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大秦(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861

  伏生、周青臣脸上犹豫之色尽去,转而重重点了点头。
  ……
  长安城酒肆,众人聚而喝酒。
  一位儒生多喝了几杯,酒气上头,突然对着身边人说道:“我听闻,陛下欲重立分封之制,那可是上古圣王之制啊,昔日商汤伐夏,立商后大封有功之臣,而后大商六千年,江山固若金汤。”
  “大周武王,分封宗室,王室受四方朝拜,威慑天下,莫敢不从。足以证明分封之制乃享国之制,陛下真乃千古圣君,才会重立分封之制。”
  此言一出,酒肆一片寂静,随后响起一片赞同。
  “既是上古圣王之制,必然是好的。”
  “陛下圣明,必然重立分封之制。”
  “普通人都会分家,以便更好振兴家族,以陛下之智,必然会重立分封之制。”
  紧接着整个长安城都在讨论此事,几乎所有人都觉得分封之制挺好的。
  ……
  林府,陈平匆匆找到林泽,将长安议论不绝的事告诉了他。
  林泽一听,脸上浮现一丝笑意,喃喃自语道:“儒家,大祸临头了。”
  随后对着陈平说道:“找几个人,将儒家诽谤秦皇消息传出去,送儒家最后一程吧。”
  陈平不解问道:“儒家只是在宣传分封之制的好处,罪不至死吧?”
  林泽摇头:“煽动人心,其罪当诛。按我说的去做,不出几日,必有结果。”
  陈平继而又匆匆离去。
  ……
  养心殿,秦皇听完大司命汇报,怒火冲天,寒声道:“来人,让李斯速来见朕。”
  半刻钟,李斯便赶到养心殿向秦皇行礼后,问道:“不知陛下急召微臣,有何事吩咐?”
  秦皇冷冷地说道:“丞相连长安城发生了什么事都不知道吗?”
  李斯赶紧回道:“陛下恕罪,陛下指的可是儒生妄言国事一事?”
  秦皇冷冷说道:“丞相如何看待此事?”
  李斯拜而说道:“依臣所见,今天下已定,诸法独出于陛下之口,号令天下,莫敢不从。陛下往下,臣民皆听王命,为陛下,为大秦效命。”
  “而今有儒家狂生,妄言国事,煽动人心,此非良臣顺民,其罪当诛。”
  “臣夫听闻,孔儒之道,尽是空谈之言,所留《诗》、《书》,于国事无益,故敢请陛下,聚而焚之。”
  “除此之外,当以秦律约束天下臣民,借古非今者族诛,敢群聚妄议国事者,弃斩于市,私藏《诗》、《书》者,流放三千里,望陛下恩准。”
  说完躬身长拜不起,等待秦皇反应。
  秦皇看了李斯良久,嘴角泛笑:“真是朕的好丞相。李斯,朕命你全权处理此事,廷尉府,长安府乃至太尉府全力配合,朕只有一个要求:除恶务尽。”
  李斯这才起身,高声回道:“臣,遵旨。”
  ……
  长安城酒肆,还是那熟悉的儒生,还是几杯酒下肚,便放言道:“要说这分封之制啊,真乃是圣王之制啊……”
  话还没说完,一群黑衣卫仿佛从天而降,将酒肆围了个水泄不通。
  为首的百户几乎看也不看,下令道:“通通带走,反抗者,格杀勿论。”
  另一边,淳于越正在长安府处理政事,几个黑衣卫破门而入,对着他冷冷说道:“淳于大人,你的事发了,跟我们走一趟吧。”
  淳于越满脸不可置信,叫道:“这不可能,我要见陛下,陛下明明是赞同的。”
  为首的黑衣卫指挥使嗤笑一声:“淳于大人,别叫了,丞相亲自下令将你抓捕归案,而丞相,可是得了陛下圣旨的,来人,带走。”
  随后将失魂落魄的淳于越封住真气,枷锁带走。
  另一边,伏生正在国子监讲课,也被黑衣卫破门而入带走。
  倒是周青臣,因去了启阳宫给扶苏授课,暂时躲过一劫。
  同时,长安城内外,尽是黑衣卫出动,无数儒生被当街抓捕,关进大牢。
  甚至在一旁听了几句的路人,也未能幸免。
  得知周青臣躲在启阳宫,黑衣卫力有未逮时,李斯立刻进宫,向秦皇汇报了此事。
  秦皇只回了一句:“秦律,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随后李斯亲自出马,进入启阳宫,却发现周青臣已被制服,扶苏在一旁怒目而视:“张让,你到底是不是本公子手下,为何要擒拿周师?”
