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4/735

  “巴甫洛夫同志,你呢?什么时候能拿下布列斯特?”
  “拿下布列斯特?”巴甫洛夫一愣,“可是计划中我的集群没有攻占布列斯特的任务啊!”
  这时一阵的急匆匆的脚步声由远及近,然后就看见方面军司令员米哈伊尔·科瓦廖夫上将快步走来。才一进门,就大声宣布:“刚刚收到国防人民委员会的命令,鉴于目前的形势变化,计划将进行大的调整,因此进攻开始的时间将推迟到9月15日。10月15日之前,我方面军的总目标是全部占领布格河以东的西白俄罗斯……”
  ……
  “贝克部长,我们的要求很简单,西普鲁士、波森还有原来割让给你们的部分西里西亚,还有立陶宛的港口城市克莱佩达,就是原来东普鲁士的麦默尔统统收回。”
  阿道夫·希特勒在9月13日这天,在柏林见到了从伦敦借道荷兰抵达的波兰外交部长约瑟夫·贝克。
  贝克是来和希特勒讨论具体停战条件的。当然,大的原则已经确定,希特勒也完全同意——虽然波兰这个让人讨厌的国家还存在,但是让波兰人去和俄国人拼个你死我活,显然是件让人感到愉快的事情。
  因此,希特勒的心情非常不错,说话的语气也显得非常通情达理。
  他对看上去非常沮丧的波兰外长说:“本来我们只想拿回旦泽,但是你们却选择了战争。所以现在的形势不一样了,必须要恢复‘1918年条约’中规定的边界了。如果你们同意,那么我们就会解除对布楚拉河以西和拉多姆的两个波军集群的包围。
  同时,你们在旦泽的守军和海军人员也都可以离开,不过波兰海军的舰艇必须交给我们。作为交换,我们会尽快释放俘虏,交还缴获的武器装备,让你们可以用来抵抗苏联。这是我们目前唯一能帮到波兰的。
  另外,立陶宛、西乌克兰,我们必须暂时占领,否则苏联就会吞并那里!如果你们在布格河以东战败,我们就不得不占领波兰剩下的全部领土了。”
  希特勒用非常为难的目光看了贝克一眼,摇摇头说:“占领这个说法非常刺耳,但我们必须用这个词,而不是保护……因为我们和苏联是20年的传统盟友。我们不能为了保护波兰和苏联翻脸,毕竟我们还在和英法作战。所以只能占领波兰直到战争结束了,还请你们理解。”
  约瑟夫·贝格叹了口气,“理解,我当然理解。如果我们的国家真的必须给外国占领,那让德国占领肯定比让苏联占领要好。”
  希特勒笑了笑,说:“你放心,那只是暂时的,我不想要波兰……你知道的,作为德国总理,我必须让我的人民人人有牛排吃,户户有汽车开。如果德国人民突然多了5000万,那我上哪儿找那么多汽车和牛排啊。”
第296章
正义(三)
  9月14日,世界大战仿佛进入了一个“休战期”,东线已经停火,西线还在继续静坐。在波兰求和之后,英法也没有兴趣再借道荷兰了。而是转而说服比利时加入战争——这样英法就能在比利时布防,利用那里的河流和要塞,彻底堵死德国西进的通道。然后再利用海上的封锁和陆地的持久战,慢慢把德国拖垮,就如上一次大战中那样。
  而在更加东面的白俄罗斯和乌克兰的土地上,则是一种大战将来前的平静。这平静之下则是两国加紧调兵遣将,一场规模不亚于德波战争的生死大战,即将展开。
  当然,在这个短暂的“休战期”中,也不是到处都太平无事。德国潜艇开始在海上频频出击,以“无限制潜艇战”和“狼群战术”对大西洋上的英国运输船队展开了无情杀戮!
  一时间海上运输船上变得比前线的战壕里更加容易致命,英国的商船水手成了这些日子最危险的职业。
  而从斯德丁东线总部返回柏林的赫斯曼非常清楚,因为9月3日斯卡帕湾的大捷,眼下的德国海军其实还可以在大西洋上折腾出更大的动静。
  “库尔特,海军的人怎么看‘斯卡帕湾大空袭’?”
  在柏林火车站,赫斯曼和前来迎接他的国防部长施莱彻尔寒暄了几句,就问起了海军对“奇袭斯卡帕湾”的看法。
  “这是一次伟大的胜利。”施莱彻尔元帅笑着说,“它改变了大西洋上的实力对比。雷德尔元帅已经计划让‘沙恩霍斯特’号和‘塞得利兹’号出击了!”
