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8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1/945

  简单的说,3倍音速的反舰导弹,理论上拥有3倍于高亚音速的最大射程,也就是能达到1800千米。问题是,要获得这个射程,质量将接近10吨,即便采用最新的技术,比如更轻的复合材料,也无法降到8吨以内。如此的笨重,不但无法由战术平台搭载,也肯定会非常的昂贵。
  其实,帝国海军早就做过这方面的论证与研究。
  最终得出的结论是,在现有的技术条件下,飞航式超音速反舰导弹并不是最佳选择。哪怕能够解决制导方面的问题,让命中率达到海军提出的指标,也有更理想,或者说更划算的选择。
  比如,用弹道导弹充当载具,直接把具备反舰能力的弹头投送到几千千米之外。
  可惜的是,受各种因素影响,海军的研究到此为止。
  最主要的原因,其实是在进行相关论证的时候,海军没有可用的弹道导弹,也没有研制弹道导弹的优先权。如果提出可以用弹道导弹执行反舰任务,空军与陆军肯定会扑是来,抢走属于海军的项目。
  不过,这里面同样有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
  正是如此,在西陆集团尽全力发展超音速反舰导弹,连纽兰共和国都有所作为,帝国海军仍然坚持使用亚音速反舰导弹。
  不过,KD-30B可不是普通的反舰导弹。
  这是一种隐身反舰导弹!
  之前已经提到,帝国海军面对的最严重的问题,并非如何干掉敌人的战舰,而是如何保住自己的战舰。
  换句话说,也就是拦截反舰导弹。
  在研究如何拦截反舰导弹的时候,帝国海军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
  相对而言,及时发现反舰导弹的难度,远远超过拦截反舰导弹的难度。或者说,只要能够及时发现射来的反舰导弹,依靠现有的防空系统,一般都能够成功拦截,而适当改进防空系统,还能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拦截概率。
  正是如此,帝国海军才投入巨资,研制了用在“青州”级上的相控阵雷达。
  只是,这个发现也让帝国海军认识到。提高反舰导弹的突防概率,未必得依靠速度,降低反舰导弹的信号特征,也就是降低被发现的概率,同样能提高突防效率,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水准。
  这就是发展隐身反舰导弹的理论基础。
  其实,这个道理并不难明白。只可惜,并非都觉得有此必要。
  道理也很简单,与战舰,哪怕是与战斗机相比,反舰导弹的目标特征都很微弱,本身就拥有很强的隐蔽性。比如说,AGM-84“鱼叉”这个级别的反舰导弹,RCS值一般都不会超过0.1平方米,而A-7轻型攻击机的RCS值超过20平方米,F-14B重型战斗机的RCS值更是在50平方米左右。
  只是,在越来越先进的防空系统面前,反舰导弹的信号特征已经足够明显。
  那么,在理论上把RCS值降低几个数量级,必然能够提高反舰导弹的突防效率。
  至于这个理论是否正确,很快就会有结论。
  
第188章
空军出手
  分成2支机群的40架“轰-9D”,全都在下午起飞。在跟同样由空军安排的大型预警机与电子侦察机汇合之后,以经济巡航速度向东飞行4个小时,在当地时间夜间10点左右到达中转岛西北。
  在此之前,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已经机动到该方向上。
  入夜之后不久,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派出了2架“指-6C”与8架“战-9B”,分成两个编队前往预定的待命空域,为空军的轰炸机提供掩护。只是按计划,要在接到命令之后才发起攻击。
  为此,空军还专门安排了一个大队的8架“油-20D”为作战行动提供支持。
  要说的话,大型加油机的价值在此体现得淋漓尽致。
  虽然“油-20”总共才128架,而“油-29A”超过了600架,但是论价值,“油-20”远在“油-29A”之上。
  关键就是,“油-20”能够装载180吨燃油!
