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7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4/945

  随着联军北上攻打巴格X的作战行动开始,所有部署在迪瓦尼耶南面的作战部队都开始向北回撤。
  可见,不管侯赛因是否愿意,都只能放弃南部地区。
  那么,还有必要死守这座位于南北公路干线上的大桥吗?
  不要忘了,在之前的一个多月里,伊拉克军队为了守住这座大桥,在联军的空中打击中损失惨重。
  即便到了现在,在大桥两端,都摆着上千辆坦克战车的残骸!
  关键还有,伊拉克军队只需炸断这座大桥,就能阻止在幼发拉底河南北两岸齐头并进的联军突击部队会师,从而大幅度的降低迪瓦尼耶的防御压力,确保有足够的兵力用来抵挡从塞马沃渡河的联军。
  至于向希纳菲耶突击到的2个旅,根本就不足为惧。
  道理也很简单,没有后方的支持,这2个旅迟早会因为后勤跟不上而停止前进。
  在塞马沃那边,只是依靠2座舟桥与3座浮桥,还要继续让装甲部队渡河,能够送到北岸的物资肯定非常有限。
  此外,前期主要是作战部队渡河。
  也就是说,后勤保障部队还没有跟上。
  短期之内,第17装甲师也只能从塞马沃北上,不存在绕道希纳菲耶,然后包抄迪瓦尼耶的可能。
  要说的话,做出这些判断并不是什么难事。
  可惜的是,在2日夜间,第7装甲师的前锋到达努海卜,而且连夜发起了进攻。
  这下,不管侯赛因是否愿意承认,都必须相信,纽兰共和国提供的情报没有错,联军主力在西边。
  不说别的,只是进攻之前的炮火准备,就足够证明那是一支主力装甲部队。
  在短短的15分钟之内,第7装甲师的几十门远程火箭炮就用弹雨覆盖了整座城镇,直接就打垮了守军的士气。
  结果就是,守军指挥官在发出了努海卜沦陷的电报之后,就下令投降。
  关键还有,守军指挥官哈利姆少将是侯赛因的外甥!
  当初,侯赛因安排他在这边,其实是让他远离战场。
  正是如此,侯赛因认定,从塞马沃出发的那支装甲突击部队,也就是正在朝希纳菲耶挺进的2个旅才是真正的主力。
  准确的说,那是南面的主力。
  理由就是,联军把重点放在战场西边,从南面突击的部队沿着幼发拉底河北上,争取与从西边突击的部队会师。
  这样一来,除了能够解决后勤保障的问题,还能够加大突击力度。
  发展到这一步,就不是炸断希纳菲耶大桥那么简单的了。
  在希纳菲耶的北面,还有好几座大桥!
  要想2支部队会师,不但要在必要的时候炸断希纳菲耶大桥,还必须在这里阻击北上的联军。
  据后来获得的情报,侯赛因在当时策划了一套反击计划。
  简单的说,首先得在希纳菲耶阻击第17装甲师的突击部队,争取3天到5天,然后由部署在巴格X西面的第3集团军,在侯赛因的次子乌塞指挥的共和国卫队的支持下,歼灭西边的联军。
  只要这场歼灭战能打成,就有希望让联军放弃攻打巴格X的行动。
  在侯赛因看来,还能够反败为胜。
  不过,前提是在希纳菲耶挡住北上的装甲部队。
  为此,侯赛因给第5集团军的指挥官下达了一道死命令,不惜代价的守住希纳菲耶,在必要的时候可以炸毁幼发拉底河大桥,只是绝对不能从希纳菲耶后撤,哪怕必须要集团军司令官亲自守卫阵地。
  结果,在3日凌晨,在增援的共和国卫队装甲师的支持之下,第5集团军2个步兵师开始向希纳菲耶挺进。
  至于塞马沃那边的联军,根本就顾不上了。
  侯赛因高估了伊拉克军队的实力,而且再一次做出错误判断,即第17装甲师的两个旅并不是去攻打希纳菲耶。
  第171旅与第177旅沿着幼发拉底河突击,仍然是佯攻。
  说得直接一点,是为了减轻塞马沃的那边压力,并降低桥头堡的兵力密度,让后面过河的部队有地方可呆。
  一支拥有5000名官兵的装甲旅,在野战状态下的部署范围超过100平方千米。
  如果展开战斗,活动区域至少都要扩大10倍!
