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0/945

  只是,体量不足严重的限制了“火神”的用途。
  为了实现对海打击,迢曼空军采购的“火神”,全都可以在弹仓里挂在副油箱,并且在机翼下增加了6个重载挂点。
  原因也很简单,弹仓太小了,装不下重型反舰导弹。
  只是,这却带来了新的问题,即飞行阻力大增,导致油耗大幅度提高。
  在弹仓里挂载10吨炸弹的时候,“火神”拥有大约4000千米的作战半径,而在外部挂在6枚总质量还不到9吨的重型反舰导弹,作战半径只有3000千米,相当于巡航飞行阻力增加了50%。
  不能否认,“火神”确实是一种出色的轰炸机。
  20架“火神”的飞行高度都在11000米以上,而且每4架组成一支编队,编队之间保持10千米左右的距离。
  最先投入战斗的4架“战-9B”在4点25分左右,发起第一轮攻击。
  因位KK-9D已经用掉了一半,肯定没法同时拦截所有轰炸机,而且得避免让轰炸机分散突防,所以4架战斗机集中攻击了最前面2个编队的8架轰炸机,还在发射导弹之后就转向返航。
  其实,这4架战斗机还各有2枚格斗导弹没有用掉。
  不过,已经没有这个必要了。
  后方,紧急起飞的一个小队的4架“战-9B”已经赶到,而且都满载导弹,飞行速度还都在1.3马赫以上。
  其实,这也是“战-9B”的独门绝技之一。
  在突破音障后,“战-9B”能够凭借优秀的气动设计,在只使用最大军用推力的情况下保持超音速飞行。
  当然,有一些特定条件,比如在高空飞行,而且不能携带额外的弹药。
  这个能力,在截击作战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价值。
  往简单说,就是在尽量降低油耗的情况下,能够以最快速度赶到战场,并且拦截来袭的敌机。
  当然,提高载机的飞行速度,还能够延长KK-9D的射程。
  在发射导弹前,这4架“战-9B”都把飞行速度提高到了1.8马赫,赋予KK-9D更高的初速。
  4架满载导弹的“战-9B”对付10多架轰炸机,显然是绰绰有余。
  这个时候,在另外2个方向上的战斗也打响了。
  虽然打得有点艰难,特别是在克里特岛的南面,因为没有提前驱逐护航战斗机,所以在跟护航战斗机交战之后,4架“战-9B”还去拦截了轰炸机,不但用上了格斗导弹,到最后连机关炮都发挥了作用。但是在这2个方向上,有“指-6C”的引指挥,“战-9B”全都出色的完成了使命。
  最终,两个方向上的“火神”轰炸机,只投下了不到10枚反舰导弹,而且投弹空域都在第51特混舰队550千米之外。
  其实,这已经超过了反舰导弹的最大射程。
  只是,出于安全方面的考虑,李深智依然让防空巡洋舰投入战斗,发射防空导弹击落来袭的反舰导弹。
  不过,确实是多此一举。
  当时,这几枚反舰导弹,其实是朝着塞浦路斯飞过去的,即敌人判断第51特混舰队已经机动到了塞浦路斯的西边。
  可问题是,第51特混舰队其实在塞浦路斯的南面。
  原因也很简单,需要掩护的运输船队还在窄海,没有进入陆心海,所以不用第51特混舰队北上。
  就算没有拦截,而且那些反舰导弹有足够远的射程,也无法威胁到第51特混舰队。
  偏差超过100千米,反舰导弹在进入自导阶段之后,肯定无法靠弹载雷达发现第51特混舰队的战舰。
  关键就是,李深智怎么都没想到,也就是这道命令把第51特混舰队置于险境。
  以当时的情况,敌人明显不知道第51特混舰队的准确位置,而发射导弹,不但是在碰运气,更是在试探。
  关键就在这里。
  在拦截那些反舰导弹的时候,2艘“青州”级都启动了雷达,而雷达发出的电磁波在数百千米之外就能探测到。
  10点40分,也就是2艘“青州”级发射导弹拦截了来袭的反舰导弹之后,战斗警报再一次响起。
  发出警报的是之前在舰队西边150千米处巡逻,因为调整了防空部署,回到舰队附近的那架“指-6C”。
  因为需要首先让那些执行了截击任务的战斗机降落,而且还要等待留在航母上,没有能够起飞的那几架战斗机升空,所以这架预警机并没返航降落,而以是以最省油的速度在舰队北面盘旋。
  舰载战斗机都在西边与西南,舰队北面就没有几架飞机,不存在需要规避,让出降落航道的问题。
  关键还有,没关闭雷达。
  虽然可能产生干扰,但是按照帝国海军的作战条令,预警机只有在进入降落航道时,才准许关闭雷达。
  也就是这架预警机,发现从北面忒尔共和国本土方向上飞来的敌机。
  最初,预警机上的作战指挥员还没有认定那是敌人的轰炸机。
  毕竟,那是忒尔共和国本土,忒尔共和国早已宣布永久中立,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均签署了承认忒尔共和国永久中立的国际公约,此后连纽兰共和国都补签了该公约,因此想当然的认为敌人不会出现在北面。
  当时,指挥员认为那或许是忒尔空军的侦察机。
  在那些身份不明的飞机继续向南飞行,并且到达陆心海上空之后,作战指挥员才做出新判断。
  如果是忒尔空军的飞机,肯定不会离开其本土上空。
  那是敌人的轰炸机!
