崛起之第三帝国(校对)第10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6/735

  而旦泽问题一日不解决,波德之间就一日不会真正和解。
  “首相,但是我们也要注意德国和苏联合作进攻波兰的可能性,这是很有可能会发生的。”财政大臣内维尔·张柏伦也在首相办公室内,他和约翰·西蒙、斯坦利·鲍德温三人是现在英国保守党的三巨头。现在英国的国家大事,就是他们三人拿主意。
  “首相,根据可靠消息,德国人在这个月初于波罗的共和国境内举行了一次大规模军事演习。”外交大臣西蒙这时又提起了刚刚结束的“铁拳-1935”军事演习。演习的规模很大,自然不可能保密,英国和法国在波罗的的大使馆,都得到了许多相关的消息。
  他说:“这场军事演习很有可能是针对波兰的。德国军方一直有人主张联苏反波,我们应该提高警惕。”
  斯坦利·鲍德温吸着烟,沉默了一会儿,然后说:“波兰英国切实加强国防,要防止德国对波兰走廊和旦泽市的野心,同时也要防止苏联对右岸乌克兰的野心。我想……我们可以在华沙同法国朋友、波兰朋友一起讨论防御的问题。”
第216章
德国包围网
  波兰领袖毕苏斯基去世的时候,意大利领袖墨索里尼的乘龙快婿,长相相当英俊的意大利新闻和宣传大臣加莱阿佐·齐亚诺正在法国巴黎,他是作为老丈人的特使前来巴黎的。
  现在是意大利是法国的忠实盟友,在1935年1月7日的时候,墨索里尼与法国外交部长赖伐尔签署了《意法条约》。这个条约是针对德国的,法国以默许意大利入侵阿比尼西亚(埃塞俄比亚)为条件,换取意大利和法国联手遏制德国向南扩张吞并奥地利的野心。
  和历史上的情况有所不同,现在统治奥地利的仍然是基督社会党籍的独裁者恩格尔伯特·陶尔斐斯。1934年7月24日的绑架和谋杀并没有发生。因为施莱彻尔和赫斯曼现在控制着德国的扩张步伐,他们俩是不会在条件不成熟时蛮干硬上的。
  而且,在施莱彻尔和赫斯曼的时间表上,复辟霍亨索伦王朝肯定是摆在吞并奥地利之前的。
  不过史塔西对外情报处还是支持了奥地利国家社会主义工人党——这个党自成立之日起,就被史塔西渗透。而该党所持的路线,则一直都是德奥合并,建立大德意志帝国,希望通过全民公投让奥地利加入德意志帝国。
  但是奥地利的民主制度却在1933年3月走向了终点,陶尔斐斯解散议会,以紧急法令管治国家,逐渐走向了独裁。并且先后取缔了布尔什维克党、奥地利纳粹党和其他反对党——这些政党的活动被迫转入地下,合法的公投自然无法举行——同时,陶尔斐斯还致力推动和意大利、匈牙利的军事同盟,反对德国吞并奥地利。
  但是在奥地利国内,支持大德意志统一的力量始终存在。德国自1931年来的经济迅速成长,失业率几乎降至为零的形势,也极大吸引了奥地利的中下层人民。
  而德国退位皇帝威廉离开荷兰多伦,前往波罗的共和国的塔林,住进托姆别阿宫的消息,更让奥地利的一部分上层阶级看到了恢复君主制的希望——1918年奥地利的革命并不彻底,只是推翻了哈布斯堡王朝,但是没有触及君主派贵族的根本。
  这些哈布斯堡王朝的拥护者期待奥地利能够成为巴伐利亚王国这样,从属于德意志帝国的邦国,或者让他们的皇太子奥托登上匈牙利王位。
  这样的形势让奥地利的小独裁者陶尔斐斯的统治变得愈发不稳起来,因为奥地利的中下层一直不是他的拥护者,而本来拥护他的奥地利上层又发生了分裂。
  在这种情况下,加莱阿佐·齐亚诺在5月初就从罗马赶来了巴黎,这些日子一直在和法国政府的头脑们见面磋商,讨论建立一个由法国、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参加的共同保障奥地利独立的联盟。
  “大臣阁下,法国理解意大利在意属索马里和阿比尼西亚边界冲突中的要求,这是完全合理的。”马提尼翁府内,即将要启程去波兰的法国总理埃蒂安纳·弗兰迪正在会见齐亚诺。
