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2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0/945

  此外,廉明阳也得到了战区司令部的保证。
  只要大战爆发,会在第一时间安排运输机,把长期作战所需要的全部保障设备与人员送到占加拉。
  当然,有没有保证都无所谓。
  大战爆发之后,占加拉就是该方向上的战略支撑点,因此战区司令部肯定会加强该地的军事部署。
  要挡住西陆集团的装甲洪流,就得靠部署在此的武装直升机。
  当然,还包括同样部署在占加拉的前线航空兵。
  如果说武装直升机是坦克的克星,那么空军的前线航空兵就是所有地面部队的梦魇。
  与西陆集团前线航空兵不同,帝国空军前线航空兵以攻击机为主。
  至于负责制空的战斗机,全都编在战术航空兵里面,尽可能的部署在后方的机场上。
  原因无二,避免跟前线航空兵争夺并不算多的前沿机场。
  当然,这跟帝国的战斗机普遍拥有较远的航程有关。
  不管是“战-10”还是“战-11”都有1000千米以上的作战半径,在纯空优任务下甚至能达到1500千米。
  相对而言,帝国空军的攻击机就没有那么远的作战半径。
  做为主力攻击机的“攻-9”,在标准的对地支援挂载下,作战半径仅600千米,而且最好控制在400千米以内。
  有趣的是,“攻-9A”没有空中加油能力,而安装了空中受油系统的“攻-9B”的产量还没有上来。
  也就是说,大部分“攻-9”不具备空中加油能力。
  这个思路,显然是在前线为攻击机加油的风险实在太大,而且专用攻击机也不可能靠后部署。
  不过,“攻-9”的反装甲能力非常强悍,甚至可以说有点变态。
  这种从一开始就按照“打坦克”思路设计的攻击机,可以看成是一门能飞行的40毫米加特林机关炮。
  简单的说,“攻-9”的设计工作就是围绕40毫米6管加特林机关炮展开的。
  为了这门加特林机关炮,设计师可以说是费尽周折。
  因为重量太大,而且开火时的后坐力非常惊人,所以只能安装在机腹,不得不把机首抬高了半米。原本应该装在后机身的2台发动机也被挤到外面,呈60度夹角安装在水平尾翼的前上方,而垂直尾翼只能一分为二,而且安装在水平尾翼两端。前机身,为了给飞行员更好的视野,驾驶舱移到了机鼻处。
  总而言之,“攻-9”的外形可以说奇丑无比。
  只是,也物有所值。
  这门40毫米机关炮在设计的时候,就只有一个要求:打穿坦克的顶甲。
  在使用钨芯穿甲弹的情况下,能打穿200毫米厚的均质装甲。别说过去的坦克,就连最新式的“ZT-99B”,其顶甲的等效厚度也只有150毫米,而且还是在设计的时候专门加强之后的结果。
  依靠这门机关炮与1200发炮弹,一架“攻-9”能够扫灭一个装甲营。
  关键还有,为了提高生存率,或者说在设计的时候就是针对低空作战,必然要面对数量众多的小口径高射炮与高射机枪,所以“攻-9”在关键部位都敷设了符合装甲,理论上能够抵抗30毫米高爆弹的直接攻击。
  此外,“攻-9”的所有关键设施,都有极高的设计冗余。
  在理论上,只需要一台发动机就能让攻击机保持足够的飞行速度,而且采用的平直翼有极高的升阻比。
  总而言之,“攻-9”在问世之后立即获得了空军的青睐。
  如果说有什么缺陷,也就是前四个批次的“攻-9A”没有使用制导武器的能力,只能用铁壳炸弹与火箭弹执行打击任务,要后面三个批次的“攻-9A”与“攻-9B”才具备挂载与使用空地导弹的能力。
  所幸的是,西北战区这边全是后面批次的“攻-9A”,而且前几个批次的“攻-9A”集中部署在预备役部队。
  可见,撑起西北防线的,其实就是以陆航的武装直升机,以及空军的前线攻击机为主的空中力量。
  这套完全以空中力量为主的防御体系,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从没接受过战火考验。所有与之相关的理论战术,全都来自演习与推演。
  或许,检验的机会就要到了!
