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真不是学神(校对)第11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01/1348

  “他和你,同样是有志中兴鲁国的青年才俊,在这个大方向上很谈得来,可你忽略了,李元书对于普通的基层百姓,要比你态度友善的多。”
  “老夫估计,他就是借这位贵人的事,顺手帮一下我薛城的基层百姓罢了。免得那些百姓被许家和知府衙门,联手盘剥的数十上百家家庭破产。”
  鲁国兴瞬间懵逼,“只是因为心善?就赌这么大?”
  他都有些小震惊。
  鲁振南肯定点头,“八成是这个原因了,其实你平时,多关注一些小细节,就会知道对待平民百姓方面,他和你,根本是两种态度。”
  李、许、鲁三家,是薛城最顶尖士绅豪族,对于基本确定了的下一代继承人,鲁振南怎么可能不多关注一下?
  有些事即便李元书不提,不说,只看他平时怎么做的,你就能看出他的具体心性了。
  李元书和鲁国兴对待平民百姓态度有冲突?这在鲁振南眼中,是微不足道的小事。平时他也就没提过。
  “这也就是你蒙在鼓里,我估计李望江那个老匹夫,其实也能隐约猜到,李元书会做的那么干脆,和他心善,想保护一批平民不被敲诈欺压的破产有关。”
  “但现在,咱们帮李元书圆了慌,就算猜到这点,李望江也不会在意了,他们只会在这件事上,和许家,甚至那位于同知对着干。”
  “我们不用管那么多,只等着看就行了,看到最后,那位贵客到底是什么态度和身份了。”
  “他若是曲阜的顶尖士绅豪族里的精英,或者王室的杰出子弟?多少还能照应李家一下,但也可能,没等这里事情结束,那位就走了呢?要是走了,临走也没表明身份,只是让李家白做一次恶人,那笑话就大了。”
  苏恒若是商唐亲王级存在,对李家就绝对是大机缘,对鲁国也可能是一场影响很多事的机会,但若只是萧家那种顶尖家族的精英子弟?那也翻不起多大风浪。
  保护平民,善待平民?你一个世家子那样子做,其他世家怎么看你?就是用看奇葩的眼神看你的。
  鲁国王族?意义同样不大,鲁王室,先推翻了压在头顶的大商士绅,还有抱团的鲁国士绅,再谈什么王权吧。
第1838章
吃瓜群众好开心
  三天时间一晃而过,这三天,薛城不少士绅豪门,算是当了一回吃瓜群众,吃的开心欢畅。
  李家两代精英都把自己定位成,保护薛城普通平民百姓最后一份公正的执行者,反派直接定成许家,还有和许家姻亲关系极为密切的于同知……
  许家和于同知,怎么可能不下手反击?就于同知开始处理起,权斗已经白热化,那是要把知府衙门,以及附郭县的知县衙门里,所有和李家相关的人,赶尽杀绝。
  以前的李家,出现李元书这样的人物之前,也没比许家、鲁家好到哪去,那些安排在知县、知府衙门里的远亲或奴仆之类,也不少干那些吃拿卡要,敲诈良善的事。
  同知想搞他们,找出证据光明正大按照律法开革,都是顺理成章的。
  但李家明显不会坐等,各种礼物向知府家里送,外加发动自己的人脉网给知府点赞,给同知施加压力,这就是正常操作,怎么给知府点赞?别忘了李元书的座师,是鲁国一部尚书,尚书这种正二品高官,远不是一般知府能媲美的。
  只要李元书和座师走动的时候,多在尚书那里美言几句,就算那位不是吏部尚书,分量也绝对不差的,李元书、李望江两父子,经营的人脉网也不只是一个尚书。
  他们在书法界,绘画界名气不错,不止经常用书法绘画去送礼,同样可以和鲁国其他出名的书法家、画家以技术去交流,维护关系。