  相比之下,“油-29A”那不到100吨的载油量,简直是不值一提。
  千万别小看这几十吨的差距。
  原因就是,加油机本身也要消耗燃油。
  通常情况,即在距离基地1500千米之外,保留巡逻6个小时的燃油,并且在返航时留下15分钟的余油,“油-20”能够输出大约120吨燃油,“油-29A”只能输出60吨,两者相差了一倍。如果把距离扩大一倍,而其他任务要求保持不变,“油-20”仍然能为其他战机提供80吨燃油,而“油-29A”只有可怜的20吨。关键是,“油-20”能飞行到5000千米之外进行加油作业。如果不用在前线空域待命,输油量能达到80吨,而“油-29A”根本就飞不了这么远。
  此外,“油-20”还能够当运输机使用。
  在执行货运任务的时候,“油-20”的最大载货量达了120吨,而且能够以这个载重量飞行8000千米。如果不载货,以满油状态起飞,最大航程超了20000千米,能直飞全球任何一处地点。
  关键还有,“油-20”有一套受油设备,能从其他加油机那里获得燃油,从而大幅度延长巡逻时间。
  在理论上,一个大队的8架“油-20”采取接力的方式,能随时保证让2到4架加油机处于部署状态。
  此外,D型增加了软管加油设备,能为海军的作战飞机补充燃油。
  只是,“油-20”也十分昂贵。
  要说的话,就是因为“油-20”太贵,而且在很多时候,根本就用不着使用这么大的加油机,帝国空军才在采购130架之后,转为购买小得多,不过也便宜得多的“油-29A”,而且陆续购买了700多架。
  在执行重要任务的时候,还是得依靠“油-20”。
  只是这8架“油-20D”就能够输送640吨燃油。
  如果需要,还能够提高到880吨。
  这就是把部分返航的燃油提供给其他飞机,然后在返航途中进行一次空中加油,获得飞回基地的燃油。
  哪怕需要待命6个小时,40架“轰-9D”也只需要在发起突击前各补充15吨燃油。
  如果不用待命,就不用为轰炸机进行空中加油。
  这么安排,主要是以防万一。
  在挂在24枚“KD-30B”之后,“轰-9D”依然能够以满油状态起飞,也就是在飞行5000千米之后,还能够巡逻4个小时,或者是对7500千米外的目标发起攻击。如果待命时间达到了6个小时,而且得进行突击飞行,就会消耗额外的燃油,也就得在此之前补充燃油,确保在完成任务之后,能够飞回来与加油机汇合。
  执行这类远程奔袭任务,在攻击的前后各进行一次空中加油,并不是什么怪事。
  当然,由第六十一特混舰队安排的护航战斗机,更需要进行空中加油。
  其实,这也是由“油-20D”执行该任务的原因。
  在空军的加油机中,除了几架为特种部队服务的小型加油机之外,就只有“油-20D”配备了软管加油设备。
  要说的话,帝国空军对软管加油系统一直都有抵触情绪。
  不然的话,也不会在6年前,周涌涛成为帝国首辅之后,才启动了“油-20D”项目,而且在短短的几个月之后,就完成了第一批“油-20”的改造工作,随后还顺利的通过了由海军参与的测试验收。
  到大战爆发前,“油-20D”总共只有20架,还全都部署在东望洋这边。
  道理也很简单,东望洋是帝国海军的主场,而且主要基地都相距很远,对航程有很高的要求。
  所幸的是,与“油-20B”,也就是空军的主力型相比,“油-20D”就只是增加了一套软管加油设备,并且对操控系统的软件做了必要的改动,能用来控制软管加油设备,其他的方面都是一模一样。
  也就是说,只要有需要,空间可以把所有的“油-20B”改造成“油-20D”。
  只是现在看来,暂时没有这样的必要。
  如果只是为护航战斗机加油,哪怕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把搭载的舰载战斗机全都派来,也没有任何的挑战性。
  “战-9B”的最大载油量不到9吨,通常的加油量在4到6吨之间。
  要用光8架“油-20D”运载的640吨燃油,得出动100多架“战-9D”,而第六十一特混舰队总共都没有这么多的战斗机。
  其实,这也能看出大型加油机的巨大价值。
  一架“油-20D”装载的燃油,至少相当于10架“攻-5F”在执行伙伴式加油任务时能提供的燃油。
  空军一次出动8架,绝对是下了血本!
  要说的话,也就是确保在机会到来的时候能够抓住。
  结果就是,在白华伟下达命令的时候,两支轰炸机编队均已到达待命海域,其实是刚到不久。
  当时,提供掩护的“战-9B”已跟加油机汇合,正在进行第一次空中加油。
  确认作战命令是来自前线总指挥之后,跟在轰炸机群的后面,负责指挥协调的大型预警机才转发命令。
  要说的话,确实太早了。
  按白华伟做的安排,在发起攻击之前,第六十一特混舰队还要增派一批战斗机,以增强掩护力度。
  关键是“KD-30B”的射程仅650千米。为了提高命中率,得把投射距离控制在600千米以内。
  如果攻击目标是纽兰海军的特混舰队,就肯定要面对防空战斗机。
  其实,这也是空军出动大型预警机参与攻击行动的原因。
  海军的“指-6C”没有空中加油能力,最多能够在待命阶段为护航战斗机提供帮助。
  在突击行动开始后,只能靠空军的大型预警机。
  那么,就得安排战斗机为预警机提供掩护。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1/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