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58/945

  先不说回报的事情,只是如何对待这几亿赤贫阶层的原住民,对帝国当局来说就是一个艰巨考验。
  不说别的,每年由该地区进入帝国的非法移民超过了100万,而且基本上全都集中在帝国的西南地区,尤其是3个边陲省份。也正是如此,帝国西南地区的社会局势一直都不是很稳定。更要命的是,非法移民在毒络当中,发挥了很重要的作用,也是导致毒品泛滥的关键原因。
  帝国的反毒品战争,主要打击对象就是盘踞在该地区的毒枭。
  为此,帝国每年要投入数十亿金元的费用,牺牲成百上千的缉毒警察,却依然没有能够断绝毒患。
  由此不难看出,至少就帝国高层而言,南方次大陆的东北地区没多大的吸引力。
  从军事的角度来看,在东部战场上也不存在投入重兵的需要。
  说得直接一点,在基础设施匮乏、自然条件极度恶劣的河网地区作战,大兵团并非最佳选择。
  关键就是,后勤保障未必跟得上!
  没有铁路,甚至连道路都不完备,如何往前线运送作战物资?
  当然,以帝国陆军在波伊战争当中的经验,直升机能够解决部分问题,不过肯定没办法取代其他运输手段。
  仅此一点,就决定了投入的兵力不会太多。
  此外,装甲部队也不适合在和网地区作战,因为重达几十吨的主战坦克基本上无法在河流密布的地方快速机动。
  失去突击能力,装甲部队也就失去了存在价值。
  要说的话,反到是陆战队更加适合在这样的环境里作战。
  正是如此,在东部战场的主力就是帝国陆军的3个轻步兵师,准确说是面向滨海地区作战的两栖部队。
  因为陆战队升格为独立兵种,所以在第二次全球大战后,帝国陆军撤销了两栖部队。
  只是,陆战队在名义上隶属海军,而且受海军节制,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能够承担起相应的作战任务。
  换句话说,帝国陆军存在得在滨海地区作战的需求。
  正是如此,才以轻步兵师的名义,重新组建了两栖部队。
  严格说来,帝国陆军的几个以两栖作战为主的轻步兵师,主要就是面对东南地区与南方次大陆的东北地区。
  只是,这些轻步兵师全都是丙级部队。
  就算在战争爆发之后进行了扩充,也没有达到完备状态,严重缺乏像两栖装甲车这样的主战装备,战斗力不算强大。
  就是受此影响,在东部战场这边,只能以防御为主,至少前期得加强要地防御。
  按照陆军司令部的部署,充当主力的3个轻步兵师都会得到加强,主要就是增加一个运输航空旅。
  在正常编制下,运输航空旅拥有240架突击运输直升机,能够一次向150千米内的任一地点运送一个建制完整的步兵营,以及至少3天的作战物资,或者是持续向3支步兵营提供后勤保障。
  要说的话,运输航空旅就是轻步兵部队的翅膀,在获得了运输航空旅之后,轻步兵部队才具备真正的战场突击能力。
  只是,加强的3个运输航空旅能够在什么时候安排到位,那就没法保证了。
  道理也很简单,没那么多直升机,尤其是用途最为广泛的通用运输直升机。
  哪怕几家生产直升机的企业已经实现联合,共享了知识产权,按国防部下达的订单进行计划生产,可是产能依然跟不上消耗速度,生产出来的直升机需要优先提供给主要发向上的作战部队。
  当然,这也未必是坏事。
  因为在东部战场上暂时得以防御为主,所以陆军司令部没有让丁镇那分心,派了一名少将担任临代指挥官。
  按照陆军司令部的意思,等兵力齐备之后,再让丁镇南接手。
  当然,到底有没有必要,还得看实际情况。
  当前重点,仍然在西南战场这边!
