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3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2/735

  会议室内所有的人都不自觉的猛吸了口气,然后又将目光聚焦到了东线总指挥赫斯曼大将的身上。
  赫斯曼将写有“一号作战令”的文件交给了自己的副官斯派达尔中校,然后目光深沉地扫视着会议室里的人们。
  “诸位!”他大声说,“将要开始的是世界大战!”
  然后又是一阵沉默,才接着侃侃而道:“你们不必抱有不和英法开战的幻想,但是也不必为前途感到担忧。现在不是1914年,战争的模式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决定性的因素不再是堑壕、机关枪、大炮和战列舰,而是坦克、装甲车、卡车和飞机。战争将会以前所未有的模式和节奏进行,传统的军队在机械化、半机械化的现代军队面前不堪一击。
  而我们德国是幸运的,我们抓住了这个变革的时代,我们拥有全世界最强大的航空工业和全世界第二强大的汽车工业。在欧洲,只有我们才能让数以十万计的庞大军队安装上车轮,在内燃机的驱动下滚滚向前。任何阻挡在我们面前的敌人,都将被毫不留情地粉碎!
  再过24小时,你们就会看到那支自以为是欧洲第二的军队是怎么在我们无敌的国防军面前崩溃的了!先生们,让德意志成为欧洲乃至世界领袖的使命,将在我们这一代人手中完成!请你们努力奋斗吧!”
  最后赫斯曼振臂高呼:“德意志帝国万岁!国家社会主义万岁!皇帝万岁!”
  ……
  呜、呜、呜……
  集结的警报声在柏林以东格林海德的军用机场上空响起,刚刚驾驶零式飞机在天上转了一圈,和另一架由同样是补充飞行员沃尔特·诺沃特尼驾驶的零式进行了双机编队训练的鲁道夫从机舱里面爬了出来,然后下意识的抬头看看天空,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小鲁道夫,看什么呢?这是集结警报!”补充训练大队的队长,在西班牙内战中表现出色的阿道夫·加兰德上尉冲着他大喊。“快去飞行员会议室!”
  “上尉,难道要打仗了吗?”出身在奥地利,17就加入奥地利空军的帅哥飞行员沃尔特·诺沃特尼跑了过来。他和鲁道夫同岁,都是卡尔斯鲁厄空军士官学校(这是一战中德国著名的空军飞行员学校,在战后一度关闭,31年恢复军备时又重新开张)毕业的。
  说起来这个时代德国空军、海军航空兵飞行员的训练真是非常严格的。如鲁道夫和诺沃特尼这样早就是现役军人,而且早就拿到飞行执照的学员在进入卡尔斯鲁厄空军士官学校后,还要重新进行A/B级飞行训练(初级飞行训练)。
  首先驾驶如克莱姆35、Fw44或福克D.20之类的教练机学习飞行。同时他们还要学习空气动力学、航空工程、初级导航、气象学、飞行程序及收发电报等知识。
  在通过上述所有科目考核后,他们就能拿到A2级证书,然后再参加B级训练,驾驶高性能教练机、双引擎大型飞机和旧式战斗机进行飞行训练。当他们完成B2级训练后,所有飞行学员至少已拥有100-150飞行小时(如果他们在加入空军之前没有拿到飞行执照的话)。
  然后才是专业的C级训练——C级训练分成双引擎战斗机、轰炸机、侦察机、单引擎战斗机、俯冲轰炸机和鱼雷轰炸机等多个专科。训练时间更长,要求更高。不仅要进行白昼飞行,而且还要接受夜间和不良气候条件下的飞行训练。
  如果再加上空中指挥课程(空军士官学校是培养空军军官的),完成卡尔斯鲁厄空军士官学校的全部学校项目需要2年。
  从卡尔斯鲁厄空军士官学校毕业之后,才能成为一名补充飞行员,还要在各作战团(联队)/大队下属的补充训练队学习作战部队的战术方法。
  而且,所有的训练都是按照最严格的“德国标准”进行的!所以每一个可以驾驶飞机升空作战的德国飞行员都是精英中的精英。这也是历史上德国空军可以在战争初期所向无敌的重要原因。
  “打仗?这和你们没有关系。”阿道夫·加兰德眯着一只半瞎的眼睛,冲着诺沃特尼一笑,“等你完成补充训练,战争大概已经结束了。”
  “结束不了!”鲁道夫插话说,“打完波兰还有法国和英国呢!”
