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民国(精校)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539

  “辽西根据地是咱们必须要保卫的,只要辽西在手,真个辽东迟早是咱们的!”周恩来目光炯炯的一巴掌拍在地图上面。
  毛泽东紧了紧眉毛,也轻轻点头:“辽西是必须要守的,要不然进出东北可就要绕远路了。”他望着地图上大兴安岭山脉南端出神地看了一会儿,最后摇摇头:“辽西这块肥肉到了嘴里面,就万万没有再吐出去的道理了。只是……这个辽西怎么个守法,还是要议一议的。”
  以辽西根据地为进出东北的跳板,派遣精干部队不断向敌后渗透,在广阔的东北农村、山区开辟抗日根据地,本来就是中共既定的战略。但是他们当初从来没有想到过那么快就要在辽西山区展开一场同日军的主力会战。
  更没有想到,日本人放着北满的肥肉不去吃,却把主力摆到辽西,似乎非把东北军和中共撵出东北才算完!
  现在辽西是必须要守的,可同时日军的厉害在座的各位,也已经通过十月一日的大凌河攻防战领教过了!
  屋子里面一片安静,只听见周恩来的手指无意识地敲打桌子的声音。
  “实在不行就把四路军拉上去?有十五万人应该能守住了。”
  毛泽东扫了周恩来一眼,脸上闪过一丝焦虑:“这样可就是拿老本在拼了!拼光了好让国民党北上来取而代之?”
  “不怕!部队还可以再建。说实话,咱们中国人是不缺的。只要武器弹药跟得上,军队可以源源不断组建出来。而武器弹药……国民党会给我们的。眼下他们也在图谋东北,北满的抗联就是他们在背后搞鬼!不过抗联刚刚组建,地盘没有巩固,内部没有理顺,部队也没有扩充。这一切都需要时间,而时间只有靠锦州会战来帮他们争取。所以他们一定会出钱出枪让我们打下去的!只要锦州会战一天不结束,他们的武器弹药就一天不会断,这也是个机会!”
  周恩来只是看着毛泽东,缓缓说出了他的计划。
  毛泽东淡淡一笑,从牙缝里面挤出一句话:“恩来,你就不担心抗联做大了不好收拾?”话音掠过,语调肃杀……
  周恩来却是闻言一愣。这才想起来眼下的东北又是一出“敌、我、友”的三国志。现在日本人没打跑,中共和国民党还算是友军,什么时候日本人走了,中共和国民党可就是生死之战了!不仅是在东北,更是在全国!
  这个时候,周恩来只有默默点头,口中说的却是:“锦州会战看起来是凶多吉少了,不过咱们共产党人却要尽到自己的一份责任,要让全国人民看清楚,谁才是真心在抗日的!”
  毛泽东微微的一点头:“就不知道……日本人的主攻方向是哪里了?”
