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84/735

  但是他还是非常担心德国人会借道比利时发起进攻,而且还会像1914年时那样取得成功。因为如今的比利时也不能和1914年时的比利时相比了——这一届比利时人民和国王都不行啊!
  再也没有阿尔贝一世那样伟大、坚定还稍微有点愚蠢的比利时国王了。他领导比利时替法国人堵枪口,让半个国家变成了焦土,把一场本来可以在一个月内结束的战争变成了一场旷日持久的世界大战。
  现在这一届国王利奥波德三世被德国人吓坏了,只想着如何平息威廉皇帝的怒火。
  在信的最后,夏尔·戴高乐又直截了当地向雷诺要官,戴高乐希望能去指挥新建的第4后备装甲师。
  所谓的“后备装甲师”并不是“正式装甲师”的替补,而是真正强大的装甲师,是法军最高统帅部直接掌握的预备队。每个后备装甲师都拥有1个重坦克半旅(“半旅”是一种部队编制单位,1个坦克半旅下辖2个坦克营),1个轻坦克半旅,1个摩托化猎兵营,1个摩托化炮兵团以及一些附属单位。
  此时法国的装甲部队除了4个后备装甲师之外还有3个轻机械化师(第4轻机械化师也在组建)。虽然挂着“轻机械化”的名义,但是它们实际上的编制和装备都很“重”,包括2个轻机械化旅(实际上是1个坦克旅和1个摩托化步兵旅)、1个侦察团和1个炮兵团。另外这3个轻机械化师所属的团除了炮兵团外,都挂着“龙骑兵团”和“胸甲骑兵团”的名号。
  保罗·雷诺看完了戴高乐的信,就取出信纸和钢笔开始写回信。他保证尽快替戴高乐搞到正在组建中的第四装甲师,还说等到甘末林的扩军计划完成后,可以让戴高乐当装甲军军长。至于戴高乐的担忧,他会再次提醒甘末林上将保持警惕……
  甘末林上将此时并不在巴黎城内,他的司令部在几天前搬到了巴黎郊外的万森。这是一座安静的小城,没有一心要保卫苏联的法国工人阶级,德国飞机大概也不会光顾。因此可以让上将集中精力指挥他的108个师(比前一阵又多了几个)。
  戴高乐的担忧——德军从比利时突破——其实也是甘末林和其他英法联军最高层的担忧。今天晚上,有些失眠的甘末林上将站在安静的司令部里(现在他的司令部听不大到电话铃声,也没有什么人大声喧哗,安静的有些奇怪),站在一个很大的电动沙盘台前,看着上面用象征着英法联军师级作战单位的木牌。
  看见法国东北部靠近比利时的地方堆集着大量象征着“师”的木牌,甘末林上将就有些蹙眉头。
  比利时政府和卢森堡政府一直在和德国政府讨论“确认中立”的问题。荷兰、意大利、瑞典、挪威和丹麦等国还积极从中斡旋,仿佛真的可以达成协议一样。
  因此,对中立抱有希望的比利时政府和卢森堡政府始终不肯站到英法一边,允许英法联军进驻,这给英法联军保卫比利时造成了很大的困难。
  而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和英国的立场(英国不允许德国控制比利时,因为那会让英国本土、英吉利海峡甚至英伦三岛以西的部分大西洋海域都处于德国岸基飞机的威胁之下),现在不被允许进入比利时布防的联军却不能考虑放弃比利时而在法国境内布防。而是要时刻准备将相当部分的主力开入比利时。
  所以,法军最高统帅部在3月制定的“代尔河”计划和3月20日下达的《第9号秘密指令》(对“代尔河”计划进行修改)中,都将驰援比利时当成了和“马奇诺”防线等同的重心。
  根据计划,由约瑟夫·乔治上将领导的东北战线(整个英法联军分东北、西南两个战线)所辖的第1集团军群就是专门用来执行比利时作战任务的。该集团军群拥有法军第1、第2、第7、第9集团军和英国远征军,共计41个师。其中法军有32个师包括3个强大的轻机械化师、7个摩托化师和4个轻骑兵师(其实是半摩托化骑兵由1个骑兵旅和1个摩托化骑兵旅组成),英军有8个实现了摩托化的步兵师和由第2、第4、第22坦克旅组成的第1装甲军集群(师级)。
  也就是说,在第1集团军群拥有的41个师中,装甲师/轻机械化师有4个(坦克旅有6个,因此也能看成6个装甲师),摩托化步兵师有15个,半摩托化的骑兵师有4个,总共有23个机械化/摩托化的师(英国远征军的摩托化程度很高)。这个集团军群可以算是英法联军手中一柄随时刺入比利时战场的利剑!
