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7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6/945

  至于全天候作战所需的飞行技巧,反到不是什么大问题。
  攻击机飞行员,同样来自帝国空军的飞行学院,飞高级教练机的时候,就掌握了全天候飞行技巧。
  要说的话,攻击机飞行员的能力跟战斗机飞行员差不多。
  按帝国空军的标准,最优秀的飞行员主要分配给战术航空兵,而且由飞行员自行选择要飞的机种。虽然大部分飞行员都会优先选择战斗机,但是仍然会有一部分优秀飞行员选择攻击机。
  在战术航空兵,攻击机与战斗机属于“甲”类岗位,享受最高的待遇。
  关键,攻击机的受欢迎程度肯定在轰炸机之上。
  原因也很简单,攻击机的飞行勤务时间在2个小时左右,很少会超过5个小时,轰炸机往往在10个小时以上。
  就算是精力好的飞行员,连续飞行10个小时,那也非常的辛苦。
  何况,轰炸机除了驾驶舱稍微宽一点之外,别的方面并不比攻击机好多少。
  也就是因为工作条件太辛苦,帝国空军才不得不开出极高的津贴,给出非常有诱惑力的福利来挽留飞行员,准确说是跟民航公司竞争,尽最大的努力让耗费巨资培训出来的飞行员延长服役时间。
  在大战爆发前,帝国空军飞行员在退役前的平均服役时间高达13年,为全球之最。
  即便如此,每年都有大批飞行员流失。
  如果不是拥有全球规模最大,也最为完善的飞行员培训体系,恐怕飞行员不足的问题早就暴露了出来。
  不管怎样,“攻-9B”的到来,极大提高了战术航空兵的打击能力。
  只是,“攻-9B”并不是全部。
  随同“攻-9B”一起到来的,还有2架全新的“指-10A”联合指挥机。
  这是2架上个月出厂的新机。
  要说的话,“指-10A”才是关键中的关键。
  用帝国空军的评价来说,“指-10A”不但是力量倍增器,还是一种改变战争面貌的先进武器。
  在波沙湾那边,“指-10A”已经证明了其巨大价值。
  只是在8月份,帝国空军的“战-16A”机群就在“指-10A”的引导下,摧毁了十几部伊拉克的弹道导弹发射车。
  此外,还在“指-10A”的指挥下,发起了几次漂亮的大规模空中打击。
  比如在8月11日,在沙乌地北部空域活动的“指-10A”发现一队朝边境方向运动的伊拉克装甲部队,随后就呼叫了后方的打击力量,并且引导空军的多用途战斗机,只用了大约半个小时,就摧毁了这支拥有100多辆坦克的装甲部队,直接粉碎了伊拉克军队发动反击的念头。
  此后在8月23日,“指-10A”指挥“战-16A”机群,对一支试图撤离科威特的伊拉克军队进行了狂轰滥炸,在持续半天的轰炸中,将整条公路变成火海,消灭了这支拥有上万名官兵的精锐部队。
  “指-10A”的头号价值,就是大幅度的提高了战术航空兵的打击效率。
  只是,仍然有一些质疑声音。
  “指-10A”在波沙湾那边投入战斗的时候,伊拉克空军已被打垮,帝国空军牢牢的掌握着制空权,因此“指-10A”可以在靠近战场的前沿空域巡逻,从而获得150千米以上的探测距离。
  显然,在面对拥有强大防空系统的敌人时,“指-10A”未必能够靠前部署。
  西骆沙就有强大的防空系统,其S-300型防空导弹的射程超过了100千米,而且最新型号有可能达到200千米。
  果真如此,“指-10A”的位置就必须后撤,有效探测距离会大幅度的缩短。
  如果要对战场进行监视,就只能让“指-10A”靠前部署,也就存在很多未知的,而且无法控制的风险。
  要论价值的话,“指-10A”还在“指-8C”之上。
  以其在波沙湾战争中的表现,必然是敌人的眼中钉与肉中刺,上了战场很容易遭到敌人攻击。
  如果动用大量战斗机掩护“指-10A”,那未免有点得不偿失。
  总而言之,“指-10A”更像是一种用来对付弱小敌人的武器,在全面战争当中,未必有好的表现。
  按照这个观点,空军更应该重视小型支援飞机,依靠“攻-2EG”这类战场观察飞机引导空中打击行动。
  这也是空军始终没有让“攻-2EG”退役的关键所在。
  当然,“指-10A”到底能不能适应高强度战争,还需要通过实战证明。