  法国总理接着说:“法国不会干预意大利在东非的行动,我相信英国一样也不会干预,因为目前英国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法国相同,就是遏制德国日益显现的扩张趋势。我们希望在南线缔结一个由法国、意大利、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奥地利参与的协定,共同保障奥地利。
  同时,我们也希望意大利可以参与《东方条约》,和法国、苏联一起共同保障波兰联邦的西部边界不受德国侵犯,同时反对德国和波罗的共和国合并。从而形成一个包括法国、英国、意大利、苏联、波兰、比利时、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和奥地利在内的遏制德国的大同盟。”
  法国人在幻想一个“德国包围网”。墨索里尼的漂亮女婿面带着最优雅的微笑,在法国总理说话的时候频频点头。可是心里却在想:法国人绝口不提保障波兰东部边境的问题,目前德国对波兰的要求不过是收回旦泽自由市——那本来就不是波兰领土。而苏联对波兰的要求起码是右岸乌克兰……
  “好的,我们的领袖完全同意法国的主张!”齐亚诺说,“如果法国希望组建一个遏制德国的同盟,那么意大利一定参加。”
  现在意大利的军队正在大量开往东非,意大利的领袖准备用30万大军去征服阿比尼西亚帝国。不过阿比尼西亚帝国是国际联盟的成员,理论上是受保护的。意大利入侵阿比尼西亚很有可能遭致国联集体制裁……
  “那么。”齐亚诺似乎对法国人之前的保证有点不放心,“如果意大利在1935年6月以后向阿比尼西亚宣战,法国会不会进行干预?”
  他怎么问是因为法国刚刚又举行过一次大选,1935年6月1日就要换政府了。
  “不会!”法国总理埃蒂安纳·弗兰迪说,“我和即将成为总理的赖伐尔先生都是意大利的朋友,法国和意大利永远都是朋友!”
  ……
  “我听说你们在5月初的时候举行了一场大规模军演,就在波罗的共和国。”
  华沙火车站,希特勒和赫斯曼见到了前来迎接他们的波兰军队总检阅官爱德华·雷兹·希米格维。三个人才一见面,雷茨·希米格维就直接问起了“铁拳-1935”军事演习的事情。
  “总检阅官阁下,这次演习是防御性的。”赫斯曼说,“这是为了检验波罗的共和国遭到苏联入侵时,德军进行救援的能力。”
  雷茨·希米格维沉吟了一会儿,说:“波兰可以和德国站在一起,保障波罗的共和国的独立和领土完整。我想这比德国单独保证波罗的的安全更加有效,因为波兰拥有仅次于法国的世界第二陆军。”
  波兰本来是英法扶植的东欧军事强国,一度拥有“平独镇露”的武力。而在德国和苏联双双崛起之后,波兰也增强了武备。现在波兰军队拥有150万人的常备军,比德国和波罗的军队的总合还多50%。
  而且波兰陆军的装备看起来也不差,大炮的数量不比德国少,目前拥有4500门大炮或重迫击炮、2000门反坦克炮和3000门高射炮。轻型的TKS系列坦克已经大量装备部队,每一个波兰步兵师都拥有一个坦克连(装备TKS坦克)。
  此外,波兰陆军还拥有一支强大的“机动部队”,包括20个骑兵旅和3个摩托化旅,随时可以在平坦的国土上进行大规模机动作战。
  另外,这个时空的波兰自苏波战争之后,就开始在东部的右岸乌克兰和西白俄罗斯境内修建毕苏斯基防线,用来对抗可能发生的苏联入侵。
  所以在大部分波兰人眼中——也包括爱德华·雷茨·希米格维——他们的祖国是一个军事强国,陆军实力超过苏联和德国,在世界上仅次于法国。
  而在赫斯曼的眼中,波兰陆军实际上比法国陆军要强大,因为在历史上波兰抵抗了37天,而法国在德国的闪击战下只抵挡了35天。而且,波兰是在苏德共同进攻下土崩瓦解的。
  “波罗的共和国将会在不久的将来,成为德意志帝国的一部分!”