  “法国?英国?”加兰德和两个“孩子飞行员”一起往会议室快步走去,“会吗?这可不好说。”
  “一定会的!”鲁道夫说,“一个星期前我们还在北海上面转圈飞呢,而且一次要飞6个小时……差不多1800公里,这不就是往返英国的距离吗?”
  “胡扯。”加兰德嗤地一笑,“那是为了让你们熟悉海上飞行,你们这一批都是舰载机飞行员,将来是要上航母的。”
  但是出乎阿道夫·加兰德的预料,鲁道夫的判断很快就部分得到了验证。同样在西班牙战场上建功立业的王牌飞行员,海航第一战斗航空团团长维尔纳·莫尔德斯少校在飞行员会议室里宣布了作战计划。不是“第一号作战令”,而是在收到该命令后打开“作战计划文件袋”后取出的计划。
  年纪不过二十六七岁,长得也很嫩,却被人称为“莫尔德斯爸爸”的维尔纳·莫尔德斯用非常沉稳的语调说:“今天晚上6点钟熄灯睡觉,明天凌晨2点30分吹起床号。另外,所有人立即收拾好行装,9月3日我们就返回威廉港。”
  ……
  “装甲迈尔。”驻扎在波美拉尼亚东部靠近波兰边境(波兰滨海地区)的第三装甲师师部里,刚刚宣布的“第一号作战令”的第三装甲师师长盖尔·冯·施韦彭堡少将喊着师部直属的装甲侦察车连连长库尔特·迈尔中尉的绰号。
  “将军。”武装党卫军出身的库尔特·迈尔中尉身材高大,极为强壮,他在警察学校就读时曾经从二楼跌落,导致20多处骨折,然而又奇迹般的恢复,因此得到了“装甲迈尔”的绰号。
  “您有什么吩咐?”装甲迈尔向贵族出身,拥有男爵爵位的师长行了抬手礼。
  “过来。”施韦彭堡少将招了下手,让装甲迈尔到了他身边的地图台旁。“你知道第一号作战令意味着什么?”
  “要打仗了!”装甲迈尔用难以抑制的兴奋语调回答。
  “没错。”施韦彭堡指了指地图上波兰一侧的图霍拉森林,“我们就要从这里突破!如果明天凌晨4点30分前没有新的命令下达,你的连队就要第一个通过边境了。”
  装甲侦察营是全师的先锋,而装甲侦察营中的装甲侦察车连因为拥有18辆安装有机关枪和20mm机关炮的轮式装甲车,就成为了先锋中的先锋。
  根据计划,装甲迈尔和他的连队将利用炮击的间隙突入波兰境内进行火力侦察,如果可能的话还要占领图霍拉森林中的几个村庄,打通通过森林的公路,为整个装甲师的突击扫清障碍。
  “阁下,我明白自己的使命!”装甲迈尔和大部分党卫军出身的狂热分子一样,面对战争没有丝毫恐惧。“我将为全师打开通往胜利的道路!”
  “很好。”施韦彭堡少将满意地点头,“不过也不要太过积极了,你的部队是装甲侦察车连,不是拥有3号和4号坦克的装甲教导营,如果遇到敌人的大部队,不需要恋战。”
  “明白!”
  “好的。”施韦彭堡少将拍了拍这个大个子党卫军中卫的肩膀,“好好休息,从明天开始,你和你的人可有的好辛苦了。因为我们第三装甲师将承担最艰难和繁重的任务!我们,将是消灭波兰的尖刀和利刃!”