  陆军12天摆平了波兰,实际上是空军的海军航空兵又把斯卡帕湾炸了个鸡飞狗跳,只有海军没有什么表现。就是为了争夺军费预算,雷德尔也得让舰队冒险去大西洋上转转。
  “我看可以啊。”赫斯曼一边往火车站外走去,一边对施莱彻尔说,“只要不动用那三条‘德意志’级就行了。它们太慢,只能用来支援登陆,打不了破交战的。”
  让“沙恩霍斯特”号和“塞德利兹”号一起出击还是让人放心的,“沙恩霍斯特”号上安装有对海和对空搜索雷达,而且两舰航速都不慢。这非常有利于它们利用夜色掩护突入大西洋。
  走出火车站大楼时,赫斯曼突然在车站广场上看见了几门88毫米高射炮,炮口都高高指向天空,穿着防空兵军服的士兵正一遍遍操练着装填炮弹和瞄准。
  “有些火药味了。”赫斯曼看着广场上的高炮,笑着对施莱彻尔说,“9月6日晚上的空袭挺吓人的吧?”
  “我不知道,那天晚上我在措森的别墅过夜的。不过后来为了捕捉从动物园逃脱的动物,到是费了一番力气。”施莱彻尔摇摇头,抬手指着一辆奔驰770K大轿车,示意赫斯曼和他一起上车。这辆大轿车后面还跟着两辆敞篷的甲壳虫汽车,刷着代表军方的野地灰色的油漆,施莱彻尔的副官和警卫就站在他们旁边。
  除了这两台甲壳虫和一台大奔驰,整个广场上就没有其他机动车辆了。自从9月1日战争开始,汽油、柴油就成了严格管制的物资。在柏林城内,行驶中的汽车在一夜之间就变成了稀有物品。
  “路德维希,先去总理府还是先送你回家?”施莱彻尔这时问。
  赫斯曼从前线回来当然是有公务在身,他是来参加一个讨论“占领区政策”的会议的,这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
  在原本的历史上,德国的占领区不小,其中也有许多工业化国家,比如法国、荷兰、比利时、卢森堡,但是却没有办法把那些国家的工业潜力真正动员出来。
  “还先去总理府吧。”赫斯曼转过身,对自己的副官斯派达尔中校说,“到了总理府先去给克洛伊打个电话,让她到夏洛腾堡区的房子里等我,晚上我在那里过夜。”
  在前线打仗的时候,赫斯曼满脑子都是战局,连返回柏林的时候都忘记通知克洛伊了。可是当一回到柏林,却立刻想起了克洛伊这个和他共同生活了20年的妻子。
  ……
  “领袖!”赫斯曼在一间布置得非常气派的办公室里向阿道夫·希特勒行了抬手礼。
  “大将!”希特勒也客气的还礼,然后告诉赫斯曼一个好消息,“刚刚陛下打电话给我,他已经决定晋升你为陆军元帅了,恭喜你。”
  赫斯曼笑了笑,说:“克洛伊会非常高兴的,她嫁了一个元帅。”
  “还是一个领导德国军队取得世界大战胜利的元帅!”施莱彻尔在一旁说,“波兰战役的结果说明,我们的军队无比强大,世界大战必胜无疑了!”
  他和赫斯曼两人是德国战争准备工作的灵魂人物,当然知道德国现在有多强大。
  “还有很多仗要打呢!”赫斯曼却没有他这么乐观,“而且战胜一个国家的军队,只是征服这个国家的开始!”
  他在一张椅子上坐了下来,然后从斯派达尔递给他的公文包里取出一叠文件,放在了希特勒的办公桌上。
  “这是乌克兰自由邦政府提交的‘西乌克兰资源和土地调查报告’,现在被我们占领的西乌克兰包括6个省,拥有超过11万平方公里,比《布列斯特条约》规定的多了大约3万平方公里(沃伦和罗夫诺大部分地区不属于奥属乌克兰),先占着看苏波交战的情况再说,目前那里的人口约800万。另外,西乌克兰的利沃夫省拥有非常丰富的自然资源,目前探明的大型煤田有顿巴斯煤田,铁矿有克里沃罗格铁矿,而且已经得到一定程度的开发。还有利沃夫油田,这个是非常古老的油田了。此外,利沃夫还有锰、铬、钛、铅、锌、铝、镍等多种有色金属。”
  “的确是块好地方。”希特勒拿起报告仔细看了起来,“西乌克兰应该在未来合并到帝国……”
  “最好尽快制定投资和开发计划。”赫斯曼说,“再过一阵子可能会有许多乌克兰人从东面迁移过来,也需要制定好安置的计划。”
  人口同样是重要的资源,目前德国只有约9000万人,如果能利用好新加入的乌克兰人,立陶宛人和部分波兰人,人口数量就有可能达到1.1亿。
  “这些人首先是农民、矿工和建筑工人,其次还是兵源。”赫斯曼担心希特勒不愿意接受乌克兰人,于是解释说,“如果未来我们和苏联开战,乌克兰人会是很好的炮灰。”
  希特勒却有些担心地说:“可是接纳这些乌克兰人,有可能会加剧粮食供应的紧张程度。”
  德国的粮食在战前就不能自给,每年大约需要进口150万到200万吨的谷物。
  “那我们就更应该接纳乌克兰的农民了。”赫斯曼说,“西乌克兰属于黑土带,而且非常空旷,有足够的土地可以开垦。”
  “可是我想在西乌克兰安置德国人!”阿道夫·希特勒说出了自己的计划,“西普鲁士、波森和西里西亚被波兰人占有的土地也应该全部收回,用来安置德国人。”
  “西普鲁士、波森和西里西亚的土地当然应该收回,那里是德国的土地。”赫斯曼点点头。
  他顿了顿,又说:“但是在西乌克兰,现在还不能太露骨,乌克兰人是需要争取的对象……有了他们的支持,我们就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西乌克兰开发起来。如果战争持续上五到六年,我们就需要西乌克兰的资源和黑土地了。”
  “可那需要投资!”希特勒提醒赫斯曼说,“我知道西乌克兰有什么,我是奥地利人(西乌克兰曾属于奥匈帝国),但我也知道那里有多落后。”
  “唔,那我们就投资吧。”赫斯曼看了眼希特勒,“现在就开始投资!”
