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民国(精校)第2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7/539

  林育容也就是历史上的林彪现在正站在他们身后的德惠县城城墙上,举着望远镜在远远观战。这是他这辈子第一次指挥大部队作战,如果打败了恐怕就是最后一次了!
  好在王仲义很看重他这个大将,给他配备了相当强大的兵力,这是两个超大的骑兵师,每个师都是由四个骑兵旅临时凑成的,总兵力都在两万上下!还配备有75毫米口径的骑兵炮四十八门。有了这样的实力打胜仗只是预料之中的,可是林育容却不甘心打一场四平八稳的击溃战,他想要的是歼灭战!全歼日军第七旅团,顺便再收拾了熙洽的两万伪军。所以他就布置了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口袋阵。以一个师在德惠县城死守,吸引住日军第七旅团,另一个师则由唐瑶指挥在中途设伏……本来是想趁着日军疲惫之后再击其腹背的,可是没想到日军居然甩开安国军单独进军,愣是要以七千人来打自己的两万人!真是狂妄到了极点!
  不过这些鬼子打仗的手艺似乎还是不错的,炮火的硝烟还没有散去,土黄色的日军大队就朝上面涌了过来。这些家伙看上去比蒙古人民党的军队厉害多了,军事素质极佳,冲锋的队形保持的极其合理。而且步兵和炮兵的配合也简直达到了完美的地步,抗联阵地上的机关枪打不了二三十发就保管能招来迫击炮和掷弹筒的火力。更让林育容感到震惊的是对手的十二门75毫米山野炮居然能和自己的四十八门75毫米骑兵炮打得旗鼓相当!日军炮击的准确程度远远超过了抗联炮兵!
  这一仗从上午打到黄昏,还没有停歇的迹象。日军第七旅团几次冲进了德惠县城下的阵地,和抗联官兵拼起了刺刀!要不是抗联在人数和炮兵数量上的绝对优势,这阵地只怕早就垮掉了!每次当日军冲进阵地的时候,林育容就命令炮兵发射,遮断日军跟进的部队,同时立即投入预备队增援,只有这样才能确保阵地不失。虽然每一次进攻都被击退,可是日军还是嗷嗷叫着发动新一轮的猛攻!整整一天打了足有十三次进攻之多。
  看到日军又一轮的进攻被击退,林育容轻轻摇头:“这些日本鬼子还真是硬茬啊!”他回过头看着身旁一个和他年纪相仿,穿着国民党军服的中校发问:“天民,你们在山东遇到的鬼子也有这么厉害?”
  此人原来就是山东战役中和孙立人一起指挥部队打了日军一个伏击战的任天民,也是黄埔四期毕业的,和林育容是同学,不过却是工兵出身。这回和孙立人一起都被派到了东北来组织二十五、二十六师(虽然王仲义给了军的名号,不过在国民革命军里面还是师,只是有三个旅而已)。
  任天民摸摸下巴:“这些鬼子也算厉害?不过是中规中矩而已,军事素质自然是不错的,不过要论起拼命的精神来,这个第四师团在日军中可是倒数的。等以后咱们遇上的第二师团、第六师团这种王牌,你就知道了。”
  他的语调渐渐变得有点凝重起来:“我们现在被隔断在敌后,苦苦支撑着半个满洲的局面……不死不休……可南边,国共两党,他妈的在干什么?为什么一定要分彼此呢?就不能像我们一样团结起来一致抗日呢?两个党只知道在相互算计,明明有打败日本的力量,偏偏都要留着对付自己人!”
  林育容冷冷回答:“因为只有赢了自己人才能笑到最后!”
  ……
  暴雨如织,天空中密布的乌云当中翻滚的是惊雷闪电,在视线几乎不及的地方,还有几条龙挂,从空中直落下来。
  大队大队的安国军,就在泥泞的道路两旁安营扎寨。营地四下一片狼藉,大车,武器,物资,军装,弹药……所有的东西都没有按照规定和条例摆放。营地外围也没有挖掘堑壕工事,连站岗放哨的士兵也都是骂骂咧咧的,眼睛也不看着远方,而是向营地里野战厨房的方向看去。
  安国军两万大军就这样胡乱在野地里面安营,几乎所有的人都是垂头丧气,没有一点战斗的欲望。本来就没有多少的士气更是低落到了谷底,或许所有的人都在等待一个逃跑的机会!就连一路北上护卫着熙洽的两千白俄精锐也似乎受到了感染,除了极少数的日本军事顾问,还把腰板挺得笔直,一个个脸色铁青在那里喝骂着。
  熙洽骑在马上巡视着军营,眉毛紧紧皱着,身上披着的斗篷已经全部湿透了,他的亲兵倒还尽职的在拱卫着他。此时的熙洽虽然已经隐约感到了不祥,不过他做梦也不会想到,离他不足三公里开外,一支沉默的军队已经在雨中等候多时了!
