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8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1/924

  一切辩解,一切口水,都是无用!
  戴举费尽千辛万苦,绞尽脑汁也要站在商丘城头,为的不就是这个可能吗?
  只要成功,一把回来!
  更何况,戴举也不是在赌博,他自己也心知肚明,现在的状况,容不得他豪赌。
  淮中城有人说“有赌未必输”,但这么多次了,他也涨了记性,不跟李解赌。
  成事最好,要是事不可为,该跑路还是跑路。
  双管齐下的目的,也就在这里。
  商丘保卫战要打!
  和谈也要谈!
  同时做好国际舆论工作,他宋国都惨到这种地步,被汉子国逼迫到称臣了,你们老姬家的,就一个个眼睛瞎了吗?!
  反正到时候卫国和郑国,是不可能无动于衷的。
  即便不敢正面刚汉子国,但偷偷派出志愿部队,让宋人为将也好,穿上宋人的衣服也罢,总之,这个支援,是一定要有的。
  除了老姬家的正常表态之外,也是“唇亡齿寒”的正常操作。
  宋国真要是完蛋,那济水……必定就是今天的睢水,过去的淮水。
  汉子国舟船能到的地方,要屁个战车,要屁个战车,要屁个战车!
  运力根本不在一个极限上,而且同样的舟船,同样的船工,汉子国因为在管理上的优势,调动能力非常高。
  同等数量,最终运力更高,这就是制度优势!
  “子羽君,睢阳有宋人动向!”
  “噢?可是前往东南?!”
  魏子羽听到鲁人禀报,顿时来了精神,连忙发问。
  跟着魏子羽的鲁人,大多都是邾娄邑的人,随行的还有宋人展昭,明面上,都是给宋国公子黑耳办事。
  “正是!”
  “哈哈哈哈……”
  魏子羽听了这个回报,顿时大笑,“如果我所料不差,戴举定是派出使者,顺睢水而下,前往薛城!”
  “子羽君,顺睢水而下,如何能到薛城?!”
  时人都是非常清楚,睢水东南走向,要是顺溜之下,去的可是徐城,直奔龙脊山龙背关而去。
  但是魏羽却是自信地拂须笑道:“睢水之下,有七座水寨,是也不是?”
  “呃……正是。”
  “宋人未必走水路,不过,可以策马狂奔,直奔砀邑对岸。约莫四十里处,便可渡河,此地睢水狭窄不说,水流并不急,渡河极为便利,又方便观察敌情。于此处过河,便是黍丘,转道下邑,便是丹水。”
  “咦?”
  略作思考,邾娄邑跟过来的人顿时觉得有点道理,因为这是一条成熟商道,是以往鲁国前往陈国的陆地通道之一。
  “到了下邑丹水,过河便是丰邑。”
  到了丰邑,就等于到了沛县。
  而现在皇氏组织了大量的人手在沛县修建“南宫”,就算不走正规渠道,混入皇氏的工程队,然后再去薛城,都是轻轻松松。
  整条路线,都是非常的成熟,而且并不费时间。
  真正消耗量大的,可能就是马匹。
  不过都这种紧要关头了,还管什么牲口死活,自己活着才是最重要,牲口死了就是死了。
  “子羽君,若是如此,宋侯可是要求和?”
  “他求和与否,又有何用?《李子兵法》曰:缓兵之计。”
  一脸淡然的魏子羽接着道,“再者,你们有所不知,皇途西行出使晋国,并非跟随使节前往绛城,而是独自前往洛邑。”
  说着,一脸意味深长的魏子羽对众人道:“秦晋大战,泾阳已经失守,此事,你们想必也是知道了。”
  “不错,秦国商人多有这等消息流传,如今连秦国马队,也少了许多。”
  “泾阳失守,原西戎狐氏,举族外逃,过蓝田,入商於,如今,便是到了周天子治下。”
  “这……这同我等在此战于商丘,不知有何干系?”
  “有何干系?”
  魏子羽一脸的无奈,“莫非诸君不知,狐氏有绝色,三国竞相求么?”
  “呃……”
  “……”
  一时间,大家都不知道该说什么了。
  因为,提到了绝色,那还用多说吗?
  至于皇途这个家伙,很好,原来他一个浓眉大眼的宋国人,也已经投靠了汉子国!
第776章
宋国使者的想法
  淮中城,陈国人现在来淮中城,都是懂了不少规矩,当然优越感也是比较强烈的,毕竟除了阴乡夫人旦,剩下的汉伯室内人之中,也就他们陈国,一口气出了两个。
  稍微有点飘的陈国人,倒也没有飘上天,此次入淮,明面上是给公主生的女子庆贺一下。
  江湖上有小道传言,说汉伯曾经许诺“桃花姬”,女子可以为宛丘公主。
  有点膈应人,毕竟被封了宛丘公主,说明两件事情,一是汉伯的爵位又要提一提,二是陈国的都邑,被汉国给打了下来,是汉国的国土。
  否则,怎么就出来一个宛丘公主呢?
  但换个角度,这说明汉伯对陈国的公主,宠爱嘛。
  有时候,视角只要稍微调换一下,一切都会不一样。
  “夫人,宛丘来客,是给宋国做说客的。”
  作为侧室,“桃花姬”妫夭很端正自己的态度,跟自己的妹妹不同,妫蓁要是不傲娇,老公说不定还不喜欢呢。
  当然了,身材不好,傲娇了也是没用,平板双马尾在老公那里不吃香的,傲一下就被打。
  旦最近都在练字,李解传她的字帖,一直保留着,路室公文,有些需要夫人亲笔签名的,旦就要写上自己的名字:白旦。
  白沙村出来的,目前分化出来的两个姓,就是白姓和沙姓。
  姓氏的重构,也是汉子国的特点。
  因为汉子国的建制,伴随着纸张的普及,更加激进的户籍政策,就应运而生。
  隐匿人口,又或者是逃户、黑户,只要被查到,最终还是要落实在具体的户籍上。
  加上更为先进的通讯技术和制度,以及非常超前的测绘法,大户重新做大的成本非常高。
  不是完全阻止了土地兼并,而是大大地拉长了这个时间,时间成本可能不是十年一代或者两代人,而是更长。
  加上基本的数学模型,比如说围湖造田、筑坝通渠等等技术手段能够创造多少粮田,一个大致的估算,官方很容易得到。
  那么对比这个数学模型,查收的时候发现重大偏差,自然就可以直接实体考察。
  多重技术手段之下,让老牌世族不得不先要适应技术和制度。
  唯有融入到汉子国的体制之中,慢慢地消化,慢慢地适应,他们才能重新发展成大户、世族。
  这个过程,和以往投靠诸侯国,通过各种战争手段、政治手段就能达到的难度,完全不在一个级别上。
  而且汉子国针对减免税赋,有着明确的规章制度,往往接受减免税赋的群体,其主要收入,又并非来源于被减免的土地。
  一个鳄人家庭的全年收入大头,可能是来自一家缫丝厂的分红,甚至可能是一家漆器厂的利润。
  即便只是吃个三代人,也足够鳄人家庭比任何一个乡士家族要过得滋润的多。
  隐形的福利,是很多落魄士人,原本就要拼尽一生去追求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1/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