  而在利剑之外,甘末林还有一张可以抵御任何攻击的“马奇诺之盾”。第2集团军群和第3集团军群的50个师现在正驻守“马奇诺”防线,依靠坚固的防线和大量的火炮(英法联军的大炮比德军多1倍),这道防线理论上是无法被攻破的。
  而在这91个师之外,甘末林上将手中还握有一支由17个师组成的强大预备队,其中包括4个强大的后备装甲师(第4后备装甲师正在组成)。
  如果算上这4个后备装甲师和配属在第3集团军(驻防“马奇诺”防线)的1个轻骑兵师(半摩托化),英法联军拥有的机械化/摩托化部队的数量将多达28个师,其中装甲师(包括轻机械化师)有8个,在数量上已经和德国人不相上下了!
  另外,法国最高统帅部还在东南和西南地区部署了10个师用于防备同意大利、西班牙和瑞士的边境,如果东北战线吃紧,他们也可以北上作战。
  除了这些已经完成训练和组织的部队之外,法国还拥有许多正在参加训练的军人。在世界大战爆发后,法国立即就实行了总动员,使法国军队的人数超过了600万(比德国目前的580万还多),现在只有不到300万完成了全部训练(还有22个师正在组建)。剩余的会在1941年内全部训练完毕,届时甘末林上将手中可以支配的兵力将会大幅增加。
  “到那时,向东进攻消灭德国的机会就到了!”甘末林上将想到这里,长长吐了口气,自言自语地说,“如果我们的封锁仍然没有促使德国发生革命的话!”
第344章
法兰西不哭(二)
  “元帅,如果我们在西线陷入苦战,那将会断送目前的优势局面……所以我建议您最后认真考虑一次,是否要执行非常冒险的‘挥镰行动’。实际上就目前的情况来看,我们是不需要这样冒险的。”
  这个晚上对赫斯曼元帅而言,同样是不眠之夜。他正在措森的总参谋部内和对“挥镰行动”存有疑虑的,第二军需总监(在1940年初,副总参谋长改称第一军需总监和第二军需总监)哈尔德大将谈话。
  哈尔德大将的主张是占领比利时和卢森堡,而不是将战争扩大到法国境内——在占领比利时和卢森堡后,德国就获得了更靠近大西洋、英国本土和巴黎的空军基地。“短腿”的BF-109可以直接护送轰炸机去巴黎,而“长腿”的福克零式则可以保护He-115和Ju88去1000公里外的大西洋上作战。这样就能实行飞机+潜艇的破交战术,一定可以有效封锁英国的海上运输线。
  因此只要夺取比利时就能有效贯彻轰炸+封锁的战略,从而迫使英法在12-18个月内求和。以目前德国的战略物资储备,即使苏联中断供应,德国也能独立支撑上24-36个月。所以轰炸+封锁的战略在哈尔德眼中是比较保险的。
  他的这种主张实际上就把“炸平巴黎”的假方案变成真的,在德国国防军高层中是有不少支持者的。
  但是赫斯曼却在39年底被现在担任西线总部谋长的曼施坦因“说服”,支持了装甲集群通过阿登森林进行奇袭的方案。
  而且赫斯曼还变本加厉的提出了“挥镰行动”(对“曼施坦因计划”的修正)——将部署于法国和比利时边境的联军第1集团军群作为围歼的对象,而不是曼施坦因原计划中的把部署于“马奇诺”防线的法军作为围歼的对象。
  根据“挥镰行动”的部署,由龙德施泰德大将指挥的A集团军群的64个师(包括7个装甲师、3个摩托化师)将会从阿登森林地区实施突破,然后突破防御比较空虚的马斯河,最后以装甲集群主力挥师北上,一路冲向大海,夺取敦刻尔克港和加莱港,完成对突入比利时的联军主力的包围。
  但是这个计划在哈尔德等人看来风险实在有些大了。
  首先是用2天时间突破110公里长的森林地带深入法国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突破阿登森林是没有问题的,比利时人在那里没有怎么布防。但是110公里的森林地带怎么可能用2天时间突破?起码要5-7天,这就给了英法联军从容调集部队进行封堵的时间。
  其次在色当附近突破马斯河也是很难完成的任务,虽然目前法军在色当附近兵力空虚,但是色当一带的交通非常方便,很容易调集预备队依托马斯河布防。
  第三,一旦德军在马斯河受阻,突袭就会变成阵地战。而阿登森林的交通不便,很难支撑多达64个师在马斯河沿岸和英法联军展开会战。
  第四,由于将太多的兵力摆在了中线,北线博克大将指挥的B集团军群(30个师,包括3个装甲师和1个摩托化步兵师)则会因为兵力不足在比利时陷入苦战——博克大将的集团军群将会面对至少30个英法师和22个比利时师。
  “弗兰茨,你们的担心是多余的。”赫斯曼看了看手表,现在距离地面进攻发起的时间还是3个小时,距离空袭发起的时间已经不到2个小时了。