  张让痛首疾心地说道:“公子,宫外传来消息,儒家妄议国事,这周青臣难辞其咎,公子当将他交给陛下处置,以免被连累才对,老奴都是为了公子好啊。”
  扶苏怒斥道:“周师怎么可能是坏人,张让,你为何要听信外面谣言,父皇才不会错罪周师这种好人。”
  李斯忍不住开口说道:“扶苏公子,陛下有旨,将周青臣抓捕归案,人我就带走了。”
  说完伸出右手,将周青臣吸入手中,转眼消失不见,只留大眼瞪小眼的主仆二人。
  扶苏跺了跺脚,狠狠地瞪了张让一眼:“看你做的好事,我这就去找父皇。”
  ……
  这场抓捕,足足持续了三天,再经过严密筛选,将一些无辜路人放走,抓获儒生共一千余人。
  收上来的《诗》、《书》,堆积如山。
  李斯将儒生登记成册,派人送入咸阳,呈与秦皇御览。
  很快秦皇批复完的名册又回到了李斯手中,李斯打开一看,上面多了一个大大的血红色的叉。
  李斯看着这红色,感觉微微有些刺眼,随后下令:“将儒家众人带到长安南郊,处决了吧。”
  “哦,对了,将收上来的《诗》、《书》运往南郊,为儒家陪葬吧。”
  周青臣等人被押往南郊,面对手持长刀的刽子手,犹自不肯相信,自己竟会沦落至此。
  看到李斯不由大叫:“丞相大人,我等罪不至死啊,望丞相向陛下求个情,来日必定厚报。”
  李斯怜悯地看了他们一眼,叹道:“尔等妄图动摇国本,陛下如何能饶的了你们?念诸位也是一时人物,自裁吧,本相做主,给尔等留个全尸。”
  说完示意侍卫将枷锁解开。
  周青臣惨然一笑,拿起长剑,用力一抹,一颈热血喷出,最后倒地,抽搐而亡。
  伏生、淳于越一言不发,紧跟其后。
  犹自有人不敢自己动手。
  有儒生大哭:“陛下恕罪啊,小民只是一时糊涂。”
  有儒生大骂:“赵政暴君,你不得好死。”
  然而都无济于事,随着燃烧《诗》、《书》的火焰升起,李斯一声令下,长刀落下,人头滚滚,鲜血流了一地。
  据史记载,秦皇491年夏,皇坑儒生千余人于南郊,尽毁《诗》、《书》三万册,儒家衰败,一蹶不振。
第203章
“成熟”的扶苏
  养心殿外,扶苏在来回的踱步,时不时看着殿门的方向。
  等到一个黄衣小太监从里面走出,扶苏立刻迎了上去,带有一丝期待的语气问道:“怎么样?父皇有让我去见他了吗?”
  小太监摇摇头说道:“陛下在忙于国事,无暇接受您的拜见。依小的看,公子您先回吧,陛下若是得空了,自然会召见您。”
  扶苏听后脸上掩不住失落之色,这是他第五次被挡在殿外了,父皇连见都不肯见他,让他准备好的无数个求情的理由,无处安放。
  对着小太监说道:“小公公辛苦了,本公子在门口再等会吧,说不定父皇待会就有空了。”
  小太监无奈,只得告辞离去。
  半刻钟后,张让赶了过来,见扶苏在养心殿门口徘徊不定,上前对着扶苏说道:“公子不必白费功夫了,宫外传来消息,儒家一应犯案人员,已尽数被斩于南郊。”
  扶苏双手抓住张让,急忙道:“你是说周师他们?”
  张让点了点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