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校对)第1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2/1348

  “你还不算太蠢。”鲁振南有些无语的瞪了这个儿子一眼,都29岁了还这么短视,真不知道他这些年天天畅谈的那些振兴鲁国的大话,都是从哪来的底气。
  “十文,是一个底线,一旦盐价低过十文,就是隔壁州府,在其他如我们这类士绅控制的盐场里拿货的盐商,也会蜂拥而至,因为价格差已经大于运输费用,到了那时,李许两家不止会受到其他州府士绅们的抵触,排斥,来的商人太多,也会掏空他们盐场的存货。”
  “一旦他们没了存货,也就打不起价格战,整个薛城食盐市场,就是我鲁家决定一切,别说原本价格不愁卖,抬上几文也轻松。”
  鲁振南淡然分析,他说的也是事实。
  薛城是一个港口城市,海运发达,不管是远洋还是近海,都很发达。
  海运不比陆运,便捷性很大。
  就是跑上几百上千里,大船一扬帆,比陆运轻松太多倍,李许两府敢降到十文,就绝对会有其他州府的盐商来拿货,也绝对会引起更多士绅豪门的敌视。
  除了敌视就是利润了!
  你有盐场又如何,难道无限库存无限产量不成?盐场里的盐,都是有数量的,你卖光了想重新制盐,也需要时间,封建时代的制盐方法,能先进到哪去?否则也不会在历史王朝上,动不动出现盐慌的现象了。
  根据地理位置等区别,薛城等沿海地区食盐一斤十几文,但在大商、大唐、罗马等内陆州府,一斤二三十文,三四十文也不罕见。
  等许李两家暂时没货了,库存满满,就是现在鲁府里卖不出去的那些,在薛城周边市场,就是暂时性的垄断价格。
  亏?许家和李家开战,结果鲁家被打死了?别搞笑,鲁家只会坐拥渔利,笑到最后。
  他相信多给鲁国兴一定的时间,去慢慢理清楚各个环节,这个儿子应该能想明白,但他就是太急躁,看着一个个原本从鲁家买盐的盐商都跑那两边了,就急了,人一急就容易判断错误,进退失据。
  几番话下来,鲁国兴的确稳住了,一张脸上的表情也是讪讪无比。
  “这三天,你们去拜会那位贵人了么?”
  鲁振南再次开口后,鲁国兴这才道,“每天去拜访一次,说的也不多,交情也不深。”
  “主要是元书向他汇报各种近况,第一天那位表态还可以。第二天那位说了元书还凑合,今天……那位才笑着说元书表现已经勉强及格。”
  说到这里,鲁国兴都忍不住吐槽了,“我还真是想不出那位到底什么身份格局,才能站着说话不腰疼,李家已经付出很多利益了,安抚那位知府大人,付出了多少资源人脉?”
  “开战以来,各方面财货损失多少,口碑开始崩坏,只是勉强及格?”
  “他到底有多尊贵还不知道,但这态度口吻,已经傲的超出我们这个阶层了!”
  李元书的初衷,只是为了保护杀死许家老七的直接凶手王汉家附近几十上百户邻居,不被敲诈盘剥的破产或卖儿卖女,到现在,他付出的,已经远远超出那几十上百户平民家庭的价值总和了!
  就算是心善,在鲁国兴看来,那还真不如,任由许家和于同知派出来的衙役捕快随意敲诈,大不了李元书从家里拿些钱财帮他们交了敲诈款,那远比现在轻松的多。
  鲁振南也愕然,还可以,还凑合,勉强及格?
第1840章
三生有幸?!
  别说鲁振南对苏恒的三次评价感到错愕,惊疑,李府书房,坐镇指挥中枢,调控一切资源打这一场仗的李望江,在听到了李元书的汇报后,也是好几个呼吸,都失神了。
  又过了一盏茶功夫,李望江才笑着轻抚额下美须,“你这评价标准,终于从凑合变成合格了?那位大人物,是用什么标准评价这些的?”
  李元书这时也是懵逼的,“父亲恕罪,孩儿实在无从得知,不过我能从凑合变为勉强合格,应该就是咱们李家在这一次盐价大战中,拉着许家一起给全城百姓送福利吧。”
  不止自己亏损,还拉着对手,以往骑在百姓身上作威作福的豪族一起赔钱给百姓送福利,这才是值得苏恒肯定的方面?
  盐价战打倒现在,就是今天,李府向全城百姓放言,不一定非要以前认可的那些盐商们,才能去盐场拿货,任何百姓只要抵达盐场,几斤十几斤,几十斤的散货李家也做。
  薛城百姓轰动了。
  以往李家控制的盐场不让百姓私下里去购买,那是因为太麻烦,一个百姓一家人,几家人跑去一次能买几斤盐,几十斤?全城百姓怎么说也是十万往上的,这还多亏了全鲁国才五六百万人口,薛城这港口城市人口才那么少。
  你要是连散货也卖,李家盐场得增添多少人手,增添多少麻烦?
  十几文几十文的散钱,清点以及给与货物不麻烦么?记账不麻烦么?
