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2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0/735

  这就是中东英军总司令阿奇博尔德·珀西瓦尔·韦维尔上将,在1940年2月17日下午接到英国最高统帅部命令的大致内容。
  由于丧失了东地中海的制空权连带着制海权也丢了一多半,现在中东英军能够指望的就是陆军的防御了。而北非的英国陆军现在要面对的敌人再也不是好欺负的意大利人了,而是换成了可怕的德国人。
  谁都知道这很不容易,因为世界大战开始至今,还没有谁在陆地上挡住德国人进攻的步伐呢。而且现在负责指挥地中海战区的还是德意志军神海因斯贝格·赫斯曼侯爵元帅。
  不过韦维尔上将还是准备竭尽全力去完成这个“不可能的任务”。在接到命令后,他立即把地中海舰队司令官坎宁安上将、地中海空军司令官亚瑟·泰德上将和刚刚组建的第8集团军司令官坎宁安中将(坎宁安上将的弟弟)都请到了自己的司令部。
  “安德鲁。”韦维尔上将首先点了海军上将坎宁安的名,“刚刚收到情报,意大利海军主力舰队离开塔兰托港了,可能是凌晨离开的。去向不明。”
  现在没有了马耳他这个据点(马耳他是1月28日被意大利法西斯的黑衫军彻底占领的),监视意大利舰队的难度增加了不少,侦察机和潜水艇还有伪装成渔船的间谍船都没有了落脚点。只能靠潜伏在塔兰托的间谍去冒险侦察,时不时就会有人被法西斯秘密警察逮起来。
  另外,由于赫斯曼在二十年代雪藏了恩尼格玛密码机,不让德军通讯部门使用,同时还买下了这种密码机的专利,也不让商用的恩尼格玛机问世。
  因此波兰和英法情报部门在战前根本不知道恩尼格玛机的存在。直到战争开始后,赫斯曼才开始启用恩尼格玛机,所以现在也不存在英国破解德国密电码的可能。
  所以英军中东司令部现在是两眼一抹黑,根本不知道中东德意军队和舰队的动向,指挥打仗就只能靠猜了。
  “可能是去进攻克里特岛的!”坎宁安上将说,“等他们开始登陆后我就率领舰队出发!”
  他说话的时候,刚刚从东非战场调来的阿兰·坎宁安看了自己的哥哥一眼。用4艘老掉牙的“伊丽莎白女王”级去对付拥有2艘崭新的“黎塞留”级战列舰的意大利主力舰队简直和玩命差不多,说不定过不了几天,他就要在哥哥的追悼会上念悼词了。
  “也有可能是去炮轰图卜鲁克港的!”坎宁安上将皱眉说,“如果是那样,舰队决战的机会恐怕就很小了。”
  “图卜鲁克港能守住吗?”韦维尔问阿兰·坎宁安。“兵力足够吗?”
  “目前情况下,兵力还是充足的。”阿兰·坎宁安中将回答。
  现在北非第一线的陆军各部队都归属了阿兰·坎宁安的第8集团军。主要的部队都来自殖民地,有印度第5师、印度第10师、南非第1师、新西兰第1师、澳大利亚第9师、印度第3摩托化旅。也有英国本土的部队,就是第1装甲师、第2装甲师(只有1个装甲旅)。还有波兰独立旅和第1自由法国旅。林林总总加起来,总兵力不下15万,各种型号的坦克也有好几百辆之多,实力算是非常强大的。
  另外在亚历山大周围还有归属第1集团军指挥的部队,有第7装甲师和印度第4师。这两个师是“罗盘行动”的功臣,一路从埃及打到图卜鲁克,不久前才撤下来进行整补。
  在叙利亚(法属叙利亚已经被自由法国控制)、巴勒斯坦和约旦还部署了同样归第1集团军指挥的英军第50师以及一些殖民地的守备队。还在伊朗、伊拉克和沙特等地部署了空军。
  在东非方向上还有属于第32集团军的印度第6师和南非第2师以及一些苏丹、阿比尼西亚土著组成的部队。
  而在希腊方向上,英军还部署了新西兰第2师、澳大利亚第6师和英军第44步兵师、14步兵旅等部队。
  这些部署在次要方向上的英军加在一块儿,不计算黑叔叔和阿拉伯人,还有差不多15万人。整个中东英军司令部下辖的地面部队,目前多达30万,的确也不算少了。
  “而且图卜鲁克的防御相当坚固。”阿兰·坎宁安又说,“意大利人在那里经营多年,将那里变成了一座要塞。不过那里的岸防火炮在意大利人撤退前都被炸毁,后来也没有得到补充。所以意大利人如果用战列舰炮轰图卜鲁克,我们就很难坚守下去了。”
  “亚瑟?”韦维尔瞧了眼中东空军的眉头紧皱的总司令亚瑟·泰德上将。“能用飞机阻止他们的战列舰靠近图卜鲁克吗?”