  阿道夫·希特勒有些不快的对雷茨·希米格维说:“这是德国和波罗的共和国之间的事情,而且也符合民族自决原则。”
  雷茨·希米格维耸了耸肩,说,“但是国际上面不是这样认为的!根据1920年签署的《英国-德国-波罗的协定》,波罗的共和国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和德国合并。而且《凡尔赛条约》对德国的边界也做出了规定……而这些条约和协定是构成欧洲和平稳定的基石,德国如果还想成为国际社会中负责任的一员,就不应该采取单方面改变的政策。”
  希特勒吸了口气,脸色微微有些难看,但是很快就掩饰了下去,现在还不是和波兰人翻脸的时候——而且,波罗的是随时都能吞下去的,那里几乎就是德国的一部分。
  他说:“我们不会寻求单方面的改变,改变之前必然会征得国际社会的认可。这是德国政府一直以来的政策……我保证,恢复兵役制和进驻莱茵区这样的事情,不会再次出现在波罗的共和国。”
  “好的,波兰赞赏这样的表态。”波兰军队总检阅官用大国领袖的口吻对希特勒说,“只要德国遵守它的国际义务,那么波兰也愿意继续履行《互不侵犯宣言》中所规定的义务。”
  波兰在原有的对德政策上后退了!赫斯曼心想,毕苏斯基活着或许还能有波德结盟,但是他一死,在波兰国内已经没有人能推动结盟了。
  所以波兰的政策必然从靠拢德国转向遏制德国!
第217章
敌人只有一个
  “他是一个完美的领袖,凭借着自身的领导能力和卓越眼光,将波兰从一个不存在的国家,变成了欧洲首屈一指的大国,而且还在波兰联邦行将崩溃之前离开了人世……”
  在德国驻华沙大使馆中,赫斯曼接过娜塔莉·列辛斯卡雅递来的毕苏斯基葬礼安排明细,一边仔细看着,一边由衷地发着感慨。
  “事情或许没有那么糟糕!”阿道夫·希特勒在房间里面走来走去,显得有些烦躁。“波兰人不至于那么糊涂,他们抵挡不住苏联,苏联的工业、资源、人口都远远超过波兰,这个国家是整个欧洲的敌人,波兰不可能单独对抗。所以他们一定会和我们结盟的!”
  在希特勒的规划中,波兰应该是盟友而不是敌人——整个欧洲(不包括苏联)将会团结在德国周围,一起去进攻苏联。而在打败苏联之后,德国才能考虑向海洋发展……
  “总理先生。”德国外交部长康斯坦丁·牛赖特也陪同希特勒一起来了波兰,这位风度翩翩的外交官有些担心地说,“现在的国际形势对我们相当不利,德国正在被包围,欧洲的主要强国都会加入。”
  一个由英法意波捷奥匈比等八国组成的“包围网”似乎正在成形,苏联或许也会成为这个“包围网”的一员——虽然它本身也是被防范的对象。
  “不必担心。”赫斯曼微笑着对忧心忡忡的外交部长说,“包围网根本不会出现,因为它是建立在荒唐的基础之上——苏联要帮助法国遏制德国,而德国又必须帮助波兰遏制苏联。但是德国和苏联并没有矛盾,我们不会被他国如此利用。”
  “波兰、法国和意大利的武力也必须考虑!”康斯坦丁·牛赖特说,“欧洲五个主要陆上强国中的三个有可能结盟。”
  如果没有苏联,“八国包围网”的真正核心就是法国、波兰和意大利。在如今的欧洲,陆军第一的桂冠属于法国,陆军第二的头衔则是由意大利和波兰共同拥有——两国都认为自己是老二。
  而苏联和德国则是陆军实力第四和第五的国家,排名在法国、波兰和意大利之后。除非苏德联手,否则没有人认为苏联和德国可以单独打败波兰。
  “英法波意对抗苏德吗?”赫斯曼哈哈笑了起来,“这倒是个很让人期待的组合啊!”
