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9/945

  只是,斯塔克也没有指望靠一支攻击机群干掉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要说的话,那些攻击机能够顺利把挂载的反舰导弹发射出去,就很不错了。
  说得直接一点,哪怕3支机群全都取得了突破,而且从3个方向发起攻击,也无法全歼第六十一特混舰队。
  毕竟,对付AGM-84这类亚音速轻型反舰导弹,并不是一件多困难的事情。
  别说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即便是第51特很舰队也能顶住这种程度的攻击。
  正是如此,斯塔克想达到的目的,其实是通过这轮攻击,打破梁夏舰队的作战部署,为接下来的攻击创造机会。
  没错,就是由轰炸机发起的攻击!
  在第51特混舰队出动舰载机发起攻击的时候,40架挂着重型反舰导弹的B-52G正在东北东望洋上空向西飞行。
  按后方提供的消息,这些轰炸机都能够在天亮前后到达。
  其实,只需要一支编队的20架轰炸机就够了。
  这也是斯塔克做出的部署。
  让20架B-52G参与打击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行动,另外20架在后方待命。
  此外,第51特混舰队会安派舰载战斗机,为轰炸机群护航,确保轰炸机群能够顺利的完成攻击任务。
  正是如此,在A-6D机群发起攻击的时候,第51特混舰队的3艘航母都在为天亮后的战斗做准备。
  因为已经找到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所以不再需要安排舰载机执行侦查任务。
  相对而言,防空任务变得更加的沉重。
  毕竟,梁夏军队肯定会发起反击。
  为此,斯塔克对航空作战做出了调整,让原本安排执行侦查任务的24架F/A-18都转为执行舰队防空任务。准确说,是卸下副油箱与侦查吊舱,挂上空对空导弹,并且做好起飞的准备。
  当务之急是让在12日夜间出动的防空战斗机返航。
  道理也很简单,只有F-14B具有足够大的航程,能够为轰炸机群提供掩护,也就得让这些战斗机尽快做好升空准备。
  正是如此,也才得让F/A-18执行防空任务。
  关键就是,第51特混舰队的3艘航母都只搭载了1个大队的24架F-14B,没有多余战斗机可用。
  哪怕每艘航母只回收10来架战斗机,也是件很麻烦的事情。
  主要就是,肯定得在飞行甲板上面保留一批防空战斗机,还得在飞行甲板上完成再次出动的检修工作。
  此外,就是必须在攻击机群返回之前让护航战斗机升空。
  不然的话,飞行甲板会乱成一团。
  毫无疑问,这是高强度保障作业,在平时根本就遇不到,也就只有在高强度的战斗当中才会出现。
  显然,这也是纽兰海军最欠缺的东西。
  忙中难免不会出错。
  “尼兹”号这边的情况还稍微好一点,毕竟配属给旗舰的都是最为优秀的官兵。
  在“斯普”号与“哈尔”号那边,不到一个小时就各自报废了一架战斗机,原因都是勤务人员在做维护的时候操作不当。
  快到凌晨5点,斯塔克都不得不怀疑,能否赶在天亮之前派出护航战斗机。
  关键就是,完成了攻击任务的舰载机已经返回,而且燃油均所剩无几,都需要尽快降落到航母上。
  在进入到回收作业状态之后,就别想派出防空战斗机了。
  
第194章
再接再厉
  对首轮攻击的结果,斯塔克反到不太关心。
  其实,早在凌晨4点过,也就是攻击行动结束之后不久,攻击编队的领队长机就发回了报告,宣称击中包括1艘航母在内的多艘战舰,而且有10余枚反舰导弹集中航母,已使其丧失作战能力。
  只是,这份报告到底有多少水分,那就没办法说清楚了。
  以当时的情况,就算护航战斗机引开了防空战斗机,攻击机群在完成攻击任务,准确说是投射了反舰导弹之后,也不会继续冒险向前飞行,肯定会立即转向返航,也就无法知道攻击的结果。
  因为攻击距离太远,所以没有安排攻击机执行甄别任务。
  严格说来,也没有这个必要。
  这份战报,多半是领队长机根据交战情况,特别是敌舰队防空战舰的数量,做出的大致推测。
  不过,实际结果也不会有太大的偏差。
