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924

  其中又以齐国和晋国为最,齐国先后有五个相针对“平准”“财货”出书,并不是简简单单面向君主的策论,而是一套关于如何平稳国内物价的指导理论。晋国也不遑多让,前后有十几个大夫总结过“镈殖”,也就是货币价值。
  由此发展而来的经济特色,那就是齐国以发达的贸易闻名于世,列国提到有钱人,第一个想到的,就是齐国巨贾。
  而晋国则是实力强横,币值稳定。使用晋国“镈币”的国家有几十个,甚至连戎狄部落前来列国交易,除非是以物易物,否则只要是现金支付,肯定使用“镈币”。
  不过不管什么方式,建设市场都是重中之重。
  列国愿意前往吴越的商人,其实并不多,所以吴越两国但凡能有个像样的市场出来,对市场所在地,都是一种惊人的福利。
  只不过,并不是什么地方都适合做市场。
  首先人口一定要上来,其次交通一定要便利,最后就是社会环境稳定。
  原本像“百沙”之地,只有最弱小的商人,甚至可能就是个行脚商、货郎,才会前往“百沙”之地冒险。
  但是现在,情况大大的不同,“百沙”统一了,至少在形式上是已经完成了统一。他们的共主,就是原先的白沙村村长,现在的阴乡乡帅李解。
  这就有了一个稳定的基础,整个“百沙”的总人口数量,也是相当可观的。哪怕不去销售什么东西,从“百沙”采购水产、盐、桑叶、木材等等日常物资,走量也是有得赚。
  李解的“重信轻财”之名,则是更加坚定了商贾们的信心,因为一个地方的统治风格,这年头是跟着领导人走的。
  上有所好,下必从焉。
  李解重信,那么“百沙”将来就会重信,这是时代的规律。
  那么,对路过的商人们而言,“百沙”就是一个人口数量丰富,地区环境稳定,统治者强悍卓越的“潜力”市场。
  更何况,“百沙”并非没有独门物产。比如说鱼干,“百沙”就能对外出售鳝鱼干、鳅干、熏鱼、烤鱼干等等,和云亭、芙蓉甚至是延陵这种大城市比起来,都是产量数倍。
  这个时代的食品保存不易,像“百沙”出产的各种水产鱼干,对于商队而言,都是相当不错的土特产,从吴国贩卖到中原诸国,都是有利可图的。
  再比如竹制品,“百沙”能够稳定地对外供应相当数量的竹篮、竹篓、竹凳,这是姑苏城任何一个商家都不能做到的事情。
  只有极少数的封君大贵族,才能通过祖传的人口技术积累,才能和“百沙”的产量相提并论。
  其中缘由,“百沙”之外人的想要了解,但始终不得其解。
  所以哪怕是想要搞明白其中的原理,云亭、芙蓉等地的商人或者地头蛇,都会愿意在阴乡建立市掾。
  正式的市掾,是会派遣市令的,当然因为阴乡属于“怀柔”政策的产物,很有可能市令就是个偶像,主要还是交给阴乡自己来处理。但对阴乡之外的人来说,这就是可以长期稳定地在阴乡市掾进行考察。
  对外界商人和李解来说,这是双赢的事情,合则两利,没有不高兴的理由。
  不过好消息是萌萌哒的嫱告诉他的,自然是要给嫱来一点福利。
  “咱爸还在给芙蓉‘乡老’做保安?”
  给贵族做保安,没什么丢人的,更何况还是“德高望重”之辈。
  不过让李解有点意外的是,嫱的父亲居然是“持剑”护卫。要知道,这年头能够“持剑”的剑客,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武士,职业当兵;另一种是贵族子弟,可以职业当兵,也可以不当兵。
  说是两种情况,其实就是一种情况,都是士。
  能够“持剑”保护一个地方的老年贵族,人品、德行、能力甚至是相貌,都要全部过关。
  奇形怪状的剑客,是没可能站在贵族旁边侍奉左右的。
  “芙蓉‘乡老’曾出使会稽,同爸有过一段情谊。”
  “嗯……嗯?!”
  有过一段情谊?!
  李解当时就一个激灵:“咱爸这有过一段情谊……是何情谊?”
  “有匹夫行刺‘乡老’于廊下,爸救之。”
  “嗯……好。”
  原来是救命之恩,难怪跑来吴国,还能有口饭吃。而且自家女儿打工,貌似也没受到什么刁难,也没见色起意的吴国牲口跳出来闹事。
  不过李解又想起一个事情:“咱爸既然给‘乡老’做事,总归不缺钱吧,怎么嫱还要去做工?”