  希特勒看了眼对战争信心十足的赫斯曼,“他们试图建立反对德国的联盟,那么我们就应该设法将之拆散……首先是苏联!路德维希,你帮我安排和斯大林的会面。”
  “没有问题。”赫斯曼说,“可以安排在苏联大使馆。”他想了想,“总理先生,我们是否要和苏联结成军事同盟?”
  苏德结盟!
  这是赫斯曼一直以来想要推动的事情。法国、波兰和意大利在他看来统统不堪一击——如果意大利领袖拎不清,10个师或是15个师就足够摆平他了。而且这种可能性不大,因为墨索里尼的野心是称霸整个地中海,阿比尼西亚只是盘开胃小菜。
  如果能拉拢意大利,形成苏德意“社会主义轴心”,那么德国就没有什么好怕的啦。
  “不,不,不能和苏联结盟。”希特勒马上否决了赫斯曼的建议,“现在拉拢的目标还是波兰……我们和波兰一定能够找到共同目标。”
  他思索着说:“波兰并不是不愿意改变东欧和中欧的现状,因为波兰人从来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国家依然是一块可以被强国瓜分的蛋糕!他们以为波兰是强国,是可以去瓜分他国的强者……而且,这十几年来波兰人一直准备这么干!”
  在这个时空,波兰人一直想得到属于捷克斯洛伐克的喀尔巴阡-卢塞尼西亚省(喀尔巴阡乌克兰)和切欣区一共一万几千平方公里的土地。这些土地的面积相对于庞大的波兰联邦而言并不算什么,但是那里却拥有丰富的煤炭和木材,正是波兰发展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源。
  希特勒思索着说:“目前我们的目标尚不是旦泽自由市,那只是个小问题,奥地利和波希米亚才是真正的肥肉。而要拿下奥地利和波希米亚……我们就必须取得波兰、匈牙利和意大利的支持。可以把切欣区和喀尔巴阡乌克兰交给波兰,把斯洛伐克还给匈牙利。”
  希特勒顿了下,“至于意大利,问题是怎么离间它和法国的关系。”他看着赫斯曼,“路德维希,你有什么办法吗?”
  法意的准同盟关系是个比较扎手的问题,不过这难不倒赫斯曼。
  “有办法。”赫斯曼说,“这件事情交给我去解决。”
  “好的。”阿道夫·希特勒点了点头,“我先去见斯大林,在完全秘密的情况下,但是应该让波兰人知道。然后再安排我和匈牙利海军上将霍尔蒂见面……他抵达波兰了吗?”
  “已经到了。”牛赖特说。
  “然后是奥地利总统米克拉斯和总理陶尔斐斯……我可以保证奥地利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但是奥地利应该承认自己是一个德意志国家。”
  希特勒冷冷地一笑:“奥地利和德国的关系是特殊的国与国关系,是兄弟之邦。奥地利不应该成为遏制德国的工具,而是应该成为德国最坚定的盟友。德国追求的是和奥地利形成利益共同体,而不是将奥地利吞并。作为世界上最主要的两个德意志人国家,德国和奥地利应该成为全世界德意志人的坚强后盾!
  因此,德国和奥地利应该共同向捷克斯洛伐克施加压力,要求捷克斯洛伐克保障其国内的德意志人能得到公正的待遇和政治上的自治。”
  “至于捷克斯洛伐克的总统。”希特勒轻轻哼了一声,“在毕苏斯基葬礼期间,我不会和他单独会面……捷克人对其境内的德意志人、斯洛伐克人、匈牙利人、乌克兰人和波兰人都采取了压迫政策。”
  也就是说,敌人只有一个,就是捷克斯洛伐克的捷克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6/7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