  ……
  地上的人影一闪而过,一架炮队镜慢慢架了起来,左右摇动着将大凌河西岸的情况全部收入视线当中。那里是东北军的阵地,经过几天时间,那里的东北军在原有防御阵地的基础上,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和加固。构建了连绵的壕沟,设置了层层叠叠的鹿砦拒马。将整个大凌河西岸沿线变成了一条延绵横亘的完整防御地带。所有的制高点看起来都像被改造成了布防严密的火力点,设置了足够多的机关枪,可以用交叉纵射的火力封锁整条战线,虽然炮兵阵地看不到。但是十月一日的那场攻防战,已经让日军领教到了东北军炮兵的威力。这条战线上只有很少的人影偶尔活动,看上去静悄悄的,只是弥漫着一股浓浓的杀气!  通过炮队镜观察的人就是日本关东军司令长官菱刈隆大将。这几天关东军的参谋们和前线的师团长不断向他提出建议,要他改变原有正面突破东北军大凌河防线的计划,因为这条防线根本就难以攻破!他的脸色铁青,看起来在亲眼看过对手的防御之后,也已经认可了部下的分析。一群参谋趴在堑壕里面,看到他们的司令官愁眉苦脸的样子,不自觉的都松了口气。对面的阵地,还有那条百来米宽的大凌河,以及大凌河西岸的一系列高地……在大家眼里可是比之日俄战争中的旅顺要塞更为坚固!要是拿命去拼,至少得死个五六万的……
  “三宅君,那里的防区是谁在守卫?防御的严密不严密?”菱刈隆活动了一下自己因为长时间保持同一个姿势而变得有些僵硬的身体,抬起手指着远方隐约可见的一片山地问身边的参谋长三宅光治。
  “阁下,那里是辽西松岭山区,据查现在防御那里的是支那中央政府之嫡系部队第八路军和第十七路军。他们的总兵力约有十万人!其中第八路军战斗力很强,十月一日那天打头阵的就是他们。不过那里的防卫倒并不太严密,没有像大凌河西岸那样延绵纵深的防御地带,只是在主要路口和城镇部署了守军。”
  菱刈隆淡淡一笑:“松岭山区居高临下俯视着锦州城,只要夺取这片高地,锦州也就不攻自破了……拿下了锦州,北满的抗联就难以兴风作浪了。三宅君,我们的突破方向就放在松岭地区吧。大凌河沿线只做牵制性进攻。”
  三宅光治嗨了一下,犹豫了一会儿,又道:“阁下,第四师团的林弥师团长刚刚发来电报。”
  菱刈隆笑着点点头:“哦,是林弥啊,这个急性子一定是想出击北满了吧?让他的第四师团留守在后方的确是有些浪费了。”他想了想又道:“命令林弥三吉可以以一个旅团的兵力扫荡吉林、辽东各地不服从帝国的势力。不过暂时不要去和北满的抗联硬拼,等锦州会战之后再收拾他们也不迟。”
  三宅光治摇了摇头,双手将一份刚刚收到的电报纸递给了菱刈隆:“林弥君已经将一部分武器发还给了溥仪的安国军,并且准备以一个旅团的兵力和两万安国军北上迎击南下的支那抗联武装。”
  “什么?”菱刈隆低声讶异地惊叹了一声,忙不迭地伸手要过夹鼻眼镜,仔细地看了起来。
  林弥三吉的要求很明确。北满的抗联派出了一支部队渡过松花江南下,夺取了两个县的地盘,还扬言要攻打吉林和长春!如果不加以打击,只怕吉林省的局势会越来越乱。因此林弥三吉决定利用忠于溥仪的安国军和第四师团所属的第八旅团一起出击……
  菱刈隆神色淡淡的,皱着眉头道:“这个林弥该不会是立功心切,等不及想去要攻打哈尔滨了吧?”他摇摇头:“传令,第四师团和安国军不许越过松花江作战……告诉林弥,以后的北满攻略一定会让第四师团打前锋的!”
  ……
  武汉,东湖。
  罗耀国的蓓庐公馆之内,客厅之中,众人对坐,待客的,也只有一杯清茶而已。
  今夜匆匆来访的是国民政府军备部长孙科和外交部长汪精卫,两个人是一起到达的,说的也是同样的要求。
  不能对日宣战!说起来也是惭愧,国土都被日本侵占了,却还不敢光明正大的宣战。居然还要求国联来调查……看起来这个国民政府到底是反动的!
