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6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2/945

  简答的说,“蛇矛”弹体横截面,其实是一个上下两边有一定幅度的等腰梯形,也可以说成是切掉中心部位的扇形。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能够在不增加空间的情况下,让一具左轮挂架挂在6枚导弹。
  这个修型,让“蛇矛”采用了旋转折叠的弹翼。
  此外,还有一个谁都没有想到的好处。
  “蛇矛”的RCS值,雷达反射截面积,比采用圆柱形弹体的“画戟”低了差不多一个数量级!
  正是如此,帝国空军宣称“蛇矛”是全球第一种隐身巡航导弹。
  其实,这其实是在自吹自擂。
  这是意外收获,而且帝国空军也是通过“蛇矛”对隐身外形有了更多,也更加全面与深入的认识。
  因为省掉了火箭助推器,所以“蛇矛”的发射重量才1000千克出头。
  同样因为能从搭载平台,也就是轰炸机那里获得足够的初始速度,所以“蛇矛”配备的是推力小得多的涡扇发动机。因为涡扇发动机的油耗低得多,所以“蛇矛”能用更少的燃油获得与“画戟”相当的射程。
  至于射程与战斗部质量,“蛇矛”跟“画戟”几无区别。
  此外,为了提高通用率,节省开发的费用,“蛇矛”的战斗舱跟“画戟”相同,因此两种导弹的战斗部能通用,即“蛇矛”能使用海军为“画戟”开发的半穿甲弹战斗部,而“画戟”也能够使用空军为“蛇矛”开发的子母战斗部。至于由陆军开发的高爆战斗部,更加是主要型号。
  一次性出动60多架战略轰炸机,一口气打出近700枚巡航导弹,那绝对是大手笔!
  要说,丁镇南都觉得很浪费。
  “蛇矛”其实比“画戟”还要贵一些,出厂价已经超过了100万金元,而“画戟”的上一个批次才80万金元。
  贵就贵在发动机上。
  这一下就烧掉了差不多7亿金元!
  在战斗当中损失的那33架战术飞机,采购价格也只有6亿金元。
  当然,这么做,更多的是为了验证空军的战略打击能力。
  不要忘了,在新时代的战略轰炸当中,轰炸机投掷的不再是炸弹,是巡航导弹!
  此外,在巡航导弹成为主力之前,还从来没有出现过需要一口气投掷数百枚发起攻击的战斗!
  也就是说,没人知道一次投射几百枚巡航导弹会是什么效果,以及能够达到多高的攻击效率。
  最重要的,其实是有人为此买单。
  让丁镇南调整作战部署,加大空军巡航导弹投射量,施授良就告诉他,已经获得了国防部的准许,要在这场战争中,把库存的差不多2500枚空射巡航导弹,以及近3000枚海基与陆基巡航导弹都用掉。
  至于原因,就只有一个。
  不愿意出兵直接参与作战行动的狭夷当局已经答应,会承担更多战争开支,比例由之前商定的15%提高到30%,而且还能进一步协商,也许最终会超过40%,等于要多拿出数百亿金元。
  多了几百亿金元的战争预算,还用得着担心导弹太贵吗?
  用施授良的话来说,这是在让帝国军队清库存,把军火库腾出来,以便存放性能更好的新式弹药。
  再说,这些巡航导弹的平均库存时间已接近10年,而巡航导弹这类高性能弹药的有效储存期也就20年。
  其中,最早采购的一批,再过几年就要过期了。
  关键还有,就算导弹里的电子设备没有因为长期储存而损坏,在存放20年后,也早就落后于时代了。
  显然,得抓紧时间用掉!