  进入到拦截反舰导弹的作战阶段,防空战舰的表现至关重要,将决定航母,乃至整支舰队的生死。
  处在恰当位置,而且火力充沛的防空战舰,简直就是舰队里面的定海神针。
  拿梁夏海军的“青州”级巡洋舰来说,其搭载的“神盾”相控阵雷达,对空探测距离超过了600千米,能同时搜索与处理数千个目标,并且跟踪其中数百个目标。依靠沿战舰中轴线布置的4部火控照射雷达,能同时引导16枚DK-9拦截8个高威胁目标。如果对付的是反舰导弹这种沿着固定航线飞行的目标,还能采用错时照射的方式,用16枚防空导弹同时拦截16个目标。
  在理论上,1艘“青州”级就能应付1个方向上的饱和攻击。
  正是如此,在对付航母战斗群的时候,往往会集中力量,首先解决掉挡在攻击线路上的防空战舰。
  这次也不例外。
  在机群的前方,准确说是右前方,也就是舰队东边,确实有一艘防空战舰,而且就是强大的“青州”级巡洋舰。
  为此,首先到达的那个中队的8架A-6D,把携带的“鱼叉”全都射向了这艘战舰。
  遭到近30枚反舰导弹攻击,那艘巡洋舰肯定自身难保。
  哪怕顶住了反舰导弹的攻击,也无暇他顾,无法为航母提供掩护。
  只是靠自身的防空火力,就算是超级航母,也顶不住几十枚反舰导弹。
  其实,航母本身的自卫火力并不强大,至少梁夏海军的航母一向如此。
  虽然在几十年之前,也就是第二次全球大战中,梁夏海军为航母配备了大量高射炮,在最多的1艘航母上,不同口径的高射炮有300多门,但是残酷的战斗证明,为航母配备大口径高射炮的价值并不大。面对来袭的敌机,最有效的武器是中等口径的速射炮。如果需要在远距离上驱逐敌机,护航的防空战舰就能办到。结果是,在大战后期,梁夏海军不再为航母配备大口径高射炮。
  到了战后,在进入导弹时代之后,“去功能化”成了航母的发展趋势。
  道理也很简单,在30多年前的导弹时代初期,导弹的体积都很庞大,需要占用大量的甲板面积。
  显然,在寸土寸金的航母上,根本没有安放导弹的地方。
  也可以说,如果为航母配备太多导弹,必然会挤占原本属于舰载机的空间,从而削弱航母的攻击能力。
  毫无疑问,这是不可接受的结果。
  为了保证航母的攻击力,才有了各司其职,而且数量众多的护航战舰,以及在此基础上的航母战斗群。
  正是如此,梁夏海军的航母,只配备了基本的近程防空系统,仅具有自卫防空能力。
  在失去防空战舰的掩护之后,航母十分的脆弱,面对反舰导弹的饱和攻击,肯定是无能为力。
  至于其他护航战舰,哪怕具有一定的防空能力,也无法跟防空巡洋舰相提并论。
  那艘航母在遭到攻击后,肯定是凶多吉少。
  哪怕“鱼叉”威力还不够大,没办法击沉航母,也肯定能够重创航母。
  不过,那只是1艘航母。
  在此之前,史密斯就强调过,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已经根据情况对舰载航空兵的配置做了调整,增加了重型战斗机的数量。按照史密斯做的推测,“战-9B”的数量很有可能比平时增加了一倍。
  不然的话,在之前几天里面,第六十一特混舰队也不可能派出那么多的战斗机。
  果真如此,那么另外一艘超级航母也搭载了40多架战斗机,而且这些战斗机很有可能都已升空。
  显然,这不是闹着玩的小事。
  在舰载预警机,以及战舰支持下,这些战斗机不但能拦截即将杀到的轰炸机群,还能够在接下来的战斗中,为梁夏空军的轰炸机提供掩护,也就有希望在反击行动当中消灭第51特混舰队。
  只是,那艘航母到底在哪里?
  斯塔克很头痛,只是现在急也没有用。
  首轮攻击已经结束,而且损失并不小。参与进攻的24架F-14B,只飞回来了11架。相对的,攻击机遭受的损失更惨重,总共72架A-6D,返航的仅22架,而且其中的6架还遭受了重创。
  虽然还有几十架F/A-18可用,但是考虑到F/A-18在挂上反舰导弹之后的作战半径还不到1000千米,跟第六十一特混舰队的距离接近1500千米,第51特混舰队在事实上已经丧失了攻击能力。
  只是,这还不是斯塔克面对的最为严峻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9/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