  嫱听到李解的疑问,沉默了一会儿,然后低头道:“爸旬日劳累,嫱只为尽一份力。”
  “好。”
  点点头,李解没有多说什么,这种行为,在这年头属于加分项。如果有贵族子弟看中了嫱,因为嫱的这种“知恩”,会让她在给贵族做小老婆的过程中,起到很大的作用。
  如果是进入王宫,原本可能只是宫中侍者,因为这种“知恩”的行为,变成妃嫔的概率就很大。
  “如此……过几日,我前往芙蓉一趟,让‘乡老’举荐咱爸为阴乡市掾之令。”
  原本情绪低落有点沉默的嫱,陡然眼睛一亮,抬头惊喜地看着李解:“良人当真?”
  “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从村道走到村口的时候,站在“白沙村”的寨墙之下,李解很是得意地对小老婆说道。
  李乡长感觉自己现在装逼指数最少上涨十个百分点,尤其是看到小老婆那崇拜的小眼神,满足感爆棚啊!
  “好彩!好一个‘君子一言,驷马难追’!”
  正装逼呢,李乡长却听一声瞎咋呼,不远处,村口农贸市场的道路旁边,停着一辆马车,马车上有个俊雅之人,正笑呵呵地拍手称赞。
  “奄人商无忌,见过首李。”
  阉人?伤无鸡?
  李乡长眨了眨眼:这人相貌堂堂,居然是从宫里出来的?
第27章
莫名来投
  “原来是奄君之后啊……”
  跟商无忌交谈之后,李解才知道,他居然是古奄国之后。
  奄国分三个时期,周天子分封姬姓的时候,鲁国封地就在奄国,然后奄国全家老小一波流,死得死逃得逃。
  逃出去的,一路南下,还过了长江,在长江口找了个地盘休养生息。
  结果奄国人是跑得快,却没有西方的某些人跑得快。
  周天子有几个兄弟,朝着东南一路狂奔,也在长江南落了脚。周天子的兄弟们一看江南人民身上的纹身挺酷的,也就跟着纹了身。
  身上没纹身,怎么算社会人对不对?
  然后“全员纹身”,吴国就成立了。
  姬姓的“带哥”就说了,整个长江口,只有一个“带哥”!
  社会人不争地盘那还寻思啥呢,开片就成为了那个时期的主流,奄国……又灭亡了。
  不过这一次灭亡,奄国人也认清了事实,跑路是不行的,自己没实力,到哪儿都被姓姬的干。
  于是乎,奄国人就跟长江口的“带哥”说了,小弟准备跟“带哥”混,能不能通融一下。
  当时的吴国君臣就寻思着,咱们初来乍到,刚纹了身,搞了个发型,酷不酷自己说了不算,得别人说酷,才是真的酷。
  然后吴国就让奄国人帮着做生意,并且给当时的奄国后人一块地盘,作为吴国的前进基地。
  这就是奄国的第三次成家立业,是为吴国体制内的奄君。
  后来长江南北都知道吴国纹身的光头特野蛮,纷纷避开,这样吴国的地盘就扩大了不少。
  然后到第几代吴伯也不知道,反正就当是第好几代吴伯吧,寻思着奄君给咱们姓姬的忙前忙后好几代人,这已经算是自家兄弟了,得给福利啊。
  往西,打了一块地盘下来,就在巢国和“诸舒”旁边,这块地盘,就是正式的第三次奄国重生。
  奄国对吴国上贡,总之就是做小弟,然后吴国给奄国提供军事保护。
  原本小日子就应该这么过下去了,谁曾想有一代奄君绝后,这一把手的位子,既然没儿子,肯定是找兄弟对不对?
  问题就出在这里,七个兄弟,六个在跟“诸舒”作战的过程中死了。
  唯一剩下的一个,成天在吴国内部划水摸鱼,就想着混吃等死一辈子。
  然后这位就成了末代奄君,为什么是末代呢?因为这货跟吴国献土……
  要是以前,吴伯肯定不要这种边境地盘。
  可这是经过几代奄君经营的地盘,“诸舒”都变成了舒国,这是好地方啊,有心不要,可灵魂不允许啊。
  于是乎,“奄君献土”这个事情吧,就顺水推舟顺理成章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