第262章
最漫长的一天(一)
  放在斯大林办公室角落里的一架落地式自鸣钟发出了12声清脆嘹亮的钟声,向苏联的独裁者宣告了1939年9月1日的到来。
  苏联的伟大领袖从公文堆里抬起头,望了下莫斯科乌黑一片的夜空,然后又低头继续阅读驻日内瓦大使柯伦泰夫人发来的长长的电报。
  和另一个时空不同,现在的苏联、德国、意大利和日本还没有退出国际联盟。这四个国家构成了国联行政院常任理事国中的多数!因此阿道夫·希特勒政府的外交部长里宾特洛甫这几日正在日内瓦活动,争取通过一个废除《凡尔赛条约》的决议——这可不是德国的单方面撕毁,而是国际联盟通过决议予以废除,意义是不一样的。
  而废除《凡尔赛条约》则是在国际法领域给波兰致命一击!因为波兰政府在1918年时曾经和德国签署过边境协定,承认了世界大战前的德波(俄属波兰)边界为两国国界。但是后来的《凡尔赛条约》废除了这份《德国-波兰边界协定》。
  如果《凡尔赛条约》被国联废除,也就意味着《德国-波兰边界协定》继续有效。那么从国际法角度来说,现在波兰西部取得自德意志帝国的大片领土都必须归还德国。
  德国以武力收复,也就名正言顺了。
  (说明一下,德国和法国、比利时的边界由20年代签署的《莱茵安保条约》和《洛迦诺公约》予以确认。而波德之间的边界问题却悬而未决。)
  不过这样的决议想要在国联过关是很不容易的,因为英国和法国一定会想尽办法阻挡。
  斯大林心想:看来德国人还想在国际联盟闯一下关,即便不成功也表明了自己无意灭亡波兰的立场……希特勒伪社会主义政府并没有和英法战斗到底的决心。苏联必须做好应对英法和德国议和的准备——苏联应该抢在德国之前和英法讲和。
  ……
  在斯大林听到午夜钟声后的一个小时,汇聚在华沙贝尔韦德尔宫中开会的波兰三巨头也听到了钟声,波兰也进入了9月1日的凌晨(波兰和苏联有时差)。
  会议室里的气氛稍有些沉重——德国人在31日中午11时(伦敦时间)通过英国向波兰递交了最后通牒,要求得到整个滨海地区(旦泽走廊)并且合并旦泽自由市,而且只给了波兰12个小时答复。
  现在12个小时已经过了,战争随时会爆发!
  “12个小时已经过了。”显得有些疲惫的波兰元帅喝了一口咖啡,露出几分笑容,“说不定德国人的士兵正准备进攻呢,这些可怜的家伙,他们很快就要被我们的战士打死了。”
  “元帅,真的不会有问题?”波兰总统伊格纳齐·莫希奇茨基似乎有些担心。“我们很有可能会陷入两线开战。”
  “没有任何问题。”雷兹·希米格维笑道,“德国人和俄国人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们给了我们太多的准备时间。现在波兰已经动员起了300万大军,而且其中的100万已经完成了训练和装备,其中大部分已经到了和德国接壤的边境地区,还构筑好了工事。德国人要突破那里至少要花几个月时间,然后我们还能在大波兰地区构筑新的防线。到时候我们的英法盟友一定会在西线发动进攻,德国人又会陷入1914年的困境。至于苏联……他们想要的无非就是乌克兰。让乌克兰人去抵挡吧,我们已经给了他们足够的武器弹药,他们应该能支撑1年以上。”
  ……
  午夜钟声响起的时候,赫斯曼却没有一点睡意,他正在和亲自兼任东线空军司令的凯塞林上将,东线总部参谋长曼施坦因中将,东线作战处长莫德尔中校和波罗的海舰队的代表赫尔穆特·海耶上校谈话。
