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万人敌(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924

  哼着小曲儿,李乡长背着双手,俨然一副巡查地盘的老干部。看到一个正赤足在新修沟渠中摸田螺的少妇,李乡长顿时冲那难得可以入眼的少妇吹了个口哨。
  那少妇听到声音,微微抬头,一看是首李,顿时大喜。
  李乡长嘿嘿一笑,冲那羞涩微笑的少妇连连竖起了大拇指,然后悠哉悠哉地朝着自家的“豪宅”去了。
  那少妇见李乡长居然没有驻足停留,顿时和公子巴一样,都是长长地吐了口气:“唉……”
  刚回家,小舅子沙雕就急急忙忙地外面冲了过来:“昆兄,大事不好!那六国丑男带着大王所赐千金欲往西去!”
  “住嘴!出去!”
  沙雕一愣,又急忙道:“昆兄,那千金可是……”
  “出去!”
  还想说什么的沙雕,只好悻悻然地走了出去。站在竹制围墙外,沙雕自己一个人急的不行,踮起脚看到屋檐下,姐夫和姐姐却很悠然自得的样子。
  “解,千金甚巨,不可无视。”
  旦没有劝说什么,只是尽到了自己的职责,提醒了一下丈夫。
  肚子越来越大,孕妇常见的小腿酸胀也越来越严重,李解一有空,就会过来给沙旦揉捏按摩一下小腿肚,缓解她的酸胀。
  屋檐之下,李解将旦的小腿搁在自己的大腿上,然后双手或轻或重地揉捏按摩着。
  一边捏一边笑道:“千金虽巨,不及下柳一诺,何惜哉。”
  听到这话,墙外抓耳挠腮的沙雕小舅子陡然击掌,嘿嘿嘿地傻笑起来。
第25章
名声之利
  列国卿大夫之下的阶层都缺钱,你就算是个士人,那也缺钱。可能衣食无忧,但想要进一步充实自己,就得来钱,且是稳定的长期的收入。
  不管支付形式是什么样的,总之得能让列国“野人”都认账的东西,都可以算作是钱。
  所以,这年头敢说“我这个人对钱没有兴趣”的,一定是大贵族,放在小国弱邦,说不定就只能国君敢这么放话。
  要是一个在野之人这么说,那么必然是“妄言”。
  不过“野人”也是有区别的,出名的“野人”,就不仅仅是“野人”,而是在野之贤人。
  李乡长对于自己是不是贤人不知道,但这阵子是个闲人,那肯定是没问题的。
  因为老婆让他跟越女小妾谈个恋爱,加深一下感情,交流一下灵与肉的契合度。
  “良人前日之举,芙蓉亦知之矣。”
  原本在芙蓉打工的美女“嫱”是不愿意来“沙野”给人做妾的,多丢人啊,原本她在越国的时候,家族是指望着把她送入王宫的。
  结果阴差阳错,居然一路跑到了吴国不说,连姑苏也进不去,最终流落在市镇之间,还不得不操持织女之业,才能维持生计。
  哪怕是这种时候,美女“嫱”的想法,也是最不济给某个“乡老”“五更”做小妾,日子肯定也是舒舒服服的,说不定还能对家人有很大的帮助。
  但是万万没想到,居然沦落到要给一个“沙野”头领做小妾,而且介绍人,还是那个“沙野”头领的家妻,曾经是她的工友,一个“沙野”出身的浣纱女。
  要不是招聘之礼实在是丰厚,她本来是打算严词拒绝的。
  现在回过头再看,嫱觉得有点庆幸,不管是芙蓉“乡老”还是云亭“五更”,都是五十多岁的老头子,要是给他们做妾,只怕好日子就能过两年。
  两年之后,老头子的儿子们,肯定是要赶她走的,说不定还要把她卖给路过的商人。
  哪里像现在,正妻不排挤,丈夫不嫌弃,平日里只要收拾的美美哒,就能过上好日子。
  以往就算不做织女,也是要浣纱或者采桑的,一双少女的手,长久劳动之下,就会变得无比粗糙。而现在,才养了十天半个月,一双美手又开始恢复过来。
  嫱觉得,现在的日子真是太美好了,她真的很满意。
  “前日之举?前日我有做了什么吗?”
  李解并不懂雅言,也不会说越国方言,他熟悉的只是吴语,然后根据吴国方言的变化来调整。
  而有些词汇,这时候的吴国方言,是完全没有的。
  嫱就算要谈恋爱,首先要掌握一门“外语”。不但要掌握“外语”,还要听得懂用这种“外语”重新创造出来的词汇。
  所以,嫱觉得什么都很好,就是谈恋爱有点累人。
  不过好在她极为聪明,连蒙带猜加上肢体动作,多少也能和老公交流。
  “前日良人在檐下曾对良妻言:千金虽巨,不及下柳一诺。”
  “噢……你说这个啊。怎么了?”
