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8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7/945

  说得直接一点,也就是利用霍瓦依群岛钓住纽兰共和国,趁此机会扫平世界岛。
  结果却是,纽兰海军遭到了迎头痛击。
  受此影响,帝国海军不得不提前启动东望洋这边的进攻行动,也就是开始向霍瓦依群岛部署战略打击力量。
  虽然按照计划,由海军承担运输任务,空军只提供作战平台,派遣轰炸机去霍瓦依群岛执行战略轰炸任务,但是在原订的计划中,大规模的轰炸行动最快在新历151年第二个季度开始。
  也就是说,支持战略轰炸的运输工作也是在新历151年开始,最多提前1个月。
  显然,这就是问题所在。
  帝国海军的相关准备工作都是按计划进行,因此执行运输任务的船只,到年底才能部署到位。
  哪怕立即做出调整,也无法立即就位。
  即便按照最理想的情况,到年底只能投入相当于基本需求三分之二的运输船只,仍然存在巨大的运力缺口。
  此外,还有一个谁都无法忽视的问题。
  运输船只也会遭受损失。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才承担起了部分运输任务,比如用来维护战略轰炸机的贵重设备与重要物资都是由运输机运送。
  受此影响,超过一半的“运-10A”被留在了东望洋。
  当然,丁镇南这边最需要的是“运-15A”,毕竟要直接送往前线,最为理想的运输力量就是“运-15A”。
  可惜的是,“运-15A”又是最为紧俏,或者说最受欢迎的运输机。
  用李天凌的话来说,各个战区早就安排空军代表去生产厂家蹲守,确保能够抢到新下线的运输机。
  关键还有,谁都抢不过西北战区。
  主要就是,西北战区的空运任务最为繁重,而且在很多地方,只有条件极为简陋的野战机场可用。更要命的是,西北战区面向的大陆战场,南北跨度超过4000千米,东西纵深更是达到5000千米。这导致了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在长达数千千米的战线上,很多防御据点远离交通线。
  冬季到来之前,后勤保障的问题还不是很突出。
  就算距离很远,也能在铁路与公路眼线设置中转站,在必要的时候动用重型直升机,无非是多烧一些燃油。
  随着冬季到来,问题就变得格外的严重了。
  在第一场雪降下来之后,绝大部分公路沿线的中转站都成了摆设,别说是正常运作,连维持都很困难。没有中转站支持,也就无法安排重型直升机向孤立的据点运送物资。至于派车辆运送物资,更加是无从谈起。
  针对这个问题,帝国陆军不但需要对防御部署进行调整,也更加依赖空运。
  简单的说,就是以大型野战机场为主,配合重型直升机,向直升机飞行半径之内的据点提供后勤保障。
  显然,这就需要足够多的“运-15A”。
  正是如此,除了派到南方次大陆的60架“运-15A”,已经生产出来的另外120架全都被送往西北战区。
  其实,正是有了“运-15A”,帝国陆军才能在不对防线做出太大调整的情况下,让整条防线保持完整,在冬季依然有足够的张力,足以应付敌人的骚扰,让防线后方的主力部队能够撤下去休整。
  如果按传统的防御部署,除非是收缩防线,不然就得让主力部队承担部分防御任务。
  要说的话,120架“运-15A”也只是勉强够用。
  按照施授良亲自拟定的冬季防御作战计划,保持防线的强度需要180架“运-15A”,如果打算在冬季有所作为,比如在局部防线发起反击,消除突出部,夺取具有重大价值的关键地段,就需要投入更多的运输机,而且都得是“运-15A”这种能够把主战装备送到野战机场上去的运输机。
  在冬季发起战术反击的巨大意义,根本不用李天凌来说。
  道理也很简单,由施授良提交上去的作战方案,其实是由丁镇南起草,主要部分几乎是一字未变。
  该计划的核心内容,就是利用冬季休战的机会,为春季反击打下基础。
  只要准备工作到位,那么在开春之后就能立即发起反击,而且从一开始就能够在主要方向上取得突破。
  因为西陆军团未必能够做好防御准备,而且在开春之后,很有可能会按传统惯例对防线进行调整,所以在帝国军队发起反击,准确说是战略进攻的时候,西路军团或许根本就不在状态。
  真要如此,说不定在新历151年的年底到来前,帝国陆军就能够饮马多佛海峡。
  可见,哪怕每个月都有上百架“运-15A”下线,交付给帝国空军,也会首先提供给西北战区。
  要说的话,战术运输机反到管够。