  再加上以往读书考举时的同年同窗等等,李家老三还在朝中清贵衙门里任高官等等……
  关系网动起来,薛城知府也扛不住,站在李家这边不只有礼物收,还有各种李家人脉网里的官员给他在全国各地点赞,知府,毕竟是知府,轻而易举把于同知的权势给压了下去。
  当然,于同知自身,许家本体,一样有着自己的关系网,他们也不怕李家。
  是没办法把李家位于薛城府、县里的吏员给清理掉。
  然后,听命于许家和于同知的衙役捕快,和听命于李家的,就这三天,就在杀死许家老七的王汉家附近,上演了好几场全武行,这一场大戏,别说薛城其他士绅家族吃瓜吃的不亦乐乎,就连本地百姓都大开眼界。
  越闹越大,在百姓中,许家的名声自然是越来越臭,李家名望越来越高。
  还是那句话,办事的官差敲诈勒索百姓,百姓们体会才是最深的,也对这类的事最怕,以及怨恨的,有李家站出来帮他们抗,真是有种薛城出了青天大老爷的快感。
  想一想无灵地球时代,包青天这样的青天剧在民间有多么夸张的收视率,就知道华夏子民对于青天这类生物,有多么追捧和有好感,那还是科技时代的人民呢!
  谈到对青天的渴望,封建时代的百姓才是最强烈,最狂热的。
  后来忠于李家的衙役捕快,和许家的上演全武行,百姓都不只顾着吃瓜了,下场!明着不敢来?我躲得远远的,趁着你们打的火热时,偷偷拿东西砸你一下,或者跑出去踹你一脚就跑,这难道不行呢?
  这一场战争,前后两三天,越到后来,于同知和许家家主,就越扛不住了,官场上压不住李家,他们不可能亲自去办事,可下面办事的多有重伤的,还怎么搞?
  官府机构里,李家虽然付出了不少代价,但的确压住了局面。
  商场上,许、李两家有一些交集的产业,也是不惜血本上演起了恶斗。
  鲁国一国的顶梁柱士绅层次,萧家在这里有自己的港口,码头,有围着萧家商队吃饭的无数人。
  但薛城身为一个天然的沿海重镇,优良港口不止一个,许家和李家,也多有吃商贸饭的。
  就是那些,大商来的商队,走到这里不想继续了,直接在薛城卖货,本地士绅豪族接手后,等一阵子卖给过来的罗马商队……转转手就赚不少。
  这才是大生意!
  就说瓷器茶叶等等,大商起路价,价格和大商境内差不多,算是正常,到了鲁国卖5倍,许家李家五倍价格拿下来,等到罗马商队直接6倍出手,罗马商队运回去,十倍价格起。
  这样的生意每年都有好多起,只一个商贸转手,都要比薛家之类维持薛城一城餐饮、住宿的商业利润大得多,这才是他们能成为顶尖士绅豪门的底气。
  薛家经营连锁酒楼,客栈,总要有大量的地皮,城中繁华地段的地皮,还要大量成本。
  许家李家以往就是,大商商队来了,我们接货,放仓库一阵子转手给罗马,或者把罗马来的商队货物,转手等一阵子卖给大商,这就是海量的银钱财富。
  可为了搞事,这次两家也干起来了。
  在以往大家和和气气时,就是维持一个价格,每家每年遇到的,货物数量价值都差不多,不是不想继续拼竞争,而是为了维持和气生财的大局。
  现在一开战,就是你正谈着客人,我果断下场讲价抢人……
  一旦开启了竞争,便宜的只是商和罗马的商队,亏的全是他们。
  唯一还好的是,这样的商业,两三天内,能谈能抢的都不多,目前在薛城的类似商队,才两只。
  许家和李家,有交集的行业,不止这一个啊,还有盐场!
  鲁国虽然山少,没有那么多金银铜铁之类金属矿,可薛城附近就有着几个大型盐场,在封建时代,原本制盐业没那么发达的时候,沿海盐场,就是所有人吃盐的最主要来源了。
  自古以来,薛城就是著名的产盐地之一。
  历史上,把持盐场,或者贩卖盐货的盐商有多有钱?
