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30/945

  F-14B在护航作战当中损失惨重,引发的结果就是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第51特混舰队没有足够的战斗机可用。
  显然,在做计划的时候,没有人想到会遭受如此惨重的损失。
  从部署看,斯塔克其实是想用完成了护航任务的那些F-14B来填补舰队的防空漏洞,也就是在派出了第二批战斗机之后,由这些返回的F-14B执行舰队防空任务,确保能够顶住随时可能到来的攻击。
  哪怕只是重点盯防两个方向,也需要16架F-14B。
  考虑到梁夏空军用20架轰炸机对付运输船队,即便误将其当成登陆舰队,也肯定会动用更多的轰炸机对付第51特混舰队。
  如此一来,至少要保留24架F-14B,每艘航母各保留8架。
  其实,这也是首轮攻击护航战斗机的总数。
  虽然斯塔克知道会遭受损失,也做了一些准备,比如每艘航母各留下了4架战斗机,但是跟实际遭受的损失比,他的预估明显是过于乐观。在返航的这11架F-14B战斗机中,只有3架能重新升空。另外的8架,有5架受损,肯定没办法出动,剩下的3架也要用几个小时更换发动机。
  也就是说,除掉用来掩护轰炸机的战斗机之外,可用的F-14B仅仅只有15架。
  这个数量,显然是远远不够。
  该怎么办?
  虽然F/A-18也能执行防空任务,但是较慢的飞行速度,以及糟糕的作战半径,使其几乎没有执行截击任务的能力。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第51特混舰队要面对的就是远程攻击!
  之前,梁夏空军的轰炸机就是在600千米之外发射反舰导弹,因此其攻击距离肯定不会低于600千米。
  在这个距离上,F/A-18就只能看热闹。
  道理也很简单,如果是全速冲刺,F/A-18的航程都不到600千米,在飞出去之后根本就飞不回来。
  正是如此,在做安排的时候,这些多用途战斗机都留在内层。
  要说的话,这也是在设计的时候,纽兰海军提出的基本战术要求,也就是在防空作战当中配合F-14B,负责对付少数的漏网之鱼,以及在关键时刻,用携带的空空导弹拦截射向航母的反舰导弹。
  为此,原本被安排执行侦查任务的那些“大黄蜂”全都挂上空空导弹。
  可惜的是,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如果无法及时击落来袭的轰炸机,而是让轰炸机顺利的投下反舰导弹,哪怕不管安排多少战斗机前去拦截,也难有十足把握。决定防空作战胜败的头号因素,其实就是能不能及时击落敌机。
  显然,需要更多重型战斗机。
  至于去哪里获得更多重型战斗机,大家心里都有数,只是没有一个参谋提出来,毕竟这个话题太敏感。
  没错,就是去找第52特混舰队借兵。
  如果能从第52特混舰队借用20架F-14B,哪怕只是派过来执行舰队防空任务,也都足够了。
  斯塔克让第52特混舰队留下来,保持1000千米的距离,其实就是希望能在需要的时候借助第52特混舰队提供的掩护。
  只是现在,情况没这么简单。
  已有足够多的情报证明,在西边活动的是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而战斗力更加强大的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没在那边。如果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已经从东边绕过了霍瓦依群岛,那么首当其从的是第52特混舰队。
  关键就在这里。
  虽然按CIA提供的情报,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2000多千米之外,即便距离第52特混舰队也有2000千米,但是没人敢为这份情报做担保,CIA也不是军事情报机构,肯定不会为舰队战败负责。
  那么,谁能够保证,第52特混舰队不会在天亮后遭到攻击?
  如果在遭到攻击的时候,因为把战斗机派去掩护第51特混舰队,没有战斗机可用,并由此遭受惨败,又该由谁来负责?
