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4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9/945

  梁夏海军的“南珠海”级已经开上了战场,战斗力肯定超过了“南达”级,绝不会比正在建造的“衣华”级差。
  要说的话,其实是旗鼓相当。
  也就是说,“衣华”级不具备碾压“南珠海”级的绝对性能优势。
  关键还有,梁夏海军的第二种后条约型快速战列舰已经启动,第一批已经开工,其战斗力绝对在“南珠海”级之上。
  按最新的情报,这种暂时还没命名的超级战列舰的性能全面超过了“衣华”级。
  不说别的,标准排水量就有可能超过55000吨,满载排水量肯定超过65000吨。
  虽然比狭夷海军没有建成的“狭夷”号低了点,但是只要建成了,那就肯定是迄今为止吨位最大的战列舰。
  要说,吨位说不定会超过“狭夷”号。
  还有情报表明,这种超级战列舰配备了55倍径的450毫米主炮,能在全射程范围内碾压当今所有快速战列舰。
  在理论上,没有一种战舰能够挡住450毫米穿甲弹。
  不止是“衣华”级,哪怕是还没有定型的“蒙大拿”级,防护最强的设计方案,也只能抵挡16英寸的重型穿甲弹。
  最为重要的是,其建造进度,还超过了“衣华”级!
  正是如此,尼兹才直接向洛福斯提出,提前启动BBX项目,也就是“蒙大拿”级超级战列舰的建造工作,并选择配备9门18把英寸主炮的设计方案,通过把航速降低2节来增加5000吨的装甲用量。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针对450毫米穿甲弹的防护免疫区。
  至于航速,在经过实战检验之后,纽兰海军早就认识到,超过33节的速度指标根本就没有意义。哪怕是舰队航母,在躲避袭击的时候也很少跑那么快。只要能够达到30节,就足够用了。
  对战列舰来说,航速每降低一节,就意味着能增加1500到2000吨的装甲!
  相对而言,厚实的装甲,依然是生存能力最根本的保证。
  针对梁夏海军新式战列舰的建造数量,尼兹提出第一批至少4艘,最好为8艘,不然第二批都得到达8艘。
  总而言之,建造数量不得少于12艘。
  如果达不到这么多,就必须继续增加“衣华”级的建造数量,而且第三批“衣华”级最好得大改,对舰体结构做出调整,比如缩短舰体来降低结构吨位,换上3座配备3门18英寸主炮的紧凑炮塔。
  总而言之,即便在快速战列舰上,纽兰海军还是得奋起直追。
  至于建造费用,可以适当减少其他方面的投入,比如缩减陆战队规模,减少登陆舰艇的建造数量。
  理由非常简单:在能预见的未来,纽兰海军都没有发起战略反击的可能性,也就不需要太多陆战队与登陆舰艇。
  至于岛屿防御,没有陆战队,陆军同样能做到。
  其实,在塞岛与中转岛,就有不少的陆军部队,陆战队投入的兵力反到不太多。
  在西南东望洋那边,陆军也是守卫岛屿的主力。
  当然,关键其实是登陆舰艇,以及在大规模登陆作战行动当中必然要用到的各种各样的运输船只。
  哪怕登陆舰与运输船的造价低廉,可是数量太多了,总体花费并不小。
  把这些资金省下来,足够建造几艘战列舰。
  
第536章
狼群出动
  要往根源上说,这些全都跟经费有关。
  等到实施全面战争动员之后,就成了工业生产力的问题。
  一个国家的工业生产力有多强大,跟军方将领的愿望没有任何的关系,也绝不受领袖个人意志的影响。
  虽然受到整体局面影响,比如布兰王国暂时缺乏发动战略反击的能力,不存在跟协约集团进行大规模地面战争的可能性,陆军的需求相对较低,但是海运的巨大损失,依然给纽兰联邦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并间接对战舰的建造产生影响,让纽兰海军不可能获得全部想要得到的舰艇。
  即便尼兹亲自出面,也得讲轻重缓急。
  洛福斯没强调这个问题,也无需格外强调。
  不要忘了,在上次大战期间,洛福斯是威尔金斯政府的海军助理部长,主要负责海军装备的建造工作。
