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5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3/945

  李天凌制订的伏击计划,关键就是“战-11B”出色的爬升与加速性能。
  在2分钟之内完成爬升,那么就算被伊拉克的防空雷达探测到了,以伊拉克空军的指挥体系,也未必能够及时下令,让2架已经进入伏击圈的MG-29转向返航,而且那2架伊拉克战斗机根本就来不及逃走。
  当然,该计划能够实施,主要还是看“指-8C”的表现。
  准确的说,就是把握所有的战术结点。
  此外,就是大小二双会不会犯浑。
  所幸的是,那两个家伙,在上了战场之后,比谁都冷静,肯定不会犯糊涂,更别说拿自己的性命开玩笑了。
  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还没有结婚生子,怕死得很呢。
  就在“战-11B”机群全力爬升的时候,两架“战-10B”正在全速向南逃逸。
  根据预警机发来的战场信息,那两架MG-29已经启动火控雷达,而且正在加速追赶逃逸的“战-10B”。
  伊拉克战斗机已经锁定了“战-10B”,还没有开火,只是因为导弹的射程不够。
  尾追开火,中程空空导弹的射程才迎头拦截的三分之一,而且脱靶的概率极大。
  没有足够大的把握,飞行员一般不会浪费弹药。
  
第17章
先声夺人
  电视讲话这些,早就安排好了,周涌涛也就是照着稿子念。
  因为消息早已传开,电视台也做了相关的报道,所以首辅的电视讲话反到没有引起多大波澜。
  对帝国的军民来说,打仗根本不是值得大惊小怪的事情。
  按照电视台的评论,在波伊战争之后的十几年,除了出兵斯里兰卡平定军事政变外,帝国就没有经历过其他值得一提的地区战争,反到是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直接或者间接参与了几场战争。
  就帝国的历史而言,十几年没有打仗,反到非常的罕见!
  不要忘了,梁夏帝国是在南江口海战中诞生的,在梁骆战争当中发展壮大,在两次大战期间成为世界霸主。
  上一次出现如此长久的和平,还是两次大战之间的“20年休战期”。
  完事之后,周涌涛就回到了书房。
  他的心情非常复杂,不是因为刚刚面对摄像机念完早已准备好的讲稿,而是论议两院投票的事情。
  虽然在3天前,周涌涛就已知道,肯定能获得战争授权,即论议两院的大部分议员表示会支持首辅的战争提议,但是让周涌涛怎么都没有想到的是,在最终表决当中,竟然获得了全票支持。
  没有一名议员投反对票!
  这太不正常了!
  五十年前,薛远征在论议两院的表决当中获得全票支持,是因为狭夷皇国不宣而战,偷袭了澄江军港!
  这能比吗?
  伊拉克军队不但没有攻击帝国的本土,也没攻击帝国的海外军事基地,而且科威特并不是帝国的缔约盟国。
  此外,帝国皇室对科威特王室的安全保证并没有被打破,包括阿巴斯三世在内的科威特王室成员都已经安全抵达利雅得。
  论议的两院上千名议员,为什么全部支持对伊拉克发动战争?
