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56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7/945

  最有代表性的,也就是大力打造以“直-10”为核心的低空打击力量。
  按帝国陆军的战略构想,在战争爆发之后,除了依靠空军与海航,主要就是动用以武装直升机为首的低空打击力量,在伏尔加河到乌拉尔山脉之间的战略缓冲区,阻击来自西陆集团的装甲洪流,尽最的大努力把战线控制在西大陆地区,争取获得15天到30天的时间,以完成战争动员。
  如果时间充足,还能在后方完成兵力集结,从而在顶住了西陆集团的进攻之后立即发动战略反击。
  整套防守反击战略,核心就是战场制空权。
  只要掌握了制空权,西北战区的几百架武装直升机,在理论上就能够摧毁上万台西陆集团的主战坦克!
  只是现在,情况要复杂得多。
  最大的问题是,部署到位的空中力量总共只有3支“远征混成联队”,实际可以动用的战斗机才50余架,一次最多能出动2个中队,因此只能在2个方向为承担防御任务的地面部队提供掩护。
  至于空中支援,就别指望了。
  哪怕有3支混编轰炸机中队可用,因为没有战术航空兵掩护,所以没法有效执行近距离支援任务。
  没有绝对的制空权,让笨重的轰炸机飞到战场上空投弹,跟送死没有区别。
  波伊战争的教训至今都历历在目。
  在那场战争当中损失100多架战略轰炸机之后,帝国空军才醒悟过来,并承认密集轰炸战术已经过时。
  空中支援无法到位,就得对禁飞区的范围做出调整。
  只是到底怎么调整,主要有两个观点,扩大禁飞区的范围与缩小禁飞区的范围。
  前一个观点主要来自陆战队,靠前部署的作战部队最多就2个装甲营,可以动用的坦克还不到70辆,需要守卫的边境线却宽达数百千米,因此只能通过扩大禁飞区宽度,获得更大的防御纵深。
  准确的说,其实是获得更多时间进行战术机动。
  把禁飞区的宽度由通常的100千米扩大到300千米,伊拉克军队只是发起突击,就得多花12个小时。
  对陆战队来说,多出来的12个小时至少能够运动200千米。
  这样一来,在沙乌地与伊拉克国境线南面,只需设置两处防御支撑点,因此2个装甲营勉强够用。
  相反,如果禁飞区没有扩大,就需要设置更多的防御支撑点,部署更多的地面部队。
  在提出这套战术的时候,陆战队的军官故意忽视了一个问题。
  要想让该战术奏效,必须得满足一个前提条件。帝国的军事部署,特别是提前进驻沙乌地的空中力量,具有足够强大的吓阻效果。只是靠前部署与战备巡逻,就能够让伊拉克空军放弃冒险念头。
  只是3支“远征混成联队”就能吓住伊拉克空军吗?
  如果没达到这样的吓阻效果,扩大禁飞区就是自讨苦吃。
  6个战术中队,总共才48架战斗机,哪怕是倾巢而出,也未必干得过拥有600多架战斗机的伊拉克空军。
  按照昨天做的推演,如果伊拉克空军下定决心,只需连续发动两次大规模冲击,就能压垮帝国的防空力量。
  虽然伊拉克空军会遭受惨重损失,但是在接下来的战斗当中,伊拉克陆军装甲部队能在不受重大威胁的情况下,以最快速度推进到边境线南面,用数百辆坦克淹没陆战队的2个装甲营。
  战略轰炸,不会有多大意义。
  因为缺乏战斗机提供的掩护,所以部署在迪戈基地的轰炸机只能使用巡航导弹,在远处发动攻击。
  先不说帝国空军储备的巡航导弹是否够用,即便是够用,打击效率也不会高到哪去。
  巡航导弹更加适合用来对付固定目标,不适合用来对付推进中的装甲部队。
  让巡航导弹用1个多小时飞行上1000千米后,还能准确运动目标的技术,帝国的科研人员还在努力探索。
  按照推演得出的最糟糕结果,伊拉克军队将在付出巨大代价之后,赶在帝国的增援部队到达之前攻占哈立德国王军事城。
  即便没有发展到这一步,伊拉克军队也能够把战线往南推进上百千米。
  不管出现哪种局面,后果都难以承担。
  正是如此,空军才主张采取另外一套战术,也就是缩小禁飞区的范围,增强对禁飞区的控制力度。
  至于具体战术,就是在开战之后,通过坚决果断的反击行动打垮伊拉克军队的信心。
  这同样是吓阻战术。
  不同的是,由空军主张的吓阻战术的核心思想,不止是吓阻,而是要通过实际行动来打消敌人的进攻念头。
  说得直接一点,就是要打上几仗!
