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国争霸(校对)第4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8/945

  这种被称为“洛福斯总统”级的“超级”航母,设计的标准排水量就高达42500吨,超过“行省”级的满载排水量,而其满载排水量更是达到了惊人的60000吨,比“行省”级足足提高出50%。
  在尺寸上,特别是舰体宽度,更是直接比照望夕运河的三号船闸。
  至于作战能力,绝对是无庸质疑。
  正常情况下的载机量超过130架,超载能够达到150架,比“行省”级高出了40%到55%。
  只是,防护上的优势体现得更加突出。
  严格说来,“洛福斯总统”级是纽兰海军第一种严格按小分舱结构建造的大型战舰,也是第一种在设计的时候就用上装甲甲板与机库装甲,采用全封闭式机库与舰首,以及全面强化了水下防鱼雷隔舱的航母。
  也就是在防护上的巨大投入,导致该型航母的吨位扶摇直上。
  由此导致的直接结果是,“洛福斯总统”级的造价高得吓人,初步统计为“埃塞”级两倍多,实际会更高。
  问题就在这里。
  相对于高昂的造价,“洛福斯总统”级的作战能力,特别是运作舰载航空兵的效率没有同等比例提升,最多就比“埃塞”级提高了50%。这等于是说,“洛福斯总统”级的性价比非常糟糕。
  不要忘了,“埃塞”级的航空作战能力跟“行省”级差不多,只是生存能力差一些。
  在任何情况下,3艘“埃塞”级都肯定比1艘“洛福斯总统”级更加强大。
  别说国会战争委员会的那些家伙,还有眼红的陆军将领,即便在海军,也有很多将领反对建造这种大而不当的“超级航母”,觉得该建造更多的“埃塞”级,来提高总体战力,并增强舰队的战术灵活性。
  在最初的时候,尼兹也反对建造“洛福斯总统”级,觉得应该把资源用来建造性能更加均衡的“埃塞”级。
  有趣的是,这个“洛福斯总统”是现任总统的堂叔,西奥多?洛福斯总统。
  只是,在外界看来,造船厂与海军用“洛福斯”给超级航母命名,其实是变着花样讨好现任总统。
  现在,尼兹反过来支持建造超级航母。
  用他的话来说,跟梁夏海军有很大的关系。
  实战已经证明,“行省”级的战斗力比之前预测的要强,肯定超过“埃塞”级,甚至有可能超过了“埃塞”级的加长型。
  也就是说,“埃塞”号还没建成就已经落后了。
  其次,梁夏海军也在建造吨位更大的航母。
  有足够的情报表明,梁夏海军放弃了“行省”级的第三批次,也就是其改进型,选择直接建造标准排水量有可能超过50000吨的超级航母,其战斗力更是远超“行省”级,或许还会在“洛福斯总统”级之上。
  以梁夏海军建造航母的速度,这种超级航母最快能在新历103年,最迟在新历104年完工与服役。
  除了建造“洛福斯总统”级之外,无法对抗梁夏海军的超级航母。
  至于海军将领一直强调的战术灵活性,尼兹提出了另外一个办法。
  拿第一种后条约型重巡洋舰,正在建造的“巴尔的摩”级的舰体,设计与建造一种标准排水量在15000吨,满载排水量在25000吨左右,航速能达到30节的准舰队航母,保证航母的数量。
  因为采用了新技术与新设备,所以这种“准舰队航母”的实际战斗力,还在“约克”级之上,远超过现在的“独立”级小型航母。至于稍微偏低的速度,在实战当中的影响其实是微乎其微。
  关键,其实是造价便宜。
  “巴尔的摩”级第一批4艘已经交付,而第二批的10艘也早已开建,规模效应已经非常的明显。
  不出所料,下一种重巡洋舰也是在“巴尔的摩”级的基础上小改而来。
  把准舰队航母算上,总建造数量很有可能会超过50艘。
  建造数量上去之后,建造价格就能降下来。
  这种规模效应,在“克利夫兰”级轻巡洋舰与“独立”级小型航母上就体现了出来。
  按尼兹的分析,准舰队航母的造价能控制在“黄蜂”号的水准上,低于“约克”级。
  一种便宜,而且战斗力很强大的航母!
