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7/945

  以当时的情况来看,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确实是误打误撞的闯入纽兰潜艇伏击圈,只是纽兰潜艇并没有进行战前组织,或者说在伏击开始之前没能进行有效的协调,大幅度降低了伏击作战的效率。
  如果得到有效组织,4艘大型攻击潜艇肯定能干掉3艘航母!
  最为重要的是,在战场东北大约1000千米之外有6艘巡航导弹潜艇,而且全都搭载了反舰导弹。
  因为没有发现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所以这6艘巡航导弹潜艇没有参与战斗。
  显然,如果能够提前跟后方联系,让巡航导弹潜艇提前向西机动,哪怕遭到第四十一特混舰队里面前出的3艘大型攻击潜艇拦截,没有获得发起攻击的机会,也能够为其他的潜艇创造机会。比如让第四艘潜艇,也就是被“泸水”号击沉的那艘潜艇获得开火机会,把“贺永兴”号送到海底。
  也是因为缺乏协调,所以4艘潜艇都因为害怕暴露,没有在第一时间使用通信浮标。
  至于击沉“周宽德”号的轰炸机,全都是在几百千米之外投射的导弹,根本不知道是否击中目标。
  在帝国海军展开大规模搜救行动,并且救回了大批官兵之后,纽兰情报机构才嗅到了大战的气味。
  此后,还用了2天时间确认。
  结果就是,纽兰海军错失了最有利的时机,第51特混舰队一直在中转岛东北活动,却没有向中转岛增兵。等到18日,在收到消息之后,斯塔克因为担心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已经火速返回,放弃了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在当天晚上下达撤退命令,并且安排护航战舰前往中转岛接走登陆部队。
  纽兰海军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就此宣告结束。
  只是,帝国海军这边也出了差错。
  因为没能及时发现纽兰海军开始撤军,所以直到24日,才让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派遣舰载机为中转岛守军提供空中支援。
  当时,留在中转岛上的纽兰军队已经不足1000人!
  要是及时察觉纽兰海军开始撤军,不但能消灭登陆中转岛的敌人,或许还有机会干掉第51特混舰队。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
  
第207章
胜乎败乎
  “北霍努岛海战”的结果超出了很多人的预料。
  在这场海战中,梁夏海军损失了3艘航母,其中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刘向真”号与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周宽德”号战沉,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唐圣贤”号遭到重创,此后再也没有参与过作战行动。
  纽兰海军只损失了2艘航母,第52特混舰队的“纽兰”号与“小鹰”号。
  此战之后,纽兰海军在东望洋上还有3艘超级航母可用,而梁夏海军只剩下了2艘大型航母。
  从这个角度看,纽兰海军占了大便宜。
  其他主力战舰,梁夏海军的损失也大得多。比如防空巡洋舰,梁夏海军损失了4艘,而且全是“青州”级,纽兰海军仅仅损失了2艘。通用驱逐舰方面,梁夏海军损失11艘,而纽兰海军仅损失了9艘。梁夏海军还损失了7艘远洋护卫舰,纽兰海军为3艘。也只有大型攻击潜艇,梁夏海军的损失要小一些,即纽兰海军损失4艘,而梁夏海军为0,即便按照纽兰海军公布的战报,梁夏海军也只损失了2艘大型攻击潜艇。按吨位计算,双方主力战舰交换比大约1.7。
  毫无疑问,占便宜的依然是纽兰海军。
  当然,在登陆舰艇方面,损失情况则完全相反。
  能确认的,梁夏海军在这场大海战当中损失的登陆舰艇,总共就只有30余艘,几乎全是排水量在1000吨以内的中小型登陆艇,主要是在向中转岛运送物资的时候,被纽兰海军击沉。
  这么登陆舰艇的总吨位在2万吨左右。
  相对而言,纽兰海军的损失就非常惨重了。
  整整一支登陆舰队,包括6艘两栖攻击舰、9艘综合登陆舰、10艘船坞登陆舰与7艘坦克登陆舰,全部被击沉。
  这里,还没有算上在登陆中转岛的作战行动当中损失的20多艘中小型登陆艇。
  此外,还有一整支运输船队。
  全都算上的话,纽兰海军损失了近百艘登陆舰艇与运输船只,总吨位超过120万吨!
  在这场海战中,梁夏海军损失舰艇的总吨位都没有120万吨!
