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5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4/945

  5年之前,在66岁生日的那天,曾经的顶头上司,也是他最敬佩的统帅,帝国海军前任总司令,白止战大元帅把一个选择摆在了他面前。
  要么在李铭博退役后出任帝国海军参谋长。
  要么提前退役去竞争帝国首辅的宝座。
  前者,肯定是十拿十稳。
  至于后者,需要周涌涛全力争取。
  也就在那一天,周涌涛做出了改变命运的决定。
  这个决定所产生的结果,让他成为帝国历史上,第一个住进了首辅官邸的海军元帅。
  当然,按照由廉旭升开启的惯例,周涌涛在退役的时候获得的是元帅军衔,不是大元帅军衔。
  只是,这个决定也不是完全为了自己。
  早在10多年之前,白止战为了让他回海军司令部任职,并推动海军改革,主动放弃入主首辅官邸的机会,还提前以海军大元帅身份退役,把海军总司令的位置让给了才能明显差了一大截的李铭博。
  此后,海军在周涌涛发起的军事改革的推动下,几乎是改头换面,重新成为帝国的强势军种。
  只是,在时任首辅的推动下,国防部迅速发展壮大。
  简单的说,白止战做的这些安排,特别是妥协让步,全都在为了在今后某一天让周涌涛住进首辅官邸。
  至于白止战为什么没有出任首辅。
  原因也很简单。
  在他那个时代,还有廉旭升与李云翔,而且廉旭升捷足先登,轮到白止战,他都80多岁了。
  可见,力保周涌涛,就是因为周涌涛小了20多岁。
  用白止战的话来说,只有出一位首辅,帝国海军才能改变受陆军牵制,处处听从陆军调遣的命运。
  至于白止战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念头,周涌涛是再清楚不过。
  没错,跟波伊战争有关。
  在这场改变全球格局的大规模局部战争中,帝国海军可以说尽职尽责,巅峰时期投入的参战兵力,占到了总兵力的七成。新历134年6月,只是部署在波沙湾与穆阿海的航母就多达22艘。
  海军付出的代价也极为沉重,仅舰载机就损失了上千架。
  可是,在战后,帝国高层与民众,竟然把战败原因归到海军身上,而白止战也因此愤然辞职。
  虽然以当时的情况来看,在舆论宣传上让海军背锅,主要是为了维护皇室威严,即最后一任前线总司令是官拜陆军大将的帝国皇太子,但是白止战坚持认为,这其实是在逼迫海军就范。
  简单的说,就是逼迫海军大幅度削减舰队规模。
  在波伊战争结束后,帝国海军的舰队规模依然超过1000艘,其中6成是在上次大战中建造与设计的老式战舰。
  只是维持这些战舰,就占用了将近3成的军费。
  要命的是,白止战与李铭博都反对以缩小舰队规模的方式来降低开支,一直在努力保持舰队规模。
  用新式战舰一比一的替换即将退役的老式战舰!?
  对战后的帝国来说,这是无法承受的重担。
  果真如此,陆军与空军,还有陆战队,都得饿肚皮!
  波伊战争结束后的5年之内,包括12艘“行省”级大新航母在内的,近600艘在二战中建造的战舰相继退役。
  关键,并没有建造替补战舰。
  结果就是,到李铭博担任海军总司令后期,航母数量由波伊战争爆发前的37艘锐减到了15艘,而且在大战之后建造大型航母仅有7艘,10万吨级超级航母的首舰当时还在建造当中。
  在新历141年,跌到谷底的时候,帝国海军的在编战舰仅383艘!
  这个数量,比维持全球霸权需要的545艘足足少了30%。
  此外,帝国论议两院还通过了一项看上去是在维护海军利益,实质上却是在限制海军规模的法案。
  把航母的数量限定为15艘!
  也就是说,只有在爆发全面战争,废除该法案的情况下,帝国海军才有权采购第16艘航母。
  不然,每服役一艘新航母就得退役一艘旧航母。
  为了此事,白止战还以身体抱恙为由,没有出席当今圣上的登基典礼。
  不要忘了,他是小长公主的丈夫,帝国的驸马,按照民间的亲缘关系,他是当今圣上的姑父。
  正是如此,白止战才希望海军能诞生一位帝国首辅。
  显然,最合适的人选就是周涌涛。
  只是,周涌涛同样清楚,白止战的一些观点已经过时了,或者说显得过于偏颇。
  限制海军规模,其实是必然之举。
  此外,获益的不是陆军,是空军。
  在很大程度上,限制陆军与海军,加强在空军上的投入,可以说是大战结束后军事变革的主旋律。
  虽然海军没有,也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但是在新时代背景下,决定战争的胜负与掌握战争主动权的是空军。
  是具有全球打击能力的战略空军!
  其实,白止战同样明白这其中的道理。
  最有代表性的事情就是,在大战结束那年,担任帝国海军总司令的白止战就批准了“帝国”级超级航母的建造工作。
  几个月后,“帝国”号就在浦州开工。
  与之前的航母相比,“帝国”号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取消了包括舰岛在内,一切有碍飞机起降的突出物体。
  就连烟囱,都设计成向侧下方弯曲的样式。
  搞得这么极端,就为了一个目的。
  搭载作战半径超过2千千米,能执行战略轰炸任务的重型轰炸机,从而让舰载航空兵拥有强大的战略打击能力。
  可见,白止战同样清楚,未来以战略打击为主。
  可惜的是,“帝国”号开工不到一年,就因为军事调整被迫下马。
  当时,以卫军为首的一帮海军将领还以辞职相威胁,要求继续建造“帝国”号,而最终适得其反。
  其实,也不能说是没有结果。
  在卫军等十几名功勋卓著的海军将领愤慨辞职之后,帝国当局做出了让步,在几年之后批准“陈炳勋”级,也就是战后第一种大型航母的建造申请,而且建造数量比海军希望获得的还要多2艘。
  “陈炳勋”级的标准排水量高达64000吨,而“帝国”号才60000吨。
  只是,为了迎合论议两院负责拨款的大佬,也为了避免遭到空军掣肘,“陈炳勋”级采用了传统舰型。
  至于白止战坚持的战略打击,在喷气时代,特别是加油机诞生后,已经不再是重型轰炸机的专属能力。
  此外,卫军等海军将领集体退役,也等于把周涌涛顶了上去。
  不要忘了,在整个大战期间,周涌涛一直担任参谋。
  虽然他始终追随白止战,立下了赫赫战功,但是在知名度上,显然无法跟一直担任指挥官的卫军相比。
  再说,论资历,周涌涛也比卫军差了一截。
  卫军不退,无论如何都轮不到周涌涛来为海军出头。
  当然,周涌涛没有让白止战失望。
  在住进首辅官邸之后不到一个月,周涌涛就轰轰烈烈的干了一件大事。
  这就是前面提到的,平定斯里兰卡的叛乱。
  此后几年,在周涌涛统帅下,帝国逐渐走出波伊战争失败的阴影,而且借科技大爆炸发起新一轮军事变革。
  要说的话,推动军事变革一直是周涌涛的头号使命。
  其实,也只有他能做到。
  道理也很简单,海军是典型的高技术军种,海军将领对新兴科技更加敏感,也更愿意为技术装备提供支持。
  推动本轮军事变革的就是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电子技术!
  按照国防部的评估,这一轮军事变革的意义不再机械化革命之下,肯定会彻底改变战争面貌!
  对此,周涌涛并没有怀疑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4/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