  用洛福斯的话来说,在大战期间,更应该量力而行。
  当然,还有更加直接的原因。
  就在几天之前,一支去骆沙联邦的船队在北夕落洋遭到伏击,总共17艘万吨轮被迢曼潜艇击沉。
  这是本月第三支在北夕落洋上遭到潜艇袭击的船队。
  算上这次,本月在北夕落洋航线上损失的运输船只的总吨位已经超过70万吨,最终或许会达到100万吨。
  果真如此,这将是战争爆发以来损失最大的一个月。
  至于原因,肯定有很多。
  首先就是,迢曼海军调整了破交战术。
  根据可靠情报,就在上个月,迢曼皇帝亲自为邓兹佩戴上了海军上将军衔,任命他为潜艇部队总司令,将潜艇部队设为独立兵种,授予其极高的自主决策权,全权负责在北梵炎洋上的破交作战行动。
  虽然此举也意味着,迢曼海军将不再安排大型战舰执行破交任务,但是同样等于解放了潜艇部队。
  此后不久,迢曼潜艇调整了破交战术。
  简单的说,其实就一个要点。
  由单独活动转变为集群活动。
  这套战术,说起来并不复杂。
  任何一艘潜艇,在发现了敌人的运输船队之后,首先要做的不是发起攻击,而是跟踪与监视船队,同时发电报汇报情况。潜艇司令部将根据收到的报告,给在附近活动的其他潜艇下达命令,并且选一个最有利的伏击地点,让所有能够赶到的潜艇在同一时间,从不同的方向上发起攻击。
  通常,伏击战会在夜间进行。
  道理也很简单,反潜巡逻机与舰载机都无法在夜间活动,而驱逐舰等反潜战舰在夜间的作战效率也低得多。
  此外,潜艇会以鱼雷为主要武器,而且尽量在危险距离之外发起攻击。
  按邓兹下达的命令,潜艇艇长不得为了俘获商船而冒险,也不能为了节约鱼雷而使用舰炮等其他方式击沉商船。
  关键还有,每艘潜艇在出港之前,都会被派往一处海域进行战斗巡逻。
  此举就是要确保在任何时候,任何一条主要的航线附近都有足够多的潜艇。
  为了提高伏击效率,迢曼潜艇主要在北梵炎洋中部海域活动,也就是远离布兰王国本土与孤大陆。
  相对而言,在航线中部,船队获得的掩护最为薄弱。
  受到航程限制,在北梵炎洋中部,有大约1000千米的“空白”区域,即部署在布兰王国本土与孤大陆的远程巡逻机都飞不过去,只能够依靠护航航母搭载的巡逻机,以及护航驱逐舰提供掩护。
  为了提高作战效率,邓兹还搞到了一批航程超过5000千米的远程巡逻机,专门在远洋搜寻运输船队。
  至少这个月的三次袭击,发现运输船队的都是这些亨克尔公司生产的,绰号“鹰狮”的双发飞机。
  只是,最为关键的,其实是提前派往远洋的潜艇支援舰。
  在邓兹出任潜艇部队总司令之前,迢曼海军就把十几艘在战前建造的快速油船,改造成了潜艇支援舰。
  大概担心遭到围剿,这些潜艇支援舰之前只在湾海里面活动,并没有去北夕落洋上支援潜艇作战。
  绝大部分时候,充当的潜艇浮动码头。
  等到邓兹出任,十几艘潜艇支援舰全都被派往北夕落洋。
  在某种意义上,迢曼潜艇能在半个月的时间内连续袭击3支运输船队,靠的就是这些潜艇支援舰。
  道理也很简单,没有潜艇支援舰,迢曼潜艇就得在用光鱼雷之后返回本土。
  在以鱼雷为主要武器的破交作战当中,鱼雷的消耗速度快得惊人。
  通常,一场战斗就要消耗十几条鱼雷,而迢曼潜艇的载雷量大多在30条以内,部分旧型号在20条左右。
  潜艇支援舰的头号价值,就是大幅度提高了潜艇的作战效率。
  之前,因为得回港补给鱼雷,而往返航行需要一个多月,所以很多潜艇艇长会在战斗中尽可能的少用鱼雷。
  只要条件允许,就浮上海面用舰炮将船只击沉,甚至是在俘获了船只之后,派遣艇员到船上安装炸弹。
  结果就是,很多潜艇因此成了武装商船的猎物,或者被及时赶到的巡逻机击沉。
  如果全部使用鱼雷,那么潜艇在正常的任务周期内,只有大约三分之一的时间处于战斗巡逻状态。另外三分之二的时间,要么在赶往巡逻去的路上,要么在返航途中,或者在港口里面补给。
  潜艇支援舰的出现,不但让艇长再无后顾之忧,还节约了往返航行的时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9/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