  在薛城,许、李、鲁三姓霸占了几乎所有盐场,也是他们家大业大,比经营酒楼客栈之类的薛家,高一个档次的最大证明。
  然后,许家,李家就在盐业里开战了,彼此争相讲价拉拢客户……搞得鲁国兴的鲁家盐场这三天门可罗雀。还有来往薛城的盐商们,天天惊喜的喝的酩酊大醉。
  要不是还保持着一份克制,估计两家指挥海盗袭扰盐场的事都发生了,可就算盐场还没打起来,他们霸占的近海渔场里,为两家做事的渔船,已经打了好几仗,甚至沉了两艘小船了。
第1839章
还可以,还凑合,勉强及格?
  薛城鲁府,依旧是上次的书房内,鲁振南正在安静的欣赏一幅字画时,鲁国兴快速走了进来,带着一丝急躁道,“父亲,我们是不是该做点什么?”
  顿了一下他就再次道,“不能再等了啊,许府和李府两家在盐场价格上开战,结果最亏的反而咱们鲁家,这也太坑了,他们斗了这两三天,虽然各方面算是遍地开花,可动静最大的还是盐价!”
  封建时代,华夏历史传承的特征,一个王朝都喜欢盐铁专营,盐铁之类专营后才能给帝国王朝源源不断输送利益。
  若是专营,那自然会有管辖盐场的朝廷部门,盐商们从朝廷盐场拿货,再运出去售卖,这个环节朝廷赚的只是小数目,远远比不上各个大小盐商赚得多,也比不上那些上下其手的官员赚的多。
  但鲁国,真不是盐铁专营……因为鲁国太弱了,弱的王室连专营权这个裱糊的面子工程都丢掉了。
  沿海各盐场士绅豪族,直接控制盐场,你负责一片,我负责一片,然后从盐场里拿货出去卖的商人们,赚的反而不多。
  就说薛城这一个府所在地,李、许、鲁三家控制的盐场,辐射的市场范围就是薛城一府三县,外加向周边另外一个府城的两个县多侵入一点。
  更远的地方,有其他地带的士绅掌控的盐场在经营。
  然后盐商们即便拿到了盐,也只是赚一个不太高的差价,比如一斤盐十几文铜板,那盐商在拿货离场时,盐价已经十文以上,盐商贩卖到一府多县,一斤盐最多赚两文,三文铜板。
  不要觉得这价格不算贵,身为一个人,还是无灵时代的普通人,老百姓谁家离的开盐?
  那是家家户户,几乎每一天每个人都在消耗。薛城一府三县,加上其他相邻两县,三四十万人口,再加上来往港口的商队和各种随船人员天天都有,这是一笔世代传承铁饭碗。
  现在许家和李府抢市场,都是一天一两文的降,一天降那么多?沿海地区,薛城周边正常盐价才一斤十几文啊,这情况下,真是那边生意火爆,鲁府门可罗雀了。
  所以,鲁国兴有些坐不住了,真想让父亲立刻表个态,不管是选择支持李家,还是选择当中间人,在盐价这个行业里调停一下,都不能就这么傻坐着干等啊。
  但在鲁国兴焦急的问询里,鲁振南还是专注看着字画,仿佛都没听到,等鲁国兴再次呼喊一声,鲁振南才淡定道,“你这养气功夫差太远了。”
  “比起你那位好友,不行。我们在这件事里,什么都不需要做,他们的价格战就很快会终结,甚至等价格战持续不下去,我们鲁家才是坐收渔利的那个。”
  鲁国兴懵了一息,才开口,“父亲的意思是,李家和许家,不会降到十文一下,已经快触底了?”
  他其实也不傻,否则不会成为培养中的下一代接班人。
  只是突然间那两边打架,反而让鲁府傻眼的局面,把他给搞得有些小凌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01/134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