  这些日子罗耀国在忙活着敌后抗战……而武汉的一般大佬们则为了是否对日宣战而犹豫不决。基本上民间还有在野的力量都高呼宣战,而在台上的滚滚诸公,以及支持他们的垄断财阀们都反对马上对日宣战!理由则是海军力量薄弱,一旦宣战,中国的对外贸易立即就将被日本海军切断。包括石油和机器设备在内的大宗进口都要断绝,国民政府的重工业计划和军备部的石油储备计划全部都要泡汤!而对日本来说,他们现在已经被英美法荷所制裁,所有的战略物资都是从苏联进口的。宣战不宣战的,对他们而言倒也没有多少影响。
  两人吞吞吐吐把话说完,客厅之内就是一片安静。罗耀国捧着茶盏,呆呆地看着杯子冒出的热气儿。现在谁都知道不能宣战!可是谁肯说出口呢?谁说了……谁就是汉奸卖国贼,别人拿着把柄正好赶你下台。所以现在台上的几位都闭口不谈这件事儿,只是台下的诸公在瞎起哄。
  这事儿真是有点儿麻烦……
  看罗耀国不说话,孙大公子有点儿坐不住了。不管是重工业计划还是石油储备计划都是他军备部的事儿,他轻轻拍了下桌子:“辅文,你倒是说说看,这战到底宣还是不宣呢?”
  罗耀国瞧他一眼。这个态可不好表,现在家里面说说是没有什么的,可要是一旦在公开场合说出来可就要臭掉了!
  他沉着脸点点头,放下手中小小的茶盏:“哲生先生,兆铭先生。不能宣战这件事情大家都是心知肚明的。接下去的几年是咱们重工业建设和战略物资储备的关键时刻,一宣战可就什么都做不成了。而且咱们和日本人又不接壤,就算是宣战了……没有制海权也不可能打败他们。所以这战……是肯定不能宣的!要宣也要等过个几年。现在的问题其实不是宣战不宣战,而是如何让老百姓知道咱们是真心要抗日的!”说到这里,他慨然起立:“现在民族大义高于一切,咱们国民政府也一定要牢牢抓住这个民族大义!我的想法是要转移民间的视线,其实民间也不是盯着宣战不宣战,而是在抗不抗日。咱们现在不是被共产党的地盘挡住了,到不了抗日战场吗?我看可以开启同共产党组建统一的抗日联合政府的谈判。”
  “什么!”孙科霍然站起,一脸的不屑:“共产党凭什么跟咱们联合?咱们不消灭他们已经是客气了!”
  汪精卫也淡淡附和道:“这次日本人入侵还不是因为共产党挑起内战,又拉东北军入关而起的?说起来他们才是罪魁祸首!”
  看他们的表现,罗耀国也有些无语,一个日本人一个共产党,眼下在南方都……他苦苦一笑:“这是相忍谋国,相信大家能体谅国民政府的苦心的。再说了,这个组建抗日联合政府的谈判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谈下来的。没准谈上个十年八年的……这个宣战的话题不就给转移了吗?”
  孙科轻轻一叹,缓缓坐了下来,看上去已经认可了罗耀国的建议。而他身边的汪精卫却是神色古怪,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儿。
  罗耀国淡笑道:“兆铭先生有什么建议吗?”
  “这个……”汪精卫瞥了一眼罗耀国,咬了咬牙,压低了些声音:“既然我们能和共产党谈判,为什么不能和日本人谈判?他们现在又没有分裂和吞并满洲,只是扶植了一个东三省执政长官罢了。”他冷冷一笑:“这个溥仪是日本人扶植的……共产党是苏联人扶植的,他们有区别吗?”
  罗耀国脸上闪过一丝鄙夷,冷冷道:“现在共产党可是在抗日……”
  ……
  辽西,义县。
  炮声隆隆,将对面八路军阵地炸得烟雾翻腾。十余门山野炮就地放列,炮弹壳已经打得跟小山一样,日军炮手都脱光了膀子,将一发发呆炮弹装填进炮膛,然后牵动火线,将炮弹发射出去。
  日寇的官兵,以中队为单位,组成了一道道进攻的散兵线,在火炮、掷弹筒、机关枪的掩护下,向义县周围的各处阵地不断发起冲击。而每一个山头上,八路军官兵都在拼死抵抗。打到最后就演变成一处处肉搏厮杀。或者日军被逐退下来,或者就是夺下了高地,将旭日旗帜竖起。
  十月十一日开始,辽西战场上,就轮到了调整部署完毕的日军发起进攻了。出乎所有人预料的是,日本人没有去东北军精心构筑的防线前面碰个头破血流,而是将攻击的重点放在了锦州城北的辽西山区。夹在松岭和医巫闾山之间的义县则成了日军第一个重点进攻的目标!
