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5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0/945

  后三点式起落架的两个主起落架,为高行程抗冲击结构,在坠落速度达到每秒15米的情况之下,依然能为飞行员提供不低于50%的生存概率。
  当然,与惊人的生存力相比,“直-10”的打击能力更加强大。
  不是说“直-10”能携带比“直-7”更多,或者更加先进的武器,而是依靠各种先进设备获得的更强大的突防性能。
  依靠装在机鼻上的光电探测设备,第三代热成像仪,“直-10”能够在夜间,以及复杂气象条件下,在离地面不到20米的高度上,使用反坦克导弹,对10千米以内的地面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此外,依靠先进的电子设备,“直-10”能在树梢高度以每小时250千米的速度飞行。
  这个高度,让“直-10”能够避开几乎所有的防空雷达,而且较低的速度使其不会被预警机盯上。
  在前几年的联合演习中,陆航的武装直升机就展现出强大的突击能力。
  只是受本身的性能限制,由武装直升机执行突防任务一直就只是设想。
  直到“直-10”的到来,这个设想才具有变成现实的可能性。
  具体怎么实现,还需要在演习中摸索总结。
  这个时候,基地的指挥中心里面,相关探讨已经进行了几个小时。争论的焦点,也就是哪个兵种,或者说哪种作战平台,更适合执打第一枪的突防任务,也就是在开战之后打掉敌人的防空结点。
  通常是整个防空系统中,关联程度最低的一座对空搜索警戒雷达。
  在战术层面上,只要能够在敌人的防空网上打开一个突破口,就能够让战斗机与轰炸机长驱直入,对敌后方的目标,比如空军基地与指挥中心,还有防空阵地与通信机构等高价值目标进行精确打击。
  只要能够瘫痪敌人的防空与指挥系统,夺取制空权就将事半功倍!
  可问题是,这一套战术,仍然停留在设想当中,除了有限的军事演习,从来没有在实战中获得过验证。
  显然,理论上行得通的,在实践中未必行得通。
  
第3章
风云际会
  准备会议一直开到傍晚,才在“西进150”演习总指挥,梁夏帝国西北战区司令官施授良上将提议后暂时休会。
  主要是大家都饿着肚皮,再忙也得吃晚饭。
  在施授良上将出去之后,来自陆海空三军,以及陆战队的数十名青年军官,没一个起身离开指挥中心。
  就在休会之前,施授良上将宣布,演习策划正式升级为战前部署。
  要打仗了!?
  对沉闷了一整天的准备会议来说,这句话的效果不亚于一枚重磅炸弹。
  工作人员进来做清洁的时候,几名陆战队的军官才率先离场。
  这个时候,廉明阳猛的惊醒过来。注意到站在门口的那名海军上校递来的眼神,他三步并两步的走了过去。
  海军上校是白华伟。
  要扯起来,白华伟还是廉明阳的长辈。白华伟是白止战的小儿子,而廉明阳是廉旭升的孙子。
  可问题是,廉明阳的表弟李天凌取了白华伟的妹妹。
  按照帝国习俗,辈分以父系为准,白华伟算是廉明阳的远房表叔。
  其实,白华伟只比廉明阳大4岁。
  此外,在军队里面,讲的是隶属关系,没人拿亲戚说事。
  到了餐厅,两人选了墙角的桌子。
  对于施授良上将开始提到的事情,其实完全没必要大惊小怪。
  过去10多年,“西进”演习都是安排在年末,而且跨年度,除了有承上启下的含义,主要跟气候有关。
  冬季作战一直是帝国军队的短板,却是敌人的强项。
  在深冬举行大规模联合军事演习,能够起到震慑敌人的作用。
  今年,却有点意外。
  演习启动时间足足提前了4个月!