  因为海耶曾经制定了重点建造潜艇的“Z”计划第一期,因此是赫斯曼比较欣赏的德国海军军官。现在这位海耶上校正代表英国海军司令部在抱怨东线指挥部胡乱使用德国有限的海军实力。
  原来在赫斯曼领衔的《白色方案》中要求组成波罗的海舰队从海上攻击旦泽港。
  根据赫斯曼的要求,德国海军所有拿得出手的主力舰,包括两艘“沙恩霍斯特”级战列舰,三艘“德意志”级装甲舰,“希佩尔海军上将”号重巡洋舰和“塞得利兹”号航空母舰都被划入了波罗的海舰队。
  它们现在正在旦泽湾外面游荡,只等战争爆发就会用大炮轰击旦泽的港口和炮台……
  “大将,您的计划完全打乱了海军司令部的破交计划。”海耶上校说,“虽然潜水艇也能打击敌人的商船,但是它们起不到吸引英国本土舰队主力的作用。”
  “我知道。”赫斯曼看了眼海耶上校,“因为总参谋部和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制定了一个在和英国处于战争状态后立即空袭斯卡帕湾的计划……我们准备动用120架容克Ju.88、120架He111、100架He115的岸基型和60架最新的零式战斗机去轰炸斯卡帕湾。”
  “什么?”海耶上校张大了嘴,半天都说不出话。总参谋部居然越过海军司令部和海军航空兵一起策划了空袭斯卡帕湾的计划——虽然海军航空兵是从空军“专业”过来,和海军司令部一向不怎么说得来。
  但那毕竟是海军航空兵而不是空军海战队!
  “上校,如此重大的行动,应该得到海军司令部的批准,我们瞒着海军进行空袭的准备的确不妥,必须道歉。等打完了波兰人,我亲自去向雷德尔元帅道歉。”
  赫斯曼轻轻转动着手中的咖啡杯,用温和的言语说:“但是总参谋部和海军航空兵司令部已经准备了很长时间,行动无论如何都要开展。
  而且此次行动一旦取得成功,将会彻底改变英德海军实力的对比。根据情报部门的侦察,目前英国本土舰队拥有7艘战列舰、2艘战列巡洋舰、4艘航空母舰和15艘巡洋舰。现在它们大部分都停泊在斯卡帕湾,等待战争爆发。而为了避免它们离开港湾去搜索我们的破交舰,所以德国海军的主力应该在旦泽湾亮个相。”
  ……
  “首相,波兰人的海军侦察机在旦泽湾外海域发现2艘战列舰、1艘航空母舰、4艘重巡洋舰……是德国人的舰队!”
  当英国伦敦迎来1939年9月1日的时候,温斯顿·丘吉尔已经是海军大臣了。他正在白厅街海军部的会议室内,向英国首相张伯伦报告德国海军的动向。
  英国是以海军立国,因此海军大臣在英国政府中的地位极高,海军部也是英国内阁经常聚集开会的地点。
  在德国发出最后通牒后,英国政府已经知道战争不可避免,因此就通宵在海军部开会讨论应对之策。
  “4艘重巡?”张伯伦不记得德国有4艘重巡洋舰。
  “首相,波兰人可能把3艘‘德意志’级袖珍战列舰当成了重巡。”第一海务大臣(相当于海军参谋长)庞德爵士解释说,“这说明德国人的主力舰暂时不会突入北海进行破交,这是个让人安心的消息。”
  “这太好了。”张伯伦想了想,眉头又皱了起来,“可是德国海军的主力出现在旦泽湾外,是不是说明德国人很快就要开战了?”
  “我想是的。”外务大臣哈利法克斯子爵显得有些气愤,“德国人毫无诚意,只给了波兰人12个小时,而且还拒绝承认波兰特使的地位,只是因为波兰特使没有割让旦泽走廊的权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2/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