  关键还有,这是一种消耗得起的航母。
  此外就是,准舰队航母的建造周期比大型航母与超级航母短得多。
  以当前的局面,还能在建造顺序上做文章,确保准舰队航母能够及时建成,编入海军的战斗序列。
  先拿第二批“巴尔的摩”级的拨款来启动建造工作,拿到国会的追加拨款之后,再建造第二批“巴尔的摩”级重巡洋舰。
  唯一得解决的问题,就是得发动更多的造船厂。
  只要安排妥当,那么第一批8艘,甚至12艘,就有望在明年的下半年交付给海军。
  到时,至少在主力航母的数量上,能够跟梁夏海军持平,从而在重点战略方向上获得反击的能力。
  只是12艘准舰队航母,就足够在东望洋上大干一场了。
  为此,必须尽快搞定这件事,争取马上就启动建造工作。
  用尼兹的话说,如果拖到第四个季度,就算后面是快马加鞭,准舰队航母的服役时间至少得推迟一年。
  耽搁一年,恐怕纽兰联邦已经战败了。
  在有了足够多的准舰队航母之后,就可以减少小型航母与快速护航航母的建造数量。
  只是到底怎么调整,那是今后的事情。
  当务之急,就是先让准舰队航母开工,别的什么都好说。
  尼兹关心的不止是航母,还有其他的主要战舰。
  
第535章
奋起直追
  实战同样证明,战列舰还没有完全被淘汰,快速战列舰有强大战斗力,做为“航母贴身保镖”的身份,在舰队当中拥有一席之地。关键是,在夜间战斗当中,快速战列舰是当之无愧的海上霸主。
  不管是在西北东望洋海战中,还是塞岛攻防战期间,乃至西南梵炎洋海战,不久之前的孟加拉湾海战,以及现在的中转岛攻防战,快速战列舰都是战场上的中流砥柱之一,为航母之后,最具有威慑力的海战平台。
  在夜间那更加是无敌的存在!
  显然,肯定得建造更多的快速战列舰。
  在此,尼兹着重提到对手的欺骗战略。
  虽然梁夏海军一直在大力的鼓吹“战列舰无用论”,也是具体实践者,最先用航母取代战列舰的主力地位,但是到目前为止,梁夏海军通过改装与建造,获得了足足10艘快速战列舰,远超过任何一个竞争对手。
  纽兰海军服役与在建的快速战列舰总共才6艘,即便把获得拨款,还没开工的算上,也就只有10艘。
  布兰海军迄今总共只有4艘,另外有1艘在建,计划建造的同样只有1艘,再把3艘战列巡洋舰算上,总共才9艘,而且已经战沉了1艘。
  狭夷海军在战败前,只有4艘用战列巡洋舰升格而来的半调子快速战列舰。
  迢曼海军只有2艘,而罗利海军最多4艘,洛克海军把战列巡洋舰与半成品全都算上也只有5艘。
  关键还有,梁夏帝国的造船厂里,至少有4艘在建,说不准另外的4艘也即将出现在船台上。
  这么一来,梁夏海军的快速战列舰多达14到18艘。
  可见,梁夏海军其实一直非常重视快速战列舰,也建造了足够多的快速战列舰。
  这么大的差距,纽兰海军必须得奋起直追。
  正是如此,尼兹才明确提出,必须想办法加快“衣华”级的建造速度,并且提前下达第二批订单。
  这里,涉及到了一个一直没有解决的问题。
  第一批4艘“衣华”级的建造工作在年初就已启动,只是因为拨款的问题,或者说首先保证航母,以及其他的主力战舰,甚至是快速货轮,所以4艘战列舰的舰载费用一直就没有发放到位。
  结果就是,4艘“衣华”级在开工之后就没了动静。
  当然,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
  与此同时,4艘“南达”级的建造工作得到了保证,2艘“北卡”级也在规定时间内交付给海军。
  当然,尼兹重点强调了快速战列舰的价值。
  用他的话来说,梁夏海军能连续打赢好几场决定性的大海战,而且把损失控制在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不止是拥有精锐的舰载航空兵,快速战列舰所发挥的作用,也有不可低估的价值。
  最直接的证据就是,梁夏海军的几艘舰队航母能够死里逃生,靠的就是由快速战列舰提供的防空掩护。
  如果那几艘航母没挺住,梁夏海军现在最多就只有4艘大型航母可用。
  不要忘了,第十一特混舰队的3艘航母只有“陪京”号没有遭到重创,而转为训练用途的“横江”号也遭到过重创。
  这么计算,梁夏帝国的舰队航母,其实全都“战沉”过一次。
  当然,尼兹想要得到的可不止是8艘“衣华”级快速战列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8/94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