  图卜鲁克不仅是北非海岸线上重要的补给港,同时也是防守埃及的门户。弃守是不可能的,否则赫斯曼只要把福克零式、S.M.79和Ju88部署到图卜鲁克,地中海舰队就没法在亚历山大港呆下去了。
  如果地中海舰队一走,那么整个北非和地中海东岸德国人想在哪儿登陆就在哪儿登陆,就算埃及暂时守住,中东的产油区也保不住。
  “尽力而为吧。”亚瑟·泰德苦苦一笑,“只要我还能派出一架轰炸机,就会和意大利人的舰队战斗!”
  “对,就应该这样!”韦维尔赞同地点点头,“现在正是大英帝国最危险的时刻,我们必须战斗到底!”
  他思考了一会儿,又对坎宁安海军上将说,“除了夜间作战,舰队还必须做好随时从希腊撤出部队的准备。”
  现在巴尔干方向上的德军已经部署到了保加利亚和阿尔巴尼亚,随时可能向希腊发动进攻。同时,图卜鲁克一线也有可能随时会打响。因此放弃希腊(不包括克里特岛),集中兵力守卫图卜鲁克和克里特岛的计划已经做好。
  当然,一旦图卜鲁克一线的作战不利,韦维尔还计划进一步集中兵力死守埃及。把图卜鲁克和地中海东岸的部队都撤往埃及固守。
  就在韦维尔将自己的计划全盘托出的时候,一个中东英军总司令部的参谋快步走了进来。
  “上将,潜艇发现了意大利舰队,至少有5艘战列舰!坐标是北纬35.5度;东经18.5度。航向东南。”
  “东南?”坎宁安上将皱了下眉,“是去班加西,也可能是图卜鲁克。”
  韦维尔拍了拍手,“好啦,不管这些意大利人想干什么,咱们都不能让他们如愿!”
  ……
  “这是我儿子鲁道夫,他是飞行员,这是隆美尔上将。”
  在罗马郊外一个军用机场上,赫斯曼把自己的儿子鲁道夫介绍给了隆美尔。他和隆美尔正准备乘坐一架Fw-200客机一起去班加西。
  赫斯曼此行的目的有两个,一是检查德意志非洲军和意大利北非集群的情况;二是为了帮隆美尔立威,方便他指挥意大利军队。
  而赫斯曼和隆美尔都是要人,座机自然需要护航。今天碰巧是小赫斯曼的中队担任护航。所以在飞机起飞前,赫斯曼就把儿子叫到自己的座机里来了。
  “鲁道夫都那么大了,真是一眨眼的功夫啊。”隆美尔见过年幼的鲁道夫,“还是海军航空兵的飞行员,是基尔海军军校毕业的?”
  “上将,我是利希费尔德军官学校和卡尔斯鲁厄空军士官学校毕业的。”
  “有战果吗?”隆美尔笑着问。
  “8个击落。”小赫斯曼回答。
  “离蓝色马克斯还差17个。”赫斯曼在一旁笑着对隆美尔说,“我们都拿过蓝色马克斯了,现在该轮到我们的孩子们了。”
  隆美尔苦笑着摇头,“元帅,我的曼弗雷德可不能和你的鲁道夫相比,他的胆子太小,身体也不好,是拿不到蓝色马克斯的。”
  “曼弗雷德还小呢。”赫斯曼想了想,说,“他好像是28年生的,今年才13岁,等他到了入伍的年纪,战争肯定已经结束了。”
  “我也肯定拿到蓝色马克斯勋章了。”小赫斯曼插话说。
  赫斯曼笑着点点头,然后冲儿子挥挥手,“好好干吧,我等着看你的蓝色马克斯。”
  小赫斯曼行了军礼,然后就离开了机舱。赫斯曼对隆美尔说:“我想他很快会如愿以偿的,因为现在是最好的时候,我们在各个方面都有很大的优势。在这个时候是可以冒一些风险的,但是我也不希望你太过冒险,无视英国陆军也是一支强大的军事力量这样一个事实。”
  “当然,我会小心的。”隆美尔笑了笑,说,“我现在有165辆4号坦克,还有几十辆3号突击炮和几十辆‘黄蜂’自行火炮,而且还有海空优势。因此应该尽快动手,一路猛打猛冲,这才是关键,不要给英国人调整部署的时间……只要能达成突破,我就能一路冲进亚历山大,英国人挡不住的。”
第443章
沙漠之虎(三)
  “鲁道夫,欢迎你来到非洲!”