  赫斯曼说:“现在不是1914年了,战争的模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决定战争胜负的最关键因素不是大炮和步兵的数量,而是飞机!现在我们有4600架现代化的飞机可以用,而他们经过这几个月的消耗只剩不到1300架比较现代化的飞机。
  这是压倒性的优势,将能确保战场对我方单向透明,还能用空袭迟滞敌人的军事调动……所以即便‘挥镰行动’的计划中存在什么漏洞,也不会有什么问题的。”
  德国战术空军的威力在12天的波兰战役中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展示——因为波军几乎在第一天就被击溃,然后的11天差不多就是躺着挨揍。因此像哈尔德这样没有在空军和装甲部队担任过指挥官(装甲部队经常和空军一起演习)的高级将领,对空中优势的威力仍然认识不足。
  赫斯曼喝了一口咖啡,然后看着这位忧心忡忡的大将,只是轻松地一笑:“如果2天不能突破阿登森林那就4天,4天不够那就8天,这没有什么问题。如果法军在马斯河一带多部署了几个师也没有问题,我相信A集团军群一定能突破的,龙德施泰德大将和古德里安大将不会让我们失望的。
  而且也不用担心敌人的增援部队,大规模的空袭则会让英法难以调整部署。法国人的机械化和摩托化部队不可能顶着2500架战术轰炸机的攻击进行调动。一旦他们掉入陷阱,就再也出不来了。由于我们拥有的巨大空中优势,英法联军只能一头冲入比利时这个大陷阱,然后死在那里!
  所以胜利是属于我们的,2天或4天后就会明朗。我们现在需要考虑的不是中止‘挥镰行动’,而是如何利用这场胜利去建立一个伟大和团结的欧洲。弗兰茨,现在‘解放者计划’准备的怎么样了?”
  “解放者计划”是夺取法国地中海舰队和法属阿尔及利亚、法属突尼斯、法属摩洛哥等法国殖民地的作战方案。而夺取以土伦为母港的法国海军的主力舰,则是整个计划的中心。
  如果西线作战进展顺利,现在担任第二军需总监的哈尔德大将很快就会出任南线总指挥或副总指挥(看墨索里尼的态度),负责执行他自己领衔制定的“解放者计划”。
  “计划是没有问题了。”哈尔德点点头,“海军和空军都很配合,现在的问题是法国人的决心和英国、意大利的配合了。”
  赫斯曼耸耸肩,笑道:“这一代法国人没有什么决心,而且意大利领袖一定不会拒绝我们,至于大英帝国……一条垂死的恶龙,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出来?”
  他又看了看手表,微微一笑:“1点45分了,还有2个小时45分,飞机就要起飞了!”
  哈尔德知道不可能说服赫斯曼了,他点了点头,突然想到了什么,看着赫斯曼问:“鲁道夫要上战场了?”
  赫斯曼嗯了一声:“还有2个小时45分,他就要驾驶福克零式升空了,这是他第一次参加实战!”
  ……
  “鲁道夫,沃尔特,王子,在你们三个菜鸟上天之前,我要最后再唠叨几句!”
  海军航空兵第二战斗航空团第3大队第2中队的中队长海茵茨·巴尔中尉在海因斯贝格县的林堡机场的休息室里,把几个星期前调入2中队的三个“菜鸟”飞行员叫到了身边。
  这三个“菜鸟”飞行员是赫斯曼的儿子鲁道夫·赫斯曼,来自奥地利的帅哥飞行员沃尔特·诺沃特尼,还有一位同样来自奥地利的埃格蒙·利普·威森菲尔德王子。
  其中威森菲尔德王子是奥地利的大贵族,在德奥合并和威廉皇帝复辟后,他父亲的亲王名号和年金也都得到了恢复。不过因为他并没有上过正规的军官学校和空军士官学校,而是空军飞行员学校毕业的,因此现在并不是军官,只是一位下士。
  至于赫斯曼的儿子鲁道夫·赫斯曼和诺沃特尼,因为是军官学校和空军士官学校毕业(诺沃特尼只念过空军士官学校),所以都得到了少尉军衔。
  不过在德国空军和海军航空兵中,担任编队长机是不看军衔的而是要看作战经验。因此鲁道夫·赫斯曼和诺沃特尼没有资格担任长机,只是两个空有军衔的军官。
  海茵茨·巴尔中尉看着三个有点紧张的年轻人,点点头:“我再强调一遍,上了天一定要注意互相掩护和配合,现在可不是一对一决斗的时代!如果要以双机编队飞行,王子跟着我飞,鲁道夫跟着沃尔特飞。
  另外,你们要牢牢记住一点,我们的福克零式是一架非常单薄的飞机,所以一定要留神地面火力,法国人的地面火力非常凶猛!好了,我的话说完了,你们还有什么要问的吗?”