  把禁飞区宽度设为100千米,沿国境线往两侧延伸50千米,其实是在“引诱”伊拉克空军来战。
  按照空军做的推演,在交战之初,特别是没有摸清楚对手的实力,伊拉克空军肯定不会大举南下,会首先进行试探,安排作战飞机进入禁飞区,根据帝国空军的反应来采取下一步行动。
  关键就在这里。
  只要能够在前几场战斗当中打掉伊拉克空军的嚣张气焰,挫败其锐气,就有很大把握让其放弃南下的念头。
  要往根本上说,其实是以战代吓。
  就算伊拉克陆军向边境地区增兵,也会因为没有获得空中掩护与空中支援,在边境北面停止前进。
  俗话说的,士气可鼓不可泄。
  只要伊拉克军队停下来,要重新发动进攻,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了。
  从政治的角度来看,伊拉克军队停止前进,等于放弃了攻打沙乌地的作战行动。
  当然,空军的这套战术,核心思想就是通过小规模战斗把“远征混成联队”的价值发挥出来。
  不要忘了,“远征混成联队”最为擅长的,其实就是这种小规模空中战斗。
  3个“远征混成联队”的6个战术战斗机中队,能在7天内,确保随时都有至少2个中队的16架战斗机处于战斗状态。
  显然,7天之后肯定会有更多的兵力到达。
  关键还有,只要能够控制住交战规模,就有绝对的胜算。
  在阐述这个观点的时候,李天凌没拿理论说话,而是用的过去几年的演习成绩,特别是在“西进”联合演习当中的表现。
  别说是伊拉克空军,即便是在帝国空军里,都没有哪支部队在演习当中战胜过“远征混成联队”。
  只是,该战术有一个非常严重的问题。
  如果没产生足够的吓阻效果,或者说伊拉克空军与伊拉克陆军的关系不太融洽,存在提前打响地面战斗的可能。
  到时,拿什么抵挡伊拉克的百万大军?
  这也正是陆战队坚决反对的关键原因。
  别说什么百万大军,只要伊拉克当局横下心来,出动一个装甲师就能让陆战队的2个装甲营灰飞烟灭。
  至于空中支援,未必能够发挥决定性作用。
  为了这个问题,空军与陆战队的军官在昨天争吵了一天,而且没争出个结果来。
  到了今天,商讨的还是这个问题。
  只是,施授良显然没有多少耐心。
  吃过晚饭,在会议重新开始之后,他首先让空军与陆战队的军官分别介绍了各自主张的战术。
  随后,他做了安排。
  前期战场遮断行动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把禁飞区宽度设定为100千米,预定执行时间为7天,此后把禁飞区扩大到300千米。在执行过程当中,如果战场局势发生了变化,再根据实际情况做出调整。
  此外,施授良给陆战队安排了一项新任务。
  在第一阶段的7天里面,通过战术手段对敌人进行欺骗,增强吓阻战术的效果。
  至于具体要怎么做,陆战队自己去想办法。
  此外,空军也不是孤军奋战。
  按照施授良的意思,海军参谋长已经做了保证,会安排舰载机负责波沙湾方向上的防空任务。
  也就是说,不需要空军盯防北面的波伊国。
  只要局势恶化,特别是伊拉克军队越过边境线,海军就会立即对伊拉克境内的军事目标实施全面打击。
  虽然在最初的7天,只有3支航母战斗群,能动用的舰载机200多架,但是在3支航母战斗群的10多艘护航战舰上面,有300多枚巡航导弹,足够在战争初期,给予伊拉克军队重创。
  要说的话,那200多架舰载机就足够稳住局面。
  不过,这只是极端情况。
  施授良还提到,海军的首要任务,其实是保护波沙湾的航线,并确保北面的波伊国不敢轻举妄动。
  科威特完蛋了,那么来自沙乌地,阿曼与阿联酋的石油变得更加重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7/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