  此时的义县则刚刚被中共精锐八路军第二十二师接管,这个师是十月一日大凌河一战中的急先锋,损失超过了四千余人!这段时间中共从留守后方的各部队中抽调了一批干部士兵予以了补充。不过战力却还是狠打了个折扣。特别是防守义县城东北大凌河一线第四十三旅……结果在昨天晚上日军的一次夜袭里面被击败,丢掉了保卫革命根据地的第一道防线,日军一开始就占得了先机!
  但是处于被动的八路军和十七路军,却不能掉头就跑,把东北军的腹背让给日本人的刺刀!那样一来不仅锦州会战的局面将会完全崩溃,就是新生的辽西抗日革命根据地也将不保。这个根据地可是满族同胞的聚居地,沈阳城里面那位溥仪可是人家的皇帝老子!在这里建立根据地可不仅仅是斗斗地主,分一下地就行的,问题复杂着呢……没有几个月时间是根本理不顺的。
  这个时候,王尔琢和他的二十二师自然也只有咬着牙硬顶,依托义县一带的山区,拼命抵抗,为整个辽西根据地的巩固争取时间。每一处都是死战不退。而日军虽然火力强大,战斗力不俗,可是在这连绵的山地也不好发挥,只能一点点的啃。双方一死战一个死攻,都是一股不死不休的顽强劲儿。几天下来,整个义县周围打成了一片血海,每一块被日军抢下的阵地周围都堆满了双方的尸体!可是还远远没有到让第二十二师崩溃的时候儿。
521
抗联之雨夜奇袭
  秋雨淅淅沥沥地下了起来,东北的秋天比关内要寒冷许多,而且越往北走越觉得冷。北风和着冰冷的雨水一阵一阵的,把冒雨行军的安国军官兵们里里外外浇得湿透。
  两万大军的行军队伍踉踉跄跄地顺着泥泞的官道,向着德惠县爬行。之所以说是爬行,那是因为从长春出发到德惠县城,不过七十多公里一马平川的平坦大路,熙洽的两万安国军愣是走了三天才刚刚过半!每天不过是十几公里而已。今天又遇上这场冰凉刺骨的秋雨,行动就更缓慢了,到处都是喝骂嚣乱的声音。士兵们更是叫苦连天,军官们也好不到哪里去,都是吃张家饭穿张家衣多年的,这一夜之间糊里糊涂就成了溥仪的安国军了!而且还被日本人吆来喝去,早就是怨气冲天了。这会儿谁也不约束士兵,秩序自然就越发混乱起来了。
  乱哄哄的,从天色初明开始行军,现在也没有走出几里地。至于那个日军第七旅团,这会儿早就甩下安国军独自北上去“收复”被抗联攻占的德惠县城了。估计这会儿已经打起来了吧?
  熙洽倒是也能吃点儿苦,没有坐车,而是骑着高头大马和大家一起冒雨行军。看到这副纷繁杂乱的行军景象,只觉得心肝拔凉拔凉的。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熙洽才轻轻叹息了一声:“这样的军队……能打仗么?大清朝还有希望么?”
  在他身边同样骑着战马行军的是个身材干瘦,长着副招风的大耳朵的日军大佐。闻言只是苦苦的一笑。此人名叫多田骏,目前是关东军高级参谋兼安国军最高顾问,实际上就是溥仪这里的太上皇。这次把武器发还安国军,并且带着他们来吉林作战也都是这个多田骏的主意。不过安国军居然这样不堪,他却是做梦也没有想到的!