  大战爆发之前,帝国空军就有大约5000架战术运输机,而且大部分是运载能力达到30吨的“运-9”。
  在完成第一阶段动员后,“运-9”的月产量就超过了400架,而且在明年年初肯定能达到600架。
  相对而言,各个战场对战术运输机的需求反到不太强烈。
  道理也很简单,战术运输机的航程太短了。
  和平时期,能够依托遍布全球的军事基地,还能够进行空中加油,所以就算战术运输机的航程不够远,也能够接受。可是在战时,不但丢掉了很多海外基地,加油机也很紧俏,战术运输机航程偏短的缺陷就被放大了。
  还在生产“运-9”系列,也只是暂时没有替代型号。
  按帝国空军提出的战术指标,用来取代“运-9”的下一代战术运输机,首先就得把航程提高一倍,也就是跟大型运输机持平。只要有足够远的航程,载重量与巡航飞行速度都可以适当降低。
  可惜的是,新式战术运输机,最快也要到明年年底才能见到雏形,而投产,恐怕是后年的事情了。
  当然,有足够的战术运输机可用,总比没有强。
  不管怎样,战术运输机能运送作战人员与弹药物资,以及尺寸不大的轻型装备。
  正是如此,在跟侯晨晟与付卫民商量之后,丁镇南提出了一个折中的解决办法,把进攻时间错开,留出5到7天的调整时间,确保至关重要的大型运输机能够先后为两个方向上的进攻行动提供支持。
  这不是最好的解决办法,不过是目前唯一能采用的办法。
  侯晨晟与付卫民也知道,丁镇南尽了最大努力,而且就算他们不答应,也不会有更好的结果。
  此外,讨论已经持续一整夜。
  别说都已筋疲力尽,哪怕还有点精神,也要去填饱肚皮。争吵了一个晚上,那感受完全可以用“饥寒交迫”来形容。
  
第239章
口头威胁
  “侯晨晟与付卫民就是那种德行,你也别往心里去。”
  “虽然不太了解付卫民将军,但是对老侯,我可是知根知底。”白华伟笑了笑,又转而说道:“在你离开帝都之后,华敏去了南孤大陆的帕西。我也是在她到了那边之后,才知道此事。”
  丁镇南很疑惑,没有搞清楚白华伟的意思。
  “去会见纽兰总统特使。”
  “开始了?”丁镇南偷偷的松了口气,觉得自己的担忧是在自作多情。
  白华伟点点头,接着说道:“我在出发之前才收到华敏发回来的电报,说是还要在帕西呆上一段时间,或许几个月。至于谈判的具体情况,她没说,毕竟在帕西进行的秘密谈判涉及帝国的核心利益。”
  “我明白。”
  见丁镇南点头示意,白华伟也就没再暗示。
  其实,在第一句话里面,就包含了需要让丁镇南知道的关键信息,即白华敏在帕西国的逗留时间。
  如果秘密谈判没有收获,白华敏就不会提到还要逗留几个月。
  此外,白华敏肯定是以首辅特使身份去的帕西,因此跟谈判相关的事务都是直接向首辅汇报。在战争时期,由代表最高领袖的特使参与的谈判,已经是最高级别,商讨的是关系核心利益的大事。
  “上面是什么意思?”
  白华敏先叹了口气,才说道:“过来之前,首辅找我谈过此行的任务,不过没有提到帕西那边的事情,只是反复的强调,南方次大陆在当前是重中之重,今后几个月的战斗将决定大战会以什么方式结束。首辅还提到,帝国已经渡过最艰难时期,不要有思想包袱,让我们放开手干。”
  “首辅是这么说的?”
  “不是首辅的原话,不过大体上就是这个意思。”
  听白华伟这么一说,丁镇南叹了口气,而且苦笑着摇了摇头。
  显然,首辅说这样的话,只是希望前线指挥官不要畏首畏尾,并不是说真的已经渡过了难关。
  在某种意义上,考验才刚刚到来。
  前面就已提到,霍瓦依群岛攻防战的结果跟帝国当局预料的截然相反,也就不可避免的对战局发展产生了影响,而且最为突出的影响,就是在整体上把发起战略反击与战略进攻的时间提前了几个月。
  在由后勤保障支撑起来的现代化战争当中,这绝不是值得高兴的事情。
  就拿东望洋的战局来说。
  在霍瓦依群岛攻防战结束后,如果帝国选择相对保守的策略,也就是见好就收,仅着手巩固霍瓦依群岛的防御部署,没有依托霍瓦依群岛对纽兰共和国本土实施战略打击,所能产生的唯一结果,就是让纽兰空军趁此机会,利用部署在本土西海岸地区的战略轰炸机打击霍瓦依群岛。
  果真如此,纽兰空军就有很大可能掌握主动权,至少能控制战争节奏。
  道理也很简单,霍瓦依群岛只有几座适合部署战略航空兵的大型岛屿,最多能修建几座大型空军基地,而在大海的对面,纽兰西海岸地区的面积超过200万平方千米,现成的大型空军基地就多达数十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7/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