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校对)第13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41/1348

第2263章
十连跳啊
  新的一天降临,李维贤正率领着车队赶向汉口的路上,前方突然就响起了急促的马蹄声,等前方人群靠近了,车队才发起了一阵惊呼声。
  来的是一群太监和锦衣卫。
  不用多说,李维贤和庞隆生等招募的人手全都变得忐忑起来,等人们发现这些太监和锦衣卫是冲车队来的,忐忑情绪就更多了。
  直到,为首的太监拿出圣旨宣读,车队的心一下子就稳了。
  这个年代,普通老百姓和底层民众,很难会想到有人敢胆大包天的冒充朝廷官员,可他们一路北上,从广州杀到了汉口附近了,还从来没有官方人员正式接触李维贤等人,那心情,自然会多有忐忑。
  现在稳了!
  没看前来宣旨的太监,是皇帝陛下派来升任那位李副使为李知府么?圣旨一来,一切彻底妥了。
  好多这些天来一直在努力卖殷勤的家丁,都是深感庆幸,这是提前抱上了知府大老爷的腿啊。
  至于弯弯知府,弯弯在哪?鬼知道,那只要是大明一方知府就行了!
  破家的知县,灭门的府尹,他们车队里的李维贤已经一下子成为一方显贵,超级大老爷了。
  车队也不急着走了,停在原地足足休整了几个时辰,主要是李维贤等人拿出一些东西招待宣旨的钦差花了不少时间。
  等车队重新起航,依旧是去汉口,去那里就不再是向着京师赶去了,是到了汉口改为水路,一路南下了。
  “卧槽,李叔你真牛,这就知府了?陛下亲自认可的,内阁颁发的圣旨,从今天起你就是根正苗红的大明士人之一了,虽然没有功名在身,这也是知府啊,还是弯弯府。”
  李维贤所在马车附近,庞隆生是满心惊叹,这一下子就成了后世的市级最高官,十连跳啊。
  李维贤表情虽然兴奋,还是低语道,“马上派人去联系祖大寿,咱们只有一小撮人南下,未必不会被郑志龙摆下马威,可是和祖大寿的关宁军一起去,就不一样了。”
  就是之前和那些太监以及正统锦衣卫拉感情套近乎的时间里,他也得知崇祯对祖大寿、吴襄的安排,直接丢东南了。
  以后大家就是同事了。
  如何联手从郑芝龙手里抢钱?你只要有兵权,怕啥,就算关宁军全是陆军,不懂水战,别忘了他们在海南岛还窝爬着一艘五万吨排水量的钢铁巨舰呢。
  “现在我们有了官方身份,一切都不一样了,到了南都和扬州时就拿出一些宝贝,去赚钱,有了钱就送给那位少年皇帝,再换一个在山东挖石油的机会。”
  “有了油,哪怕是劣质柴油咱们也可以让游轮真的动起来,只靠撞击,都能称霸东南海。”
  ……
  几天后,南都城内,新来不久的弯弯知府李维贤已经成了此刻南都最热那个人,他们连续几天拍卖各种出自海外的宝物,只是一套便携式太阳能照明设备,就拍出了五十万两白银的天价。
  没毛病,别看这只是一个太阳能灯泡,可到了晚上轻松把一个大房子照耀的亮如白昼,还是循环使用,不怕没电的,白天晒太阳充电,晚上使用。
  这最后是被南都一家最大的青楼买走了,据说那个青楼背后就有好几个勋贵世家在站着,等这玩意被买走,用于夜晚照明时,当天晚上生意就比平时好了一倍。
  高倍数望远镜还有红外线望远镜,自然是送给朱由检了,早在几天前就送出去了,剩余的就是拍卖一些其他的现代物品,各种规格不一的化妆镜,化妆品,送出去几套送给公候内宅。
  这立刻成了全南都最火爆的事物,引发无数太太小姐们追捧,抢着送钱只为了能在下一批货到的时候,最先入手。
