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生大秦(校对)第1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861

  秦皇听后冷笑一声:“这儒家能量不小啊,入长安不过三年,都能让这长安城震一震了。”
  “各大君侯府什么反应?”
  大司命回道:“均保持沉默,包括在商丘的商君在内。”
  “扶苏和胡亥呢?”
  大司命顿了一下,如实回道:“扶苏公子已明确表态支持,倒是胡亥公子拒绝附和,倒是出乎儒家的意料。”
  秦皇点了点头,面无表情,挥手让大司命退下。
  ……
  转眼三天即过,林府,胡亥拿着一卷圣旨,疑惑地问道:“林泽,你说父皇怎么突然想起来让本公子去参加廷议?”
  林泽漫不经心地回道:“可能是陛下觉得此事重大,又与公子相关,想听听公子的意见,公子尽管去便是。”
  胡亥连忙问道:“那父皇若是问起来,本公子该怎么说?”
  林泽想了想说道:“陛下无非就是问公子如何看待分封制,公子只需坚决反对分封制就对了。陛下若是问起缘由,公子就说愿这一生都留在陛下身边,侍奉左右。”
  胡亥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带着宫卫朝咸阳宫而去。
  ……
  承天殿,众臣拜过秦皇,儒家有官职在身的几个人赫然在列,站在队列的最后面。
  秦皇看了一眼殿中之人,淡淡地说道:“既然人到齐了,那就开始吧。”
  淳于越作为首倡者,得了信号,立刻走在大殿中间,向秦皇行礼说道:“启禀陛下,微臣请重立分封之制,实为为大秦万世之基业着想。”
  开口第一句,淳于越就先表明自己立场,乃是公心为国,而非为一己私利。
  而后淳于越洋洋洒洒举了许多上古先王的案例,以证明分封制是多么的正确和有利。
  秦皇不可置否地说道:“众卿可有其他意见?”
  御史大夫王绾向前一步说道:“启禀陛下,臣曾听闻纵然百姓之家,诸子成年后,父母都会先让其出去闯荡,另立家业,此乃家族兴盛先兆。而二位公子生于帝王之家,长于深宫,实在不利于我大秦江山社稷。”
  “故微臣恳请陛下以大秦江山为重,分封二位公子,以治理封国,锻炼其才,使我大秦后继有人。”
  周青臣暗暗赞叹了一声,这王绾不愧是御史大夫,切入的角度如此之好,看来自己也不能落于人后,遂上前一步,向秦皇行礼道:
  “启禀陛下,大秦疆土纵横万里,然而边疆战争不止,开拓乏力,如若陛下重立分封之制,可分宗室于边境,为大秦永镇四方,岂不一劳永逸?”
  秦皇由开始的面无表情转而露出一丝冷笑:“众卿都赞同重立分封之制吗?”
  只见殿中一半官员齐声说道:“臣等附议。”
  不过大多数都是品阶较低的朝官,三公九卿只有王绾一人在附和。
  秦皇将目光定在李斯脸上:“丞相觉得如何?”
  相比之前试探李斯的时候,秦皇这次的语气更加平淡,李斯却感到了丝丝压力。
  李斯看了看殿中众人,哪还不知道秦皇的想法,向前一步,铿锵有力地说道:“臣反对。”
  “哦,丞相认为不妥吗?”
  李斯冷冽的眼神环顾了周青臣等人一眼,冷冷说道:“以微臣看来,重立分封之制,简直就是一派胡言。”
  “三代不同礼而王,五伯不同法而霸。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诸位若是觉得分封之制有利于国,却是不知为何大周国祚不过八千年,而诸国征战便有四千年?”
  “而我大秦正是依靠着郡县制,举全国之力,官民一心,方能灭六国,一统天下。”
  “如今不过一群腐儒,就想乱我大秦江山,居心叵测。臣请诛儒家,以正国本。”
  说到最后杀气腾腾地看着周青臣等人,释放着属于自己百官之首的威严。
  周青臣等人脸色一滞。
  倒是秦皇面带着微笑:“丞相的杀伐气重了些,廷议嘛,众卿尽可畅所欲言,谁还有其他的想法?”
  此时扶苏按捺不住了,儒家乃是他得力帮手,哪能轻易给人找个借口说诛就诛?
  上前一步行礼说道:“父皇,儿臣有话要说。”
  秦皇脸上笑容收敛,消失不见,淡漠地看着自己的长子,说道:“朕听着呢,你说。”
  “儿臣觉得王绾王大人说的在理,儿臣们长大了,是需要如同雄鹰一般,展翅高飞,而不是留在宫中,做个笼中鸟,请父皇明鉴。”
  秦皇转而看向胡亥:“胡亥,你觉得你扶苏兄长说的对吗?”
