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4/945

  可问题是,梁夏帝国有10亿人,而纽兰共和国才4亿出头。
  其实,即便是整个北孤集团,总共也就只有大约6亿人,以迢曼帝国为首的西陆集团总共才5亿。
  也就是说,这两个集团的总人口都才勉强超过梁夏帝国!
  不要忘了,梁夏帝国并不是孤军奋战,东方集团有数十个成员国,官方统计的人口超过了18亿!
  不管是国与国来比,还是拿集团对比,梁夏帝国与东方集团的人口总量都超过了对手的总和。
  更加恐怖的是,梁夏帝国早已完全实现工业化。
  其10亿人口,城市化率超过85%,仅有不到5%的人口从事第一产业,而工业人口占比接近25%。
  也就是说,梁夏帝国有2亿5000万工业人口!
  纽兰共和国第二产业在人口中的占比约为35%,即有差不多1亿5000万工业人口,而迢曼帝国仅有不到3000万工业人口。
  此外,第三产业的占比,在战争时期其实是一个非常巨大的优势。
  说得简单一点,第三产业更像是劳动力蓄水池。
  在国家进入战争状态后,数量众多的第三产业劳动力将成为工业、军事、农业等行业的候补人员。
  至于劳动技能,对早已普及义务教育,正在推广高等教育的梁夏帝国来说,根本就不是问题。
  关键还有,梁夏帝国从来没有荒废过战备!
  虽然第二次全球大战已经结束了40多年,但是很多在大战期间,以及战后重建时期兴建的工业设施都保留了下来。在波伊战争之后,为了消耗巨大的国内产能,梁夏帝国开始在基础建设上做文章。等到周涌涛上台执政,更是以“内陆大开发”的名义,拉开了新一轮基础建设的序幕。
  现在,梁夏帝国的铁路里程超过了36万千米,为全球第一,差不多是排名第二的纽兰共和国的2倍。梁夏帝国的高速公路通车里程为18万千米,为全球第一,排名第二的纽兰共和国仅相当于其三分之一。梁夏帝国总共有26000个机场,运营航班超过8万架,全都是全球第一,而且都是排名第二的纽兰共和国的数倍。其他的工业指标,就算有一部分低于纽兰共和国,那也只是暂时的,或者很片面。比如说钢铁产量,梁夏帝国本土的钢铁产量在大战爆发之前已经低于纽兰共和国,可是高附加值的特种钢材,梁夏帝国一直是全球第一,远远超过纽兰共和国。
  可见,梁夏帝国缺少的其实只是战争动员。
  等到梁夏帝国完成战争动员,爆发出来的战争潜力,足够单独挑战全世界!
  关键,也就是人口!
  严格的说,其实是拥有知识,具备必要的劳动技能,能参加社会化大生产,为社会人的工业人口。
  只是,如果连人口都不够多,又何来的工业人口呢?
  毫无疑问,这也是纽兰当局高度重视梵罗国的关键所在。
  在这可世界上,仅人口规模而言,能够跟梁夏帝国匹敌,而且有望在未来超越梁夏帝国的也就只有梵罗国。
  其实,这也是纽兰当局不太愿意在这个时候打第三次全球大战的原因之一。
  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在纽兰领导人的眼里,只要有足够多的时间,梵罗国就肯定能够实现工业化。
  只有到了梵罗国实现工业化的那一天,才有望彻底打败梁夏帝国。
  不管怎样,至少在这场大战当中,不要指望能够取得绝对的胜利。
  那么,所能争取的,也就只是片面的胜利。
  显然,这就是纽兰共和国总体战略的关键所在。
  用一句话来说:争取在一年,最多一年半的时间内,夺回被梁夏帝国实际控制的霍瓦依群岛。
  如此一来,纽兰海军的进攻行动,就得围绕霍瓦依群岛展开。
  攻打阿留群岛?