  旷野当中,满满的都是步兵,每个人都披着带头套的厚雨衣。沉默的蹲在雨水里。每个人都抱着装上枪口帽的民十三式步枪,只是在等候着军官的命令。不时有骑马的通讯兵经过,穿破雨雾溅起泥水,传过来一个个口令。
  “轻装。下背包!”
  “检查弹药,检查刺刀……除了子弹刺刀,所有装具,全部轻装,交行李大队集中!”
  “各连队军官出列,准备接受命令!”
  在一声声的号令当中,所有士兵们一个口令一个动作,轻装待命。而军官们的目光都往着远处,雨幕当中,就只能看见几个隐隐约约的人影在那里举着望远镜观察着什么。
  “逸之,你的部队准备的怎么样了?骑兵下马做战还习惯吧?待会儿可是一场混战呢!”
  说话的是唐瑶,今夜的这场突袭是他的抗联第一师的初战。虽然对手看上去很弱,不过他还是特别谨慎,王仲义已经下了严令,首战必须获胜!
  雨越来越大,听到唐瑶问话的是抗联第一旅旅长沈星夜,逸之是他的字号。今天夜里的这场突袭打头阵的就是他的第一旅,原本在蒙古时是个骑兵旅,现在是当成步兵在用了。这会儿他挺起了腰板,脸上神色丝毫不动:“师座,这个所谓的安国军根本不算什么对手,上上下下没有一点斗志,而且连火炮也没有。而咱们是兵强马壮!又是雨夜突袭,只怕我们第一旅一个突袭这两万敌人就溃散了,兄弟部队就等着抓俘虏吧。”
  唐瑶一笑,点了点头:“逸之,我们四周皆敌,可不仅仅是眼前这些不堪一击的安国军,而是在和各种敌人同时交手!所以容不得一点闪失。好了,时间差不多了,开始吧!”
  沈星夜不动声色地扯了一下嘴角,高高举起右手在空中用力挥舞了一下!在他身后不远处一块平地上的掩盖树枝顿时被全部掀开,露出了排列整齐的四十八门75毫米的骑兵炮。
  所有射击诸元都已经早就标识好了,炮弹也已经推入炮膛。随着火绳拉动,四十八门大炮猛地一抖,吐出了大团的白烟火光,对面安国军的宿营地,顿时就腾起一股股泥尘!
  “放!放!放!”
  一发发炮弹装入炮膛,接着就喷吐而去,将对面的营地打得硝烟四起,弹片横飞!
  炮声中,沈星夜已经扯下身上的雨衣,大步走到自己的队伍之前。这个日后的抗联第一悍将已经有些忍耐不住想要冲锋了!
  军官们大声下令,士兵们哗地站起,啪的立正。沈星夜纵身跃上一张不知道从哪里挪来的桌子。雨水打在他的黑脸上,他指着对面:“我们从蒙古千里迢迢到东北就是来打仗的!日本人制造9.18事变,想要灭亡我们中国!我们不打就没有出路,不打就要亡国!我们要当硬骨头,不当亡国奴!打倒小日本,打出东北新局面!”
  “……抗联第一旅,进攻!”
  ……
  铺天盖地的炮火,将安国军的宿营地炸得七零八落。
  这突如其来的火力打击,顿时将士气低落的安国军打得只觉得天昏地暗。弹片呼啸着四下飞舞,将无处躲藏的安国军官兵一个个割倒,残肢和泥水一起飞溅起来,步枪给炸成了零件。掀起的泥土落下,打在已经卧倒不动的安国军官兵身上,就仿佛天塌下来一般。
  不知道过了多久,这密集的炮火才渐渐稀疏下来,熙洽昏沉沉的趴在一个泥潭里好一会儿,似乎就听见士兵们的高喊:“熙洽长官!不好啦!抗联打过来啦!”
  他挣扎着从泥水当中爬起来,摇摇晃晃站稳了身子,转头一看。就看见接地连天的雨中,隐隐约约有无数雪亮的刺刀,如刀山一般起伏推进,闪着耀眼的寒光杀气!
