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735

  而另一种则是没有必要合并入德国的国家。
  对于前者自然要占领,比如东线西乌克兰、立陶宛、波兰,还有西线的比利时和法国,以及和欧洲大陆隔海相望的英国本土。
  而后者,则尽可能不要去占领。因为一旦占领,不仅会造成管控上的麻烦,而且还会增加整个欧洲的物资供应紧张。让这些国家保持中立,用“欧洲马克”和“德国债券”去获取他们的物资,是最为有利的办法。
  “可是这并不容易……”阿道夫·希特勒听完了赫斯曼的话,微微皱起眉头。他并不是第一次听赫斯曼说这些话了,实际上赫斯曼控制的陆军政策会在过去的十几年间一直在推动“欧洲货币”和“欧洲一体化”。在1939年的欧洲特别是西欧,不知道这两个概念的成年人还真的不多。
  但是认为“欧洲一体化”和“欧洲货币”真的可以实现的人,却没有多少。德国领袖兼总理阿道夫·希特勒同样不相信这一套可行。
  “如果我们在1940年在陆地上击败法国,到1941年在地中海击败英国。”赫斯曼顿了一下,加重了语气,“那么就没有什么是不可能的!”
  在1940年击败法国是肯定的!而1941年在地中海击败英国,看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只要达成这两个目标,德国看上去就锁定了胜局,将会成为欧洲(除苏联外)的主宰。
  在这种情况下,成立“欧洲联盟”或“欧洲共同体”,发行“欧洲马克”,不过是建立德国主导下的新秩序而已。
  如荷兰、瑞典、挪威、丹麦甚至瑞士这些比较亲德的国家,是不会有太大抵触情绪的——毕竟德国主导的欧洲联盟是一个非常大的共同市场。
  至于法国、比利时这两个被打败的国家,加入欧洲联盟和参与欧洲马克发行直接写进和平条约就是了。
  而且,赫斯曼还会提出一个“欧洲殖民地共享计划”。法国和比利时的海外殖民地都会成为全欧共享共管的殖民地,将来被德国收回的非洲殖民地同样会成为欧洲共享殖民地。
  “领袖。”赫斯曼最后说,“我们在过去的十几年中,一直在宣扬欧洲共同体的理念,想必是有许多人会赞成的。因为目前的欧洲正在失去世界霸权。大西洋彼岸的美国和东方的苏联,都是拥有几乎无限资源和潜力的‘洲际国家’,而欧洲所谓的列强,实际上都是一些‘中等强国’。
  如果欧洲的‘中等强国’团结起来,那就是一个可以压倒美国、苏联,继续支配世界的超级强大的欧洲。反之,欧洲将会失去权力,随后就会失去所有的殖民地。昔日辉煌强大的殖民帝国都将不复存在,世界将会被美国、苏联这样的洲际大国支配。
  所以我们现在要进行的不是毁灭欧洲的战争,而是将欧洲团结起来的斗争。德国要通过战争先成为欧洲的领袖,然后才能带领整个欧洲继续领导世界!”
  赫斯曼现在所说的,其实是德国的战争目标,以及达成这个目标的手段。有点类似于历史上的《霍斯巴赫备忘录》(这是希特勒在历史上的1937年11月提出的,在这个时空并没有这份备忘录),不过却要温和许多。其中的大部分内容,是可以直接刊登在报纸上告诉欧洲人民的。因为德国的目标一旦实现,对绝大多数欧洲人(除了苏联人和英国人)而言,都是有利的。
  希特勒静静的听着,直到赫斯曼将他的全部观点一一阐述完毕,才淡淡的问:“那么,我们现在要做什么呢?我是说在打败法国之前,我们有什么可做的?”
  打败法国似乎没有那么快,德军在波兰战役中暴露出不少问题,士兵需要加强训练,装备需要修理升级,军官还需要换思路,没有几个月准备看来是不行的。
  “当然是让全欧洲的中立国都把我们当成好人,把英法当成坏人了!”赫斯曼笑了笑,说,“我想,‘确认中立’原则可以让所有人都看清楚英法的真面目。领袖,这件事情进行的还顺利吧?”
  希特勒点了点头,笑道:“非常顺利,里宾特洛甫已经说服了荷兰人和意大利领袖,荷兰将扮演控诉者,意大利领袖将扮演仲裁者……这是他非常喜欢扮演的角色,而观众将是全世界!”
  ……
  “巴甫洛夫同志,不要愁眉苦脸的,全世界劳动人民都在看着我们,伪社会主义者用12天就打败了波兰,我们用1个月把波兰再打败一次有什么问题?”