  还不如找一些有口碑的盐商,他们认可的,一次就是几千几万斤,甚至十几万斤进货方便,反正盐商赚的也只是一个辛苦钱,大头都是被他们盐场拿了的。
  现在,开放了向百姓发放散货的口子,李家是为此付出了很多人工成本,却也不得不拉着许家,一起那样做的,许家不做都不成,你不做,等全城百姓都从李家这里买到了盐,买到了一定时日的盐……
  你手里有盐暂时也卖不出去了啊。
  你说等李府的货卖空了,他们再等待一段时间接管市场?有这个希望,但李家已经私下里放出风声,就算赔本,高价从其他地方进盐,或者降价战开始前的正常价从鲁家盐场进盐,再亏本卖给百姓,也不是不行,反正大家都大战了起来,有些事做不做是一种情况,该说的,该吹得总是要搞起来。
  只要他们让百姓相信,李府盐场能长期供盐,许家就得坐蜡,亏本到一定时间,许家有盐场,卖不掉盐,也会崩。
  薛城百姓,愿意相信李家让他们吃上一手盐,不用被盐商再盘一层么?当然愿意相信!现在的李家在薛城百姓名望中,就是青天在世,李家说什么,他们就信什么。
  这就搞的许家,不得不也开始散装卖给抵达盐场的百姓,更关键是,那些百姓,直接从盐场买了盐,也没人念着许家的好,反而都在私下里传播,现在多散装买一批许家的盐,李家盐场就能多留存一些……以后这也能维持的更久。
  这差点没把许继骞那个家主给气死。
  李元书也是觉得,苏恒本就是同情,或者正视百姓这个群体的大人物,才会在三天前的酒楼上,说出那些话,他之前两天不管怎么做,事情格局的确不大。
  无非是为了保护王汉家附近几十上百户无辜百姓不破产,不被逼迫的卖儿卖女,才搞了那么大动静,今天一出,就是薛城十几万百姓,都可能从中受益的。
  百姓受益越多,亏本的就是李家、许家、还有以往当中间商的盐商们。
  哪怕这种受益和惠及,只是短期的,不是长远的,可这也算是李家尽自己能力,勉强做到的。
  李家同样明白,价格战,没办法降到10文,更别说以下了,封建时代食盐昂贵,最主要一点是运输成本,官商联手后的税收等成本高昂。
  可在这里本就是沿海盐场城市,运输成本几乎……薛城百姓出城走几里十几里就到了。王室或朝廷在这盐业里收不上税,就是一个李家许家等士绅豪门,煮盐的一个成本而已。
  这里是如此,其他鲁国沿海盐场,一样如此,海运还特别发达,运输成本就基本大幅度暴跌,再降价,那真是自绝于鲁国士林,引起仇敌无数的了。
  伴随着李元书的话,李望江再次思索起来,几十个呼吸后,他才笑道,“既然那位大人物,格局那么高,你都做到这些了,才是勉强合格,下次见他你可以问一下,在鲁国有谁能让他值得欣赏的。”
  “有了一个对比标准,咱们才好确定下一步怎么做。”
  李元书哑然,父亲这个主意还真是画龙点睛了,如果只从还可以、还凑合,勉强合格等去判断,这苏恒眼光真的高的没边了,对李元书也算是一种打击?
  但凡事,要看对比。
  ……
  新的一天来临,等李元书和鲁国兴联手拜访了一次苏恒,再次返回李府时,李望江都在颇感兴趣的等待着。
  李望江一眼发现,自己这个儿子,情绪恍惚的厉害。
  直到他轻咳一声,又坐下喝了一盏茶水,李元书才猛的清醒,苦笑着看向父亲,“父亲,孩儿终于明白,那位大人物的眼光有多高了。孩儿能得到一个勉强合格的评价,真是……三生有幸!”
  “……”
  李望江没说话,只是等。
  李元书笑容更加苦涩,“他说,对鲁国留意不多,但若说谁值得他欣赏,赞扬,那么,大唐农家圣贤许继民,算一个,那位苦心研究农学数十年,近期研究出了能让亩产翻两三倍的新稻种,若新稻种在天下推广,恐怕上亿华夏苗裔,几乎都不怎么受饥饿之苦了。”
  “在大商,墨家巨子杨安,墨侠令许道忠等等,也值得欣赏赞扬。那都是一群巨子和令长啊,……”
  “在齐国,齐王一王五殿下,即便目的功利性十足,但他们的确做出了值得欣赏的大业。”
  “在赵国,雄主何俭马马虎虎,江氏一门豪杰,值得欣赏。”
  ……
  这些话,都是他当着鲁国兴的面,问苏恒的,但苏恒却是在他临走时,先让鲁国兴退下,才单独告诉他的。
  他暂时都没告诉鲁国兴,苏恒简单点评,蕴含的信息量太恐怖了!
  原本老神在在的李望江,都惊得一下子差点跳起来,像是炸毛的猫一样。
第1841章
你这是小泥鳅想当神龙?
  由不得李望江这个在鲁国略有名望的老士绅不头皮发炸,实在是李元书讲出来的那些名字,一个个都太夸张了。
  那些名字里,除了一个农家大贤许继民,他毫无听闻之外,其他哪个不是名震诸海?
  那些名字里,除了许继民之外,随便一个若有雄心,怕不是都能平灭鲁国!或者说率领麾下大军杀过来,鲁国会望风而降。
  墨家巨子杨安,墨侠令许道忠?
  那可是墨家,墨家在千年来,于华夏苗裔中的名望,那真是一代更比一代强,因为代代累积叠加出来的威名,太恐怖了,就算墨者们活动的主要区域,是在两大帝国,可不代表他们在鲁、齐、赵、卫等海洋诸国毫无人手。
  说他们在海洋诸国没人手那是不可能的,不要忘了,墨商们能赚取海量财富,在全天下救济困苦,也多有靠海洋贸易赚来的,既然要跑诸海,沿途用于补给停歇的各岛国,怎么会不存在墨家子弟。
  海洋贸易,墨商们跑的才是真正的四海!
  而且墨商们跑海行商时,别说普通海盗不敢冒犯了,就是之前抢劫过萧家商队两次的文特拉公国,都绝对不敢冒犯,不管那个文特拉对华夏苗裔多么残暴,经常叫嚣着要灭了刘国,奴役上百万华夏苗裔……
  但真看见了墨侠的船队,文特拉公国只会战战兢兢,恭送人家远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2/1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