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2/945

  西陆集团投入的3个装甲旅,基本都已丧失了作战能力。
  到此为止,仅仅是在伏尔加格勒到阿斯特拉罕的这条进攻路线上,西陆集团就损失了差不多1000辆主战坦克。
  关键就在这里。
  该方向上,西陆集团总共才3个师级装甲部队,就算把其他部队的也算上,能够动用的主战坦克也就在1500辆到1800辆之间。关键是,在此之前的战斗当中已经损失了数百辆坦克。
  也就是说,西陆集团在该方向上,损失了约三分之二的主战坦克。
  这意味着,西陆集团的地面部队基本上丧失了突击能力,就算还能够发动进攻,那也是强弩之末。
  现在,摆在西陆集团面前的选择只有两个。
  一是在没有做好充分准备的情况下攻打阿斯特拉罕,在这座已变成堡垒的城市,跟绝不投降的东方集团的守军死战到底。
  或许能拿下阿斯特拉罕,也有可能在此遭遇战略性失败。
  二是暂时停止进攻,等预备队跟上来,再去攻打阿斯特拉罕。
  显然,稍微有一点脑子的指挥官都会选择后者。
  可问题是,预备队在什么时候才能跟上来?
  虽然在所有方向上,西陆集团的大军都已取得突破,但是损失都不小,而且都提前动用了预备队。
  比如在新罗西斯克那边,预备队已经替代主力。
  如果只是一个方向出了问题,那还没什么好担心的。
  预备队有梯次之分,在进攻初期,跟随突击部队前进的,其实是战役级预备队,也就是集团军级的预备队,主要任务是在战役级别的战斗当中,为主力部队提供支持,以确保达成战役目的。
  往上,还有战略预备队。
  在西骆沙陆军,战略预备队是第9集团军。
  该集团军部署在伏尔加格勒西边,和平时期的在编率为60%,而且能够在72小时之内完成动员,并达到满编状态。
  关键就是,该集团军有全套主战装备,在完成动员之后就能开赴战场。
  在大战爆发前,该集团军已完成动员,总兵力达到了15万,其主力是1个装甲师与3个机步师。
  这里,3个机步师是轻装甲部队。
  其实,这也是预备队的特点,拥有较强的战略机动能力,能够在关键的时刻出现在关键地点。
  可问题是,只有这么1个集团军。
  在西骆沙陆军的作战计划中,第9集团军所肩负的头号任务,就是协助顶在前面的第1集团军攻打阿斯特拉罕,或者是在第1集团军拿下了阿斯特拉罕之后,赶在东方集团完成部署调整前继续向东突击。
  当所有方向都出了问题,只靠1个集团军,肯定是杯水车薪。
  再说,第9集团军本身不算强大。
  在西骆沙的五个主力集团军当中,最强的肯定是第1集团军,不但满编总兵力达到惊人的35万,而且和平时期的在编率都高达95%,几乎能够在任何时候投入战斗,不存在需要花时间进行动员的问题。
  另外的3个主力集团军,总兵力都在25万到30万之间,在编率不低于90%。
  可见,第9集团军最弱。
  现在,要靠第9集团军去堵住所有的漏洞,显然是勉为其难。
  更加要命的是,在第一阶段战略进攻当中,西骆沙陆军的头号任务并不是拿下阔海北面的阿斯特拉罕,而是进军新罗西斯克,夺取这座位于墨海东北的港口,切断梁夏帝国与东骆沙的海运航线。
  最终目的,仍然是扫荡枷锁路桥,攻打与占领跋窟油田。
  为了达到目的,西陆集团不但在枷锁陆桥方向投入了2个主力集团军,也就是第3与第7集团军,还投入了接近一半的物资,就连第9集团军都派了一个机步师过去,专门守卫后勤补给线。
  此外,枷锁陆桥那边的进攻行动,占用了太多运输力量。
  由此导致的结果是,进军阿斯特拉罕的行动遇到麻烦的时候,西陆集团根本就没有足够的运力把预备队送上来。
  当然,也没有足够的预备队可用。
  要说的话,这是帝国空军的功劳。
  在之前几天里,帝国空军的战术航空兵以遮断轰炸为主。