  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少尉背着自己的行李,带着刚刚归属自己指挥的一个排的士兵从意大利的“奥古斯都”号邮轮上走下来,两脚才踏上非洲的土地,耳边就响起了自己的老上级古斯塔夫·施瓦辛格的粗嗓门。
  “少尉……哦,是中尉!”鲁道夫·里宾特洛甫这时发现对方也挂上了党卫军中尉的军衔,忙改口道,“您是中尉了,恭喜您。”
  “你也是党卫军少尉了。”古斯塔夫·施瓦辛格哈哈一笑,和自己的老部下来了个熊抱。
  鲁道夫·里宾特洛甫在去年5月份的作战中负伤,在前线的医院躺了20天,然后就一瘸一拐的去了布伦瑞克军官学校参加了排级军官的训练班,今年2月初完成了全部训练,被授予党卫军少尉的军衔。
  古斯塔夫·施瓦辛格笑着又说:“不过你还是我的下属,我现在是第17机械化侦察连的连长。”
  “您是我的连长,真是太好了。”鲁道夫·里宾特洛甫笑着回答。他现在是大德意志步兵旅第17连1排的排长。
  大德意志步兵旅就是原来的大德意志旗队。在线战役后这支部队得到了扩编,增加了一个机械化炮兵营、一个机械化工兵营、一个机械化步兵训练营、一个重型运输营和一个机械化侦察连(第17连),以及一个机械化防空连(第18连),番号也从旗队变成了旅。
  古斯塔夫·施瓦辛格因为在入侵波兰时曾经在装甲侦察连中服役,因此就在大德意志旅接到开赴非洲的命令后,被任命为了第17连的连长,军衔也从少尉晋升到了中尉。
  不过他并没有马上去接管部队,而是跟随着旅部先遣队先一部到班加西熟悉情况,今天则是奉命来码头接部队的——第17连的大部分官兵会乘坐“奥古斯都”号邮轮抵达,而该连的重装备和小部分士兵则会在明天用货轮运到班加西。
  由于英国地中海舰队的活动区域已经被压缩到了克里特-图卜鲁克以东的海域,因此从意大利通往班加西的航道变得非常安全,唯一需要担心的就是英国人的潜水艇。所以从意大利往北非运送部队和装备变得十分容易。
  从2月16日到今天(2月20日),每天都有大量的人员和装备抵达,班加西的码头上也因此变得非常繁忙。到处都堆满了刚刚从船上卸下的物资,到处都有大队大队的士兵在整队然后快速离开——根据命令,抵达的部队必须在最短的时间内离开码头,免得耽误了后续部队的开进。
  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的排也不例外,他们和另外一个属于第17连的排——这个连只有2个排,1个装甲车排,1个摩托车排,另外还有1个配备了装甲汽车的连部。
  不过今天既没有装甲车也没有摩托车可以坐,所有人都扛着行李跟着古斯塔夫·施瓦辛格往位于班加西城外的由连片帐篷组成的临时营地步行而去。
  “部队今天先安顿一下,好好睡一觉,明天接装备,后天进行调试和沙漠化改装,再是2天沙漠化训练,然后就要开拔上前线了。”
  在前往军营的途中,古斯塔夫·施瓦辛格边走就边将部队开拔的计划告诉了鲁道夫·里宾特洛甫和另外一个排长卡拉梅尔中士(由于部队扩充太快,现在德军中的军官数量不足,因此大部分连队都只有连长和第一排排长是军官)。
  “那么快就开拔?”鲁道夫·里宾特洛甫愣了愣,“可是部队才到非洲,还不熟悉这里的情况。”
  “我知道。”施瓦辛格耸耸肩,“但这是命令。我估计我们很快就要上前线了!”
  “很快就要上前线?”卡拉梅尔中士插话问,“是进攻还是防御?现在前线的情况怎么样?”
  “不可能是防御。”鲁道夫·冯·里宾特洛甫接过问题,回答说,“英国人失去了大部分的制海权,而且也没有制空权,图卜鲁克港一定会被意大利的舰队和我们的飞机封锁。在这种情况下,英国人根本没有进攻的力量,我想我们很快要发动进攻了!”
  施瓦辛格笑着点头,“鲁道夫,你在布伦瑞克军官学校果然学到点东西了。不过仍然没有完全猜中,事实上进攻已经开始了!”
  “已经开始了?”卡拉梅尔中士一怔。
  “是的,从海上和空中!”施瓦辛格笑着说,“空军天天出动,意大利人的海军也每天炮击图卜鲁克。说不定等我们陆军出击的时候,英国佬都已经死的差不多了。”
  ……
  战争的模式正在发生革命性的变化,以大规模的坦克和机械化部队快速突击为标志的闪电战只是机械化战争革命的开始而非结束。
  而在这次的“地中海大战”中,战争模式又发生了不小的变化,空中力量已经成了战场上真正的主角。
  就在隆美尔的非洲军加速部署到位但还没有到位的时候,像小赫斯曼这样的飞行员早就已经把大英帝国在东地中海的军事力量打成半残废了。
  站在“维内托”号战列舰的舰桥顶部往天空中望去,在视线豁然开朗的同时,黑岛龟人大佐看到的是一幅让他头皮发麻的场面,只看到蓝天白云之下,数以百计的战机绞杀在一起,大的、小的、单翼的、双翼的,一串串子弹,一枚枚炸弹和鱼雷,在天海之间划出各自致命的线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0/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