  这是抗联?他们不是已经被皇军第七旅团打得落花流水了吗?怎么一下子跑到这里来了?
  他还没有反应过来,整个营地里的两万安国军已经开始溃散了,实际上刚才炮声一响,大多数人已经打定主意要逃跑了……只是铺天盖地的炮火暂时把他们给阻挡住了。
  “跑啊!跑啊!”周遭战场,这时响起了山呼海啸一般的巨大呼喊声音,席卷了整个旷野,甚至盖过了密集如炒豆的枪声。
  熙洽的两万大军在,长春以北约六十公里的布海镇一带遭遇到抗联部队的夜袭,一战之下,全军溃散!
  而在他们的北面,日军第七旅团已经陷入了腹背受敌的绝境……
522
抗联之隐患和危机
  公元一九三零年十月十七日。
  冰凉的秋雨越下越大,几乎和夏日的暴雨一般。在吉林省德惠县布海镇四下,一片泥泞的旷野当中,两支军队正在不分昼夜的在泥水当中挖掘堑壕抢修工事。其中依托着这个小镇据守的正是日本陆军第七旅团不足六千人的败兵。而在小镇周围挖掘堑壕,将这六千日军团团包围的则是东北抗日联军一军团的主力近五万人的大军!
  在两天前的十月十五日,这个不可一世的日军旅团还在德惠县城下猛攻了整整一个白天,结果在抗联坚固设防的阵地前面碰得头破血流,伤亡惨重。而到了当天晚上,第七旅团获悉在他们后方的两万安国军遭遇抗联主力部队夜袭,已经全军溃散的噩耗之后。到也反应迅速,立即抛弃大部分辎重,仅携带武器弹药、火炮和口粮,轻装南撤。不过还是在距离德惠县城约十八公里的布海镇被刚刚打扫完战场,捉了一万多俘虏的抗联第一师所部成功拦截。结果整个旅团在无路可逃的情况下就窜入了这个早已经空无一人的小镇内据守,妄图固守待援。
  而抗联一军团也随即开始了包围,将第七旅团围困在以布海镇为中心,不足三平方公里的狭小地带内。准备将这个日军旅团一举全歼!
  此时环绕着布海镇攻击的战地,来来往往都是人流车马。被抗联动员组织起来的民伕一队队的将物资弹药粮食输送上来。马队四下奔驰,传递命令,警戒战场。近一百门75毫米骑兵炮也被放列在小镇四周,一队队的马车给炮兵阵地送来了不计其数的弹药。在一片泥泞之中,一场歼灭战的最后准备工作正在按部就班的完成中。
  林育容和唐瑶已经将所有能调动的部队都集中到了这里,准备对第七旅团发动最后一击!
  不管是林育容唐瑶,还是王仲义,还是抗联官兵,一直到远在武汉的罗耀国,意见都是一致。孤悬敌后的抗联需要一场完全彻底的胜利,来打出名声,打开局面,好让东北青壮争相投效,迅速扩大抗联的实力。
  经过一天半的精心准备,各个部队都已经渐次进入阵地,环绕布海镇的包围阵地也已经完成。就连俘虏来的一万多安国军官兵也在稍稍教育之后,打散编入了各个部队之中,原先的四万大军,现在已经扩充到了近五万!
  现在整个战地,一片士饱马腾的景象,秋雨虽大,丝毫没有浇熄抗联将士们的求战热情。
  大雨当中,抗联前敌总指挥林育容举着望远镜凝视着三千米外的小镇。即使大雨中能见度不良,这日军第七旅团的最后据点也清晰可辨。小镇的城墙周围已经掘出了密密麻麻的堑壕,雨水灌下,估计现在至少有半壕沟的泥水。堑壕前面没有鹿砦、拒马、铁丝网等障碍物。城门已经被封死,低矮的城墙也被土木稍稍加固了一番,小镇内的情况看不见,不过可以想象也已经做了巷战的准备。整个日军阵地上,看不见人影,沉默得如同死城一般。
  林育容观察良久,半晌才轻轻吐出几个字:“三天……只有三天时间!”
