埃及境内)。事先第7空降师会空降并且占领那里,而意大利舰队则会护送一支由中小吨位的货轮组成的运输船队抵达这个小小的港口。
  而在获取了一定数量的补给后,隆美尔的大军就会继续向亚历山大的门户阿拉曼城推进,隆美尔估计会在那里和中东英军的总预备队再打一场会战!
  先在图卜鲁克附近决战,然后将英军残部包围在图卜鲁克(由意大利军队和随后抵达北非的德军执行包围任务),主力继续西进,同时用空降兵夺取一个小型补给港,再给部队进行一些补给后就马上冲向阿拉曼——这就是隆美尔扫荡北非的计划。
  而这个计划的关键就是快!
  “部队抵达后休整一天,同时做好战斗准备。”施瓦辛格中尉拿着一份刚刚收到的书面命令,一边看一边对里宾特洛甫少尉说,“看来23日或24日就要开战了……”
  “会那么快?”
  “看上去似乎是这样的。”施瓦辛格中尉耸耸肩,“我们的军长显然是个急性子,如果不出意外,3月份咱们就能过苏伊士运河了。”
  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想了想,点点头说:“要真能这样就好了……过了苏伊士运河,整个中东产油区就都是我们的了。这样英国和美国便没有打赢战争的希望,我们就能胜利了!”
第445章
沙漠之虎(五)
  “坦克!德国佬的坦克来啦!成群结队,正从比尔哈基姆以南迂回!”
  图卜鲁克港口要塞地堡内英军第8集团军司令部作战室里突然有人大喊了起来。然后吵嚷的作战室突然间就安静了下来,连正在进出传递命令、消息的参谋都停下了脚步,将目光投向了他们的司令官阿兰·坎宁安中将。
  可怕的德国装甲部队开始行动了,它们来的很快,好像一阵风似的就从班加西吹到了图卜鲁克。而且发起行动的速度更快,在所有人都认为这些德国人要休整上一段时间的时候,他们竟然开始进攻了——和慢吞吞的意大利人打惯了仗后,大家都有点不大适应德国佬打仗的快节奏了。
  “来了多少?”正在研究地图的阿兰·坎宁安中将直起身子,问那名慌慌张张冲进来的参谋。
  “有200-300辆坦克,或者更多。”参谋说,“我们的一个巡逻队和他们碰了一下就撤退了,没有摸到太多的情况。”
  “比尔哈基姆的情况?”阿兰·坎宁安又问。
  “正遭到猛烈炮击!”很快就有参谋回答。
  “南非第1师和印度第5师的防线呢?”
  “没有遭到攻击。”
  问了两个问题后,阿兰·坎宁安已经断定德国装甲集群准备从比尔哈基姆以南迂回了。
  “告诉克雷格少将,让他的装甲集群立即出动!”阿兰·坎宁安中将没有犹豫,立即就给装甲集群司令迈克尔·穆尔·克雷格少将下达了出击的命令。
  倒也不是阿兰·坎宁安轻率,而是他别无选择。现在制海、制空权基本都在德国和意大利一边。虽然他背靠着图卜鲁克这个补给港,但却无法从海上得到太多的补给,如果陆上的补给线被德国装甲集群切断,那么图卜鲁克这里的15万大军靠饿饭都能消灭掉。
  而且图卜鲁克周围的地形比较平坦,虽然也有谷地和丘陵,但是迂回起来还是颇为方便的。如果阿兰·坎宁安按兵不动,15万大军到下午就得被德国人包围起来。
  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少尉这个时候正坐在一辆崭新的Sd.Kfz.251装甲侦察车的后座上,一边感受着这台半履带式装甲车的颠簸,一边举着望远镜搜索着前方荒凉一片的沙地。
  在里宾特洛甫少尉乘坐的这台半履带装甲车的两旁,还各有两台型号差不多的半履带装甲车——1个机械化侦察连所属的装甲排都拥有5辆Sd.Kfz.251系列的装甲车和9辆BMW750cc三轮摩托车。而这5辆Sd.Kfz.251半履带装甲车还可以根据需要选配武器装备。
  因为北非这里的英国装备部队实力比较强,而德国装甲部队的坦克数量又不多,所以里宾特洛甫少尉手下的5台半履带装甲车中有1台安装了1门法国的SA37型47mm反坦克炮。而另外4台Sd.Kfz.251半履带装甲车中有2台安装了20mm机关枪炮,2台则安装了14.5mm机关枪。
  此外,那9辆BMW牌的三轮摩托车上都架着一挺MG34机关枪。
  虽然只是1个排的编制,但是他们的火力大概都能抵得上北非的意大利军队的一个营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1/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