  其实,这也不是预警机上的指挥员的问题。
  在忒尔共和国本土上空,这些不明飞机都是在低空,而这大幅度的缩短了预警机的探测距离。
  不要忘了,“指-6C”是海军的舰载预警机,针对的海洋作战环境。
  “指-6C”的雷达在设计的时候,强调降低海面的镜面反射,以及海浪产生的杂波所产生的干扰。
  至于在陆地上空受到的干扰,反到不是特别的重要。
  即便后来的出口型,也只是在软件上做了改进,增强了信号处理能力,并没在硬件上下功夫。
  按照计划,要下一代改进型,采用全新的雷达之后,才能够彻底解决这个问题。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指-6C”对在陆地上空飞行的低空目标,特别在山区,很容易受地面反射的杂波影响。
  结果就是,在“指-6C”断定那些飞机是轰炸机的时候,距离已经不到500千米了。
  已经升空,而且处于待命状态的“战-9B”,全都在西边,离得最近的几架距离那些轰炸机都有差不多300千米。
  显然,这些战斗机根本就来不及赶来拦截。
  正是如此,在“指-6C”发出敌袭警报后,防空作战直接进入到了拦截来袭反舰导弹的阶段。
  显然,这也是任何一名舰队指挥官最不愿意面对的局面。
  
第94章
大祸临头
  大约在10点45分,收到预警机发出的敌袭警报之后不到5分钟,从北面飞来的轰炸机就在安塔利亚湾的南面,塞浦路斯岛西北,距离“白止战”号约350千米的海域上空发射了反舰导弹。
  这个距离,实在太近了!
  从这个攻击战术就能看出来,敌人并没掌握2艘航母的准确方位,因此只能朝大致方向开火。
  也就是说,有可能是截获了2艘“青州”级巡洋舰发出的电磁波。
  因为没有找到航母,又即将遭到拦截,所以那些迢曼帝国的“火神”轰炸机只能在尽可能近的距离上投射导弹。
  其实,凭借500千米的最大射程,这些反舰导弹能打到亚历山大港去。
  出现这种情况,很有可能是帝国空军在前几天发起反击,摧毁了侦查卫星,导致西陆集团的军事卫星系统瘫痪,无法依靠天基侦查平台搜寻帝国海军的航母,而且纽兰共和国也未必及时提供了相关情报。
  这意味着,那些反舰导弹不止是冲着航母来的,还会攻击沿途遇到的其他战舰。
  2分钟后,10点47分,反导拦截战斗打响了。
  因为轰炸机已经投射了导弹,并转向撤离,所以最先赶到的4架“战-9B”没有追击轰炸机,而是转为向反舰导弹开火。
  要说,这是必须面对的残酷现实。
  虽然放跑了那些轰炸机,多少都有点可惜,但是要保住航母,保护好舰队,就得瞄准飞来的反舰导弹。
  前面几分钟最关键。
  虽然由迢曼空军出资研制的,绰号“毁灭”的重型反舰导弹,拥有500千米的射程,但是核心技术来自西骆沙,不但算不上完美无缺,还存在很多缺陷,其中一些甚至可以说相当致命。
  比如,就是为了降低总质量,不得不在性能上做出取舍。
  西骆沙研制的重型反舰导弹,比如装在潜艇与大型战舰上的SS-N-19,还有装备轰炸机的Kh-32,都是名副其实的重型反舰导弹,前者达到了7吨,后者也重达6吨,而且这些导弹的性能都很不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0/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