  “三天……”站在他身旁的唐瑶也点点头:“日本人十六号早上就应该知道他们的第七旅团被咱们包围了……从锦州前线抽调部队来解围,差不多也就是五六天时间,育容,最晚十月二十一号咱们就得撤了。”
  林育容重重点头:“十月二十日。我们就要结束战斗。”
  唐瑶神色凝重起来,六千日军缩在野战工事里面,而抗联的炮兵由于种种原因,也只是75毫米的轻型火炮,并没有重炮。哪怕是有几倍的兵力优势,啃掉这六千日军也还要点牙口,林育容给出的两天时间的确是够呛!他心思转动,低声问道:“育容,是不是有大股日军要北上?”
  林育容没有说话,只是轻轻点头。就在刚才,他已经接到了由任天民送过来的密报……日本关东军司令部对第七旅团被围之事极度震惊,已经暂时停止了锦州前线的进攻,抽调第二师团和第六师团北上增援。同时还向日本国内求援,估计不久之后,东北的局势将更为恶化!到时候再想取得全歼日军旅团的战绩恐怕就难上加难了。
  ……
  北京城中。
  整个南满已经是一片烽烟,而北京城内,似乎还是一派欣欣向荣的太平景象。除了经常举行的游行示威的题目从反对国民党反动派变成了反对日本帝国主义,抓特务的重点也从国民党特务变成了日本特务……那些曾经留过日的眼下都是监控对象了。不过日本驻华公使馆现在却还在正常运转,北京政府也和武汉政府一样,没有对日本宣战。和平谈判解决事变的大门同样没有关上,而且苏联大使齐尔内赫还在双方之间牵线搭桥。
  苏联的态度现在十分暧昧,一会儿高调宣布支持中国人民抗日救国,一会儿又呼吁中日双方保持克制,以和平谈判解决满洲事变。就是共产国际下达的最高指示也是左右摇摆,让中共中央的领袖们摸不着头脑。中南海里面的灯光也熄灭的越来越迟,西花厅里更是天天开会,这些会议常常会持续几个小时,有时直到深夜也难以结束。
  今天抗联在吉林同日伪军大战的消息一传到,周恩来立马就召集了在京的政治局委员到西花厅开会。
  “什么德惠大捷,歼灭日伪军两万!”毛泽东啪的一声将电报抄件扔在了桌上面,嘴角浮现出一丝轻蔑:“这个王仲义打仗不怎么样,搞起宣传来倒是有一套,也不知道被他歼灭的两万日伪军里面有几个日军?”
  “是呀。”坐在另一端的张闻天推了推鼻梁上面的眼睛,叹了口气:“天津刚刚传来消息,这会儿已经是举城欢庆祝捷,还有人打出了抗联万岁,王总司令万岁的标语呢!而且天津的国民党特务这段时间又开始活跃起来,这段时间收买了刚刚恢复发行的天津各大报纸,攻击我们抗日不利……还说我们阻挡国民党军主力北上!实在是太反动了!”他的语气陡然加重:“我建议中央立即出兵,从东北军手中收回天津的控制权。”
  周恩来阴沉着脸,瞥了张闻天一眼,现在的天津和冀东一带是张学良最后的落脚点。如果贸然收回,东北军会有什么想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还要不要啦?
  毛泽东也摇头:“现在的问题还不是收不收回天津,而是我们要如何在吉林发展抗日根据地。”他吸了口烟又道:“电报上说现在有一个日军旅团被围困住了,估计三天内可以全歼!这个倒是不小的胜利。不过我们要充分考虑到由此带来的后果,说不定会是我们在东北的转机。”
  刚刚从锦州前线回来汇报工作的朱德点了点头:“总统说的不错,这两天日军对义县的进攻已经停止了。估计是把兵力抽调了去吉林给那个被围困的第七旅团解围了,我们总算是可以喘口气了。”
  “不!这恐怕未必。”共产国际顾问米夫的眉毛皱得紧紧的。自从中日开战以来,他这个顾问也被上面稀奇古怪的指示弄得晕头转向,不知道斯大林葫芦里到底卖得什么药?总觉得自己的这个脑袋有和脖子说再见的倾向!他摇摇头:“共产国际认为日本对满洲是绝对不会放手的!他们还会从国内源源不断调集援兵,而且自这次开战以来,日军的十七个常设师团已经全部动员,而且还有三个原先被裁撤的常设师团也正在重建之中!估计在满洲战局不利的情况下,日本人会进一步增兵的。”
  毛泽东这下点点头,然后突然问道:“顾问同志,苏联方面有没有可能通过东北的中苏边境线向我们的敌后抗日武装提供支援呢?”
