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9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3/945

  那是足足80架“火神”轰炸机!
  如果没有特别重要,必须实现的目的,迢曼帝国有什么理由动用80架“火神”来对付只有2艘航母的第51特混舰队?
  那么,这个重要目的是什么?
  开始,周涌涛与军方要员讨论的就是这个问题。
  包括国防部长在内,几位军方要员认定跟大陆战场有关,希望打掉第51特混舰队,阻止帝国向枷锁陆桥运送物资,降低攻打枷锁陆桥的难度,以及通过这次反击掩盖在地面战场上遭受的挫败。
  当然,也可以看成是逼迫帝国把重点转向海洋战场。
  说起来确实有一些道理。
  只是,这些目的也太差劲了。
  此外,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根本说不通。
  最后发起攻击的那批轰炸机,是从北面突击的,也就是飞越了忒尔共和国,破坏了《伊斯坦布尔公约》。
  这份公约,不但是用来确立忒尔共和国的永久中立地位,还有巨大的战略意义。
  说得直接一点,迢曼帝国与梁夏帝国在缔约的时候,其实都是拿本国在忒尔共和国的影响力做保。
  迢曼帝国毁约,梁夏帝国就不再需要遵守这份公约。
  这意味着,帝国可以借道忒尔共和国,由铁路向枷锁路桥运送兵力与物资。
  那么,封锁海运航线还有什么意义呢?
  这里涉及到一条非常关键的铁路。
  由帝国的铁路公司投资,锡尔特到卡尔斯,从南到北贯穿亚美尼亚高原的铁路,在几年前就已经通车。
  关键还有,从锡尔特往南大约300千米就是伊拉克的摩苏尔,其间只有大约100千米没有通铁路。
  只要能借道忒尔共和国,就能够解决向枷锁陆桥运送物资的问题。
  此外,甚至能够在此开辟新战场。
  迢曼高层肯定不会认为,伊拉克能够顶住帝国大军。
  这么一来,迢曼高层还有什么理由主动破坏忒尔共和国的中立性?
  按照《伊斯坦布尔公约》的附加条款,只要任何一个缔约方毁约,忒尔共和国都会跟其他缔约国结盟。因为纽兰共和国还没参战,所以在法理层面,忒尔共和国现在只能够跟梁夏帝国结盟。
  真要阻止帝国海军进军墨海,完全该放开手脚,等到第51特混舰队进入墨海,再发起打击。
  到时候甚至有望全歼第51特混舰队,以及随同行动的运输船队。
  关键还有,能够安排战术航空兵执行打击任务,或者是安排更多的战斗机为轰炸机提供掩护。
  可见,迢曼帝国在这个时候出手,并不是最理想的选择。
  在秦风烈等军方要员的面前,周涌涛没有强调这个问题。
  主要是没这个必要。
  周涌涛只着重强调一点,在坐实迢曼帝国率先毁约之后,准确说是在获得忒尔共和国当局的接受之后,要做好借道忒尔共和国的准备,所以在此之前的头号任务,其实就是打败伊拉克。
  从波沙湾北上,经忒尔共和国去枷锁陆桥,要么经过伊拉克,要么借道波伊国。
  显然,现在只能选前者。
  至于第51特混舰队的事情,可以暂时缓一缓。
  在讨论的时候,张晓天提出,对陆心海北岸的军事基地进行报复轰炸,不过被周涌涛否决了。
  报复轰炸,主要是作秀。
  如果这是一场局部战争,还真有这个必要。可这是全球大战当中,这样的行为没有任何实际价值。
  其实,空军参谋长甄必胜也表示反对。
  道理更加简单,海军已经决定撤走部署在陆心海的舰队,因此承担反击作战任务的就只能是空军。
  哪怕海军派岸基航空兵协助,也得由空军的轰炸机执行打击任务。
  显然,空军现在根本就没有多余的力量支持在陆心海这边的作战行动。
  正是如此,周涌涛才反复强调尽快打赢波沙湾战争,结束该方向上的作战行动,好集中力量对付西陆集团。
  其实,这也是在告诉张晓天,还没有到发起反击的时候。
  周涌涛没有忘记告诉张晓天,提高海军的战备状态,特别是在东望洋这边,绝不能掉以轻心。
  第51特混舰队遭重创,那不是闹着玩的事情。
  哪怕2艘超级航母没有沉没,也已经丧失作战能力,而这意味着,帝国海军在短期之内可以动用的航母只有13艘。扣除还在造船厂里进行大修的5艘,以及必须留在梵炎洋方向上的3艘,部署在西南东望洋的2艘,帝国海军在最关键的战略方向,也就是霍瓦依群岛那边就只有3艘航母。
  关键还是3艘大型航母。
  当然,在过去十几年里,帝国海军部署在霍瓦依群岛那边的航母一直只有3艘。
  这个数量,在平时已经足够。
  3艘航母,不管在什么时候,都至少有1艘在外海活动,也就能够对潜在的敌人产生足够的威慑。
  战争时期,3艘航母就肯定不够!