  明斯克郊外,布列斯特快速集群的司令部里面,师级政治委员福米内赫正在给集群司令员巴甫洛夫加油打击。
  “1个月……”虽然天气已经比较凉爽了,但是巴甫洛夫的大光头上却满是汗珠。
  他本来是一个装甲集群的司令员,可是几天前一道命令,就成了一个什么“快速集群”的司令员。
  说是快速集群,可是却有步兵第4军、步兵第16军、步兵第23军这三个根本不快的步兵军。另外,再加上骑兵第6军,坦克第6旅、坦克第22旅、坦克第25旅等四个独立坦克旅,以及临时拼凑的坦克第15军(3个坦克旅、1个摩步旅)和坦克第25军(编制和坦克第15军一样),组成了所谓的“布列斯特快速集群”。
  比起原先配属给巴甫洛夫的兵力,他现在掌握的兵力增加了近3倍,多了3个齐装满员的步兵军和2个坦克旅、1个骑兵师。兵力达到了20万人,坦克多达1300余辆,大炮1500余门。
  不过那么多的兵力、坦克和大炮也不是白给的。根据白俄罗斯方面军的命令,布列斯特快速集群必须在1个月内推进350公里,并且拿下波军在布格河以东最大的据点布列斯特要塞!
  这样的事情在8月份的时候还没有人敢想象——一个月走完350公里已经算快了,还要攻陷一座十几万人驻守的要塞。这怎么可能完成?
  可是现在,德国人12天内就打败了拥有100多万军队的波兰,巴甫洛夫还有什么胆子说不可能?
  巴甫洛夫叹了口气,抬起手腕,看了下时间。现在已经是莫斯科时间9月15日凌晨2点30分了。他点了点头:“差不多了,开始进攻吧!9月25日前,先头部队要推进到布列斯特……我们的时间很紧啊!”
第298章
正义(五)
  “荷兰政府竟然向国际联盟控告我们,真是疯了!”
  温斯顿·丘吉尔在9月16日的英国内阁会议上听到了一个让他难以置信的消息。
  居然控告大英帝国,难道还想要集体制裁英国?
  “他们还想让德国、法国和我们确认荷兰中立。”哈利法克斯子爵接着说。
  “这个……”丘吉尔看了看帝国总参谋长艾恩塞德上将。“法国人还打算从荷兰进攻德国吗?”
  “唔,还有这个计划。”艾恩塞德上将皱着眉头说,“甘末林上将计划于1941年-1942年借道荷兰、比利时向德国境内发起进攻。”
  “1942年?”丘吉尔翻了翻眼皮,“真是瞎胡闹!”他看着首相张伯伦,“首先,我看法国人压根就不打算进攻。”
  这是肯定的!德国花了12天就把“世界第二陆军强国”打趴下了,法国这个“世界第一陆军强国”怎么会不怕?波兰到底多强,别人不知道,法国还不知道?法国是波兰的“老师”啊。
  “那么,我们不妨确认荷兰的中立。”丘吉尔建议说,“荷兰的控告不是什么事情,让国联组成调查团去慢慢查就是了。”
  “另外,墨索里尼对‘确认中立’这事儿非常热心。”哈利法克斯子爵又说,“他表示意大利可以为荷兰的中立担保,还可以联合其他中立国,签署一个欧洲中立国互保条约。如果任何一个交战国敢于侵犯这些中立国,将会遭到所有中立国的集体制裁。”
  “毫无意义!”丘吉尔毫不在意地一笑,“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还怕他们制裁?”
  大英帝国和法兰西帝国可不是后世的英国法国,那是两个世界帝国!大英帝国拥有3300多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和4亿5800万人口,法兰西帝国则拥有1289.8万平方公里和1.1亿人口。都是超级大国,根本不怕什么制裁,而且大英帝国是海上霸主,谁要敢制裁英法,就别想什么海外贸易了!
  “墨索里尼是想扮演欧洲的仲裁者。”张伯伦想了想,笑道,“我们可以让他担保,反正我们现在也不打算破坏荷兰的中立了。不,我们现在不打算破坏任何一国的中立。如果瑞典、挪威、丹麦、芬兰、西班牙、葡萄牙等国也想要我们确认中立,统统可以同意。”
  法国人要1942年再去进攻,英国人自然也不会考虑在1942年前单独去进攻——就英国那点陆军,去了也白给。既然不打算从荷兰过境,那么就该让荷兰等国继续中立。
  “我们现在的战略就是封锁!”张伯伦说,“所以我们可以保证不再发生9月6日晚上那样的事情了。不过,我们还是要继续劝说比利时加入我们的同盟。”
  比利时是防御德国从马奇诺防线北面突破的关键!而且德国和比利时的积怨很深——历史上威廉二世本打算拉拢比利时一起偷袭法国,可是比利时国王却转身把威廉二世的计划告诉了法国!而在战后,比利时又跟随法国一起入侵了莱茵区,还讹了德国许多赔款,拆了德国人很多机器。
  这个时候,一个唐宁街10号的秘书推门走了进来,“首相先生,波兰大使馆刚刚打来电话,今天凌晨,苏联红军开始进攻波兰了!”
  “好啦,这下波兰人只能一心一意依靠德国了!”温斯顿·丘吉尔用颇为幸灾乐祸的语调说,“没准苏联和德国这两个强盗会因为分赃不匀打起来……德国人好像多拿了一些地盘,是吗?”