  
第216章
信心十足
  在4个战场中,西南才是主战场。
  当然,不是说丁镇南在这边坐镇指挥,就得以这边为主。
  其实,这番话应该反过来说。也就是,因为西南战场非常的重要,所以才让丁镇那在此坐镇指挥。
  这里,跟战后在梵炎洋方向的战略部署有直接关系。
  前面已经提到,在几十年前,特别是第一次全球大战前,帝国在南方次大陆方向的扩张行动主要是通过地面交通线进行,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横穿了整个东南半岛,一直延伸到云雾江河口的西南铁路。
  采用这套战略,在根本上其实跟实力有关,或者说受到实力限制。
  别看在陈炳勋时代,帝国海军一举击败不可一世的布兰皇家海军,夺得梵炎洋霸权,但是论家底,帝国海军算不上雄厚,哪怕此后飞速发展几十年,也很难有效牢固的控制梵炎洋周边地区。
  可见,正是因为海军跟不上,才不得不在地面上做文章。
  毕竟,相对于需要花几十年,甚至上百年时间来打造的海军,扩充陆军的难度明显要低得多。关键是,帝国已经战胜了地面头号劲敌,也就是骆沙帝国,帝国陆军得到了锻炼,也不存在无兵可用的问题。
  当然,这种局面仅持续到第一次全球大战爆发。
  等帝国海军再次称霸梵炎洋,帝国的国力早已不可同日而语,扩张行动自然不再需要依靠地面交通线。
  在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的几十年,帝国打造出了环绕梵炎洋,由军事基地支撑起来,集进攻与防御于一体的“珍珠链”军事战略体系。关键是,主角不再是陆军,而是变成了海军与陆战队,核心地区也由东南半岛转到了梵炎洋的北岸,尤其是能够为舰队提供服务的大型港口城市。
  其中,巴铁南部的卡拉港是西北梵炎洋的头号战略据点。
  说得直接一点,在过去几十年里,帝国一直把卡拉港当成控制穆阿海,以及扼守波沙湾的桥头堡。
  在波伊战争中,卡拉港还是最主要的转运中心。
  巅峰时期,只是驻扎在当地的帝国军人就超过了50万。
  即便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进入到战略收缩阶段,而且获得波沙湾南岸产油国的全力支持,能就近部署作战部队,卡拉港的地位受到了影响,但是为了控制南方次大陆,为巴铁提供支持,帝国并没降低对卡拉港的重视程度,仍然投入了大量资金,把卡拉港打造成地区军事要塞。
  做为配套,还顺带扩建了西边的瓜港。
  准确的说,其实是把一座小鱼港打造成现代化军港。
  虽然瓜港的建设工作还没有完成,至少都还要持续10多年,但是在首期工程全部竣工之后,已经能为万吨级战舰提供全套后勤保障,而且锚泊区的平均水深超过10米,在必要的时候能够让航母进泊。
  卡拉港与瓜港,共同组成了穆阿海北岸堡垒群。
  从地理位置看,瓜港其实就是卡拉港的大后方,部署在此的部队承担着为卡拉港提供掩护的重任。
  此外,还能分散敌人的打击力量。
  说得直接一点,如果梵罗国打算封锁巴铁,除了得摧毁与封锁卡拉港,还得把瓜港也算进去。
  要说的话,攻击瓜港的难度要大得多,即瓜港离得更远。
  站在梵罗国的立场来看,如果没办法保证一举摧毁瓜港,在制订计划的时候未必会把矛头对准卡拉港。在没法摧毁巴铁港口的情况下,就只能采取其他打击手段,必然会导致作战难度提高。
  关键就在这里。
  如果无法保证通过进攻在该方向上取得实质性突破,完全切断通往巴铁的海运航线,那么在计划阶段,梵罗当局很有可能放弃该方向上的进攻行动,把兵力用来加强防御,由主动转为被动。
  这就是西南战场的价值所在。
  帝国用了几十年打造巴铁南部滨海地区的战略防线,哪怕算不上固若金汤,也很难轻易攻克。相对的,在边境线的对面,梵罗国西部地区是一望无垠的戈壁荒漠,即南方次大陆面积最大的梵罗沙漠,而继续往东则是中央高原。就军事层面而言,也就是沿海平原地区较为繁华,主要是没有天险可守。
  可见,梵罗国在该方向只需要加强沿海平原的防御部署,就能够依靠天险,特别是宽度在1000千米左右的梵罗沙漠挡住来自西边的强敌,不存在为了守卫西部沿海地区,投入太多兵力的需求。
  至于发动两栖登陆,更是在做白日梦。
  正是如此,就算梵罗国的头号大城市,人口超过2000万的孟卖就在这边,梵罗国也没在邻近巴铁的边境地区部署重兵。
  在第二次南方次大陆战争结束后,尤其是波伊战争之后,梵罗国就把战略重点放在了以首都为核心的西北地区,部署在西部地区的兵力一直在减少,而守卫西海岸的主力是不成气候的海军。
  按照军情局提供的情报,梵罗国早已放弃在西部地区发动战略进攻的计划,最多会承担佯攻任务。
  在根本上,在该方向以防御为主,而且主要防御战术是以空间换时间。
  要说的话,梵罗国上下全都认为,凭借巨大的战略纵深,只需动用较少的兵力就能粉碎敌人在该方向上的进攻行动。
  关键还有,在挫败了敌人的进攻之后,还可以顺势发起反击!
  正是如此,在本土西部地区,梵罗陆军部署的兵力还不到30万,有三分之二,也就是大约20万部署在后方,仅有7个步兵师部署在边境防线上,而且这些步兵部队的战备状态都很糟糕。
  在性质上,差不多就是边境卫戍部队,纯粹的步兵!
  要命的是,主力部队的驻地到边境的距离大多超过500千米,交通条件也极为糟糕,基本上不具备进行快速战场机动的能力。
  其实,梵罗陆军本身就缺乏战场机动能力。
  虽然装备了数千辆主战坦克,还有数量众多的步兵战车,精锐的装甲部队全都实现了机械化,但是梵罗陆军的编制体系极为落后,主力部队基本都是按驻地进行防御部署,并且严重缺乏进行长途行军必须的设备,比如载重量在50吨以上的半拖挂重型卡车,铁路就更加不用多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58/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