  当他们筹集到百万两白银时,李维贤直接联系了南都的锦衣卫,让他们护送白银入京师了,还派遣了一位大明读书人一起入京,目的就是用这百万白银,换一个山东的挖地权。
  朱由检不是口谕明说了么,李维贤想要坐稳台湾知府的位子,必须每年提供一百万两白银的税收,他先送一百万,就是显示财力,显示自己的重要性,那以后,就算出了一些意外事故,比如朝中有人弹劾什么的,看在这一百万两的份上,朱由检也会护着他的。
  在南都城越来越有人气时,李维贤才见到了登门拜访的祖大寿、吴襄、吴三桂等人。
  亲自出门迎接这几位明末时期拥有极大名气的军阀,李维贤态度很热情,连带庞隆生这个锦衣卫千户也是满面春风在陪同接待。
  双方一阵客气寒暄后,祖大寿忍不住开口,“府尊,陛下令我祖家驻守台湾,我自然莫有不从,只是陛下让我自筹军饷,府尊应该知道,当兵吃响是天理,没有银饷乐子就大了。”
  “陛下自然是圣明的,我是担心自己没能力筹集到足够饷银,生怕误了国事就不美了,祖某对东南沿海一带,一概不知,不知道府尊可否提点一条明路?”
  这话下祖大乐、祖可法、吴襄父子等人都是紧张万分。
  李维贤笑容还是那么灿烂,“几位将军不用担忧,我对东南沿海一带略有知晓,陛下锦衣卫奏报的,郑家卖旗一年能卖一千万两白银,虽然有夸大,可也是八九不离十了。”
  “只要我们齐心协力,从郑家那里搞来一些钱财,养军绰绰有余。”
  郑志龙到底多有钱?一年卖旗真能卖一千万两白银?
  其实,这类资料充满了不确定性,那个年代的海盗集团,怎么可能有太详细准确的账目资料?
  李维贤的历史功底,却知道,这或许是夸张了的数字,可郑家财富的实际数字,绝对也是富可敌国,要不然,继承了郑家水师的郑成功,怎么肯能打造出一个弯弯根据地?
  几十年间不断搞移民,搞开发,哪个不需要钱?三次出师北伐,第三次打到南都,兵马十几万,战船几千艘,没钱怎么养得起?这都是继承了郑芝龙的水师遗产才发展起来的啊。
  祖家众人和吴家父子全都震惊了,不可思议的看向这位新扎出炉的李知府,少年皇帝说郑芝龙一年卖旗一千万两白银,他们听听就算了,谁信啊。
  这位南来的李知府,也说卖旗一千万两,八九不离十??他们这些时代将门,远远还不如一个海盗有钱??
  别看辽饷一年也有四五百万,但朝中大佬你刮一手我刮一手,分给他们时还能有多少?
第2264章
石油还能卖钱?
  又是几天后,大明乾清宫,等朱由检接到新的汇报,说是从南都运来的由李维贤知府献出的一百万两白银,已经点算结束压入内库,少年皇帝都懵逼的厉害。
  这一批白银刚从南都出发,当地锦衣卫已经快马加鞭来了京师汇报消息,甚至把白银的出处,全是李知府一行拍卖的海外珍宝所得,也标注清楚了。
  可朱由检还是不敢相信,自己只是任性的,你给我吹一个牛,我就给你个位置让你完成吹牛任务的方式,提升了一个知府,这就真的得到了一百万两??
  你这是不拿银子当钱用么?
  弯弯此刻还没有怎么被大明开发过,属于化外之地,这样的地方比琼州还要偏僻落后,属于不毛之地,但这,就能换一百万两?还是第一笔?
  放下手里奏章,朱由检才好奇看向王承恩,“那位李维贤在南都招募的幕僚是怎么说的?他想要什么?”
  王承恩果断道,“回皇爷,那位李知府想要石油,就是前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中提到的石油,状如醍醐,甚臭,又称为石脂水,可以点燃燃烧,那位田秀才说,李知府需要这种石油,去当做燃料催动他们在海外制造的船只。”
  朱由检一脸木然,“船不是木头造的么?还需要燃烧的石油做燃烧?”