  虽然纽兰当局一直宣称拥有阿拉斯地区的主权,但是没人能否认,纽兰当局的这个诉求很难获得承认,或者说欠缺法理依据。再说了,阿拉斯地区寒冷贫瘠,战略价值根本没办法跟霍瓦依群岛相比。
  哪怕纽兰当局有心,也要首先收回霍瓦依群岛。
  要想在一年左右拿下霍瓦依群岛,还没有兵力优势,难度非常大。
  正面硬拼,半点胜算都没有。
  这个时候,战术成为了关键。
  首先就需要引开梁夏海军的主力,也就是第四十一特混舰队。
  其次,还要争取一举夺得制海权,降低后期作战的难度。
  当然,在进入到登陆作战阶段后,必须得投入足够多的兵力,确保在梁夏海军发起反击之前完成占领行动。
  关键之战,其实就是夺取制海权。
  这也是最难的地方。
  按照传统思想,夺取制海权,就得寻找敌舰队进行决战,而且通过消灭敌舰队来夺得制海权。
  毫无疑问,这也是纽兰海军无法采取用的战术。
  哪怕调集5艘航母,而且斯塔克才华出众,有足够大的把握歼灭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也未必能获得跟其决战的机会。
  其实,这也正是梁夏海军安排白华伟去指挥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原因。
  正是如此,斯塔克提出了“以陆制海”的作战计划。
  说得简单一点,就是通过夺取一座具有关键价值的岛屿,切断到霍瓦依群岛的航线,封锁霍瓦依群岛。
  在整个霍瓦依群岛当中,这个关键岛屿就是中转岛。
  中转岛距离霍努岛差不多2000千米,往西到威岛也大约2000千米,这恰好超过岸基战斗机的作战半径。
  只要能一举拿下中转岛,就能通过部署在该岛的作战飞机封锁霍瓦依群岛。
  到这一步,梁夏海军将别无选择,只能派舰队发起反击,也就是围绕中转岛跟纽兰舰队决战。
  攻打中转岛的难题并不是攻打中转岛本身。
  在理论上,只要前期的准备工作充分到位,能够在3天,最多5天之内打下中转岛,并不存在久攻不下的可能。
  其实,中转岛本身就是易攻难守。
  正是如此,在过去几十年里,梁夏海军并不是很看重中转岛,或者说没有在中转岛的防御部署上投入太多资源。
  和平时期驻守中转岛的是一支岸基航空兵联队,总共还不到2000人。
  在大战爆发后,帝国海军只增派了几百名勤务人员,好为额外增加的几十架巡逻机提供服务。
  真正的难处其实就是夺取制海权。
  按照斯塔克的判断,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肯定会在霍瓦依群岛南面,约顿岛西边活动,而且距离霍瓦依群岛不会太近。等到纽兰共和国参战,白华伟还会根据情况,对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活动海域做出适当的调整。
  往简单说,就是呆在岸基航空兵的掩护海域内,并同时为霍瓦依群岛提供掩护。
  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还在,纽兰海军就别想放开手脚,最多轰炸霍瓦依群岛,肯定没办法发起登陆作战行动。
  显然,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完全可以呆在霍瓦依群岛南面,在1000千米之外出动舰载机打击登陆霍瓦依群岛的纽兰军队。因为不敢让舰队冒险南下,所以原本能够在几天之内完成的速决战,将演变成消耗战。
  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甚至不需要出动舰载航空兵,只是用巡航导弹,就能给予在霍瓦依群岛登陆的纽兰军队迎头痛击。哪怕要安全起见,也可以前往威岛附近海域,出动舰载机为战略轰炸机提供护航掩护。
  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在霍瓦依群岛附近活动,就是天大的麻烦。
  斯塔克敢打赌,白华伟做梦都想打一场消耗战。
  只需要拖上几个月,等到那些那几艘之前在港口维护的航母归队,白华伟就会在适当的时候转守为攻。
  其实,斯塔克竭力避免的也就是打消耗战。
  要说的话,这也是斯塔克搞了这么多名堂,可以说殚精竭虑,哪怕要承担风险都得把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引开的根本原因。
  斯塔克没有太大的奢望,只是想要获得3到5天的时间。
  前面就已提到,在一切顺利的情况下,能在3到5天之内打下中转岛。
  到那时候,就算第四十一特混舰队杀回来,也没有什么好害怕的,最多不过打一场舰队决战。
  正是如此,斯塔克才选择了在约顿岛以东海域实施佯动。
  只要第四十一特混舰队上当,哪怕在到达约顿岛之后就转向返回,仅仅是单边航行都要2天。
  如果能够提前得知第四十一特混舰队转向东去,至少都能够获得3天时间。
  现在,斯塔克就在等第四十一特混舰队的消息!
  
第154章
事与愿违
  虽然在制订计划的时候,斯塔克信心满满,坚信白华伟会带着第四十一特混舰队前往约顿岛附近海域,但是到实施阶段,特别是战斗打响之后,斯塔克也不得不承认,计划赶不上变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4/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