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3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8/945

  要说的话,这已经超过“指-10A”的覆盖范围,应该在两个战术方向各部署4架联合指挥机。
  可惜的是,空军根本没有那么多的联合指挥机。新生产出来的“指-10A”得优先提供给西北战区,然后还得考虑南方次大陆,别说在近期获得5架,哪怕是再增加1架都是不大可能的事情。
  其实,在地面战争打响之前,空军已向波沙湾地区增派了1架“指-10A”。
  负责航空作战的参谋想出了一个办法,把“指-10A”部署在巴格X与巴士X的中间,也就是在塞马沃南面。
  这样一来,就能同时照顾到两个方向。
  只是,由此带来的问题也很突出。
  最严重的,就是加重了工作负担,从而导致雷达故障率提高,并缩短了每个架次的巡逻部署时间。
  虽然“指-10A”采用的是具备合成孔径成像功能X波段的AESA雷达,探测距离与探测精度都非常的出色,还能够直接生成图像,让指挥官准确的掌握战场情况,但是为了控制住成本,也跟电子设备的小型化技术不够好有关,采用的单面阵列,通过一套机械设备控制偏转角度来改变俯仰角度,并实现方位控制。由此导致的结果就是,在同一时间只能对机身一侧进行扫描与探测。
  说得直接一点,哪怕是把“指-10A”部署在巴格X与巴士X之间,也无法同时监视两个方向,必须得有所侧重。
  当然,大部分时候是侧重巴格X方向。
  因为需要频繁调整雷达的指向,还要不断的调整飞行航线,所以“指-10A”在一个任务周期内的部署时间根本没法达到8个小时,通常在7个小时左右,由此导致在交接的时候存在大约半小时的空窗期。
  针对这个问题,联军司令部做了安排。
  主要就是,通过延长或缩短任务时长,把交接工作安排在不同的时间,让联合指挥机的部署变得无迹可寻。
  没有规律,就能避免被敌人抓住漏洞。
  不过,这也只是一时的权宜之计。
  虽然伊拉克的防空体系早被摧毁,所有远程对空警戒与搜索雷达均被摧毁,没办法掌握联合指挥机的动向,但是伊拉克军队能够通过其他渠道获得战场信息,就有可能推测出联合指挥机的活动规律。
  比如,纽兰共和国的侦查卫星一直在监视哈立德国王军事城。如果掌握了“指-10A”出动与返航时间,就能够推测出在什么时候交接。又比如,进驻波伊国,一直在边境附近巡逻的纽兰预警机,能够用雷达探测到在纳西里耶附近徘徊的“指-10A”,同样能够掌握其活动规律。
  有纽兰共和国暗中支持,伊拉克军队肯定能够抓住时间窗口。
  当然,那5辆装甲侦察车也有可能是来自幼发拉底河南岸的部队,只是在第173机步旅的突击部队逼近后,才从前沿撤下来,准备退到幼发拉底河北岸,跟那边的步兵部队一同守为幼发拉底河大桥。
  不管怎样,在幼发拉底河的南岸,就只有一个加强的机步营。
  哪怕阵仗搞得很大,兵力就那么一点,如果是强攻,肯定拿不下大桥。
  等了十来分种,才收到了经过处理的雷达成像照片。
  因为需要进行后期处理,比如让图片变得更加清晰,加上大家都看得懂的标注,所以耽搁了十多分种。
  战斗已经打响,不过情况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在大桥的南端,桥头堡外面,整齐的摆放着5辆装甲侦察车。虽然看不出具体情况,但是事后标注的信息已经提到,这5辆装甲侦察车都已被摧毁,打头的那辆还是被反坦克导弹摧毁。
  夺桥的3支特种小分队,各携带了1套单兵反坦克导弹。
  因为是轻型反坦克导弹,所以射程不太远,在1500米以内,只不过用来对付装甲侦察车肯定是绰绰有余。
  主战场在大桥北岸。
  在南岸的战都打响之后,北岸军营里的伊拉克军队立即采取行动,派了一支连级规模的部队出来。
  可惜的是,刚离开军营就遭到了伏击。
  埋伏在军营外面的那个小队的特种兵打了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在短暂的交火当中,伊拉克军队遭受的伤亡并不大,但是在锐气受挫之后,也只能退回军营。
  关键就是,幼发拉底河大桥安然无恙!