  “熙洽君,好在这一次有我皇军第七旅团助战,所以胜利是一定的。至于安国军……以后再好好整顿一下就是了。”
  熙洽只是苦笑:“幸好这次有皇军助战,要不然我还真是不敢带这样的兵出来呢!唉……没有想到这些人比在东北军的时候还不堪了,也不知道还能不能整顿出来?搞不好要重新招募训练了,就像当年袁宫保小站练兵那样……新招来的兵没有那么多陋习,应该能练出来的。”
  多田骏瞥了如意算盘打得噼啪作响的熙洽一眼,嘴角上浮现出一丝嘲讽。一支军队没有了荣誉感、责任心和效忠的对象,怎么练都是个花架子。不过帝国需要的,不就是这样的花架子吗?
  正在熙洽的安国军乱哄哄行军的时候儿,远远的山头上面,一具蔡司中国公司生产的八倍军用望远镜正死死地盯着他们那个队伍。
  举着望远镜的人趴着,另一个人半跪。这么冷的天,这么大的雨,两个人一丝不动。特别是跪着的那个人,身体微微前倾,遮挡住不断飘落的雨点,手里拿着纸笔在记录。
  “行军队伍,长约五公里。”
  “人数,约两万上下。”
  “武器,配备步枪、机关枪、迫击炮,没有发现大炮。”
  “队形,行军纵队,侧翼有少量骑兵警戒,采取依次行军序列……”
  “前进方向,北偏东两六零,行进速度推定为一个钟点两公里左右!”
  一系列数据报下来,那个半跪的人匆匆将记录的东西塞进了皮包里面,一溜烟的跑下了山头。这时在小山下面不远处的谷地,已经聚集了大约两千人的队伍,不过比起这队缓缓行军的安国军,他们的军容就严整许多。哨探已经放了出去,四处高地,也有火力警戒哨。虽然只是临时营地,但是给战马休养的窝棚已经搭了起来,有人在按照条例松马肚带,擦马背,检查马蹄,补充马料。
  没有任务的人,都在按照部队编制,整齐的在临时搭起来的帐篷里面避雨,步枪、机枪也都在怀中抱着,保持随时准备战斗的状态。军官们守在各自的队伍前面,都是一副随时待命的姿势。
  侦察兵将情报飞也似的送到了临时搭建起来的指挥部,不过就是一个帐篷。帐篷内一个身材高大,一副军人姿态的少将,黑脸板得紧紧的,正在研究地图。他就是抗联第二旅的旅长沈星夜。黄埔二期骑兵科毕业,也是跟随王仲义去东北开创基业的老人了。在他身边还围着几个年青的参谋,其中一人接过记录本看了一眼,就先兴奋地喊了一声:“旅座,两万安国军!没有日本人,没有大炮。那可是大鱼啊!”
  王仲义的这四万大军虽然是精锐,不过实战也只有平定蒙古的寥寥几仗,捞不着仗打,自然也没有立功的机会。这回东进抗日,浮在上面的高级军官或许不怎么热心,可下面的早就摩拳擦掌,盼着打仗了!
  沈星夜接过记录本匆匆扫了几眼,淡淡一笑:“这些家伙走得也忒慢了,都等他们两天了。给唐师长发电,告诉他目标已经进入口袋了。”
  听到这番话,帐篷里的每个人都是跃跃欲试,一脸肃杀。这样的机会,大家伙儿可是盼了许久了!
  沈夜星板着脸向这群年轻的参谋们微微点头,开口的语调却是冰冷:“吩咐下去,五点钟吃完饭,五点半做好一切战斗准备,今晚发动夜袭!这一战是咱们抗联开仗以来的第一场战役,一定要打好!”
  ……
  轰!轰!轰……
  日军的炮弹在德惠县城外的抗联前沿阵地上炸出一个个深深浅浅的弹坑。几条弯弯曲曲的堑壕里,都蜷缩着身穿蓝灰色军服的官兵,每个人脸上都多多少少有些惶恐。这也难怪,他们差不多所有的人,今天都是第一次挨炮炸呢!不过长期的严格训练也还是发挥了不少作用,这会儿每个人都已最标准的姿势匍匐在堑壕底部的积水中,一动也不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539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