  
第48章
大战爆发
  跟前几天一样,廉明阳在凌晨3点前就已起床,随后就把手下的飞行员与勤务人员全都叫了起来。
  花了15分钟吃完早饭,在3点20分之前,全体官兵就开始为出动做准备。
  其实,主要是例行检查。
  与“直-7W”相比,“直-10A”除了战斗力更强大,日常维护项目也更多,或者说更加麻烦。
  最大问题,就是发动机。
  廉明阳的这批“直-10A”采用的是“WZ-6F”型发动机,虽然功率达到1100千瓦,并不比“WZ-9A”标称的1150千瓦低多少,但是这种20多年前设计的发动机在经过多次改进之后,性能早已到极限。
  由此带来的问题是,“WZ-6F”的热负荷极高,可靠性一直存在问题。
  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最初交付的这些“直-10A”,而且要等到“WZ-9A”进入量产后才能解决。
  至于“WZ-9A”的量产时间,到现在都还没有确定。
  要说的话,在占加拉这边还要稍微好一点。
  因为气温要低一些,所以发动机的热负荷要轻得多,在正常使用的情况下出故障的概率也就更低。
  其实,这也是施授良把廉明阳这支部队派回西北战区的关键所在。
  相反,“直-7W”反到没有这么多的问题。
  虽然使用的同样是“WZ-6”,不过是输出功率才750千瓦的D型,因此发动机的热负荷要低得多。
  在日常使用中,“直-7W”的出动率比“直-10A”高得多。
  要保持足够高的出动率,就必须在后勤保障上下足功夫。
  所幸的是,之前一直就是这么过来的,所以大家早就习惯了这种“起得比鸡早,睡得比狗晚的”生活。
  何况,当前的局势可不是一般的紧张!
  就在昨天,迢曼当局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以帝国为首的联军在一天之内,也就是今天上午八点之前结束针对伊拉克的军事行动,无条件从波沙湾地区撤军,承认科威特是伊拉克的一个省。
  此外,还要求帝国立即停止向骆沙联邦共和国增兵,无条件移交大约400万滞留在骆沙联邦共和国境内的非法移民,答应在以骆沙民主共和国为主的基础上,让东西骆沙重新实现统一。
  帝国当局根本不可能答应这样的要求!
  同样是在昨天,只晚了几个小时,帝国当局就发表声明,宣称绝不会从波沙湾撤军,更不可能放弃骆沙联邦共和国。
  至于移交那些到东骆沙申请政治避难的西骆沙公民,那是东骆沙政府的事,跟梁夏帝国没有关系。
  要不要让东西骆沙实现统一,以及以什么方式实现统一,那也是骆沙人民的事。
  梁夏帝国的立场也非常明确:尊重骆沙人民的选择,反对一切性质的强权政治。
  随后,总参谋部下达了最高战备命令。
  结果就是,一整个晚上都没消停下来。
  虽然空军战术航空兵部署在后方,但是在昨天晚上,有8架战斗机因为燃油即将耗尽而在占加拉降落。
  按照这些战斗机飞行员所说,边境那边的局面非常紧张,对峙随时有可能演变成冲突与战斗。
  其实,现在欠缺的就只是第一枪。
  如果只是对峙,那还没什么好大惊小怪的。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这样的局面并不少见,其中几次还演变成了冲突,最后还是平息了下去。
  这次却不一样!
  空军方面,已经把仅有的2架“指-10A”派了过来,而且部署在鄂木斯克,距离前线就只有1000多千米。如果有需要,空军还可以把部署在波沙湾的那架联合指挥机调过来,加强这边的监视力度。
  从“指-10A”在波沙湾战场上的表现来看,联合指挥机在空地协同方面有十分巨大,而且不可替代的价值。
  此外,鄂木斯克的空军基地,一直就是空军在西北战区的大本营,主要就用来部署预警机等大型支援飞机。
  原因也很简单,该基地恰好在西陆集团陆基巡航导弹与中短程弹道导弹的射程之外。
  要说的话,在开战之后,最需要提防的就是西陆集团的导弹攻击。
  这也是帝国空军一直重视战斗机作战半径,并且尽量让战斗机靠后部署的关键所在。
  如果把作战飞机集中部署在前沿机场,极有可能在敌人的首轮突袭中全军覆没。
  为此,空军还在前沿区域修建了大量野战机场,以弥补前沿机场容纳能力不足,无法支撑全部战术飞机的问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0/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