  “是的。”艾恩塞德上将说,“他们的占领区包括了整个沃伦省和罗夫诺省。”
  这两个省的绝大部分地区不是奥属加利西亚的一部分,德国人拿下那里就违反了《布列斯特条约》,为此苏联方面还提出了抗议。
  不过现在的“占领”并不是最终的“划界”,德国人占领那里或许只是为了在最后的划界谈判中多点筹码。另外,“占领”也可能只是一个保证——因为苏联在进攻波兰的时候也有可能会越过布格河……波军在布格河东岸最大的据点布列斯特要塞就在河边,如果苏军不越过布格河,那就没有办法合围要塞。为了确保苏军在攻陷要塞后撤离,德国手里总要拿点什么的。
  “这个可以期待一下。”张伯伦说,“不过可能性不是很大,毕竟苏德是20年的盟友,没有那么快翻脸。”
  他沉默了一下,然后对哈利法克斯子爵说,“我想我们应该考虑帮助波兰人建立流亡政府了。”
  哈利法克斯子爵愣了下,“波兰流亡政府?可是波兰还没有灭亡啊。”
  张伯伦耸耸肩,说:“如果波兰托庇于德国,我们则不能再视其为独立合法之政府!”
  ……
  “元帅,留守平斯克的部队做好了随时撤到西乌克兰德占区境内的准备。而从巴拉诺维奇到布列斯特铁路线上所有的桥梁都炸毁了,铁路也尽可能予以破坏。”
  很可能是隆美尔远房亲戚的尤利乌什·隆美尔中将,现在是波兰陆军副参谋长,同时也是雷兹·希米格维元帅在布列斯特总部的参谋长。
  这位雷兹·希米格维元帅并没有返回华沙,而是“御驾亲征”担任了波军东线总指挥。亲自指挥二十多万波军在西白俄罗斯抵抗苏联红军!
  不过这位雷兹·希米格维元帅的部署也很有意思,他既没有把部队沿边境线布置,也没有去守卫西白俄罗斯的几个重要城市。而是将绝大部分的精锐部队收缩于布列斯特要塞周围——这座要塞背后就是布格河,即便守住了要塞,西白俄罗斯99%的土地还是会被苏军夺取。
  从军事上来看,他的部署似乎毫无意义,但是身为元帅的心腹,尤利乌什·隆美尔中将却非常理解雷兹·希米格维的战略——这是要维持“抵抗状态”。
  西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绝大部分的土地都可以丢,实际上也守不住。但是波兰领导人绝不能听从英国人的建议,在割让西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的条约上签字。
  这不是割让给德国的3万平方公里,而是将近40万平方公里!
  谁要在割让西白俄罗斯和右岸乌克兰的条约上签字,谁就是波兰有史以来最大的卖国贼,等着被波兰国内的民族主义怒火给烧焦吧!
  而且通过恢复“1918年波德边界”,波兰的生存已经有了保障。苏联只要不想和德国开战,是不会渡过布格河进军华沙的。所以波兰政府连“卖国求荣”的必要都没有,谁要去签字,脑子一定是坏掉了。
  但是波兰的政治家们也不敢真的和苏联大打出手,他们知道自己没有本钱和苏联硬拼。在12天波德战争前,他们或许会有和苏联刚正面的想法。但是现在波兰的元帅和将军们都已经信心受挫,不敢再硬拼了。
  因此雷兹·希米格维就想了一个“维持抵抗状态”的办法——就在布格河边上,波兰最大的要塞摆开战场,依托要塞,严防死守。这样一来波兰军队就算是在抵抗苏联红军,布格河以东的国土也没丢干净。
  同时,再以武器和资金资助乌克兰民族主义者去打游击,让乌克兰人去和俄罗斯人两败俱伤……
  “把铁路破坏了就好!”雷兹·希米格维点了点头,“那么主要道路沿线的城镇、村庄都烧掉了吗?”
  不仅要炸铁路,还要玩焦土!这一套都是俄罗斯人当年用来对付拿破仑的。雷兹·希米格维也都尽可能照着做了——其实相应的计划早就有了,雷兹·希米格维不过是下一道命令。
  尤利乌什·隆美尔中将回答:“元帅,我们派出了骑兵,沿着铁路和主要公路烧毁了许多白俄罗斯人的村子和城镇。现在苏联人很难利用铁路线输送补给,也不大可能沿途征集到很多物资。他们只能拖着几百公里的后勤线来布列斯特了!”
  雷兹·希米格维点点头,说:“也许他们根本就不会来……”
  ……
  “总书记同志,报告您几个好消息。”斯大林一拿起电话,就听见伏罗希洛夫快要笑起来的语调,“乌克兰方面军、白俄罗斯方面军都取得了重大突破。
  开战不到12个小时,乌克兰方面军的第5集团军、第6集团军和第12集团军就在车诺比、切尔卡瑟、克勒曼楚等三个方向上强渡突破了第聂伯河防线。
  在白俄罗斯方向上,布列斯特快速集群和平斯克快速集群也都实现了快速突破。其中布列斯特快速集群推进了28公里,平斯克快速集群推进了22公里。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9月1日时德军闪电战的推进速度了!”
  “好,好!”斯大林满意地点点头,“好啊,开局非常顺利,工农红军打得很不错,希望可以再接再厉,尽快解放整个右岸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