  “说的容易!”希特勒哼了一声,“那需要投入机器、材料、燃料和大量的劳动力!”
  “需要钱!”赫斯曼说,“机器可以从荷兰、瑞典和瑞士购买,劳动力可以雇佣乌克兰人。领袖,我们现在需要的是钱,而不是一味依赖易货贸易!”
  易货贸易是德国在缺乏硬通货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一种国际贸易形式,其核心就是“平衡”——机器换粮食,或者军火换石油之类的,基本上维持平衡。贸易的目的是互通有无,而不是积累黄金、白银或外国纸币。
  这样的贸易形式当然有其优点,德国的外贸在2、30年代得以维持和扩张,易货贸易功不可没。
  但是易货贸易也有一个缺点,让德国很难利用货币手段去透支未来——比如英国和美国在需要利用外国资源、机器和劳动力的时候,刷点钞票就行了。
  而德国必须要通过易货或者……掠夺!
  前者受到德国本身生产力的限制,而后者的代价其实也不小,德国必须不断扩大占领区,这会耗费相当大的精力和兵力。
  “钱?”希特勒看着赫斯曼,“钱是废纸!”
  “领袖。”赫斯曼笑道,“如果德国只是一个强盗,那么没有谁会信任马克。可如果我们能将德国打扮成一个正义的欧洲领袖,那么我们就能发行一种可以和美元、英镑媲美的欧洲马克。”
第297章
正义(四)
  一直以来,发行欧元或欧洲马克,都是赫斯曼所追求的目标。这不仅是为了方便在战后领导世界经济考虑,也是世界大战的需要。
  历史上,德国面对的三个主要敌人中的两个——英国和美国都拥有一种“国际硬通货”,可以用纸币从国外购买到战争所需要的物资。
  而德国却没有自己的“硬通货”,想要从国外得到物资,要么靠抢要么靠换。
  抢的前提是占领,而占领许多不准备吞并的国家,又会给德国造成许多不必要的负担。而且被占领国家的生产效率,也不可避免会变得低下。
  换的前提是德国拥有足够的富裕产能可以生产出用于交换的物品,比如机器、飞机、汽车和武器等等。但处于战时的德国并没有这样的生产能力。
  所以赫斯曼早在二十年代,就开始布局欧元和欧洲银行,希望可以通过发行一种超主权的欧洲货币,让德国也拥有自己的“硬通货”。
  如果“欧元”或“欧洲马克”可以在德国节节胜利的时候出现,是很有可能被那些需要仰仗德国保护的欧洲国家所接受。而一个由德国领导的欧洲联盟也就会在德国打败英国的同时出现在欧洲大陆上。
  “领袖。”赫斯曼缓缓地说着自己的打算,“金钱的作用是巨大的,这一点我们不应该忽视,它不仅是贸易交换的凭证,而且还是资本的象征物。国家社会主义应该引导资本而不是消灭资本,也不是完全控制资本。德国统治下的土地是可以吸收欧洲友好国家的资本进行开发。譬如在西乌克兰新建钢铁厂和矿山的投资,完全可以从瑞典、瑞士或荷兰吸纳。如果我们用进口的机器和进口的资本去开发西乌克兰,那我们自己等于什么都没有付出。
  而且,发行‘欧洲马克’还有一个巨大的好处,能让德国用债务而不是占领的方法从荷兰、丹麦、挪威、瑞典、瑞士等中立国家获得战争所需的资源。而让这些国家继续保持中立则能在德国不拥有制海权的情况下,让欧洲继续从全世界获得资源供应……”
  在赫斯曼看来,现在欧洲的国家是分成两种的,一种是需全部或部分合并入德国,或者需要在打败后实行军事控制的敌国——德国是将来欧洲联盟的主干,当然要尽可能壮大,但是也不能胡乱吞并土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4/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