  现在正值盛夏,离深冬还有半年。
  显然,这绝非上面拍脑袋的决定,跟当前的紧张局势有很大关系。
  上个月的月底,伊拉克政府突然宣布,粉碎了一起军事政变,并且同时挫败了针对国家最高领导人的刺杀行动。
  矛头,全都指向邻国科威特。
  到了本月月初,即7月7日,伊拉克政府拿无法确认真实性的单方面证据,向科威特发出了最后通牒,要求科威特政府无条件的开放国境,并且允许伊拉克军队进驻,搜寻与抓捕参与军事政变与刺杀行动的嫌犯。
  当天,帝国当局就对波沙湾的紧张局势表达了严重关切。
  虽然在三个超级霸权出面斡旋后,伊拉克当局把通牒最后期限延长到8月1日,但是没有做出实质性让步。
  帝国当局在7月11日对军事部署做了必要的调整,包括向沙乌地王国增派1个战术航空兵联队。
  此后,还开始撤离波沙湾沿岸国家的侨民,以及让海军把6艘航母提前送回造船厂进行中期检修。
  因为是临时安排的维修,所以这6艘航母均能在8月份重新进入部署状态。
  通过这个安排,到年底,帝国海军能部署到波沙湾的航母将由5艘增加到9艘。
  正是如此,外界才认定,如果波沙湾的紧张局势没得到缓解,梁夏帝国很有可能在年底进行军事干预。
  显然,所有人都忽视了一个关键问题。
  是否需要进行军事干预,不是由梁夏帝国决定,是由伊拉克,或者说由在幕后支持伊拉克的迢曼帝国与纽兰共和国决定。
  如果避无可避,那也用不着拖到年底。
  现在,就有3艘帝国海军的航母在波沙湾与穆阿海巡弋,还能在战争打响后的15天之内再增加2艘。
  5艘航母不足以保护科威特,但是能够阻止伊拉克军队从科威特南下。
  此外就是,一年一度的“西进”联合军事演习提前到8月份。
  显然,这是一个明确无误的警告信号。
  真打起来,参与演习的军队能直接开赴波沙湾!
  半个月前,在收到来自战区司令部的调令,得知“西进”演习将提前开始,而且刚刚组建的第771陆航突击旅率先参演的消息时,廉明阳立即想到,帝国高层希望通过军事演习让伊拉克军事独裁者侯赛因认清楚发动战争的风险与代价,搞明白与超级霸权的差距,放弃注定失败的军事冒险。
  在这个由拳头大小决定话语权的时代,没什么比军事实力更有说服力。
  当时,廉明阳并没多想。
  他也没精力去胡思乱想。
  在过去的半个月里,廉明阳连一刻钟的空闲都没有,除吃喝拉撒之外,其他时间全都在忙碌。
  用他的话来说,狠不得能有三头六臂。
  要往根本上讲,伊拉克的军事独裁者敢于在这个时候站出来挑战梁夏帝国,与迢曼帝国与纽兰联邦的暗中支持不无关系。
  其实,在几年之前,伊拉克与梁夏帝国的关系还相当的密切。
  哪怕是是盟友,那也是友好国家。
  原因就是,梁夏帝国提供的帮助,其实是通过第三方提供的间接援助,帮助伊拉克在两伊战争中反败为胜。
  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
  自始至终,梁夏帝国都没有为伊拉克提供直接援助,也没有通过第三方提供先进的武器装备。
  所谓“间接援助”,主要是情报、金融支持与人员培训。
  其中原因,还要追溯到两伊战争前的波伊战争。
  在那场战争结束后,梁夏帝国的战略扩张戛然而止,进入战略收缩期,并被迫在波沙湾地区实施隔离战略。
  简单的说,就是通过加强在相对较为富裕,没有跟波伊国接壤的产油国的军事存在,以避免再次陷入战争泥潭,达到用最小投入,维护在波沙湾地区的核心利益,即石油,以及石油金元的目的。
  该战略被形象的称为“护城河计划”。
  保护对象就是科威特这些海湾产油国,而被当成“护城河”的就是伊拉克。
  也就是基于该战略,在两伊战争期间,梁夏帝国一直没有为伊拉克提供任何性质的军事援助。
  即便是高巨王国等代言的第三方,卖给伊拉克的也是一些即将淘汰的二手装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0/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