  李解寻思着,我就是装个逼罢了,在自己老婆面前显得自己特光辉特高大,这没什么大不了的吧,很正常啊。
  “如今芙蓉传遍,都道阴乡乡帅,乃是重信轻财之人。”
  “嘿……”
  一听这个,李乡长当时就来了精神,寻思着自己就是随便装个逼,没想到还有这种效果?这听着就很爽啊。
  “爸在芙蓉为‘乡老’持剑,往来客商极多,良人之信举,在芙蓉已是传遍。”
  此时吴国除了贵族,哪怕是“城里人”,也多有称呼自己父亲为“爸”的。吴越乡情类似,中下层自然也有这样的叫法。
  “噢?”
  李解忽然想起来,怪不得最近从芙蓉来得客商不少,而且这些客商居然敢先给钱再拿货,甚至有些是隔了几天再拿货,连凭据都不需要。
  现在看来,倒不是这些客商太蠢,而是他们认为李乡长不会自砸招牌。
  然后李乡长就换位思考了一下,寻思着作为一个工头,要是某个白手起家的土老板,随手就把几十万扔给新来的人事科经理,让他去招一批不谙世事的大学毕业生过来做苦力……
  他也会觉得这个土老板很有实力很牛逼啊!
  因为这说明很多问题啊,首先这个土老板不差钱,几十万说扔就扔,显然几十万不放在眼里,九牛之一毛嘛,有实力的土老板,那是什么身份?那是爸爸!
  其次这个土老板做事敞亮大气啊,用人不疑疑人不用,这双方合作就算有什么误会,不就是一杯酒的事情?随时可以说开嘛。而且蝇头小利的,显然会让一点出来嘛。
  最后,土老板让人拿着一大笔钱又不是出去狂嫖滥赌,那是招聘人才去的,可见眼光长远很有科学发展观,这是要做大做强做长久,值得深交啊。
  想通了关节之后,李村长悟了:“感情……老子成了人见人爱的土豪?”
  不过人见人爱的土豪,也不是那么好当的。从芙蓉过来的客商,大多就是顺道做一单生意。
  只不过到了阴乡之后,才发现阴乡的竹、木、麻、皮等制品相当发达,尤其是竹制品,分类相当的广泛。仅仅是斗笠、竹篮、竹篓、竹凳、竹席这几样,跨江的客商预计自己能赚五倍利。
  至于芙蓉本地的商人,则是打算在吴国境内的县邑走一遭,毕竟像竹凳这种东西,目前只有阴乡出品,算是独一份的买卖。
  尽管这些东西复制起来很容易,但前期小赚一笔,还是没问题的。
  “良人难道不知么?”
  “不知。”
  李解摇摇头,他最近闲归闲,但也不是不干事。阴乡已经开辟了手工业区,其中打磨石器的工作间,时不时要过去指点和重新规划一下。除此之外,针对不断增加的苎麻,他琢磨着如何改造纺机,短期内哪怕只要做好纺线、并线,就足够做成长久买卖。
  受限于生产效率的缘故,哪怕只是绳索,在这个时代的价格也不便宜。
  看上去不起眼,但因为用量极大,各个大国都是常年采购,长期属于供不应求的状态。
  所以,提高麻料的利用率,也是纺织学院毕业生应该做的。
  这种瞎琢磨的时候,怎么可能去了解外界对他的评价?
  “那芙蓉商贾,有意劝说良人开建市掾,也是不知?”
  嫱狡黠一笑,一双忽闪忽闪的大眼睛,盯着一脸惊讶的李解,显然,这是一个小小的惊喜,她在向李解邀功。
  不过毫无疑问,她成功了。
  捧着墙的脸狠狠地亲了一口,李乡长哈哈大笑:“真是个好消息!老子这是要发啊!”
第26章
双赢
  市掾就是市场,但吴国境内,设置市掾并非是靠商人的自发性,或者说底层的自由贸易。而是由政府来规划,姑苏作为都城,是由太宰佐官一手操办。至于边疆区的县,则是由县相亲自主抓。
  列国大同小异,精英阶层相当的务实,并不存在死认钱就丢人的情况。而且列国顶级精英,在针对商品经济、贸易流通上,都有自己的一套理论。
  公子巴跟李解说过,凡是大国的太宰、相,只要是出名的,都出过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9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