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86/945

  说得直接一点,其实就是空军的内部矛盾。
  从李云翔开始,帝国空军就一直以战略航空兵为主,还始终以“战略打击能力”为头号卖点。事实上,这也是向帝国海军叫板的主要筹码,即帝国空军是在帝国海军之外,唯一能对敌国实施战略打击的军事力量。
  也就是秉承以战略航空兵为主的发展线路,帝国空军才有现在的规模。
  此外,随着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轰炸机性能的提升,空军的战略打击能力愈发强大,并且全面超越了海军。
  可问题是,战略航空兵并不是万金油。
  在丁镇南倡导的新军事学说当中,战略航空兵的缺陷还被放大了。这就是,在一场持续时间极为短暂的大规模战争,甚至是全球大战当中,战略轰炸跟不上战争节奏,其产生的效果很难在战争期间显现出来。
  说得简单一点,战略轰炸需要持续足够的时间才能产生效果,比如让敌人因为社会经济体系崩溃而丧失继续战斗的能力。
  显然,由新军事学说预测的未来战争,都不会持续多久。
  这样一来,就得重点发展战术航空兵。
  李天凌就是战术航空兵的主要支持者,他在西北战区遇到的麻烦,主要就来自战略航空兵的那些将领。
  哪怕得到施授良的支持,李天凌也未必能让空军的高级将领俯首帖耳。
  毕竟,以战略航空兵为主是李云翔确立的建军方略,就算是李云翔的孙子,也不能背道而驰。
  显然,南方次大陆这边,就没那么复杂了。
  帝国空军司令部一直不太重视南方次大陆战场,毕竟在南部战区,占据主导地位的一直都是海军。
  可见,李天凌积极参与南方次大陆的作战行动,就是希望通过这边的战斗,证明把轰炸机编入航空队,能够大幅度提高作战效率,从而让轰炸机发挥更大的价值,增强空军的战场统治能力。
  要说的话,不管是在波沙湾,还是在大陆腹地,空军的战场统治能力早就得到证明。
  哪怕地面部队依然能够左右战局发展,特别是装甲部队,可是在绝大部分时候,是空中力量决定胜败。
  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刚刚结束的阿斯特拉罕保卫战。
  在会战的初期,东方联军简直是全面溃退,很快就丢掉半个城市。接下来,正是依靠帝国空军的全力投入,才稳住阵脚,随后还连续粉碎西陆军团发起的3次大规模进攻,守住河口三角洲防线。在此后的鏖战中,帝国空军依然是中流砥柱,不但协助地面部队守住剩下的半个城区,还遏止了敌人的进攻势头。如果没有帝国空军的巨大投入,阿斯特拉罕在9月底就会沦陷。
  只是,在李天凌的眼里,空军的战场统治能力依然不够强大。
  这也可以理解。
  像李天凌这样的少壮派空军军官,信奉的是“绝对制空论”,通过空中打击就能够击败敌人,取得战争的胜利。至于地面部队的价值,不过是在战斗结束后,去占领已经变成了废墟的战场。
  用空军的话说,陆军在未来战争中的地位,不过是维持秩序的保安队。
  关键还有,空军要想超过海军与陆军,坐上第一军种的交椅,就得朝这个方向发展。
  当然,以目前的情况看,这不是坏事。
  只要帝国空军舍得投入,别说是提前发动进攻,哪怕把佯攻当成主攻来打,也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第238章
腾挪折冲
  在李天凌走后,讨论的主要问题,依然是主攻方向。
  也就是白华伟与李天凌到来,让这个已经被丁镇南解决了的问题,再次成为争论的焦点话题。
  争得最起劲的,就是侯晨晟与付卫民。
  按照丁镇南之前做出的安排,西南战场其实是次要方向,不存在“主攻”之说,而且两支部队都有自己的归属。在主攻行动开始之后,第五陆战师将前往东海岸,第十七装甲师则开赴西北战场。哪怕在进攻阶段需要在西南战场或者是梵罗国的西海岸地区做文章,到时候也会安排其他部队。
  简而言之,西南战场这边跟侯晨晟与付卫民没有太大的关系。
  因为事不关己,所以两人不是很上心。
  关键就是,按丁镇南的安排,不管是西北战场,还是东海岸,第十七装甲师与第五陆战师都是当之无愧的主力部队。
  正是如此,侯晨晟与付卫民才没有找丁镇南的麻烦。
  现在的问题是,得提前在巴铁这边发动大规模进攻,而且以目前的情况看,肯定得把主战场放在西南,哪怕去西北战场作战,也是从西南战场抽调部队,暂时不会考虑动用第二十四机步师与第三十三步兵师。道理很简单,前者是总预备队,而后者还需要几个月才能完成扩编工作。
  其实,第二十四机步师也在扩编,受运力限制,几支补充的旅级部队还没到位。
  相对而言,参加过波沙湾战争的第十七装甲师与第五陆战师的编制最完整,官兵的状态也更理想。
  那么,在西南这边,由谁打主力?