  显然,这足以说明一个问题。
  帝国的内部矛盾已经严重到,需要通过战争来缓解的程度了。
  最严重的,其实就是经济方面的问题。
  在根源上,还跟周涌涛有关。
  6年之前,在住进首辅官邸之后,周涌涛做的第一件事,并不是授权陆战队在斯里兰卡采取行动,而是发起了代号“天网”的战略防御系统的建设工程,开始打造所谓的国家战略防御系统。
  当时,此事引爆了全球舆论。
  按照西方媒体评论,如果梁夏帝国率先建立起国家战略防御体系,并且获得建立在该体系之上的战略打击能力,将拥有针对任何一个对手施行全面战略打击,而且不用担心遭到反击的绝对优势。
  简单的说,打破了三足鼎立所形成的战略平衡。
  在理论上,不管是迢曼帝国,还是纽兰共和国,因为缺乏对等的反击手段,都将在下一场大战中不敌梁夏帝国。
  其实,在获得了几乎碾压优势的战略打击手段之后,梁夏帝国能随心所欲、肆无忌惮的发动战争。
  这里面的关键,其实是把军备竞赛扩大到太空领域。
  只是,随后发生的事情,斯里兰卡的军事政变,成功的转移了舆论注意力。
  可问题是,持续30多年的军备竞赛已经由此升级。
  在同一年,纽兰联邦就率先启动了代号“星球大战”的战略计划,针对的其实就是帝国的“天网”。
  到了次年,迢曼帝国也启动了代号“诸神黄昏”的战略计划。
  也就是在此之后的几年里面,三个超级霸权先后在太空领域发力。
  当然,领跑的一直都是梁夏帝国。
  在过去几年里,帝国不但发射了数十颗“天眼”系列的军事侦查卫星,首次掌握覆盖全球的太空侦查能力,还正式启动了代号“指南针”的全球导航卫星系统的建设工作,完成了对本土的全面覆盖。
  至于通信卫星,早就完成了布网。
  当然,与之相对的,则是居高不下的军费开支。
  在周涌涛执政的这六年,帝国军费开支增幅一直保持在15%以上,基本上是经济增速的四倍。
  去年,帝国的国防预算已经高达6400亿金元,占到中央财政预算的三成!
  在新历143年,周涌涛执政之前的那一年,帝国国防预算才2300亿金元,即便把通货膨胀算上,也仅相当于新历149年的3000亿纪元。再往前的话,在第二次全球大战的最后一年,帝国的战争开支还不到600亿金元,相当于新历149年的8800亿金元,而且在中央预算的占比也只有三成。
  如此巨大的军费开支必然导致严重的社会问题。
  对此,周涌涛最为清楚。
  不过,这也是关键所在。
  启动“天网”战略,并不是真的要获得基于太空的战略打击能力,而且在技术上根本就实现不了。
  该计划有两个目的。
  军事上的,其实就是向太空拓展,加快推进已经开始的第三轮军事变革的进程,增强帝国的军事实力。
  其中,又以“指南针”卫星导航系统最为重要。
  空军牵头,海军与陆军参与的下一代侦查、通信、情报、指挥与打击系统,难度最大与进度最缓慢的就是全球导航定位系统。
  在军事之外的目的,其实是逼迫纽兰共和国与迢曼帝国跟进,在经济上给两个对手施加压力。
  此外,就是提高科技在军备竞赛中的分量。
  这是一场经济与科技的战争。
  去年,纽兰共和国的军费开支超过了5000亿纽币,占联邦政府财政预算40%,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更是高达8%。
  迢曼帝国的国防开支也达到了8500亿金马克,占财政预算45%,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超过10%。
  和平时期,这绝对是不可承受的重担。
  用周涌涛的话来说,这将是第三次全球大战之前的最后一轮军备竞赛,因为支持不住的那个超级霸权,肯定会发动战争。
  在根本上,这也是迢曼帝国教唆侯赛因政权发动战争的关键所在。
  由此也就不难理解,论议两院那些大老爷为什么会对出兵波沙湾,解放科威特如此的积极与热情。
  这里面还涉及到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
  没错,就是由巨额的赤字预算带来的通货膨胀,也就是货币贬值。
  帝国的财政赤字已经连续6年超过了20%,目前的负债率相当于政府岁收的240%。
  为了平衡预算,在过去六年里面,帝国一直在增发货币。
  如果没有掌控全球贸易结算体系,特别是主要的产油国均用金元结算,帝国金融体系早就崩溃了。
  当然,发展到最后,其实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或者说产能过剩。
  关键就在这里!
  要想消除通货膨胀,解决过剩的产能,用掉大量囤积起来的剩余物资,唯一选择就是一场大规模战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3/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