  关键还有,第52特混舰队隶属于夕落洋舰队,并不属于东望洋舰队。
  说得直接一点,除非斯塔克以司令官身份下达命令,不然第52特混舰队的指挥官未必愿意派战斗机过来。哪怕必须执行由舰队司令部下达的命令,也可以在细节上,比如说战斗机的数量与出动的时间,从而让第52特混舰队提供的支援变得无足轻重,还能够让斯塔克无法加以指责。
  其实,就算斯塔克下达命令,第52特混舰队的指挥官也未必会言听计从。
  不要忘了,斯塔克在来到“尼兹”号上之前,还只是一名默默无闻的校官,接连晋升了两次,才成为海军少将。
  显然,他没有与职权相应的资历。
  对那些老油条来说,要为难一个年轻将领,那是再简单不过的了。
  不说别的,第52特混舰队之前一直在支持登陆部队攻打中转岛,舰载机的出动强度非常高,而且2艘“纽兰”级航母的状态也不算理想,所以可以用相关的理由搪塞由舰队司令官下达的命令。
  对此,还真没什么好的应付办法。
  毕竟,任何一支舰队的作战决策权都掌握在指挥官手里,指挥官有权根据实际情况来决定是否执行上级下达的命令。
  哪怕是第52特混舰队按兵不动,斯塔克都没办法。
  正是如此,在整个作战行动当中,斯塔克很少直接向第52特混舰队下达命令,多数时候是让舰队司令部出面。
  此外就是,严格按作战计划行动,尽可能避免节外生枝。
  只是这次,斯塔克确实别无选择。
  5点一刻,在返航的舰载机全都降落到航母上之后,斯塔克让通信参谋给第52特混舰队下达了命令。
  斯塔克的要求不高,只是让第52特混舰队在天亮之前派8架F-14B过来。
  至于这份电报能不能获得第52特混舰队指挥官的重视,而且命令被立即执行,斯塔克没抱多大希望。
  其实,到这个时候,当务之急并不是加强舰队防空,而是完成第二轮打击任务。
  20架B-52G已经杀到,准确的说是即将杀到,即这些轰炸机已经到达舰队的东边,正在全速飞过来。
  不出意外,将在6点过后飞越第51特混舰队,然后在7点钟之前对梁夏海军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发起攻击。
  为此,就必须在6点之前把护航战斗机派出去。
  还要出动几架E-2C协助护航战斗机作战,确保在轰炸机杀到的时候,能够夺得战场制空权。
  要说的话,关键仍然是吸引梁夏舰队的注意力。
  这里,涉及到一个很重要的战术。
  往简单说,就是通过积极的护航作战,让梁夏舰队的指挥官做出错误判断,认为纽兰海军的两支特混舰队都在附近,而且第二轮攻击来自另外一支特混舰队,执行攻击任务的依然是舰载攻击机。
  只要能够达成这个目的,那么梁夏舰队在做防空部署的时候,就会收缩防空圈。
  道理也很简单,防空圈范围越小,防空战斗机的密度就越大,也就能够应付更加强大的攻击。
  只是,发起攻击的并不是舰载机。
  那些B-52G根本不需要逼近梁夏舰队,能够在600千米之外投射导弹,因此只要梁夏舰队收缩防空圈,就会错过最佳的拦截机会。等到梁夏舰队的指挥官反应过来时,面对的是铺天盖地的反舰导弹。
  
第195章
全力以赴
  投入了充足的兵力,加上巧妙的战术安排,这样的攻击行动,想要失败都不大可能。
  只要压制住防空战斗机,由20架B-52G投射的数百枚重型反舰导弹,肯定能消灭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不过,斯塔克并没掉以轻心。
  在派出护航战斗机之后,3艘航母又各自出动了2架EA-6B电子攻击机。
  安排舰载预警机指挥护航作战的难度极大,主要是预警机的航程不够,飞行速度也跟不上战斗机编队,而冒险前出又有被敌机击落的风险,不过派遣几架电子攻击机为护航战斗机提供支援,就没那么麻烦了。事实上,第51特混舰队也就只有这6架EA-6B状态良好,能升空执行作战任务。
  显然,斯塔克从一开始就把希望寄托在轰炸机身上,没想过要依靠舰载航空兵消灭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其实,这也反映出,纽兰海军的战前准备确实不够充分。
  第51特混舰队的3艘超级航母都只搭载了6架EA-6B。
  虽然这个数量比平时增加了50%,但是相对于高强度的作战行动,6架电子攻击机肯定不堪重负。
  要说的话,梁夏海军也有类似的问题。
  和平时期,梁夏海军的一支舰载航空兵联队里,通常有1个小队的电子攻击机,一般是4架,少数为6架。只是梁夏海军总共有15支舰载航空兵联队,装备的电子攻击机却达到了120架。
  也就是说,在标准情况之下,每支舰载航空兵联队有8架电子攻击机。
  平时减少部署数量,其实是因为电子攻击机的维护保养比较麻烦,而且在日常战备巡逻当中,出动电子攻击机的机会比较少。少搭载几架,不但能够减轻航空部门的作业负担,还能节约一大笔开支。
  至于多出来的,编在非部署状态的航空兵联队里面。
  因为随时都有几支舰载航空兵联队处于非部署状态,所以说留下几十架电子攻击机,也就是部署在海军航空站里面,也不是什么大事,不存在因为利用率不高遭到论议两院责难的问题。
  其实,也就是因为战备部署时间相对较短,所以跟同型号的舰载攻击机比起来,电子攻击机的服役寿命长得多。比如梁夏海军的“攻-5CZ”已经服役了差不多30年,而同时代的“攻-5C”早已退役,即便是晚了近10年才加入战斗序列的“攻-5F”都已经陆续退役,而“攻-5CZ”至少还要服役15年。
  当然,在进入战斗状态之后,肯定得恢复战时编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30/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