  他知道灯油是烧起来照明的,算是燃料,可船……石油?
  懵逼片刻,甩甩头甩飞了这个念头,朱由检才好奇问道,“我大明都在哪里有石油?”
  王承恩,“那位田秀才说,最容易采集石油的地带,当属陕西延长等地,部分地带在地表就可以采集,大部分地区,也只需要挖地深几十步就能找到,用铁桶装起来运输,但陕西若是太远运输不便,山东乐安县也有,不过乐安县的石油怕是要挖地四五百步深,才能发现这些石油。”
  朱由检再次懵了一阵子才开口,“这一百万两银子,只是他们请朕给他们这个收集石油的权利,以后,按照李维贤提供的铁桶标准,一桶十两?”
  “快去把他们准备的铁桶拿来,朕要看看这桶有多大!”
  一段时间后,等少年皇帝真的见到了油桶,再次震惊了,“这么小?”
  李维贤等人提供的铁桶装满了原油也就是一立方米,六七桶装一吨原油。
  看起来价格不算低,七十两银子一桶原油??
  可不要忘了,物价以及世界环境代差!
  他们只要有足够原油,抢了西方殖民者的海图,那么一艘排水量五万吨的大游轮就是海上巨无霸,无敌舰队,跑的也比帆船快得多,就算用明代的铁器加装一些撞角什么的,都是打遍天下无敌手。
  这个时代,海洋上又有多少运金运银船?
  西班牙的运金运银船,这年头依旧在跑得欢快呢。只要有足够原料,以现代邮轮的速度,从弯弯杀到马尼拉能用几天?
  搞出来柴油之后,依靠游轮上的几座柴油发电机,依旧能过上夜生活。
  这个基业立起来,李维贤也得到了知府头衔,那么不管在弯弯怎么移民管理开发,都是名正言顺,他们会飞速发展壮大。
  所以在朱由检看来,这么便宜的油价,绝对是超值爆赚。
  他也早听说了,那些地方你只要挖出来,几乎就像是泉水一样源源不断等着你搞的石油。都是埋在大地之下等着废弃的东西,竟然还能卖钱??
  震惊过后,朱由检才兴奋道,“马上传旨给孙传庭,他已经是陕西巡抚,延长就在他治下,不是训练新兵没钱么?只要他挖出油,就不会缺钱。”
  “乐安那边也要去做,两手准备,另外,派东厂番子和锦衣卫,秘密入弯,朕要尽快知道,他们的船为什么需要燃料,木船上可以随便生火燃烧么??”
  李维贤提供的延长、乐安两个地点,当然不是只说了一下县名就结束的,哪个县也不小,你不知道准确位置很难找的。
  他提供的是大致详细的地址,这是游轮上八九百客人里,就有一个油田出身的工人,还算是技术工种,爆的料。
  有时候人多,本身就是一种财富啊。
  一千多人,游轮上也有电脑之类设备,储备的有一部分资料,就是许多人的手机里,都未必没储备一些现代知识资料等等,基地立起来,他们想发展,真的不难。
  目前群穿客们已经在大肆找资料,详细推敲,该如何把粗炼的柴油在搞的标准化一些呢。
  对李维贤等人来说,石油就是无上财富,可对朱由检来说,这也是白捡的财富,上千年来就没怎么听说过,那些东西有什么大用的,从地里挖出来就能像是粮食一样换钱?
  这年头,陕西一带无数人吃不起饭饿的不得不造反时,你只要有东西能换钱,在能用钱换粮食,还怕找不到人挖石油运石油?
  就在这时,少年皇帝又想到了一件事,“入库的一百万两,拨给孙卿六十万,让他好好主持他的以工代赈策略,之前孙卿上书想平定陕西,剿虽然重要,可最根本还是让广大百姓吃得上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41/1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