  还有,是否需要同时在西北战场发动进攻?
  这两个问题其实是一个问题。
  如果暂时只在西南战场发起进攻,那就得选出一支部队充当主力,或者说需要在西南战场确定一个主要的进攻方向。
  相反,就不存在这个问题了。
  正是如此,争论的主要话题,也就是要不要在西北战场开打。
  有趣的是,陆军与陆战队的两派人员争到最后,全都把矛头指向了白华伟,准确的说是海军。
  简而言之,就是海军能够提供多大的支持。
  显然,侯晨晟与付卫民都是有备而来,而且是有的放矢。
  按照李天凌透露的消息,等到大规模反击行动开始,空军就得以西北战场为重,未必能够照顾到西南战场。哪怕得有所兼顾,也就只会留下1支航空队,而这显然无法支撑起大规模的进攻行动。
  如此一来,就得指望海军航空兵。
  其实,在波沙湾战争中,海军航空兵就肩负起重任,特别是在战争的后期,也就是空军转战大陆战场之后,海军航空兵独挑大梁,承担了大部分的战场支援任务,为取得胜利立下汗马功劳。
  在南方次大陆这边,情况其实差不多。
  按投入两个师计算,在空军只能派遣1支规模在500架左右的航空队的情况下,海军至少都得提供500架作战飞机。因为不包括支援飞机,所以差不多等于6个舰载航空兵联队的规模。
  其实,这只是理论计算结果。
  以过去的战例,实际需要肯定多得多。
  就拿在南部战场的作战行动来说,在大规模的空中打击行动当中,实际投入的作战飞机比理论计算的多了50%。
  这样的话,就需要海军提供1000架作战飞机。
  去哪里找1000架作战飞机?
  其实,这还是一个次要问题。
  不管怎样,帝国海军算得上家大业大,而且之前部署在陆心海的地五十一特混舰队,以及东望洋的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与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均已遭受重创,短期内不会派上战场,这里就是足足7支舰载航空兵联队。算上在开战后组建的几支联队,凑够1000架作战飞机也不是什么难事。
  相对而言,真正的麻烦其实是隶属空运司令部的运输机。
  因为没想到要提前发动战略进攻,所以在做计划的时候,丁镇南按照支援第五陆战师的标准向空军司令部申请空运支援,空军司令部也是根据这个要求,向南方次大陆派遣大型运输机。
  除了之前提到的60架“运-15A”,还有40架“运-10A”与80架“运-11”。
  显然,这些运输机肯定无法同时为两场在内陆地区进行,而且得跨越梵罗沙漠的大规模进攻行动提供支援。
  要说的话,只是支持一个方向的大规模进攻行动都有点勉为其难。
  不然的话,在策划针对代奥格尔的突击行动时,丁镇南也不会对第五陆战师投入的兵力做出严格限制。
  关键就是,“运-10A”无法在野战机场起降,“运-11”又无法运载主战坦克这样的大型主战装备。
  此外,李天凌已经提到,当前最吃紧的就是运输机。
  不要忘了,需要转移的还有大批作战部队,包括西北战区那边需要撤到后方进行整编的十几个师的数十万官兵。
  在东望洋那边,同样有大量物资需要送往前线。
  何况,北玄地区的局势也非常的紧张,而且海运顶多是望梅止渴,很多重要的战备物资与军事装备还是得依靠空运。
  结果就是,就算帝国空军装备了数千架运输机,依然是捉襟见肘。
  用李天凌的话来说,因为有西北铁路,而且海运航线还算是畅通无阻,巴铁的本土安全也有足够保证,所以在短期之内,不要指望空军司令部会向南方次大陆增派运输机,能够保住现在的机队就不错了。
  这里面的关键原因,李天凌没说,不过丁镇南能够想到。
  其实,就跟白华伟有关。
  虽然守住了霍瓦依群岛,但是对帝国来说,这等于是背上了一个包袱,而且这个包袱原本应该丢给纽兰共和国。
  没错,就是霍瓦依群岛。
  按最初的作战计划,在霍瓦依群岛攻防战结束之后,应该是纽兰当局为守住攻占的岛屿发愁,帝国海军则趁此机会后撤,缩短后勤补给线,最大限度的降低保障负担,避免在东望洋投入太多的兵力。
  只有这样,才能利用节约出来的兵力,准确的说是作战物资,在其他战略方向上发起大规模进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86/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