  也就是说,特种部队及时拆除了大桥上的炸药,至少拆掉了引爆装置,不然伊拉克军队肯定会在战斗打响之后炸掉大桥。
  正是如此,丁镇南才在看到照片之后暗自松了口气。
  只要大桥还在,那么一切都好说。
  再说,特种部队已经挫败了伊拉克军队的锐气。就算是立即着手组织发起进攻,最快也需要半个小时。到那个时候,负责增援的空中突击部队已经到达,帮助特种兵巩固了桥头堡阵地。
  只要不出意外,在南岸推进的机步营,将在大约1个小时后赶到。
  伊拉克军队再能打,哪怕官兵全都是拼命死战,也不可能在1个小时内夺回幼发拉底河大桥!
  只是,没等丁镇南高兴起来,通信参谋送来了最新消息。
  在塞马沃西北,希纳菲耶东南大约80千米处,空中突击部队的直升机群在幼发拉底河北岸遭到伏击,有5架通用直升机被小口径高射炮或者单兵防空导弹击落,还有3架直升机受创。
  虽然随行的武装直升机立即发起反击,消灭了伏击直升机机群的敌人,但是鉴于突击部队遭受了惨重损失,以即前方的情况不太明朗,第17装甲师已经让突击部队返航,在重新组织之后再去增援特种部队。
  这么折腾一番,至少要耽搁3个小时!
  丁镇南根本就没有多想,立即就给付卫民打了电话。
  在问清楚情况,也就是空中突击部队是否能够继续战斗之后,丁镇南直接命令付卫民马上派出第二支空中突击部队,并且保证会提前安排空中力量,对直升机飞行线路附近的敌人进行空中压制。
  随后,丁镇南让参谋对空中打击行动做了调整。
  虽然付卫民随后就做出安排,让第二支空中突击部队在做好准备之后立即出发,但是耽搁的时间肯定无法追回来了,即便是一切顺利,第二支空中突击部队也要在一个多小时之后才能到达。
  俗话说的,祸不单行。
  等丁镇南处理好空中突击部队的事情,战场局面再次发生了转变。
  在6点15分左右,也就是第一支连队在军营外面被打退之后大约15分种,伊拉克军队再次发起反击。
  这次,出动的是整整一个步兵营。
  还有十多辆装甲车。
  虽然根据特种部队反馈,伊拉克军队动用的其实是武装车辆,主要就是用钢板加固,装上了重机枪的皮卡,没法跟真正的装甲车相比,但是这些车辆都搭载了重机枪,留在后方为步兵提供火力支援。
  驻守希纳菲耶的这个步兵师,本身是二线部队,别说是坦克战车,连运送步兵的卡车都没有多少。能够找到一些堪用的皮卡,再用重机枪武装起来,改装成战斗车辆,已经非常不错了。
  被10多挺重机枪压制,特种兵根本没法开火还击。
  在汇报战况的同时,雷震霆还呼叫了火力支援。
  按照他的意思,只需要摧毁那些武装皮卡,他们就能打退敌人的步兵!
  直到这个时候,丁镇南才从参谋那里获知,在幼发拉底河南岸突击的第17313营还在下游20千米外。
  这个距离,朝过了120毫米迫击炮的最大射程!
  其实,迫击炮在最大射程上的精度无法确保摧毁敌人的武装皮卡。
  要想让迫击炮达到理想精度,最好得把射程控制在10千米以内。
  所幸的是,开始调整空中打击的时候,负责的参谋已经让一个小队的“攻-6F”去希纳菲耶附近待命。
  虽然只有4架,但是每架“攻-6F”挂了6枚250千克炸弹与2具火箭发射巢,必要的时候还能用30毫米机关炮扫射地面目标。
  对付10多辆武装皮卡,肯定是绰绰有余。
  只是,这些攻击机在6点25分左右才能赶到。
  特种部队能够守住10分种?
  严格说来,并没有10分种。
  伊拉克军队从军营出来,杀到北桥头堡需要大约5分种。如果遭到了阻击,还要得多花一些时间。
  有足够的理由相信,特种兵会充分利用各种有利的条件。
  正是如此,丁镇南一致都很平静。
  急也没用!
  快到6点25分的时候,丁镇南才询问了航空作战参谋,海航的那个“攻-6F”小队是否已经赶到。
  3分种后,前线发来了消息。
  遭到空中打击,10多辆武装皮卡被摧毁,在丧失压制火力之后,伊拉克军队已经放弃突击行动。
  只是,特种部队也遭受了不小的伤亡。
  有数名特种兵阵亡,包括雷震霆在内的其他特种兵全部负伤。
  关键,依然是增援部队。
  虽然在轰炸中,伊拉克军队伤亡惨重,死伤了300多名官兵,但是未必会就此放弃反攻行动。
  此外,那4架“攻-6F”在投弹之后就飞走了!
  不是说用光了弹药,而是没剩下多少燃油,而且在前线也没有加油机,没办法为攻击机进行空中加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8/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