  正是如此,空军才把刚接收的2架“指-10A”派过来,负责引导与指挥“攻-9B”机群发起攻击。
  只是,空军还派来了大量电子侦察机与电子攻击机。
  没错,就是在波沙湾战争当中大放异彩的“攻-8FZ”电子攻击机。
  按照空军安排,在“攻-9B”机群发起攻击,“指-10A”前进到战线后方约100千米处的时候,4个主要反击方向各有两个小队的“攻-8FZ”,且其中1个小队的4架在前沿执行电磁压制任务。
  至于另外1个小队,在后方待命,确保随时能前出应付不时之需。
  要说的话,这绝对是大手笔。
  “攻-8FZ”总共都还没有100架,而且有30多架在波沙湾那边,还必须在其他战略方向保留必要的兵力,因此帝国空军能够投入到西北战场的“攻-8FZ”最多就40架,这次就足足动用了32架。
  其实,帝国空军已经发现电子攻击机严重不足,而且在着手解决这个问题。
  在上个月,帝国空军仅发出1份采购订单,就是将120架封存的“攻-8”改造成电子攻击机。
  关键,按照最新的标准进行改进。
  这里,跟“攻-8FZ”的未来发展计划有关。
  早在几年之前,帝国空军就提出,希望研制一种用来取代“攻-8FZ”的电子攻击机,只是一直都只是希望。
  原因也很简单,这种特种飞机的装备数量不会太大,顶满天也就100多架,要专门研制平台的话,价格肯定会高得离谱。要知道,其他的战术飞机,哪怕是数量最少的重型舰载战斗机,也超过了600架。
  相对而言,拿已有作战飞机进行改造,明显更合适一些。
  当然,空军与海军一直都是这么做的。
  空军是拿“攻-8”改造,而海军是拿“攻-5”改造。
  选择攻击机的主要原因,除了电子攻击机不追求机动性之外,还因为重型攻击机拥有更大的内部空间。
  至于攻击机的缺陷,比如飞行速度慢,其实不是大问题。
  电子攻击机主要伴随攻击机作战,压制敌人的防空系统,因此飞行速度跟同时代的主力攻击持平就够了。
  此外,“攻-8”本身就是超音速攻击机,因此“攻-8FZ”的速度并不慢。
  相对而言,反到是海军的“攻-5”为了追去大航程,满载的巡航飞行速度比空军的攻击机慢得多。
  在进行协同作战的时候,这个问题表现得非常突出。
  如果是由海军提供掩护,就需要让电子攻击机提前出发,到约定空域待命,不然没法跟上空军就作战飞机。
  因为“攻-5CZ”靠不住,所以空军至今都不肯让已经服役30年的“攻-8FZ”退役。
  不过,这也不是说“攻-8FZ”就是十全十美。
  相对而言,“攻-8FZ”最大问题,也就是保养麻烦,以及维持的费用太高。
  要说,这也是空军不愿意采购太多“攻-8FZ”,宁愿在必要的时候请求海军提供支援的原因。
  总而言之,空军一直想要获得一种廉价的,而且性能足够好的电子攻击机。
  空军最初打的算盘,是以“战-16”为基础发展电子攻击机。
  不过,在国防部干预下,空军不得不妥协,也就是接受国防部的安排,由海军主导专用电子攻击机的研制工作,再由空军与海军联合采购,通过大批量采购降低价格,并简化后勤保障。
  海军选择的平台是正在研制的“攻-X”。
  道理也很简单,“攻-X”项目由海军主导,海军有绝对的发言权。
  按照协议,空军负责电子战子系统的研制工作,理由是空军拥有更丰富的经验。
  因为“攻-X”项目一再拖延,所以空军也一直在利用新技术对“攻-8FZ”进行改造,对外宣称是拿“攻-8FZ”测试为下一代电子攻击机研制的武器系统。只是受资金限制,并不是所有的“攻-8FZ”都接受了改造。
  在大战爆发前,只有大约50架“攻-8FZ”获得了改造,而且是机龄最短的那一批。
  这次投入的就是这些改造过的“攻-8FZ”。
  在14日夜间的反击行动中,“攻-8FZ”与“指-10A”才是真正的主力,而且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至于反击所取得的战果,并不存在多大的疑问。
  关键在于,投入了这么多的支援飞机,在任何人看来都是大规模反击,没人觉得这只是佯攻。
  
第84章
飞行巴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6/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