  如果需要向陆心海增兵,或者需要面对南方次大陆作战,那就肯定得从西南东望洋抽调兵力。
  这么一来,霍瓦依群岛那边,连预备队都没有!
  在理论上,纽兰海军能在大约15天之后,把部署在东望洋的航母增加到5艘,并且留下1艘做后备。
  如果纽兰空军早有准备,调集足够多的轰炸机,就拥有了发动攻击的能力。
  此外,如果纽兰当局已经说服梵罗国,就更有可能同时在东望洋发难。
  可见,帝国现在面对的,就是最为凶险的局面。
  除了已经在3个方向上作战,在近期还很有可能再在2个方向上爆发战斗。
  真要如此,麻烦就大了!
  其实,这也是周涌涛把林世平叫来的原因。
  
第96章
战略收缩
  周涌涛翻看情报文件的时候,林世平走到窗户旁边,点上了香烟。
  严格说来,第51特混舰队遭到重创确实是在预料之外,必然会逼迫帝国海军调整作战部署。
  简单的说,南方次大陆与东望洋,这两个跟海军相关的战略方向已经受到影响。
  在林世平带来的情报文件中,已经针对这个问题做了详细的阐述。
  首先是南方次大陆。
  在第51特混舰队遭到重创之后,出现了一个很尴尬的局面,帝国海军部署在梵炎洋的3艘航母,无论如何无法完成对梵罗国的战略封锁任务,即在穆阿海与孟加拉湾各需要一支三航母战斗群,才能够保持战略封锁,才有足够的战略威慑,从而使得一直对帝国耿耿于怀的梵罗国按兵不动。
  有第51特混舰队,这个问题根本不存在。
  只要梵罗国敢轻举妄动,帝国海军能让第31特混舰队机动到东北梵炎洋,并且同时让第51特混舰队进驻穆阿海。
  虽然少了一艘航母,但是能切断梵罗国的海运航线,对其实施全面的战略封锁。
  遭到封锁,没办法获得来自纽兰共和国的援助,梵罗当局必然会有所顾虑,也就未必会积极参战。
  要想解决这个问题,唯一的办法其实是把拥有2艘航母,部署在西南东望洋的第61特混舰队进驻梵炎洋。
  这样一来,依然能跟第31特混舰队协同作战,在东西两个方向上封锁梵罗国。
  显然,这就牵扯到东望洋这边的战略部署。
  第61特混舰队的一个主要任务,其实是策应部署在霍瓦依群岛,平常以珍宝港为母港的第41特混舰队。
  其实,第四舰队是帝国海军唯一部署在海外的舰队
  按帝国海军的战略部署,在与纽兰共和国开战之后,第61特混舰队主动前出,视情况决定具体作战行动。关键就一点,如果第41特混舰队所承担的压力太大,第61特混舰队就要表现得主动一些。
  说得直接一点,得在必要的时候奔袭望夕运河。
  可见,在东望洋方向上,第61特混舰队其实是第41特混舰队的备胎,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3/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