  虽然遭受了极为惨重的损失,只是多用途战斗机就被击落数百架,还因为遭到偷袭而损失了1架前出的大型预警指挥机,阵亡与失踪的飞行员接近1000名,但是取得的战果也很突出,摧毁了1500千米范围内大约三分之二的火车头,摧毁的列车车厢更是不计其数,并且通过轰炸桥梁与隧道,使得从西骆沙腹地到前线的铁路运输量,直接减少了6成,而且难以在段时间内恢复。
  依靠公路运输,也只是聊胜于无。
  虽然装甲部队主要依托公路推进,但是在大规模战争中,主要还是得依靠铁路,公路为辅助性质。
  这也是大陆战场的基本情况。
  在伏尔加河的东西两岸,交通都以铁路为轴线,依靠沿途车站与公路连接,再通过公路连接各地。
  不管是进攻方、还是防御方,都高度依赖铁路。
  原因也很简单,在海运与内河航运都靠不住的大陆腹地,只有铁路能够承担海量的运输任务。
  当然,还有兵力的问题。
  以当前的局面,西骆沙最多能把第9集团军的2个师送上来,至少都需要3天,还无法保证这2个师能获得足够的给养。根据前面几天的表现,比如作战损失率,2个师肯定于事无补。
  要想维持进攻势头,必须依靠西陆集团的其他国家,特别是迢曼帝国。
  按照军情局掌握的情报,迢曼帝国等西陆集团成员国对西骆沙做出了承诺,保证会在开战之后派地面部队参战。
  关键是派多少部队参战。
  按较为可靠的说法,迢曼帝国至少会投入1个军的兵力,而其他的主要成员国,即罗利王国、洛克国、斯班王国与布兰王国,投入的兵力都不会少于1个师,众多的二流盟国,投入的兵力也在旅级以上。
  要这么算的话,盟国提供的兵力大约有2个军。
  其实,这些部队大多是部署在西骆沙的占领军,只有洛克国与布兰王国的军队没有部署在西骆沙境内。
  2个军不算少,更何况都是长期部署在前线的精锐部队。
  可问题是,这些盟友的作战部队,其实都是战略预备队,在计划当中,并不会参与首轮突击任务。
  原因就是,盟友的军队需要更多时间才能完成战前动员。
  即便是日常战备水准较高的迢曼驻军,也需要一周时间才能完成动员工作,然后还要花几天时间开赴前线。
  为此,西陆集团盟军大举参战的时间,其实是在开战之后半个月。
  要说的话,西骆沙陆军也是按照这个标准做的战备,即首轮突击时间为15天,最低目标攻占阿斯特拉罕。
  在拿下了这座城市之后,才能停下来,等待盟友的援军到达。
  现在的问题是,西骆沙军队无论如何都无法在15天之内打下阿斯特拉罕,也就不可能按照计划完成作战任务。
  等盟友的援军赶到,再发起进攻?
  显然,这很不现实。
  关键也就一个,东方集团绝不会坐以待毙,除了会利用这些时间加强防御部署,还可能发起反击。
  真让东方集团顺利发起反击,后果将不堪设想。
  到时,就算是顶住了东方集团的反击,也只能放弃进攻行动,并提前转为战略防御。
  可惜的是,这也是西骆沙当局最不愿意接受的结果。
  也许,迢曼帝国是想借这场战争,消除西陆集团的内部矛盾,并巩固自身地位,从而维护其霸权。
  可是,西骆沙当局想获得的,必然是重新实现统一。
  不但要打下阿斯特拉罕,还要占领整个东骆沙。
  提前转为防御,那么西骆沙什么都得不到。
  在继续进攻与停止前进之间,西骆沙当局必然选择前者,哪怕明知道会因此丧失取得更大胜利的机会。
  再结合空军获取的战场信息,不难判断出,敌人最多会停留一天,也许在半天之后就会重新发动进攻。
  只是,投入的兵力不会太多。
  东方集团也没法投入足够的兵力来顶住敌人的进攻。
  正是如此,在13日的上午,回到阿特劳之后,廉明阳从郑直爽那里收到消息,他们有半天时间调整状态。
  损失的武装直升机,暂时是不要想了。
  别说是“直-10A”,现在连“直-7W”都没有,最快要等到月底,才有望获得补充的武装直升机。
  不过,运输直升机足够的多,而且缺乏飞行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2/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