  
第36章
别人买单
  对“清库存”行为,帝国军方打死都不会承认,特别是在计算战争开支的时候,为了把那些在十多年前采购的巡航导弹按现在的采购价格计算,以及算上维持保养的费用,一并让其他国家买单。
  这轮巡航导弹突击,其实没什么好多说的。
  按照联合部队司令部在当天晚一点公布的战报,总共用掉的800多枚巡航导弹,对目标的命中率高达92%,对目标的毁伤概率达到了77%,巡航导弹的总体可靠性更是达到惊人的96%。
  关键就是,使用巡航导弹不存在战损与伤亡的问题。
  虽然外界对联合部队司令部公布的战报抱怀疑态度,但是没人能否认,在6日的两轮突击后,伊拉克空军已被联合部队干爬下了,让侯赛因政权引以为傲的防空系统,不但没有能够顶住联合部队的狂轰滥炸,在连续2轮的高强度打击之后,也已经千疮百孔,再无法保护伊拉克的领空。
  当然,这么说其实有点夸张。
  就在6日白天,伊拉克空军还发起了数次反击,并且宣称在战斗中击落了1架梁夏海军的舰载机。
  没错,就是一架“战-12A”型舰载战斗机。
  按照伊拉克空军发布的消息,这场战斗发生在6日下午。
  当时,梁夏海军的2架“战-12A”正在巴士拉南面执行轰炸任务,轰炸一支前往科威特的伊拉克运输车队。伊拉克空军积极出击,派2架MG-25前去截击,并且在交战中用空对空导弹击落了一架“战-12A”,迫使另外一架提前扔掉了炸弹。正因为MG-25及时杀到,那支车队才幸免于难。
  此后,梁夏海军的2架“战-9B”杀到,用雷达锁定MG-25,所以伊拉克战斗机没有冒险追击逃跑的“战-12A”。
  只是,联合部队与帝国海军先后宣称,没在下午与伊拉克战斗机交战。
  此外,当时在巴士拉南面活动的,其实是一支“攻-6”机群,没有“战-12A”在该地区活动。
  至于拦截MG-25的“战-9B”,确实有不少,只不过没有跟MG-25交战的记录。
  简单的说,伊拉克空军是在撒谎。
  当然,对外宣传肯定是朝着对自己有利的一面来说。
  丁镇南是在傍晚回到指挥中心的,而值班参谋首先告诉他的,就是发生在巴士拉东南的那场空战,
  确实有一架“战-12A”遭到攻击,而且被伊拉克战斗机击落。
  这架倒霉的舰载机坠落在波沙湾里面,飞行员也及时的弹射跳伞,随后被赶到的直升机救走。
  按帝国高层的命令,联合部队司令部封锁了该消息。
  至于交战经过,跟伊拉克空军发布的消息有那么点出入。
  这场空战,不应该由海军航空兵背锅,主要责任其实在空军身上。
  当时,在该方向上执行巡逻任务的“指-8C”在探测到那2架MG-25之后,并没有立即引起重视,比如没有派附近的“战-11B”前去拦截,只是警告了在该区域执行轰炸任务的海军舰载机,然后就把相关的指挥工作移交给了还在数百千米之外,正在朝这边飞来的海军舰载预警机。
  根据后来做的调查,当时是“指-8C”机长下达的返航命令。
  原因就是,这架预警指挥机已经巡逻了16个小时,而且进行了一次空中加油,按计划在2个小时之前就应该返航。
  按照计划,将由海军的“指-6C”在下午15点左右前来替换,而“指-8C”撤走的时候已经是17点过了。
  不过,这也不能怪海军。
  在中午的时候,海军就已经发出消息,因为在波沙湾与穆阿海的3艘航母都在接收返航舰载机的时候遇到麻烦,导致回收作业的时间超过预期,无法按原订计划派遣预警机去执行巡逻任务。
  联合部队司令部也据此做了调整,而且空军不是不知情。
  不然,也不会让“指-8C”在13点前进行空中加油。
  也就是因为进行了这次空中加油,所以这架“指-8C”并不存在因为燃油不足,必须立即返航的问题。
  “指-8C”回到机场的时候,还剩下12吨燃油,能继续飞行4个小时。
  其实,前后只相差15分钟。
  空军的“指-8C”在17点过5分转向撤离,大约17点15分,关闭了持续运行16个小时的雷达。
  后来,空军就是使用“雷达运行时间过长”的理由,为“指-8C”的机长洗脱责任。
  海军的那架“指-6C”在17点30分,距离战场约250千米处启动了雷达。
  也就是在这15分钟里,2架MG-25杀了过来,而且在大约30千米之外,向毫无防备的2架“战-12A”发射导弹。带队的长机首先转向规避,僚机飞行员的反应慢了点,被导弹命中。此后向东南方向飞了大约50千米,才坠毁在波沙湾里面,飞行员则在坠毁之前成功跳伞逃生。
  此外,赶过去迎战的不是海军的“战-9B”,而是空军的“战-11B”。
  虽然1架“战-11B”的飞行员坚称,由他发射的“KK-6M”追上了一架MG-25,但是没有获得击落的证据。
  从雷达探测到的情况看,那架MG-25在遭到攻击之后,很有可能进行了规避,从2万米的高空俯冲到了5000米以下的中低空,飞出了“战-11B”的雷达探测区域,有很大的可能摆脱了追击的“KK-6M”导弹。
  其实,这也没什么好奇怪的。
  在整个两伊战争中,伊拉克空军只有MG-25能挑战波伊空军的F-14A。哪怕MG-25的机动性能十分糟糕,也能够凭借最快超过3马赫的飞行速度,轻易摆脱敌机从几十千米外射来的导弹。
  这也是伊拉克空军在开战第一天,唯一值得称道的反击行动。
  白天,联军还发动了2次规模较大的轰炸行动。
  只是跟凌晨的首轮突击相比,那就差远了。
  白天出击,主要是为了保持空袭压力,不给伊拉克军队喘息机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2/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