  只是,登陆舰艇是乙类战舰,而运输船只不是战舰,都没有记入战损名录。
  除了舰船,作战飞机的损失也很巨大,只是统计数字不是很准确,而且双方公布战报的差距较为明显。
  按纽兰海军公布的战报,击落与摧毁了大约3000架梁夏帝国的作战飞机。
  显然,这是整个战役阶段取得的战果,包括攻打中转岛期间,轰炸霍瓦依群岛所取得的战果。
  不要忘了,只是在开战当天,梁夏海军与梁夏空军就有1000多架作战飞机因为没有来得及升空,被摧毁在地面上。此后围绕着中转岛进行的鏖战,梁夏海军与梁夏空军损失了上千架作战飞机。
  扣除这些,只是在“北霍努岛海战”当中,梁夏海军与梁夏空军损失的作战飞机肯定没有这么多。
  正是如此,按照梁夏海军公布的战报,仅损失400余架作战飞机,而且三分之一属于岸基航空兵。关键是,在损失的近300架舰载机当中,超过200架属于附带损失,也就是随同航母沉没。
  也就是说,在交战当中损失的舰载机,连100架都不到,这还包括在起飞与返航阶段因为故障而失事的舰载机。
  纽兰海军的损失就大得多了。
  即便按纽兰海军公布的战报,都损失了200多架舰载机。
  如果按梁夏海军公布的战报,纽兰军队在此战当中,损失了约400架作战飞机,其中包括40架纽兰空军的轰炸机。
  其实,这份战报同样有水分。
  道理也很简单,在海战阶段,没有成功拦截与击落纽兰空军轰炸机的作战记录。哪怕在此期间确实击落过纽兰空军的轰炸机,也是基地防空部队的战果,跟海战没有关系,不该记入海战的战果之中。
  如果不算登陆舰队与运输船队的损失,纽兰海军在战术层面上取得了大胜。
  不管是包括航母在内的大型战舰,还是以舰载机为主的作战飞机,乃至在战斗中伤亡官兵的人数,纽兰海军都低于梁夏海军。说起来,这也算得上是第二次全球大战之后,纽兰海军翻身的一仗。
  在战略层面上,就是另外一个结果了。
  虽然保住了第51特混舰队,尤其是3艘超级航母,但是在损失了第52特混舰队与登陆舰队之后,纽兰海军已经丧失继续进攻的资本,不然也不会在战役的后期撤走攻打中转岛的地面部队。
  这支部队,第1陆战师,在撤回去之后部署在纽兰西海岸的迭戈军港,负责南部边境地区的防御工作。后来被派往望夕运河,为运河区的主力部队。一直到大战结束,该部队都没离开过孤大陆。
  第51特混舰队在撤回去后,进行了全面整编,后来被拆分成了3支特混舰队,成为拱卫纽兰本土的主要力量。
  可见,在此次海战之后,纽兰军队已经由战略进攻转为战略防御。
  只是,梁夏海军也没有占到多大便宜,或者说没有立即发起战略反击。
  虽然在10月下旬,梁夏海军就已经知道,纽兰海军放弃了攻打中转岛的作战行动,但是中转岛上的战斗,一直持续到10月底。
  在10月29日,弹尽粮绝后,中转岛上最后100多名纽兰官兵才在摧毁所有的重型武器之后,向守军投降。
  只是,围绕着霍瓦依群岛进行的战斗,并没有就此宣告结束。
  此后2个多月,梁夏海军的头号任务,其实是反潜护航,为前往珍宝港的运输船队提供掩护。
  其实,在“北霍努岛海战”之后,潜艇成了唯一能够到霍瓦依群岛附近海域活动的纽兰舰艇,而且由潜艇担当主力的破交战,确实具有很大的威胁,让梁夏海军不得不安排大量舰船与飞机执行护航任务。
  在护航行动当中消耗的资源多了,用于进攻的资源就会减少。
  不说别的,部署在霍瓦依群岛上的200多架反潜巡逻机就占用了数座机场。如果是同等数量的轰炸机,那么在新历150的年年底,梁夏空军就能依托霍瓦依群岛,对纽兰本土发起战略轰炸。
  此外,用于护航作战的舰艇,足够编组成数支特混舰队!
  关键就是,现在的护航作战,要应付的不止是来自海面下的威胁,还得考虑来自空中的威胁。
  在部分情况下,甚至以空中威胁为主!
  不要忘了,轰炸机本身就拥有很强的反舰作战能力。
  相对来说,让轰炸机执行反舰作战任务的头号难题,其实是前期侦查。
  正是如此,现在的破交作战,潜艇不但是偷袭力量,更是理想的侦查工具。
  合理应用,准确说是让潜艇与轰炸机配合作战,能够对海运航线构成致命威胁,甚至能切断海运航线。
  11月8日夜间的那场战斗,就足以说明问题。
  当时,准确说是在11月8日的凌晨,1艘纽兰海军的大型攻击潜艇发现了在中转岛东南向东航行的运输船队。在断定船队将前往约顿岛之后,该潜艇用10多个小时机动到船队前方,并且在机动过程当中,发报联系了后方,并且对伏击行动做了安排。纽兰空军利用潜艇提供的信息,在当天晚上出动数十架轰炸机在约顿岛西北1000多千米之外,将运输船队一举歼灭。
  也就只是一场战斗,包括6艘护航战舰在内的,大大小小30余艘舰船被击沉,仅有船队最后面的6艘慢速散装货轮逃过了劫难。准确说,其实是纽兰轰炸机在投弹的时候没有发现这6艘货轮。
  这个作战效率,可以说高得吓人!
  如果换成潜艇,哪怕是巡航导弹潜艇,也未必能够保证在一次袭击中击沉几乎全部运输船只。
  关键还有,发动袭击的纽兰轰炸机没遭受损失!
  至于那艘潜艇,根本就没有参与战斗,只是在轰炸结束之后,确认了攻击结果。
  此战充分证明,只要有准确情报,轰炸机才是破交战的首选。
  此外就是,这场战斗还开辟了一套全新的作战方式,也就是让潜艇去搜寻、监视与跟踪运输船队,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伏击地点,然后引导轰炸机发起攻击,如果有需要,还负责战果甄别。
  简单的说,潜艇变成了轰炸机的眼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7/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