  胡亥轻咳一声:“扶苏哥哥说的一点都不对,父皇乃真龙,我们身为父皇亲子,怎么也得说龙子吧,扶苏哥哥怎么自甘堕落,自称什么雄鹰。”
  扶苏……
  秦皇脸上露出一丝笑意,训斥道:“别捣乱,你扶苏兄长只是打个比方,没别的意思。你认真告诉朕,朕给你一块封地,世袭罔替,你觉得可好?”
  这下子大殿所有人的目光都放在了胡亥身上,尤其是儒家众人,心提了起来,内心疯狂地叫道:答应啊,快答应啊。
  只要胡亥说句好,这重立分封之制就尘埃落定了。
  唯有扶苏眼神黯淡,父皇果然偏爱胡亥吗?
  胡亥谨记林泽的叮嘱,诧异地说道:“父皇,我要封地干嘛?一个人孤苦伶仃的待在封地上,那多无聊啊。儿臣只想永远待在长安城,侍奉父皇左右,封地什么的就算了吧。”
  此话一出,儒家众人差点就想开口大骂,然后李斯冷冽的目光,让他们保持着应有的清醒。
  秦皇带着失望的口气说道:“既然你不想要封地,那此事作罢吧。”
  随后霸气地回道:“丞相说的对,大秦就该有大秦的制度,一群早已灭亡古国的制度,如何配得上朕这万世基业?”
  “分封之制休要再提,廷议到此为止,众卿散了吧。”
  说完转身离去。
  众官员躬身行礼:“恭送陛下。”
  而后满心失望的儒家簇拥着满心失落的扶苏离去。
第202章
焚书坑儒
  扶苏回到启阳宫后,满心疲惫地对周青臣说道:“周师,我尽力了,可父皇偏爱胡亥,以至于周师一片好心,却无功而返。”
  周青臣连忙说道:“公子切莫妄自菲薄,只是陛下尚未明白分封制的好处,再有李斯与胡亥从中作梗,才功败垂成,却是与公子无关。”
  扶苏摆了摆手:“周师不必安慰我了,我句句真心,父皇视而不见,反而胡亥胡搅蛮缠,父皇却对他宠爱有加。”
  “哎”说完叹了口气。
  眼看周青臣还欲再说,扶苏制止道:“周师不必再劝了,让我一个人待会吧。”
  周青臣叹息一声,告辞离去。
  随后儒家为首几人又聚在了一起,脸色阴沉。
  伏生叹道:“我本以为自己已经考虑了众多因素,也拉拢了一大批人支持分封之制,没想到被秦皇一口否决,功亏一篑。”
  周青臣跟着叹道:“伏兄不必叹气,比起昔日孔圣周游列国,武道未成时,受到的诸国君主冷待,我们已好太多了。”
  淳于越沉思良久,突然开口道:“不对啊,陛下若是没半点动心,如何会召开廷议?以往陛下都是乾坤独断的,可未曾有过如此表现,难道是支持者不够多,或者是支持者分量还不够?”
  伏生、周青臣眼神一亮,立刻问道:“淳于兄久在大秦为官,可是确是如此?”
  淳于越点了点头,说道:“陛下乾坤独断不是一两天了,两位尽可去打听一二。”
  伏生只觉豁然开朗:“难怪不对劲,我们竟都没有找到大秦真正的权贵替我们说过,唯一一个丞相李斯,也是反对我们的,陛下有所顾忌,理所当然。”
  周青臣迟疑道:“可陛下的态度,不像是想支持分封的啊,反倒是不认可分封。”
  伏生反驳道:“哎,帝王心思,岂是你我能轻易猜到?”
  周青臣满脸无奈:“那我们也请不动大秦君侯替我们说话啊。”
  三人听后不由又泄了气,普通官员,送点好处,威逼利诱一下,可能就倒向自己这边了,可宗师强者,哪有那么容易说服的。
  淳于越突然开口说道:“不如我们换种思路,如若天下人都赞同分封之制,秦皇还会坚持郡县制吗?”
  伏生、周青臣面露惊骇之色,周青臣更是劝道:“淳于兄三思,此乃取死之道,不可取也。”
  淳于越晒然一笑:“周兄,伏兄何故惊慌,又不是只我一人,两位可曾听闻,法不责众?”
  看着两人还有些犹豫不决,淳于越加一把火说道:“扶苏封国,两位就对那左右相国之位,就没半点想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86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