  东北的地形是中间平原两侧山区,其中东侧的山区紧靠中苏边境,如果苏联能提供援助,中共的敌后抗日根据地就容易生存下来了,否则的话后勤补给始终是个难题。
  米夫稍微愣了下,想了想思索着说:“从第二次日俄战争之后,我们苏联就一直担心日本再度进攻远东地区。而且日本占领满洲之后下一个扩张对象也应该是远东……所以斯大林同志应该会同意提供援助的。要不我先将你们的请求通报上去……不过你们在满洲东部建立敌后根据地的步伐也可以同时进行。”
  “那样就好嘛!我看我们还是要尽快向东北派出部队,特别是向吉林、黑龙江两省派出部队,在东北开展游击战争。”毛泽东拍了拍手,端起自己的茶杯喝了两口,然后又说:“王仲义的抗联是没有后援的,只能依靠手头的武器和补给作战。一旦日军大举北上,我估计哈尔滨很有可能会沦陷,到时候抗联的活动范围就只能退缩到大兴安岭一线,依托蒙古继续坚持。而且……他们招募扩充出来的几十万大军,也必将会面临土崩瓦解的局面。如果咱们可以从苏联得到援助,就能将这部分力量争取过来,把抗联变成我们的力量,到时候东北可就是我们的天下了!”
  毛泽东的语气轻快了不少,他掏出支烟点上,又接着说道:“现在咱们是时候委任王仲义为东北战区副司令了,一来算是嘉奖;二来也有利于我们对抗联的领导。怎么说抗联里面还有很多共产党员嘛!他们中的大部分是好的,‘北方党分子’只占到极少数。你们看怎样?”说着他又瞥了一旁的王明一眼。
  王明领导的社会部,主持着肃反工作,稍微激进了一些,清洗掉了很多党内外的同志,让周恩来和毛泽东对他都有些意见。不过王明却倚仗着米夫的支持,继续在党内兴风作浪,而且还有愈演愈烈的倾向。这段时间又开始肃整所谓的“北方党”,实际上就是指和王仲义有关的共产党员,连张国焘和叶挺都成为了王明的肃整对象……这样的行为对于抗联的“工作”实在有着巨大的破坏效应。
  王明却迎着毛泽东的目光和他对视了一眼,冷冷道:“社会部反北方党是政治局会议同意的,而且在实际工作中也非常谨慎,挖出的几个北方党集团也都是证据确凿不容抵赖!至于……抗联方面的北方党分子,如果他们能够翻然悔悟主动交代问题,当然是可以从宽处理的!”王仲义大概是斯大林在这个世界第二憎恨的人了,仅次于托洛茨基。所以王明一上台就牢牢抓住这根弦……他的目光在会议室里面扫了一圈,又冷笑道:“这两天我们社会部还发现张学良正在和南方的国民党反动派越走越近。他的心腹大将郭松龄隔三差五就飞武汉,行迹十分可以!我们一定要小心提防!我建议可以请张学良去哈尔滨主持大局,那里本来就是他的老巢嘛。”
  听到要调张学良去哈尔滨,周恩来脸上肌肉突然一抽,眉毛都皱得紧紧的,下意识的就想摇头,王明却又急又快的接了下去:“……山东方面传来情报,国民党现在正在莱州湾的龙口县修建港口,只怕是在打海运部队去锦州葫芦岛港的算盘!苏联顾问认为以国民党的海军实力虽然不足以和日本海军进行舰队决战,可是用水雷和潜艇封锁长山列岛和旅顺口之间的通道还是完全可能的。这样渤海湾可就要被张学良的海军所控制了,那样国民党军就可以直接从山东海运到锦州,不用经过咱们的地盘了,东北军最后也有可能被国民党彻底整编。到时候咱们可就要陷入国民党反动派的包围圈中了!”
  屋子里面一片抽气的声音,王明说的这事儿,大家都也知道了。不过谁也没有往这方面去想,总觉得日本海军强大封锁渤海湾还是轻而易举的。可王明又是怎么想到的呢?莫非是苏联顾问研究以后告诉他的?而目的又是什么?
  周恩来皱了皱眉:“王明同志提出的问题非常重要……请张学良将军去哈尔滨主持大局的事情我看可以试一试。此外,派部队进入东北东部地区开辟根据地的事情也要抓紧。我建议从四路军抽调骨干,由叶挺、张国焘两位同志领导。趁着日军还没有完全控制吉林省的机会,挺进到长白山区开辟根据地。叶挺出任长白军区司令员,张国焘出任政治委员兼吉林特委书记。同志们觉得怎么样?”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7/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