  “中尉,法国飞行员的技术比我们怎么样?今天我们能取得战果吗?”鲁道夫·赫斯曼问了个有点低能的问题。
  海茵茨·巴尔中尉摸摸下巴,说:“你和沃尔特是舰载机飞行员,都是经过最严格选拔的精英,普通的法国飞行员是比不过你们的。但是能不能打下一架法国佬的飞机就难说了,毕竟他们的飞机比我们少得多,没点运气恐怕遇不上。所以想取得战果,现在就可以开始祷告了。”
第345章
法兰西不哭(三)
  现在是1940年4月10日凌晨2点,鲁道夫·冯·海因斯贝格·赫斯曼少尉开始向上帝祈祷好运,让他可以遇上一架倒霉Ms.406或是H克75,也可以是飓风。这三种飞机他都有把握对付,如果是喷火式就有点麻烦了。
  不过此时的小鲁道夫并不知道,他们这些开飞机的其实不是进攻的先锋。真正打头阵的是由米乌塔特种部队改编而来的勃兰登堡特种部队,在凌晨2点的时候,一个由9名勃兰登堡队员组成的突击队已经跨过了德国和荷兰的边境——越境的地点就在海因斯贝格·赫斯曼家的一个庄园附近。
  带队越境的是勃兰登堡部队的威廉·沃尔瑟中尉,他和另外两名能讲一口林堡语和荷兰语的队员扮成了荷兰警察,而另外六名勃兰登堡队员则扮演成被解除武装的德国军人(德荷边境在林堡省和海因斯贝格县一带犬牙交错,而且很多地方都没有明显的标识,很容易误入对方边境)。他们在夜色的掩护下跨过边境进入了中立的荷兰境内,然后步行向5公里外的亨那普镇而去。那里有一座跨越马斯河的铁路桥就是他们要占领的目标!
  和另一个时空不同,德军这一次不会占领荷兰,仅仅是“借道”林堡。林堡是荷兰东南部的一个省,首府是马斯特里赫特。该省正好插在比利时和德国之间,其中最窄的地方只有几公里——就是威廉·沃尔瑟现在行进的地方,步行几公里就能途径三国了。
  此时他们正行走在林堡的乡村,公路从大片的农田中通过,远远的可以看到一些很漂亮的小房子,和德国境内的房子没有什么两样。公路上没有行人,更看不到巡逻的荷兰士兵。虽然欧洲正处于战时,但是荷兰是得到了“确认”的中立国,威廉明娜女王又是德皇威廉的恩人,所以现在没有几个荷兰人认为德国会入侵,因此在林堡省境内也就没有几多少荷兰军队驻扎了。
  不过在亨那普镇的那座跨越马斯河的大桥还是有一个小分队驻扎的——荷兰人也预见到会有外国军队从林堡过境,因此就在桥身上装了炸药,一旦有外国军队入侵就会炸桥。
  “这里真安静啊!”一个名叫阿尔贝特·冯克的勃兰登堡队员用荷兰语发着感慨。
  “很快就要不安静了!”威廉·沃尔瑟中尉低声回答,他隐约已经看见了大桥的轮廓。“如果一切顺利,15分钟后,进攻比利时的先头部队就会通过马斯河大桥了。”
  入侵比利时的先头部队——“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的所有官兵和武器,这时都被装在几列停在海因斯贝格县境内的火车上。
  曾经在入侵波兰的战役中立下功劳,得到了晋升和一级铁十字勋章的库尔特·迈尔(装甲迈尔)现在坐在一辆崭新的3号突击炮车的车身上,等待着火车开动。
  他所在的连队(本来就属于“阿道夫·希特勒”警卫旗队)曾经在波兰战役中配属给了第3装甲师。在波兰战役后被升级成了突击炮连,装备了6台在1940年来说威力非常大的三号突击炮。
  “上尉。”装甲迈尔部下的一名排长,名叫马克思·温舍青年也和迈尔在一节平板车上。他在吸烟,也给了迈尔一支。“这一次大概不会像打波兰那样容易了吧?”
  “为什么?”迈尔吸了口烟,“就因为对手是法国佬吗?”
  马克思·温舍耸耸肩,“这不是明摆着吗?波兰是一个大农村,英国和法国可是工业强国,他们又很多坦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84/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