  显然,塞马沃北面的桥头堡根本容纳不了多少作战部队。
  当然,在战术上也不需要等到全部部队渡河之后再发起突击。
  其实,在丁镇那拟定的计划当中,伊拉克军队会集中兵力攻打塞马沃的桥头堡,不会去希纳菲耶。
  这样一来,并不存在要抢功希纳菲耶的可能性。
  至于跟第7装甲师协同作战,更加是子虚乌有,最多也就算得上配合,远没有发展到协同的程度。
  不是指挥能立不足,也不是两个装甲师合不来,而是没必要。
  在整个作战计划中,攻打巴格X的作战行动跟第17装甲师就没有多大的关系。在首轮突击行动结束之后,第17装甲师就将撤回去,集中力量扫荡与控制南部地区,帮助第7装甲师解除后顾之忧。
  正是如此,在发现了伊拉克第5集团军把主力派往希纳菲耶之后,丁镇南立即就对作战行动做了调整。
  要说的话,也就是将计就计。
  3日凌晨,第171装甲旅与第177机步旅加快突击速度,同时收到强攻希纳菲耶的作战命令。
  此外,在南面佯动的那个机步营也加快了突击速度。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丁镇南不但让第17装甲师派出师属工程营,从幼发拉底河的南岸前往希纳菲耶,确保在大桥被伊拉克军队炸毁之后,能够架设舟桥与浮桥,确保及时为北岸部队提供后勤保障。
  毕竟,第171装甲旅与第177机步旅并没带上多少弹药物资。
  此外,丁镇南还派出了一支特种部队,尝试通过偷袭的方式,夺取与控制希纳菲耶的幼发拉底河大桥。
  
第124章
特种部队
  希纳菲耶上游方向大约20千米,一处较为隐秘的河湾里面。
  等直升机飞远,又耐心的等待了一阵,在确认周围没有异常情况之后,雷震霆才让部下发动了橡皮摩托艇。
  从河湾出来后,3条橡皮摩托艇一直贴近河道右岸航行。
  在这3条摩托橡皮艇上,总共有39名特种兵,正好是3支战斗突击小队。
  没人说话,就连马达声都很微弱。
  因为顺流而下,所以不需让马达快速运行,橡皮摩托艇就能达到每小时20千米的航行速度。
  这支部队的任务就是去夺取希纳菲耶的幼发拉底河大桥!
  准确的说,其实是参与夺桥战斗,执行的是最为凶险的偷袭任务。
  在空中突击部队到达前,找到并拆除伊拉克军队安放在大桥桥墩上的遥控炸弹,阻止伊拉克军队采用其他方式摧毁大桥,也就是炸毁桥墩。如果有能力,还要设法夺取与控制北面的桥头堡。
  雷震霆也是在3天之前,攻打巴格X的作战行动开始后,才被派往联军司令部,从丁镇南那获知,要想顺利的拿下希纳菲耶附近的幼发拉底河大桥,需要一支精锐的特种部队充当开路先锋。
  不然的话,军情局也不会把雷震霆他们派过来。
  雷震霆现在是为军情局效命,哪怕在为军情局服务之前,他在“虎贲营”,即帝国陆军特种部队干了差不多10年。
  当然,不管在哪里服役,雷震霆这些特种兵依然是帝国军人。
  再说,军情局本身就是军事情报机构,编在总参谋部的名下,接受国防部管理,并且直接向首辅负责。
  可见,军情局的人员全都是现役军人。
  到了哈立德国王军事城,雷震霆才从丁镇南那里了解到,联军在7月底就开始着手策划夺取幼发拉底河大桥的行动。
  此外,能不能顺利的拿下幼发拉底河大桥,将决定能不能顺利进军巴格X。
  原因无二,巴格X在幼发拉底河北面,挨着底格里斯河,因此要渡过幼发拉底河才能攻打巴格X。
  没有大桥,只是依靠舟桥与浮桥,很难支持大兵团作战。
  在理论上,6座机械化舟桥的通行能力才比得上1座双线四车道的公路桥,浮桥的通过能力更差。
  维持6座长度2000米的机械化舟桥,至少需要3个工程营。
  关键还有,现在是一年中雨水最多的时节,幼发拉底河的水位一直在变化,而且水流非常的湍急。
  在幼发拉底河上游有大大小小数十座水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4/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